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軍工行業有多大的潛力?

嘯鷹評


三菱、東芝、日立、豐田、日產、富士、小松、NEC、理光……。提到日企,很多人可能會毫不猶豫地舉出一長串企業名字。這些企業所生產的汽車、家電、電子、機械設備等方方面面產品,早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這些我們身邊熟知的日本企業,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軍工企業。許多人都不知道自己平時所用的某件日本家電,其實就是日本軍工企業生產出來的。

下面以三菱重工、東芝和日立,這三個企業為例,介紹一下這些企業在日本軍工領域所發揮的獨特作用。

三菱重工:軍工老大覆蓋海陸空

有人說,戰爭期間誰不是身不由己?三菱也是國命難違。

三菱汽車隸屬於三菱重工,屬於三菱重工的核心企業。1946年,根據當時的戰後政府的政策,三菱才被分割成許多獨立的公司。侵華戰爭中,三菱重工是日軍武器製造的主力,從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武藏”號,到最先進的“零式戰鬥機”。以及各種重型、微型坦克、步兵戰車,可謂軍火產品涵蓋陸海空。

共生產各類飛機18000架、坦克裝甲車4650輛,在二戰中都有使用。

當時間推移,半個多世紀之後我們還原三菱重工的歷史時,那些令人觸目驚心的片段彷彿歷歷在目,當日軍重型坦克碾壓在各個戰區,重型戰鬥機向市區投放重磅炸彈,當機槍對手無寸鐵的民眾進行掃射,一把把明晃晃的軍刀刺向為了和平而戰的中國人民時,這些軍火上都刻有同一個顯著的標誌“三菱”。

東芝:國產防空導彈主要供應商

二戰期間,東芝主要生產雷達、軍用電子管等半導體設備。軍用雷達包括一號一型對空警戒雷達,一號三型對空雷達(總共生產了1000多臺)。

東芝公司的強大還表現在核電領域,東芝公司本來就擁有世界領先的核電關鍵設備中的某些專用裝置。在多年前東芝公司聘請美國原駐日大使擔任顧問說服了美國國會的議員先生們不要橫加阻攔,將美國西屋電氣收入囊中。美國西屋電氣石世界核電標準的制定單位,也是美國核動力航母的核動力設備的提供單位。

換句話說美國核動力航母的核心——核動力部分的運行情況是要報告給西屋公司的,也就是說東芝掌握著美國核動力航母的軍事秘密。夠強大吧?

現在東芝持有美國東芝原子能控股87%股份,而該公司100%持有美國西屋公司。美國西屋公司在全世界共建有加壓型輕水反應堆共65座,其中主要有中國22座、俄羅斯9座、印度6座,美國5座。還有13座在哪裡?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日立:第三大裝甲車製造商

日本軍國主義的對外侵略戰爭中,日立製作所生產了軍艦、坦克、發動機軍用飛機引擎及其他零件,至戰爭結束合共生產飛機引擎11969臺。

其生產軍艦,生產坦克包括:九七式中型坦克(與相模兵工廠一起生產了2123輛)、火炮(數量不祥)。

後語:

明治維新前,在日本本國內部,同中國晚清末年一樣,日本同樣遭受了西方列強的掠奪和衝擊。但是同中國不一樣的是,日本作為一個四面環海自然資源極度匱乏的島國,海洋文明的衝擊卻給這個國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向西方工業文明學習,重視教育。把教育當做促進工業發展的工具。從封建社會迅速轉變成資本主義社會。這種教育和科技的積累給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血淋淋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


王銘葦


客觀來說,由於日本具備很強的經濟實力跟發達的工業基礎,所以軍工生產潛力是很不錯的。但這分種類,對普通軍工品,如步槍,裝甲車,甚至常規導彈或者軍艦,相信日本短時間內的產能沒問題;但要是說像核彈頭,核潛艇或者航母等目前日本沒有的軍備,你說日本生產製造潛力如何如何,那是吹牛。
日本擁有很強的工業製造能力,但更多表現在民用領域

現在網絡上有不少吹捧日本軍工潛力的言論,像“要是日本願意,能夠一個月內造出1000枚核彈頭”,“日本可以月產一艘航母”等等,聽著很嚇人,但如果稍微分析一下,就覺得根本是謬論,不值一辯。
圖為核彈頭

拿核彈來說。核武器的研製要具備4個條件,分別是核燃料(濃縮鈾),起爆裝置(觸發以及發生裂變),核試驗以及投擲手段(彈道導彈)。即使日本已經暗地裡擁有一些濃縮鈾以及起爆裝置,但壓根就沒有經歷過核試驗,更沒有洲際彈道導彈之類的載具。單單研製洲際導彈花的時間就不下10年,更別說要經歷N次核試驗且成功率到一定程度才能算研製成功,這些工作豈能在短短1個月內造成?難道日本人是神嗎?



