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一個接著一個地倒下,實體難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越來越多的實體人開始抱怨,日子不好過,越來越多的實體店紛紛倒閉。不要說是小店,就是那些規模較大的實體企業,也都紛紛面臨寒冬,陷入困境。就連素有中國版ZARA之稱的拉夏貝爾也鉅虧21億元,陷入了生存困境!

還有佐丹奴、真維斯等等,也都紛紛關閉了上千家門店,只為了能夠減少一些營業成本,減少一些損失。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實體店這樣的遭遇?一個又一個實體企業倒閉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很多人說,是因為電商的出現!沒錯,電商的確是實體倒閉的一大原因之一!

實體店一個接著一個地倒下,實體難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自從國內電商事業崛起之後,就有很多企業遭遇了困境。電商的出現,給了實體企業很大的競爭壓力。電商的成本低廉,購買方便,遠比實體店鋪要好經營的多。很多實體行業,在面對電商競爭的時候,不堪一擊。最終,這些實體企業不得不選擇妥協,最終倒閉、破產。但是電商雖然是實體倒閉的原因之一,卻並不是唯一原因。

除了電商之外,還有一個也是讓實體企業倒閉的原因之一,那就是:租金上漲。現如今,很多實體企業想要生存下去,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租金問題。以往,實體企業較少的時候,商場都會降低租金,並且給商戶補貼,以這樣的方式來吸引商戶入駐。但是隨著國內地產行業不斷的崛起,商鋪的價格也開始上漲。

實體店一個接著一個地倒下,實體難做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國內的房價一漲再漲,實體門的房租也跟著上漲了。不管是商場裡面的商鋪,還是沿街鋪面,房租都在上漲。房租上漲的嚴重,物價卻並沒有上漲很多。實體企業家不能通過漲價來維持利潤,因為漲價會讓商店損失顧客。持續上漲的房租,以及越來越低的利潤,讓實體店家實在難以承受。

當然,除了以上的兩個以外,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人們沒錢了。現如今的人們,都習慣了超前消費,透支未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在揹負著債務生活。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人均負債水平已經達到了13萬元。在這樣的前提之下,人們再也沒有多餘的錢去實體消費。

顯然,現在中國有超過13億的人口,但是真正具備消費能力的人,其實也僅僅只有2億而已。至於剩餘的11億,其實都是沒有消費能力的。中國人的負債,也成為了實體店倒閉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在今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很多實體店無法正常營業,卻還要照常支付員工工資和房租,距離倒閉又近了一步。

當然,也不能只怪這些外界因素。雖然這些因素是導致實體倒閉的主要原因,但是實體本身,也應該要找一找原因。時代在不斷的變化和進步,電商的出現,只是順應了時代的發展而已。如果實體店一味的固守成規,不知道做改變,不知道適應時代的發展,那麼倒閉、被社會淘汰也是理所當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