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獨立團的一個連阻擋日軍一個聯隊八個小時的進攻,在實戰中可能嗎?

江東帆影611


其實並非沒有可能,在當時的戰場環境下還是非常有可能的。

不否認當時的一個普通連也就幾百人,而日軍聯隊少說也有兩千人,很多人第一眼就曉得根本不可能阻擋八個小時之久,但我覺得還是非常有可能的,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八路軍連隊是伏擊的,佔了時機,可以設伏地雷各種,在時機上佔了先發的優勢,這是很重要的,畢竟本來人就不多,能提前設伏埋雷可以解決一部分敵人,也可以減緩敵人的前進,某一程度上爭取了時間。

其二.視死如歸的精神和意志。不否認幾百人打幾千人勝利的幾率太小,但如果那一個連隊幾百人沒打算活著視死如歸呢?那就不一樣了,畢竟死磕打算同歸於盡的話,其實八小時還是有可能的。很多時候人員跟武器是決定一場戰役的勝利的最主要原因,但如果雙方火力跟人員並不是差距太大的話,那意志就可以成為決定勝利的一部分原因了。

而幾百人伏擊幾千人就是一個例子,不否認武器各方面八路軍都比小日本差,但本來八路軍連隊就沒打算能活著,能打一個算平,兩個就賺了,對於已經不抱活著的希望的人來說,是很瘋狂的,所以個人覺得在視死如歸的幾百人身上是可以抵抗小日本八個小時的。





陽陽Vivian聊電影


從劇情上看,是有可能的。

一,李雲龍在到達趙家峪後,把部隊化整為零,分別派出去擴充隊伍。到攻打平安縣城之前這段時間,獨立團各單位都有不小的壯大,比如張大彪的一營,竟然擴充到兩千多人,相當於擴充前的兩個獨立團。相信打阻擊的這個連也經過了擴充,估計不會少於正規編制一個營。再加上協同的縣大隊區小隊,估計差不多有五六百人。

二,從裝備上看,獨立團在打平安縣城時也有長足進步,就是這位黃連長在見到老戰友時,很得意地說“你那兒機槍夠不夠,要不要我給你調幾挺九二式”。這裡的九二式可是重機槍,所以這個連的輕重機槍應該不少,輕武器火力不次於日軍。而日軍急於救援山本,基本上算是輕裝前進,重型火炮未必會隨隊攜帶,可能也就是擲彈筒和輕型步兵炮。火力方面相差不懸殊。

三,八路軍佔據有利地形打伏擊,鬼子倉促攻擊,不利於展開火力和兵力。

總和這些條件,單從劇情看,獨立團六連拖住日軍八小時有可能,但如果按擴充前的標準,一個連估計很難做到。


夜風


這個問題問的好,因為絕大多數人會覺得這純屬劇情需要?一個連阻擊日軍一個聯隊,作者懂點兒軍事常識嗎?雖然明知自己的觀點可能不受歡迎,但我還想說:是,正常情況下絕無可能;但是八路軍可能,李雲龍手下的連,可能性更大。為什麼這麼說呢?理由如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八路軍的一個連與日軍一個連隊的軍事力量對比。抗戰中,八路軍的編制不是很固定,因為兵源和編制的問題,有時多的離譜,有時少的可憐。正常情況下,一個連也就100多人。裝備基本上就是步槍、手榴彈。炮在連隊就不要想了,能有一挺重機槍就不錯了。



那日軍的聯隊呢?通常情況下,日軍一個聯隊有3800人左右,即使有差異,也在3000人以上。包括一個54人的指揮部,一個121人的運輸隊,一個81人的彈藥小隊,三個步兵大隊(裝備108挺輕機槍、36挺重機槍),一個122人的炮兵中隊(裝備6門70毫米九二步兵炮)及一個通信中隊。在那個年代,可以算得上是武裝到了牙齒。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八路軍的一個連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都顯得寒酸,與日軍的聯隊根本沒有可比性!所以,我說正常情況下,別說是阻擊8小時,可能日軍的一個衝鋒都頂不住。但為什麼又說八路軍可能,而李雲龍的連隊可能性更大呢?理由如下:

首先,我軍的連隊在戰鬥中創造過阻擊日軍一個聯隊8小時以上的戰鬥記錄,而且不止一次。1938年2月20日,朱德和左權率領八路軍總部機關與日軍第108師團104旅團6000餘人遭遇,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就創造過指揮一個連阻擊日軍步騎兵3000餘人馬一晝夜的記錄。1943年3月18日,劉老莊連(共82人)為掩護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轉移,主動阻擊日軍第17師團步騎兵3000餘人,先後打退敵人5次衝鋒,斃傷敵500餘人,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與敵肉搏,全部壯烈犧牲。以上兩個戰例,用事實證明了八路軍一個連阻擊日軍一個聯隊8小時的可能性。


第二,我軍創建之後就一直在用事實證明我們的部隊從不缺乏創造戰鬥奇蹟的能力!紅軍時期的“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戰役堪稱傳奇;抗日戰爭時期林彪指揮的“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的不敗神話;解放戰爭時期粟裕以蛇吞象,取得了“蘇中七戰七捷”的輝煌勝利;抗美援朝時期的“上甘嶺戰役”等等,很多勝利都是我軍在絕對劣勢、甚至是幾乎沒有取勝機會的情況下贏得的。所以,我想說,我軍既然可以在大渡河以18名勇士進攻川軍一個營取勝;我軍既然可以在瀘定橋以22名勇士進攻國民黨兩個團取勝;那麼,以八路軍一個連阻擊日軍一個聯隊8小時亦有可能吧?而李雲龍的獨立團是主力中的主力,全團都具備著亮劍精神,可能性無疑會更大!


第三,我軍有著任何其他部隊所不具備的精神-有信仰的戰鬥意志,劇中歸結為亮劍精神,我認為,這是我軍取得一切勝利最關鍵的法寶。為什麼這麼說?我軍從創建初期直到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在人員、裝備方面一直處於絕對劣勢,可我們不僅取得了戰爭勝利,甚至打出了很多戰鬥奇蹟,靠的是什麼?我認為,靠的就是全體指戰員都具備的那種有信仰的戰鬥意志!它能令敵膽寒、讓我軍不可戰勝!下面,就通過一組圖片,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裡,我人民軍隊為心中的信仰而樹立的不可戰勝的戰鬥意志吧!








北洋423


獨立團在攻擊平安城時分配給六連的任務是在城外阻擊日軍的增援部隊八個小時,六連在黃連長的帶領下以全連陣亡的代價守住了阻擊陣地,八小時內日軍吉野連隊未能前進一步。



現實中一個連的兵力是否具有阻擋一個聯隊八小時進攻的能力呢?我們先來看看雙方兵力對比:

獨立團二營六連是一個兵力100多人的步兵連,裝備主要是步槍和輕、重機槍;另外還有人數不詳的縣大隊和區小隊,主要裝備是步槍和輕機槍。由於地方武裝沒有編制,我們姑且按縣大隊70人、區小隊30人來計算,那麼阻擊方的八路軍兵力就有200多人。



進攻方是日軍吉野連隊,日軍滿編野戰聯隊一般是3800人,武器裝備有步兵炮、迫擊炮、輕重機槍、擲彈筒等,人數及裝備與八路軍相比有壓倒性的優勢。



再來看看戰場態勢:李雲龍組織近萬人展開對平安城的攻擊,日軍隨即調集各路部隊前來增援,但各路增援部隊在途中均遭到丁偉部、孔捷部、晉綏軍甚至中央軍的阻擊。以平安城為爆發點的整個晉西北都陷入了“各自為戰”的態勢。



此時的八路軍六連接到的命令是阻止日軍吉野聯隊向平安城靠攏,阻擊時間為八個小時。六連選擇的阻擊陣地是四面環山中的一個隘口,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主要陣地之外是區小隊和縣大隊配合防守;在八路軍的防守陣地之外是晉綏軍楚雲飛的358團佈置的“梯次配置”陣地。因此,六連雖然在兵力和裝備不及日軍,但是卻扼守在險要地形上且旁邊還有358團助威。