美國核試驗照片

至於月產一艘航母就更可笑了。你以為現在的航母是二戰的航母,在郵輪上搭一塊甲板就行?不說大型核動力航母,哪怕是日本的“出雲”級直升機航母(兩棲攻擊艦),滿載20000多噸,至少也得兩年才能生產一艘,如何能夠實現月產1艘航母?如果是二戰時的航母,那可能真能夠月產1艘,但那種貨色,到了現代戰爭中,無非是海上的靶子而已,對戰局一點影響都沒有,徒增海底垃圾罷了。
現代航母沒有幾年是造不出來的



兵者詭道也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日本的軍工潛力還是很大的,尤其是在其造船工業和航天工業方面來說。可能這麼說很多人不高興,但是不吹不黑確實如此。有一句話說得好——天下雖安,忘戰必危。要客觀的看待敵人,而不是一味的貶低或者蔑視敵人。

儘管現在日本的軍工看似不咋地,但是像三菱重工等公司還是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而且這些公司在歷史上都曾經支持過日本侵華戰爭,並且像三菱重工之類的公司都在侵華戰爭期間製造了大量的武器裝備。

儘管現在看來日本的軍工實力不行,但是其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礎在那裡。儘管二戰後日本的軍力遭到美國的閹割,但是其國力也是在美國的扶植下得以恢復的。這其中就有很多的日本重型工業在裡面,在這幾十年裡日本還發展了其他的工業。儘管說日本的軍工體系並不完整,但是畢竟還有一些,所以很難講未來幾十年之後日本的軍事工業會取得什麼樣的發展。

目前日本有《和平憲法》以及美國乾爹捆著,暫時興不起多大風浪。但是幾十年之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準,畢竟日本自古以來就是陷入深深危機並且侵略成性的國家。假以時日美國一旦無法控制日本,日本會像二戰時期的德國一樣大力發展軍工科技也說不準。

但是日本不論是軍工還是工業都存在一個非常大的硬傷,那就是處於島國的日本其本身可用的資源就有限,原材料大部分都是依賴於從海外進口。如果日本進口資源的渠道斷了,那麼其軍工也必然受到影響——二戰就是個非常好的例子。


迷彩派軍事


日本軍工潛力:極強

日本在二戰後因為受到《和平憲法》的制約,不能發展大型進攻性武器,但這並不能徹底消除日本企圖東山再起的狼子野心。

長久以來,日本政府都在執行藏軍於民的政策。將大量的軍工產業藏身於民間企業中,帶日後法律解禁便可大規模的開始生產。

日本能進行軍工生產的企業主要有:三菱重工、川崎重工、IHI株式會社、住友重機械工業、日立造船等。

在這其中日本藏軍於民的最典型代表就是三菱重工。(被譽為“日本最牛軍工企業”的三菱重工)

日本有許多民營企業有能力參與武器製造,不過這其中絕大多數企業只能參與武器製造的某個環節,製造其中某個部件。

但三菱重工則具有完整的軍工製造體系,能獨立完成裝甲車、戰鬥機及軍艦的建造。也就是說,三菱重工能夠製造日本自衛隊海陸空全部裝備。

陸上自衛隊裝備

日本陸上自衛隊各種裝甲戰鬥車輛都是由三菱重製造的,包括90式坦克、89式步兵戰車、87式自行高炮、90式坦克搶救車、91式架橋坦克等型號戰車都是出自這裡。(90式坦克)

空中自衛隊裝備

先進日本的主力三代戰機F-2就是由三菱重工聯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製的。

並且三菱重工還將參與F-35的本土製造,以及研發日本自主的第四代戰鬥機。

(F-2戰鬥機)

海上自衛隊裝備

在海上自衛隊方面,三菱重工幾乎參與了海自所有大型艦艇的製造。如愛宕級驅逐艦、金剛級驅逐艦和準航母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以及出雲級級直升機驅逐艦。

(出雲號準航母)

