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產業迎來發展機遇

<table> 中醫藥產業迎來發展機遇

/<table><table> 中醫藥產業迎來發展機遇
/<table>

"我正在爬山。”羅先生是一家醫療用品公司的負責人,主營兒童口罩、測溫槍等產品。往年這個時候,公司早已按部就班開工,但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生產廠家的產能被政府徵用,羅先生暫時樂得清閒。庚子新春,這場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酣戰未歇,各行各業幾乎都受到波及。展望未來,這場疫情會給大健康產業帶來哪些深遠影響?

●南方日報記者 嚴慧芳 數據整理:南方日報記者 歐旭江

中醫藥產業發展提速

“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總體臨床症狀明顯改善,‘肺炎1號方’總有效率達到94.21%。”2月19日,在廣東省政府疫情防控發佈會上,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譚行華向媒體介紹,目前全省已有11家定點醫院申請調劑“肺炎1號方”共6072包,同時捐贈2萬餘包“肺炎1號方”給湖北省人民醫院等10家湖北醫院。

同一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通用方劑“清肺排毒湯”寫入了診療方案,用於臨床治療確診患者。在取得214例臨床有效數據的情況下,2月6日,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即聯合發文向全國推薦使用“清肺排毒湯”。多款中成藥也被納入診療方案,用於醫學觀察期的治療,包括藿香正氣膠囊、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疏風解毒膠囊等。同時,這版診療方案繼續推薦包括喜炎平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血必淨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參附註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多款中藥注射劑,並增加了適用於重型、危重型的中成藥如蘇合香丸、安宮牛黃丸以及中藥注射劑的具體用法。

與此相關的中藥企業獲益明顯。早在2月5日以嶺藥業發佈公告,公司生產的專利中藥連花清瘟膠囊和全資子公司生產的專利中藥連花清瘟顆粒被該方案列為中醫治療醫學觀察期推薦用藥。連花清瘟產品為該公司的主導產品,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連花清瘟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4.15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的32.54%。在診療方案之外,雙黃連口服液也因為體外實驗結果的新聞發佈而被一搶而空。

與2003年抗擊非典型肺炎時只在局部地區使用不同,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成為當紅的重要力量。2月13日召開的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要求:強化中西醫結合,促進中醫藥深度介入診療全過程,及時推廣有效方藥和中成藥。2月17日統計數據顯示,全國中醫藥參與救治的確診病例共計60107例,佔比為85.20%。

2018年的數據顯示,全國中藥工業產值約9000億元,約佔我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的1/3,並預計帶動形成約2.5萬億元規模的中藥大健康產業。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認為,全國大部分中藥生產線還處於工業2.0水平,實現了自動化生產,但達到工業3.0或4.0水平的數字化、智能化生產線還很少。另一項數據顯示,近年中醫藥產業發展速度放緩,2019年上半年,中藥飲片的營收增速僅為0.04%,中成藥增速也遠遠落後於行業平均的8.9%,僅為4.98%。

2月1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介紹,在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中,老百姓對中醫藥有種迫切需求,根據臨床調查,重症患者有80%願意接受中醫藥治療,輕症患者有90%願意接受中醫藥干預,隔離的患者也希望中醫藥早期介入。業內人士認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強調“正氣存內、邪不干正”,利用中藥調整人體的臟腑機能,達到人體陰陽平衡生理狀態的理念,越來越被大眾認知,並受到歡迎。同時,包括艾灸、穴位貼敷按摩等中醫外治法,也在抗疫中賺足眼球。經此一役,中醫藥產業將迎來提速發展。

生物醫藥診斷試劑競跑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一個多月,截至2月18日24時,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7.4萬例。龐大的感染人群需要確診,病毒核酸檢測試劑需求猛增,也開啟了國內生物醫藥企業在相關賽道的競跑。

在國家衛健委發佈的數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版本中,送檢樣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一直是確診病例的主要病原學證據。作為重災區的湖北武漢,疫情最初關於核酸檢測試劑盒緊缺的消息不斷。國家藥品監管局也為此開通醫療器械應急審批程序。

資料顯示,截至2月10日,國家藥監局累計應急審批了7家企業7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產品,包括之江科技、捷諾生物、華大生物、華大智造、達安基因、聖湘生物、伯傑醫療在內。2月3日國家工信部在回應檢測試劑供應緊張問題時介紹,2月1日,試劑日產量已經達到了77.3萬人份,是疑似患病者的40倍,產能恢復值達到了百分之六七十,已經基本滿足要求。

但應急審批之下,核酸檢測試劑的“假陰性”問題也困擾著臨床。專家解釋,這一方面跟採樣位置、方法不規範有關,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應急審批之下,相關試劑盒產品穩定性、靈敏性不夠的問題。

