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朝中期為界限,我國都失去哪些國土?什麼原因失去?

心飛揚丶


看到這個問題,想必很多朋友就想回避了。的確,清中期以後民國之前,是一段令人十分不堪回首的時期。

因為清朝的腐敗和落後,使得外國人在我國的土地上肆意妄為。他們侵佔了中國的土地,搶奪中國的物資,壓榨和虐待中國人民。這些外國列強,仗著有比我們先進的武器技術,自稱文明國度的使者,卻做著強盜和野蠻人才做的事。

而清王朝,捱打之後不僅不思上進、改革強國,而是靠著妥協來過日子。讓人十分心痛又十分氣憤。

我們都想看到國家在世界上有影響力,都希望我們國家強大有地位。正因如此,我們才要正視這段歷史,避免犯清朝的錯誤。並且用這段歷史來使自己記住,要為國家變得更強做出自己的貢獻。

書歸正題,接下來就來說這次的問題。

1820年-1861年間中國失去的領地

這次要說的是清中期以後的時間,清朝1616年建立,1912年覆滅,所謂中期就是1750年左右。因為這個時期有關丟失領土的記載比較少,所以我在此也不便亂說。就從1820年開始說起。

這個時間是道光在位的時間。此時的清朝已經開始由盛轉衰,走下坡路了。1840年,改變我國曆史的一個事件發生,這個事件也改變了清朝的國運,那就是鴉片戰爭。

這一次戰爭對中國最大的打擊不是2000多萬元的賠款,而是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地區,香港島。之後又被英國以武力威脅,失去了九龍島和周圍一些小島嶼。這些都發生在道光帝在位期間,而他死後,新皇帝登上皇位不久,情況變得更加惡劣。

在這段時間內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了,清朝又一次戰敗。這次割地面積較第一次比更大。其中主要是俄國,奪走了大興安嶺以南的大片土地,並且重新劃定了蒙古邊界,巴爾喀什湖東邊的很多土地也被他們蠶食。

和英國人比,他們更加貪婪。此外,他們還侵佔了庫頁島。據計算,這些領土加起來總數大概是140到150萬平方公里。


1861-1912年間中國失去的土地

從1861年開始,清朝統治者就換成了同治帝。和之前的兩位君主不同,在這段時期內我們甚至還有收回的國土。

1864年,新疆有一部分地區發生叛亂,俄國從中看到了機會,進而佔領了伊犁將軍管轄下的大部分土地。但這一次因為沒有簽訂任何條約性質的文件,俄國算是非法侵佔,清朝大臣左宗棠得到上命,著手準備收復新疆。

同時這一次也是自1840年外國侵略者用各種手段佔領我國國土後第一次主動出兵收復土地。

在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曾繼澤又和外國人進行了談判,最終收回了一部分領土。但是俄國的野心遠沒有滿足,身為我國北方鄰國,又一直受大國思想影響的他們對土地十分貪婪。在之前的新疆事件之後,隨著沙俄勢力擴張,這一片區域的糾紛和事務越來越多。

俄國人一點點的奪走我們這邊的土地。為了避免開戰以及俄國擴大侵佔面積,1910年清派出臣子和俄國人進行了有關會議討論相關問題。

最終在1911年簽訂了《滿洲里條約》,使得中國又失去近一個省的土地。同時這也是清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條約,第二年,清朝被推翻,民國時期到來。

其實關於這次的問題,我並沒有把清後期被外國侵佔的全部領土列出來,如甲午戰爭日本也侵佔了臺、澎湖列島區域,現在還記錄在歷史書上。因為這段歷史大家比較熟悉,我也就沒有多提。但是個人認為歷史可以研究,但不必深究,我們應做的就是不忘歷史,走向未來。



小小嬴政


如今提到“世界屋脊”,人們都知道指的是青藏高原。

除了青藏高原,還有一個世界屋脊,它就是帕米爾——帕米爾是塔吉克語“世界屋脊”的意思。

這個世界屋脊,之前也屬於中國,而且完全屬於中國,古代還有一個很中國的名字:蔥嶺。

早在戰國中後期至漢代初中期成書的《山海經》裡,就有過帕米爾的大名,只不過在《山海經》裡它叫不周山,就是共工和顓頊爭奪帝位,被共工一怒之下攔腰撞斷的那座山。

也有說不周山是崑崙山,但據考證(《淮南子·道原訓》有記載),不周山在崑崙山西北,亦即崑崙山西北部的帕米爾,說不周山是崑崙山是誤解。

而“蔥嶺”這個很中國的名字,早在漢朝就叫響了,“因多野蔥或山崖蔥翠而得名”。

圖1 帕米爾高原位置所在

帕米爾具體什麼時候屬於中國的,有關史料語焉不詳,但能夠確定的是,這個“我國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居住、遊牧的地方”,“直到19世紀70年代一直屬於中國,是無可爭議的我國領土的一部分”。