以上所說的只是日本軍工的冰山一腳,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工業強國,日本的軍工製造猶如一頭被韁繩捆住猛獸,而這條韁繩就是《和平憲法》。

只是不知道,這條韁繩還能撐多久。


千佛山車神


日本的軍工技術水平是非常不平衡的,很多技術十分缺乏,比較依賴於美國等盟友的幫助。

首先說陸軍。陸軍方面是日本相對較好的一個方面,包括輕武器、坦克裝甲車輛等都能自行設計生產製造,比如89式步兵戰車、90式坦克、10式坦克等。這些武器的性能水平和同時期的國際同類型武器相比,也是不錯的。但是這些裝備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太貴,日本自衛隊的採購數量不足,而外售又有種種限制,所以價格也就水漲船高。

而在航空武器上,日本是毫無自身實力的。日本航空自衛隊的F4、F15J、F2、F35等戰機,都是從美國進口的。包括日本自衛隊的大量直升機,也是從美國採購的型號。在航空武器研發能力上,日本在雷達、電子、材料、航空發動機等多個方面均已經形成了對美國的依賴,其近年“自研”的C2運輸機,很多關鍵部分其實還是美國技術。

在艦船製造上,日本的艦船製造能力很強。日本海上自衛隊曾經還是亞洲最強海上力量(現在當然不是了),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所有艦艇都是自行製造的。但是在武器系統上,很多部分還是從美國引進的,比如密集陣近防系統、MK41導彈垂直髮射系統、“標準”系列導彈、多型雷達等都是美國進口,僅有少量自研武器。而沒了武器,這些軍艦和民船沒有什麼區別。

所以總體而言,日本軍工技術已經形成了很大的對外依賴,實際威脅還是很有限的。


用戶5770541302


日本軍工潛力還是可以的,只不過現在還不行。

圖為日本自研的XC2中型運輸機,這款運輸機的發動機是從美國進口的。


如果說日本軍工現在的水平,那可以說是很差了。比如他們根本沒有能力研發一款全國產設備的現代化驅逐艦,日本目前現役國產化程度最高的現代化驅逐艦估計就是朝日級驅逐艦了,可是即便是如此,這艘驅逐艦的動力、艦炮、導彈武器、艦載直升機也不是日本國產的。除此之外,日本也沒有能力全部國產化其他海軍裝備,就算是其反潛巡邏機也不是日本自己國產的。

日本空軍主力的F-15J戰鬥機,是完全進口的。


日本的空中也沒有什麼武器是日本完全國產化的,其國產化水平最高的戰鬥機就是F-2了,不過這款戰鬥機也同樣從發動機到基本設計都不是日本國產的,日本只是國產了戰鬥機的雷達系統和部分導彈。

但是如果說以後怎麼樣呢,也還可以吧。雖然日本目前研發的航空發動機技術都很差,推力小,推比也低,但是日本畢竟是一個有一定軍工基礎的國家,還是可以研發成功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和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的,這樣的能力並非是什麼國家都有的,日本雖然不能完全國產驅逐艦和戰鬥機,但是可以做到部分子系統國產,而且日本自產子系統的性能也算是中上游,並不落後,假以時日,如果日本決意大力推動國產化武器發展,那麼日本的軍工水平必然能夠再上一個新臺階的。

日本10式主戰坦克的坦克炮是從德國引進的。


但是這個假以時日肯定是相當長的時間,比如20年左右,因為就之前日本反覆推遲心神戰鬥機的研發,一直推遲到2030年才能研發成功,但是即便如此日本都因為技術能力不足而讓心神下馬,取消了發展計劃,可見日本短期內還是沒有研發世界頂級武器裝備能力的,所以我認為日本軍工潛力尚可,但是需要時日來發展。


回答者簡介: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日本現在的軍工體系非常不完善,非常不完整,屬於瘸腿型的。他確實具有一定的軍工能力,這一點不容否認,但是他非常不完整,也非常不完善。現在他的很多核心設備都是美國人的,包括髮動機,包括雷達,包括軟件。包括火控系統。還包括很多的導彈。所以對於日本鬼子都要保持足夠的警惕就可以了。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只要保持對日本鬼子的,數量,質量上的雙重優勢,沒有任何問題