日軍吉野聯隊接到的命令是三小時內幹到平安城增援。這支數千人的部隊長途急行軍,途中還不斷遭到地方小股部隊和土匪的襲擾,當趕到六年扼守的隘口時士兵早已疲憊不堪,戰鬥力肯定有所下降的。而且受到地形限制以及358團的鉗制,吉野連隊很難發揮出兵力和火力優勢。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城攻堅戰是發生在1943冬,此時的日軍正在疲於應對太平洋美軍攻勢,正從侵華日軍當中抽調大量精銳前往太平洋戰場。這支吉野聯隊想必也是被抽調的對象,在編的士兵恐怕大部分是方參謀長所說“十五六歲的孩子和老弱病殘”,昔日“不可戰勝”的日軍通過這次戰鬥暴露出明顯的頹勢,這是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



我軍以劣勢兵力固守陣地的戰例不勝枚舉,“攻如猛虎,守若泰山”正是從老一輩革命戰士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


兵器知識譜


李雲龍一個連抵抗日軍一個聯隊八個小時,只是一種電視文學的誇張。在抗日戰爭史中,國共兩黨的軍隊,都沒有出現過嚴格意義上的一個連正面抗擊日軍一個完整聯隊的戰例。在實際中日作戰中,日軍一個聯隊都是面對中國的一個整旅或者是一個整師。

李雲龍的一個連,實際面對是日軍某個聯隊中的先頭部隊,也就是一箇中隊的日軍,日本聯隊的各大隊兵力沒有及時跟進,或者被其他八路軍或國民黨軍隊糾纏住了。電視劇《亮劍》中的劇情是,日軍的這個聯隊主力,被楚雲飛的晉綏軍加強團七千人所糾纏,李雲龍的這個連才抵抗了八個小時。

日軍一個完整步兵聯隊,有三個步兵大隊,一個混編重裝大隊,一個聯隊部,運輸中隊,通信中隊,工兵中隊等,合計總兵力接近5000人,最少的步兵聯隊也要3800人。

步兵大隊下轄三個步兵中隊、一個混編重裝中隊,一個大隊部。步兵中隊下轄三個步兵小隊,一個機槍小隊。步兵小隊分三班(曹)制和四班(曹)制,40人到50人不等。

步兵小隊至少配備輕機槍兩挺,擲彈筒兩個。機槍小隊配備輕機槍4至6挺。步兵中隊180人到200人,輕機槍8至10挺,擲彈筒8至10個。重裝混編中隊,兩個重機槍小隊,至少6挺水冷式重機槍,兩個炮兵小隊,配備6至8門小鋼炮(迫機炮)。

步兵大隊800人至1000人,輕機槍至少24挺,重機槍6挺,小鋼炮6門。重裝混編大隊轄一個步炮中隊、6門步炮;一個山炮中隊、6門山炮;兩個配屬步兵中隊,負責運輸、後勤、保衛、衝鋒。

李雲龍攻打縣城時,已經是1944年了,日軍已經沒有齊裝滿員的聯隊,就按3800人計算,火力減少三分之一,也有輕機槍50挺,重機槍12挺,小鋼炮12門,步炮山炮10門。這樣的火力一頓炮擊之後,李雲龍一個連120人左右,3—4挺輕機槍,至少出現三分之一戰鬥力減員。

數十挺輕重機槍壓制李雲龍一個連的火力,不用日軍步兵大隊衝鋒,一個日軍中隊衝鋒,李雲龍的一個連抗住一次有可能,絕對扛不住日軍中隊的連番衝鋒。兩個小時之內,李雲龍一個連都壯烈犧牲了。

抗日戰爭中日雙方的武器裝備和訓練水平相當懸殊,日軍和中國軍隊的陣亡比率是一比三,日軍在中國戰場(中國遠征軍殲滅日軍18萬,自己陣亡30萬)被殲滅233萬人,中國軍隊戰鬥陣亡550萬,病死、失蹤上百萬人(失蹤者絕大部分死了)。


冷清先生


這在實戰中完全可能,只要地形有利,火力配置合理,彈藥充足,別說八小時,八天都可能。國軍參謀長曾說:幾百人就這麼完了。也就是說參與阻擊的有三百人左右。日軍一個聯隊二千多人,但都是有駐防的,可以抽出來增援的不會超過一千五百人,除非自己防區老窩不要了。