仍有更多的企業在加入賽道。統計顯示,有約100家醫藥檢測企業已經完成新冠病毒檢驗試劑盒的研發,並提交審批。“除了首批企業,快速檢測、精準檢測都在成為競爭的風口。”廣州一家從事核酸檢測研發的企業負責人表示。

而隨著疫情發展,試劑盒短缺雖然得到解決,但檢測機構和人力成為另一道瓶頸。不少地方醫院缺乏PCR病毒檢測的硬件設施和相關資質,第三方檢測機構成為生力軍加入抗疫戰場。據統計,金域醫學、華大基因、華銀醫學、達安基因等頭部機構均被納入部分地區衛健委推薦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名單。

此外,關於新冠肺炎的治療用藥、血液製品、疫苗研發等也成為熱門。磷酸氯喹和阿比多爾被第六版診療方案增列入試用藥物,吉利德的瑞德西韋三期臨床試驗正在緊鑼密鼓開展。

有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已經超過3500億元,共有9個自主研發的1類新藥獲批上市。另有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將近4000億元。業內人士指出,此輪抗擊疫情中,包括試劑、疫苗、新藥等在內的眾多企業不計成本入場,一方面是社會責任驅使,另一方面後期的抗風險能力應受到關注,政府可以在新藥研發尤其是抗病毒新藥研發上加大投入,對於疫苗的研發也應該持續加碼。

調節免疫力保健品或迎小陽春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關於“免疫力”的話題頻頻被提起。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對抗新冠病毒,身體免疫力成為最重要的武器。一些與調節免疫力相關的保健品,也有望由此迎來一波“小陽春”,而線上銷售也會加速成為保健品消費的重要渠道。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以“藍帽子”註冊獲批的保健食品有17470個。其中2018年批准的產品多為延續註冊或是備案的產品,新批准的註冊產品僅為3個。2019年“權健事件”爆發,保健品行業受到監管部門嚴厲整治,從2019年1月8日開始,13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針對六個重點行業及領域、四類重點場所及區域和十類重點違法行為,開展“百日行動”執法專項行動。

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賈亞光指出,2019年保健品行業在監管之下已經實現一輪優勝劣汰,疫情帶來保健品剛需的增長,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保健食品更應該抓著這一機遇。

創新案例

“肺炎1號方”讓中藥配方顆粒“出圈”

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來自廣東中醫制定的“肺炎1號方”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開“點贊”。而生產者正是中藥配方顆粒龍頭企業——廣東一方製藥。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譚行華在溫病學說指導下,制定了包含金銀花、連翹等16味藥在內的“肺炎1號方”。臨床用中西醫結合治療50例新冠肺炎輕症病例,經1周觀察,實驗組所有患者體溫恢復正常,50%咳嗽症狀消失,52.4%咽痛症狀消失,69.6%乏力症狀消失,無一例患者轉重症,對比單純使用西藥治療的對照組,療效明顯。

“肺炎1號方”很快走通了應急審批渠道。2月1日,被列入廣東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科技攻關應急專項。2月3日納入院內製劑應急審批並准予附條件備案,定名“透解祛瘟顆粒”。2月8日,省藥監局、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聯合發文,明確在疫情期間,允許全省定點收治醫院根據臨床需要直接調劑使用。從立項到啟動量產,用時不到一週。而這背後,有一方製藥和中藥配方顆粒的功勞。“市八醫院有我們的智能調配系統,可以快速實現中藥處方調配。”一方製藥副總經理魏梅介紹,中藥配方顆粒方便快捷,質量穩定,對於臨床觀察療效來說相當重要,不會受到傳統中藥飲片不同批次質量不均的影響,臨床要加減配方也很方便。截至2月17日17時,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運用“肺炎1號方”治療確診病人121例,總有效率達到94.21%。

業內人士指出,中藥配方顆粒誕生之初即存在不少爭議,大眾甚至不少中醫對於其藥效如何、標準制定等也有疑問。而此次經過“肺炎1號方”的配製和臨床觀察,對於中藥配方顆粒未來市場發展是一大利好。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中藥飲片市場規模約2200億元,中藥配方顆粒佔中藥飲片佔比約8.4%,2018年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規模約185億元。而國內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此前僅有6家國家試點企業,中國中藥獨佔天江藥業和一方製藥兩家,近年來所佔市場份額已經近50%。

2019年,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關於中藥配方顆粒品種試點統一標準的公示》,按照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統一部署要求,截至2019年5月底,受理了14家生產企業和1家研究機構提交的301個品種的研究資料共計437份。通過組織12次專家審評會審評,其中的160個品種形成了試點統一標準的擬公示標準。