張186704166


對於日本的軍工能力我瞭解的不多 只能說挺強的 軍事實力在亞洲也是前幾名的存在 雖然網上有很多人說我們的軍工製造 軍事實力能力怎麼怎麼樣 不過他們再怎麼吹自己我們也不能把自己想的多麼多麼的厲害 把別人想的多麼多麼的不堪 畢竟人家也是厲害過的 民用領域的製造能力製造能力也擺在哪呢 但是呢我們也不弱 畢竟我們的軍事實力和製造能力也擺在哪呢 但我們也不能太自大了 所以再看到那類新聞的時候我們要以一個平等的心態去看待兩國的實力 而不是一邊倒的看待兩國的實力


非人哉少年英雄小哪吒


嚴重依賴美國,幾乎所有關鍵技術都離不開美國,比不上軍費國力相當的英法德等國,英法能獨立研製軍用飛機發動機和航電,獨立研製APA和EMPA宙斯盾軍艦,獨立開發潛艇聲吶和AIP動力,無人隱身戰機等,日本都不具備。


軍迷愛軍


(沒有了美國,日本根本沒能力造宙斯盾驅逐艦)

日本軍工已經被美國玩得不像樣了,比如日本防衛省已經宣佈,國產的心神戰鬥機實在不堪大任,在2030年之前都不再考慮自行研發國產戰鬥機了。基本等於說,在五代機的領域,日本人已經“放棄治療”了,替代方案是直接從美國購買更多的F-35戰鬥機。

(F-16和F-2戰鬥機幾乎就是“同父異母”的兩兄弟)

其實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高科技的現代化武器裝備,其技術工藝都非常的複雜,研發成本也越來越高,很多歐洲國家都已經無力單獨研發了。而日本的工業水平雖然很高,製造業也發達,但是在武器系統的研發上,依舊跟不上世界潮流。雖然現在也可以製造宙斯盾級驅逐艦、經典的第三代戰鬥機比如F-15J什麼的,但是這些是靠美國提供技術支持的情況下的產物,沒有了美國的支持,日本是沒辦法進行突破式創新的。實際上這也是美國閹割日本工業的一種方式,搞到現在作為一個製造業強國,日本軍工已經完全衰落了。既然新式的武器自己造不行,買的話,一時半會也沒到貨,那看著隔壁各種型號的新式武器輪番登場,日本人心裡那個急呀。怎麼辦呢?既然不能造,也不能買,要不就“借”吧。你沒聽錯,是“借”!找誰借?當然是找美國借了。但是,借什麼武器裝備,這可就有講究了,借一把手槍,步槍的根本沒用。借個航空母艦?你可真敢想,打死美國第七艦隊司令,他也不敢借呀。實在不行,那就借個飛機吧。

(借了個油箱,趕緊飛越富士山炫耀下,這是擺拍呀?)

但是問題來了,第五代戰鬥機,F-22和F-35連美國人自己都不夠用,哪有多餘的借你日本呀。至於F-15、F-16之類的日本自己就有呀,何必去借。F-15J就不必說了,F-16的日本兄弟叫F-2,是由日本的三菱重工和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一起合作生產的,它以美國自己的F-16為基礎研製。是日本第一種裝備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戰鬥機。使用了最先進的砷化鎵半導體芯片製造。據說不遜於超級大黃蜂戰鬥機的APG-79相控陣雷達,這款戰機當年日本將其冠以“平成零戰”的綽號,可見其用意之深。但是這都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原本可以傲視東亞的先進戰機,在中國大量J-10、J-11服役後,優勢被迅速抹平了。而隨著J-20的服役,F-2已經顯得過時了,那怎麼辦?改裝一下!就如中年婦女去整容一樣,如果改雷達、發動機什麼的,一來傷筋動骨,二來花費巨大。所以日本選擇了最快速,又能馬上看到效果的方法——加個保型油箱!

(日本就是看以色列用保型油箱,也東施效顰一下)

但是,日本自己並沒有這款保型油箱,所以厚著臉皮向駐日美軍借。這個保型油箱可是好東西,最近以色列空襲敘利亞,以色列空軍的F-16I就是裝備了保型油箱的。有了它就能極大的增加作戰半徑,擴大攻擊範圍,還能解放出機翼下方的重型掛架來攜帶重型彈藥。但是,此舉其實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向世界表明日本的F-2戰鬥機有很多零件是可以和美國的F-16系列通用的,這在戰時對於後勤保障來說,意義非常大。只不過,連個油箱都要借,日本也實在是夠寒磣的了。

請支持毅品團隊的各種原創文章及實體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