李雲龍安排通信班出去報信時有交待:馬跑死了也要將命令傳達到。可見防區面積之大,日軍聯軍要穿過八路軍和三五八團防區,所以增援距離應該超過一百公里,甚至二百公里也極有可能。三百多人以逸待勞防禦至多一千五人,只守八個小時,說實話就算裝備有差距,也有點說不過去。況且部隊集結橋段,黃連長還把送人幾挺輕機槍不當回事。所以說當時八路軍裝備己經不落後了。仗打成這樣只能說黃連長不動腦子。或者劇情需要黃連長必須死。

如果亮劍中黃連長是主角仗應該這麼打。

第一,發動老百姓破壞沿途道路,橋樑。日軍不可能帶幾百工程兵,要麼重武器過不去,如果想修好道路讓炮兵過去,別說八小時,二十八小時也過去了。最少也可以遲滯日軍行軍速度。′

第二,沿途佈置地雷,炸藥,並不停襲擾,特別是夜間襲攏。遲滯其行軍速度,疲憊日軍。

第三,沿道路兩端多佔領至高點,險要地形,以少量兵力拖住日軍。

第四,在最後防線沿道路進行梯次,縱深建立防禦陣地。特別是防禦迫擊炮的單兵坑。

第五,不排斥友軍,必要時向三五八團請求支援,特別對日軍進行炮火壓制,請求部分彈藥。這點應該向龍文章學學。放下自己臭面子。

如果黃連長按以上做了,而不是僅僅在線形防禦陣地上和日軍拼火力,拼消耗,至平安格勒結束,至少有一半人可以去平安城吃刀消面,喝老陳醋。


陳嚴


你好,很榮幸來回答這個問題,我來談一下我的看法。

我覺得這是不現實的,我來談一下我的理解,先來說一下人員配備。日軍一個聯隊,有2000多人,配備有火炮,迫擊炮,還有擲彈筒等各種武器。


我們再來看一下八路軍吧,迫擊炮,火炮等重型武器都沒有,子彈嚴重不足,一個人,只有幾顆子彈,而且沒有火力支援,不像日軍,地面有火炮的支援,海上有軍艦的支援,天上有飛機的支援,這些都沒有。


再來談一下單兵素質吧,我們都知道,電視上面的神劇很多,子彈拐彎爆頭鬼子軍官,一個人,殺鬼子幾十個乃至上百個人,子彈無限用等,我想說的是這根本不現實,我在老兵訪談裡面看過老兵寫的,電視上面的都有誇大成分,而且鬼子沒有那麼傻,而且日軍相對於八路軍來說,人員裝備精良,單兵素質也比八路軍好很多,就從白刃戰上面來說,平均兩三個中國人,才能殺一個日本人,再從訓練上來說,日軍很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射擊訓練,而八路軍呢,上了戰場,子彈還得省著用,完全沒有可比性,而且火力方面,也完全不是一個等級。


所以我認為有誇大成分,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無論從單兵素質,火力配備還是其他方面,都不具備這些條件,所以我認為是不存在的,這是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青春不將就523


看了許多網友的質疑的回答,多數都是在網上查的日軍聯隊的編制和中國軍隊正常的編制,來進行對比,真的是好搞笑呀!首先說日軍,跟世界各國都一樣,都有分一級、二級、甚至三級部隊,人數能差出三倍!自中條山戰役後,日本在山西大多數是二線部隊,一個聯隊能有兩千人就不錯了,武器的配置也差了許多,再加上已經是45年前後了,兵員還有許多是20以內的孩子(戰後,358團參謀的話)。此次又是長途行軍(汽車少),所以必須輕裝前進,重武器就更少了。再說戰鬥,這場阻擊戰是在日軍要通過的兩個高地之間的道路,所以才有八路軍守一側(地勢較平緩的),民兵守另一側(地勢較有利的),日軍部隊無法全面展開,每次能投入的兵力也就是一兩個中隊(兩三百人),由於道路橋樑被破壞,日軍的重武器是後到的,所以前期進攻也就是擲彈筒,迫擊炮和九二式步兵炮。再看看李雲龍部,自打分散後,各個營連都發展壯大,合兵打平安縣城時,每個營都至少兩千多人!擔任阻擊的六連人數應該是個加強連(至少兩百人,到三百人也有可能),而且槍彈也不錯,再加上地形有利。前後因果對比看,擋住日軍一個聯隊八小時的進攻,在實戰中很正常!如關家坳之戰,日軍的一個大隊(500人),由於在高地,八路軍雖然有八個團圍攻(至少8000人),由於沒有重武器,不是也打了很長的時間嗎?