而根據“吐蕃國歸順中國之後這裡就是中國的最西管區之一”,至少在唐朝,帕米爾就被納入了中國版圖,而“帕米爾”這個名字,正是誕生於唐朝。

尤其是清代全盛時期,帕米爾高原全境都為中國所管轄,但是後來,具體點說公元1890年左右,帕米爾(很大一部分)丟了。

至於如何丟的,說法是被俄國和英國瓜分了,這兩個強盜簽了一個協定,帕米爾北部歸了俄國,英國則取得瓦罕帕米爾。

據《國聞備乘》,這塊國土丟失的具體經過是這樣的——

其地雖然“扼西域回部要樞”,但被當時的清政府因其為邊境蠻荒之地,而放鬆了對它的管轄,一個叫謀英思的俄國人,打算“由此窺印度”,覺得有機可乘,便製作了一份地圖,把整個帕米爾畫在俄國境內。

圖2 洪鈞(1839-1893) 清末外交家,字陶士,號文卿

當時的朝中士大夫,比如徐松、張穆、祁韻士、李文田等人,都自以為懂西北歷史、地理。

這些書呆子,雖然詳於考古,卻不知今,更不知道,在他們自以為博學多才自鳴得意的時候,一個名叫謀英思的俄國人,已經採用卑劣手段,“搶”走了西部一大片國土。

與這些書呆子的愚昧相比,一個叫洪鈞的所謂外交家,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完全可以叫做賣國行徑!

洪鈞,江蘇蘇州人,清同治年間狀元,初任翰林院修撰,1881年任內閣學士,官至兵部左侍郎,1889年至1892年任清廷駐俄、德、奧、荷蘭四國大臣,回國後曾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

洪鈞喜歡歷史,並喜歡著述,習慣引用外國資料,卻又不加鑑別,管他真偽,拿來就用。

據《國聞備乘》,當時洪鈞正在給《元史·地理志》作注,只是尚未完工。

見了俄國人所繪地圖,洪鈞大喜,“出重金購之”,立即動手譯為中文,並自作了跋語,取名叫《中俄交界圖》,說什麼這是“海外秘本”,把它獻給總理衙門,一定會得到褒獎,還可在徐松、張穆等人面前嘚瑟嘚瑟——你們的知識都過時了。

圖3 清朝與俄的《中俄續勘喀什噶爾界約》,對帕米爾的劃分

俄國人的第一個陰謀得逞後,便暗中派軍隊襲據帕米爾。

英國人不幹了,質問清朝總理衙門,你們未經同意,為何擅自割地給俄國人?

總理衙門大吃一驚,詢問俄國使者,後者便拿出洪鈞所譯新圖說,睜大眼睛看清楚了哈,這可是你們自己人“劃”的兩國界限!

總理衙門據“史”力爭,俄國使者卻“堅不認咎”。

當時的洪鈞正在生病,消息傳到他耳朵裡,這才知道上了俄國人的當,害怕上面追責,病情頓時加重,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

洪鈞掛掉後,俄國人乾脆拋開中國,割帕米爾南疆與英國人“握手言和”,清廷爭也無用,一大片國土,就這樣丟掉了。

既成事實後,很多人都說,“此案洪鈞為張蔭桓所賣”。

圖4 張蔭桓(1837-1900) 清末大臣,字樵野,廣東南海人

這個張蔭桓是何方神聖?他與此案又有何關係?人們怎麼說洪鈞被他“賣”了呢?

