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用續作“摧毀”自己哲思的作家

一部國外的現代暢銷小說,如果在沒有電影,電視劇的推廣,宣傳下,很難在國內積累起很大的名氣,但是《達芬奇密碼》卻做到了,《達芬奇密碼》在美國一經問世就穩坐各大暢銷書排行榜榜首,打破了銷售記錄,成為史上最暢銷的小說,這一個奇蹟也讓它的作者丹 布朗名氣大增,獲得了很高的讚譽,但其實它也是有電影的,是由湯姆 漢克斯主演的,儘管如此,電影的知名度還是敵不過小說。

一個用續作“摧毀”自己哲思的作家

丹 布朗


一個用續作“摧毀”自己哲思的作家

達芬奇密碼劇照


當年《達芬奇密碼》一經問世的時候,各路的書評家都對這本書寄予了很高的讚譽,說它富有哲思,體現了對宗教的思考,並且對密碼的運用出神入化,十分的吸引讀者等等大概是這幾句話,反覆出現,這也給了丹 布朗富有哲思的一個名頭,並且驚歎於他的知識儲備。但是神奇就神奇在他並不是一本獨立的小說,而是羅伯特 蘭登系列中的第二部小說,這個系列到目前為止總共有五部小說,分別是《天使與魔鬼》,《達芬奇密碼》《失落的秘符》,《地獄》,《本源》。一開始看完《達芬奇密碼》之後我對種說丹 布朗這種富有哲思言論深信不疑,但是直到我打開了《地獄》這本書之後,我產生了懷疑,我感覺我看了一本根據《達芬奇密碼》改編的盜版小說,真的太像了,同樣的羅伯特 蘭登,同樣的美女搭檔,同樣的反派,幾乎每一人人物都可以在《達芬奇密碼》找到對應,而且前半段的劇情也很相似。這就讓書很掉層次了。而其實《達芬奇密碼》,就已經和前作《天使與魔鬼》劇情上很相似,而像之後幾本劇情上也是很相似的。

一個用續作“摧毀”自己哲思的作家


而且這也帶出一個問題,就是書中那些對宗教的看法反覆被帶出,而且角度相似,這就不由得讓人產生懷疑,他這是在思考,還是單純在“復讀”,重複出現的宗教哲思已經讓人麻木了,就像杞人憂天一樣,你天天和別人說天會不會塌下來的時候,別人的關注點或許就不在“人”上面了而是在“人”上面了。他這種反覆出現的宗教哲思,或許並不是一種哲思,而只是簡簡單單的作為構建情節的一種手法。

一個用續作“摧毀”自己哲思的作家


羅伯特 蘭登的系列書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每本書都特別獨立,因為主角只有一個,而且身份簡單:一個哈佛教授,每本書都會介紹一下,並且書與書之間幾乎沒有關聯性,所以你任意拿起一本時,你都會驚歎於它的內容,但是當你拿起第二本時,你就會陷入深深的失望當中。這或許是丹 布朗想要自己成為像柯南 道爾那種暢銷的系列小說作家,而讀者卻認為他是一個富有哲思的文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