khl心情愉快


電視劇《亮劍》裡,李雲龍新婚之夜,被日軍襲擊,老婆也被抓到了平安縣城。李雲龍一怒之下,召集獨立團全部人馬,向平安縣城發起進攻。為了阻止敵人增援,他命令手下一個連,必須阻擊日軍一個聯隊八個小時。

在這裡,我們首先要問問這個連有多大。我們知道,在《亮劍》裡面,李雲龍把他那個團全撒出去,讓他們拼命發展。最後,他那個團發展到近萬人。那麼,他的一個連也該有近千人的規模。如果讓近千人去阻擊日軍一個聯隊八個小時的進攻,那是有可能的。

我記得看過一本小說,是曲波寫的,名字是《山呼海嘯》。那裡面就有一個連發展成上萬人的部隊,消滅了日本一個聯隊和偽軍一個旅。如果讓這樣一個連來阻擋日軍一個聯隊八個小時,肯定是能夠成功的。

但是,如果讓一個正常的連來阻擋日軍一個聯隊八個小時,我個人認為是不可能的。在八路軍初期有一個戰例。當時國民黨的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被日軍追擊,他緊急請八路軍派兵接應。

我軍在接應衛立煌出險後,派部分兵力阻擊日軍追兵。當時衛立煌和我軍將領觀看我軍的阻擊陣地炮火連天。衛立煌就問,那個山頭上有多少兵力?我們的人告訴他,有一個連。衛立煌嘆息的說,那個連完了!

但是不久,完成了阻擊任務的我們的那個連撤下了陣地。他們不但沒有完,還帶回來了俘虜和繳獲的武器。衛立煌驚訝的說,你們八路軍真了不起。衛立煌在欽佩之餘,從此加大了和八路軍的合作。

我們從這個戰例可以看到,如果戰術使用得當,一個連是可以完成阻擊任務的。但是,如果是按照電視劇中演的那樣,死守一個地點,則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我們知道,一般日本一個步兵聯隊擁有人員3747人,馬526匹,各種槍2590支(挺),各種炮14門,擲彈筒76個。

而八路軍一個連的兵力有限,而且重武器缺乏。當時,八路軍最精銳的連隊,也才一百多人,百十支三八步槍,九挺歪把子輕機槍。而李雲龍的部隊連這樣的裝備也不可能有。即便如此,這樣一個連隊,要和配備山炮、輕重機槍,人員數十倍於己的一個日本聯隊對陣,在一個地點死拼八個小時,這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我們曾經有一個戰例,那就是保衛我八路軍兵工廠的“黃崖洞保衛戰”。在那次戰鬥中,我不足一個團的兵力對陣日軍5000多人,利用天險,守衛了八個晝夜。但是那是利用天險的陣地,而李雲龍進攻縣城是突然舉動,是不可能有預先準備的陣地,也不會有天險的地形。

這樣一來,如果想要完成李雲龍下達的這樣任務,那就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利用地形,採取節節阻擊,遲滯作戰的戰術,還有成功的可能性。在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到,晉西北鐵三角其他的兩個團為了援助李雲龍,採取了炸橋破路,襲擾阻擊的辦法。這個辦法才是真正阻擊敵人的有效辦法。