精準核酸檢測研發破題“假陰性”

2月19日晚上7點,廣州海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朱托夫教授走出實驗室,基於該公司“微量精準核酸檢測”專利技術所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被媒體報道後,越來越多機構向他發出需求。海力特也剛剛向湖北武漢抗疫一線的廣東醫療隊、北京協和醫院等捐贈數千份試劑盒,“我們的產品不僅可以定性標本有沒有病毒,而且可以定量標本里的病毒量,尤其對於重症患者的治療特別具備參考價值。”朱托夫介紹。

公開資料顯示,海力特創立於2010年,是以功能性治癒為導向的微量精準檢測技術產業化公司。朱托夫教授從事病毒診斷30多年,是“微量精準核酸檢測”專利的發明者,已經產業化8個艾滋病和乙型肝炎產品,均獲得“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成功研發的多個核酸檢測試劑盒已在包括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北京協和醫院、美國哈佛大學等100多箇中美兩地的醫療機構中臨床應用。

“‘假陰性’問題在艾滋病等領域也一直存在,相關科研論文也顯示,這跟咽拭子採集位置不合適、病毒樣本量不夠、標本運輸等相關。”朱托夫指出,要解決“假陰性”問題,第一是咽拭子採集要更加規範,第二是增加樣本採集部位進行交叉驗證,如血液、尿液、肛拭子等,第三是核酸試劑本身提高敏感度。海力特公司一直聚焦於重大傳染病領域,在早期艾滋病檢測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經驗。“以艾滋病早期檢測為例,我們的產品比同類試劑敏感5倍以上。通過專利技術,我們的新冠病毒試劑產品靈敏度更高,也能更加早期檢測出新冠肺炎患者。”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對於體外診斷研發企業來說,是很好的機遇。海力特在投入研發方面可謂不計成本。

雖然國家目前已經應急審批多家核酸檢測試劑盒產品,但朱托夫認為,行業仍有機會。一方面,在新冠肺炎的治療上,可以定性且定量的檢測產品,有助於臨床預判疾病進展;另一方面,隨著大規模復工的到來,對員工開展篩查檢測也成為剛需,將有較大的市場增量。“當務之急是拿下國家藥監局的應急審批,也希望公司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可以加入抗擊疫情的戰場。國家出臺的相關資金支持政策能儘快到位。”

專家對話

廣東省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理事長張詠

“免疫力”保健品需提防同質化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流行期間,“免疫力”話題火熱。廣東省健康產業研究院院長、廣東省營養健康產業協會理事長張詠指出,後疫情時代營銷保健品可能再次迎來“井噴”式快速增長態勢。但行業在樂觀之餘,需提防一擁而上的“同質化”競爭。

張詠認為,新冠肺炎疫情首先會提升大眾對於健康的認知,這也意味著更多人會關注健康消費。近年來這一趨勢漸趨明顯,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718元,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1%;2019年上半年,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941元,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1%。丁香醫生髮布的《2019國民健康洞察報告》顯示,九成公眾購買過健康產品,包括線上問診、按摩器、淨水器、空氣淨化器、營養補充劑、健身產品等健康消費近年來增長迅速。

新冠肺炎疫情中有基礎疾病的人群重症率偏高話題也吸引大眾關注。張詠指出,我國是慢性病大國,有心血管病患者2.9億人、糖尿病患者1.14億人,患病率處於持續上升階段。同時,慢性病患者年輕化趨勢顯現,與2013年數據相比,2017年一線城市白領中高血壓患者平均年齡下降了約0.8歲。經過此次抗疫,預計健康消費市場會更加受到重視。

而對於保健品市場來說,2019年嚴管高壓,整個行業可以說是去蕪存菁,存活下來的保健品企業都具備相當實力。“調節免疫力是保健品的主要功能之一,行業內普遍認為,疫情之後市場將迎來爆發。”張詠指出,據他觀察,2003年“非典”之後,在2003年下半年和之後兩年,保健品也曾迎來一波發展高峰。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營養保健市場總額超過萬億元,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健康食品市場。“調節免疫力產品是保健品行業的基礎產品,市場有一定存量,預計疫情之後會有一波‘去存量’,但購買力增量和心理增量兩部分疊加影響下,目前市場還不能滿足需求,企業應該開展針對性研發,抓住這個機遇。同時要注意‘科學增量’,避免盲目同質化造成產品過剩。”

張詠也提醒,疫情之後公眾可能會有一波“報復性消費”,對於保健品的消費,還是應該認清產品批文、生產信息,避免被宣傳誤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