張蔭桓,廣東南海人,光緒七年授安徽徽寧池太廣道,第二年遷按察使,“賞三品京堂,命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光緒十二年除太常寺卿,轉通政司副使,復值總署,累遷戶部左侍郎。

根據有關資料,這人也算是個資深外交官,曾被任命為“特派出使美國、秘魯、西班牙三國大臣”,在華盛頓呆了整整三年,對西方社會進行過全面考察,回國後還寫過反映他出使經歷的《三洲日記》,後來被任命為總理衙門大臣後,還兼任戶部侍郎,成為身兼外交、財政兩大要職的重臣。

中日甲午戰爭時,清政府派時為戶部侍郎的張蔭桓,和湖南巡撫邵友濂為全權大臣,赴日求和,卻被日本人以“全權不足”為由,侮辱一番後驅逐回國。

圖5 張蔭桓,著有《三洲日記》,作品節選

然而,查閱相關史料,卻未查到張蔭桓與“帕米爾丟失案”有關的記錄,聯想到他曾被流放新疆,是否在新疆與俄國人暗通過款曲,就不得而知了,因為他被流放新疆的情況,官方史書幾乎未予記載,還是他自己在他的《鐵畫樓詩鈔》中,提到過他在新疆的點點滴滴。

而他自己,是不可能把自己做過的壞事記錄下來的。

說他與俄國人暗通款曲,則很有可能,因為根據官方記錄,他在長期從事外交與洋務活動中,經常有傳聞說他“專權與納賄”,並多次遭到彈劾,只是因光緒無比信任才次次過關。

這兩傢伙無論誰的責任更大,那一大片國土,反正就這樣人為地弄丟了,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後,仍未能收回。

直到中華民國成立後,仍未能收回。

1960年,中國與阿富汗簽訂邊界條約,承認放棄瓦罕帕米爾,也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瓦罕走廊”。

而之前被俄國人搶走的那一部分,則於塔吉克斯坦獨立後歸了塔吉克斯坦,中塔後來簽訂邊界協定,2011年新劃國界時,其中的1158平方公里又回到了中國。

參考文獻:《國聞備乘》《淮南子·道原訓》


歷史大學堂


事實上清朝領土的丟失最早了以上溯到康熙時期,包括雍正時期,清朝都曾丟失過領土,只不過相對於清朝中晚期之後接連丟失的大片領土而言,這些領土的面積和影響相對小一些,清朝丟失的最著名的領土即為“三北地區”:東北的外滿洲地區,西北的外西北地區,以及在清朝滅亡後外蒙古地區的丟失。而這些領土的丟失無一不是因為中國當時的政府政治腐敗國力衰弱。

一、康熙雍正時期丟失的領土:

實際上我們熟悉的《尼布楚條約》很難算得上一個完全平等的條約,因為清政府簽訂這個條約的代價是割讓外興安嶺以北的部分領土,而雅克薩之戰更談不上是一場勝仗,清政府以數十倍兵力圍困沙皇俄國的幾百士兵才獲得了艱難地勝利。《尼布楚條約》的簽訂是中國永遠喪失了貝加爾湖,蘇武牧羊的地方至此成為了外國的領土。康熙之後的雍正時期,中俄雙方又簽訂了《布連斯奇條約》,至此,貝加爾湖以南 、色楞格河下游地區的10萬平方公里劃歸沙俄。以上是清朝前期清政府丟失的領土,這些領土實際上並不是在俄國方面要挾之下被迫割讓的,而是當時的清朝政府為了息事寧人,在基本平等的條件下主動放棄的。

二、道光咸豐時期丟失的領土:

道光時期,中國喪失的最主要領土就是香港到及其附屬島嶼和九龍半島,這都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英國通過武力獲得了,最終又因為條約的簽訂而佔據。咸豐皇帝即位後,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沙皇俄國強佔了中國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以及烏蘇里江以東的大片地區,中國最大的島嶼庫頁島至此徹底丟失,與此同時,沙皇俄國還侵佔了中國西部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大片領土,這些領土加起來 共有15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一塊新疆大小的面積,咸豐時期是中國領土喪失最多的時期。

三、同治光緒時期丟失的領土:

這一時期,俄國趁新疆發生叛亂而趁機佔領了清朝伊犁將軍轄區的大片土地,直至左宗棠收復新疆之後,通過曾紀澤據理力爭的談判,清政府收回了部分伊犁地區的領土,但是沙皇俄國還是佔領了大片領土。即便是在清朝即將滅亡的前期的1911年,清政府還是和俄國簽訂了《滿洲里條約》,中國割讓11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給沙俄,滿洲里條約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割地條約。

四、清朝滅亡之後丟失的領土:

清朝滅亡後的民國時期,中國丟失的最大的一塊領土就是外蒙古地區了,外蒙古在1911年清朝滅亡時就宣佈過一次獨立,但是之後的中國曆屆政府均不予承認,段祺瑞執政期間,北洋將領徐樹錚曾經一度率軍收復外蒙古,但是後來隨著中國陷入軍閥割據的內亂以及日本侵華等原因,外蒙古在蘇聯的支持下最終獨立,並在1945年時獲得了當知中國國民政府的承認。


歷史課課代表



如果從清朝中期國失去的領土多少來算,我想那可是多不勝數,經歷從夏朝到到清朝中期漫長的安寧後,世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歐洲崛起衝擊著亞洲這塊不小的板塊,作為雄居一隅的清帝國自然也難逃一劫。由於歐洲列強崛起不是一個兩個而像群狼一樣撲向大清周邊,他們屢先佔領了周圍各國後,直到1840年才打開了中國大門,鴉片戰爭是一個屈辱的近代史起點。


早在明朝中期,西班牙和葡萄牙等歐洲列強列強屢先在東南沿海活動,進而佔領了東南亞地區包括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還有南亞印度部分地方,當時印度還不是完全殖民地,它還算一個強大封建王朝,莫臥兒王朝正處於鼎盛期。第二大文明古國印度逃不了,大明也逃不了,臺灣和澳門首先被葡萄牙掠去,所以按理來說我國早在明朝中期就漸漸失去領土。



在後期演變得更加愈烈,北方俄羅斯脫離蒙古金帳汗國後,向東擴張,它在清朝崛起之際已經和中國北方接壤,所以俄羅斯才是最關鍵主角。清朝雖然在康熙時擊敗了沙俄,可並沒有除掉隱患,沙俄對黑龍江一直垂誕已久,它盤踞在外興安嶺和貝加爾湖一帶仍想反撲打開去往太平洋的溫帶出海口,這就有後來我們失去大片北方領土的原因。為什麼像上文所說以清朝中期為界限,來劃分,清朝中期不止代表領土真正意義的開始,也同樣代表一個新的時期來臨。但並不像前面所說,早在清朝中期以前領土就被列強掠奪,我想這是不正確的,原因是西伯利亞是一塊飛地,也包括北方一些分佈零散的蒙古各部。所以清朝中期,乾隆定邊後,才被真正意義定型,什麼《尼布楚條約》,《布連斯奇條約》都是不平等條約,一一被推翻。



清朝中期以後才算真正喪失領土的開始,其中最大慫恿者就是西方列強,老牌殖民地衰落後,既而變成新興殖民地崛起,進一步向世界擴展版圖,尤其以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建立了人類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它的擴展是資本主義的輸出,海外的掠奪,而這時中期的大清周邊更是岌岌可危。亞洲封建大國被一個個推翻,包括昔日強大的奧斯曼帝國,印度莫臥兒帝國等等,最後只剩下大清國,所以吃掉它只是時間問題。英國在印度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後,它對我國邊境更是侵擾已久,不斷蠶食佔領,克什米爾東端被英國佔了,還有後來爭議的麥克馬洪線。



鴉片戰爭後,英國又對中國東南沿海進行掠奪,在英國橫行東南沿海的同時,沙俄又趁火打劫,逼迫中國簽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掠奪了黑龍江以北以東和伊犁西北總共八十多萬領土,甚至危機到外蒙。中日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簽訂,使中國喪失了臺灣和澎湖列島,出現了一些遺留的歷史問題。


所以清朝之所以走到這一步還不是拜中期所賜,當時馬嘎爾尼朝拜乾隆時,乾隆竟然說,夷狄之物不值得看,認為對方只是望風而歸,才來朝賀,道光帝更荒唐竟然連英國都知不道在哪,所以大清衰落一部分也是統治者愚昧無知。他們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採取閉關鎖國政策,不向外學習,致使大清走向衰落,鴉片戰爭最終敲醒了大清,不得不對外看世界。


龍文說史


這個問題相當沉重。

一般意義上認為清朝中期一般從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1776年開始。

這一時期清朝疆域經過幾代帝王的開拓達到頂峰,而後盛及而衰,從1840年開始,列強紛紛,開始了對清朝的侵略,我國的領土開始急劇收縮。

那麼1840年至今,我國都丟失了哪些國土呢?靜夜史認為應當分幾個方向來說,其中:

  • 英國自南方來

除1842年通過《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其後割讓九龍半島和租借新界,英國在大陸上的擴張,主要集中在西南方向。

因為英屬印度靠近西藏的特殊位置,英國在西南方向從來沒有停止過擴張腳步,除不斷吞併清朝外圍的拉達克,錫金等藩屬國外,英軍甚至數次入侵西藏,逼迫西藏政府簽訂屈辱的賣國條約。

1895年,英國夥同沙俄瓜分了清朝帕米爾高原約一萬平方公里土地;1914年英國單方面劃出麥克馬洪線,將西藏南部數10萬平方公里土地,劃入英屬印度。

因為英國殖民統治的結束,我國今日西南方向的爭端成為和印度等南亞國家的紛爭,特別是藏南地區,未能在邊境戰爭中予以收回,成為日後兩國衝突的導火索。

  • 日本自東方來

相比於英國在南方的蠶食,日本在東方的撕扯同樣狂妄。

自1868年明治維新後,日本對東亞大陸的覬覦就一刻也不曾停止。

和英國等西方列強不同,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在明朝滅亡後就以小中華自居,對東亞大陸更是垂涎三尺。日本明治維新後,清朝通過1874年進攻臺島等一系列軍事試探,日本於1895年擊敗清朝,強化對朝鮮半島的統治,奪取臺島澎湖列島及周邊一系列島嶼。

而且日本對中華歷史的深刻了解,使日本在甲午戰爭後製定了更加瘋狂的“蠶食”華夏的戰略。即效仿我國曆史上自南向北統一的專制王朝,先佔東北,再佔蒙古,顛覆華北,再圖關中,奪取四川雲貴,最後橫掃東南。

可以說日本的戰略抓住了我國領土的關鍵節點,如若按部就班地實施,那麼我國版圖很有可能被日本全部佔領。

只可惜地狹人稠的日本,自古以來就缺少戰略級大師,他們的宏偉藍圖很可能因為不明事理的下屬搗亂而徹底化為泡影,例如37年的盧溝橋事變和八一三事變,徹底扭轉了日本鯨華夏的戰略方向,並最終導致日本滿盤皆輸。

而且日本海軍以卵擊石挑戰美國,使亞太地區戰爭規模迅速擴大,加上蘇聯等列強的存在,日本的最終結果必然是萬劫不復。

正因為日本在二戰的徹底失敗,才使得我國被侵佔領土基本被追回,除釣島等小島以及琉球這一曾經的蕃屬,日本將侵佔的領土全部吐了出來。

而在北方,我們就沒那麼幸運了,甚至完全就是不幸。

  • 俄羅斯自北方來

因為身處北方的地理優勢,俄羅斯對我國領土的佔領空前鞏固,而且因為蘇聯戰勝國的原因,這些領土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承認,我國不僅失去了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失去了法理依據。

除了耳熟能詳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失去外東北外西北等共計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俄羅斯還相繼奪去了帕米爾高原數萬平方公里土地;江東64屯、滿洲里以北數千平方公里土地。

而且在1911年,沙俄煽動漠北喀爾喀蒙古高層自立,清朝又失去15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而因蒙古自立成為飛地的面積達17萬平方公里的唐努烏梁海,在1917年被蘇俄武裝佔領,1944年被蘇聯正式吞併。

長期以來,噬土成性的擴張風格以及“大俄羅斯”主義的餘孽,使俄羅斯對我國土地的佔領,未曾有一刻放鬆。

十月革命後列寧提出的所謂歸還我國被佔領土的說法,實際上是列寧在內憂外患狀況下放出的煙幕彈,而且列寧只承認1881年之後所侵佔土地非法,這意味著外東北和外西北超過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從未被想起。

果然在三年反干涉戰爭勝利,國內形勢穩定後,一貫反對“大俄羅斯”主義的列寧也開始健忘,而後崇尚“大俄羅斯”主義的斯大<strong>林,就更不會有歸還領土的意識了。

所以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下,沒有實力的我們只能接受這一系列屈辱條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主要丟失的是北方領土,南方都收回了,北方領土都在俄羅斯手裡,是下列條約失去的尼布楚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中俄伊犁條約,1895-1911期間出兵直接佔領的以及外蒙被蘇聯獨立。沙俄就佔了361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外蒙是156萬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