如果說,李雲龍的那個連完成了阻擊任務,那也是其他兩個團的功勞。按照固守一點,死打硬拼的辦法,那個連估計一兩個小時就會全軍覆沒的。

我是歷史笑春風,歡迎大家關注我,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歷史笑春風


這個連阻敵8小時很有可能。從面上看敵兵力裝備佔絕對優勢,但還有其他因素如:作戰地形、兵種結構、構工設障能力等必須考慮進去,進行綜合對比優勢。

一是八路的這個連地形條件可能極為有利。通過連長與縣大隊、區小隊對話大概能判斷,八路軍防禦的是兩山夾一谷的

山地通道,敵無法繞行,也無法實施包圍攻擊,只能沿通道強行向前一線平推地打。這個連加上縣大隊、區小隊可能近300人,將近一個小營。通常一個營能防禦0.5至1平方公里左右的地域,如果防禦正面較窄可以拉大防禦縱深,向山西山區通道道路正面一般也就十幾米至幾十米寬,夾在兩山之間,兩山也很陡峭不便攀登,所以可以拉長防禦縱深至2公里。

二是日軍雖是一個聯隊,但兵力不是抗戰初期的滿員聯隊。日軍1942年以後根據中國戰場作戰需要,將師團、旅團、聯隊兵力規模進行過調整,師團一般1.8萬人左右,聯隊1800人左右。一般不可能全員出動,按85%的出動率,大致1500人(初期標準日軍大隊1100人,可是山崎大隊也就500多人)。對比八路軍那個加強的連,兵力5:1左右。

三是從兵種結構來看,山地通道進攻戰鬥需要炮兵火力。日軍聯隊只裝備12門左右步兵炮,要有效壓制1平方公里內的目標比較吃力。通常日軍在預有準備情況下,擔任主攻任務的部隊,上級要加強兵種力量,特別是炮兵,如果這個聯隊加強了一個炮兵大隊,哪怕減一個步兵大隊,那攻擊力絕對大幅提升。八路軍常駐山西在山西補充兵員,山西多礦工,後來179師、180師都是在山西組建的,部隊戰士大多礦工出身,這兩師是解放軍有名的善攻城作戰的部隊。礦工出身有什麼作用,就是善土工作業、善爆破。挖地道、構築工事是又快又好,李雲龍獨立團打山崎大隊不就是土工作業靠近後投彈的嗎。如果這個連大部戰士是礦工出身,那麼構築塹壕、交通壕、掩蔽部、觀察所、火力發射點、單兵掩體應該又好又快不在話下,良好的陣地體系可以有效減少敵火力殺傷,同時礦工採礦經常玩炸藥,善於爆破作業,在陣地前、陣地中間地帶、甚至陣地上都能製作和埋設炸藥包、集束手榴彈、木製爆破筒等,能炸得敵人步步驚心。

四是日軍打的是一場情況不明決心大的一仗。八路軍知道日軍有一個聯隊兵力,應該兵力裝備,行軍路線,何時到達作戰區域都應該掌握的很清楚,這連任務是堅守8小時,連長可跟據作戰時間要求進行戰鬥準備,基本形成了野戰陣地防禦體系。曰軍是倉卒出動的,可能敵人是誰,兵力番號、陣地位置、火力配系、工事構築,防禦前沿和陣地內障礙物和爆破物設置情況都來不及搞清,只能靠邊打邊偵察邊調整。

最後日軍這個聯隊面臨著這樣的作戰:打法上只能一線平推,步步攻堅,無法實施包圍多點攻擊,發揮出兵力火力優勢;炮兵準備時,八路軍利用掩蔽工事,兵力上少擺多屯,採取添油打法,有效減少傷亡;日軍炮兵停止射擊或轉移時,八路軍從工事內出動,利用交通壕隱蔽機動,佔領表面陣地用步機槍、手榴彈打擊敵衝擊步兵;八路軍某一陣地失守,就點燃預先埋設的炸藥,把衝上陣地的日軍連同陣地一起炸上天;日軍突破八路軍前沿陣地,沿道路向前搜索前進,一旦進入爆破區域,隱蔽的八路軍戰士拉火起動連環爆破藥包和集束手榴彈,把幾十米範圍內的日軍從隊頭炸到隊尾。

這支日軍可能也是拼了,在上級嚴令下,不計傷亡的攻擊,八個小時軍突破了八路軍的防禦(當然日軍不知道這個連任務是堅守八小時)。碰到八路軍這種“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果日軍稍有遲疑,調整調整攻擊部署,再重新組織組織火力和協同,就是十個小時拿不下來也不奇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