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夷陵區鄧村鄉衛生院公衛科娘子軍抗擊疫情紀實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娘子軍全員集結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請戰書


宜昌市夷陵區鄧村鄉,很偏,偏到不暈車的人坐車搖晃兩個小時上鄧村都難免腹中翻騰,以致於在鄧村工作的人,多半都和城區親人兩地分居。

鄧村的衛生院,很小,小到宿舍樓裡誰家燉了排骨,大家都能聞到肉香,以致於誰的家長裡短,大家都知根知底。

鄧村衛生院的公衛科,很“陰陽失濟”。“陰陽失濟”到清一水女同志,純正的娘子軍,以致於公衛科下班話題,基本都是日常的拉拉雜雜。

對於她們:

熟悉到只覺親切、難覺偉大


我作為在這個偏遠鄉鎮的小衛生院裡長大的職工家屬,對於公衛科的這群娘子軍再熟悉不過,熟悉到從未把她們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這樣的句子聯繫起來,熟悉到只覺親切、難覺偉大。

就拿公衛娘子軍的大姐尤啟翠來說,院裡年輕人都和我一樣喚她作尤媽。她是護士長的時候,我還穿著開襠褲終日跟在她兒子屁股後面廝混。尤媽看著我從鼻涕蟲到二十七八,我看著尤媽的孫女出生長大。所以提起尤媽,我腦子裡滿滿都是她拿手的青椒肉絲味兒,不是什麼聖潔偉大。

像資歷同樣很老的張萍么么,我自小打針只認她,因為張萍么么打針極快、不疼。這樣一個對我手上血管分佈比我親媽還清楚、摸我屁股不知道多少遍的阿姨,我同樣很難想起她偉大。

更不用說鄧麗群、蔣坤興、聶玉亭這些娘子軍裡的年輕人,我見證她們入職、成婚,抱過她們的孩子。她們的話題要麼是這個月三四千月薪零頭多少能不能多買罐奶粉,要麼是哪個牌子紙尿褲不傷孩子屁屁的育兒經。

所以在我眼裡,她們從來都不是所謂白衣天使,就是普普通通的女人,是媽媽,是老妹兒,是小媳婦兒。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為留觀人員講解防疫事項簽署告知書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對留觀人員進行抽血檢測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深夜依然枕戈待旦


疫情當下的她們:

扛起了防疫抗疫的大梁


但這一場席捲全國的疫情,改變了我對她們的看法。

大年三十,一紙通知,經歷過非典的老護士長尤啟翠毅然掛帥,鄧村衛生院的公衛科娘子軍全員集結:尤媽的小孫女年夜飯沒了奶奶的青椒肉絲,張萍么么也沒法陪兒子等候研考的佳音,鄧麗群將大寶二寶丟給了母親,蔣坤興把六個月的小米米交給了婆婆,李曉娟與丈夫告別,聶玉婷與愛人共赴戰場……

在請戰書上,她們二話沒說簽下還有著年夜飯餘味的名字。

在此之前,鄧村人對疫情很樂觀,大多笑言“日本鬼子當年都只打到了太平溪”、“非典再厲害也沒有到鄧村”。但這一次,蜿蜒山路沒有如舊攔下冠狀病毒,偏僻的鄧村不再是“高山淨土”。等待娘子軍的,是如鄧村大山一般的工作壓力。

她們第一時間接診來自武漢的發熱患者及其家屬,當機立斷進行了轉診。得知病例確診,又馬不停蹄趕赴其家中進行了深度消殺。對密切接觸者進行無遺漏摸排,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抽血檢測、講解防疫注意事項和健康知識、發放醫學觀察告知書。

接下來在政府和院領導的指揮下,對所有疑似病例進行轉診,對所有發熱患者和密切接觸者進行集中留觀。等待這支娘子軍的,還有集中留觀場所一天兩次的消毒、留觀人員密切監測、發熱患者的跟蹤回訪、衛生院防疫預檢分診、全醫院一天兩次的無死角消毒、全鄉精神障礙患者及殘老人員的購藥送藥、實時信息彙總上報……

忙不忙?忙。我在醫院宿舍每天深夜都能看到公衛科辦公室的燈光。

疫情當下,鄧村封山,街道封市。山區醫院職工的艱難顯現出來:沒有物資尤其是蔬菜食品採購渠道,又不像茶鄉百姓一樣有幾畝菜園。娘子軍作為抗疫一線人員又要進行自我隔離,窘境尤其突出,娘子軍們下筷處愈少青黃。尤啟翠在醫院梗邊開了巴掌大一塊菜地,被“洗劫一空”,但這依然杯水車薪。有群眾捐獻蔬菜解決了燃眉之急,但這群平日精打細算的娘子軍這一次一片黃菜葉都沒捨得扔。蔣坤興由於特殊性無法給小米米餵奶,而家中備用奶粉存量告急,孩子餓了大多隻能吃米粉。朱儁蓉是個“林妹妹”,多次暈倒在了崗位上,醒來依然堅持工作。譚家紅與村醫父親,由於道路封閉,每天只能早早起床走小路步行上班。

苦不苦?苦。但她們依然如尋常八卦般一語帶過,比如打趣蔣坤興說國難當頭,沒母乳吃的小米米也要共克時艱,降低一下“伙食水平”。

就是這樣一群在我眼裡煙火味太重甚至有些雞零狗碎的娘子軍,在這個偏遠的茶鄉,在這個雞犬相聞的院子裡,扛起了防疫抗疫的大梁。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預析分診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對留觀場所進行消毒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對全院進行消毒


其實她們:

有著油煙味兒的世俗,但更有著消毒水味兒的擔當


她們也會害怕,接觸確診病例後夜裡看著熟睡的孩子和丈夫,擔憂得無法入眠。

她們也會抱怨,當有群眾嚷嚷著要開具證明離開鄧村各種夾纏不清時,會在耐心勸解後,回辦公室開吐槽大會。

但無論是害怕、是抱怨、是勞累、是艱苦,都沒有壓垮這支娘子軍,她們依然如平日裡顏笑嫣嫣。這讓我開始覺得,她們有一些矛盾的特質:有著油煙味兒的世俗,但更有著消毒水味兒的擔當。

誠然,她們是母親是妻子,是魯迅筆下豆腐店的楊二嫂。但人民需要時,她們便是戰士是先鋒,是《楊家將》裡的穆桂英。

鄧村公衛科的娘子軍,更是千千萬萬中國人的縮影。她們的的確確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老媽、老妹兒、小媳婦兒。和千千萬萬中國人一樣,都難以避免生活毒打和蠅營狗苟。情懷和擔當不能像面膜一樣讓她們永葆青春,不能像白菜一樣果腹下飯,所以她們將情懷和擔當藏在粉底盒裡,藏在醬油瓶下。但當挑戰來臨時,她們便揮去身上的油煙,把情懷擔當拿出來擦亮磨利,披掛上陣。

正因為她們是母親是妻子,所以在人人自危的疫情當下,她們卻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

我相信此時此刻,有無數醫者在鄧村衛生院一樣的小樓裡進行著艱苦的抗疫戰。我更相信,有無數平凡的中國人,像公衛娘子軍一樣,在抗“疫”戰場上積極而鮮活地忙碌。

娘子軍們身上的煙火氣,其實是中華兒女共有的靈魂。這煙火氣藏著她們對生活和家人的熱愛,更有著由家及國的忠貞。沒有觸不可及的偉大和神聖,就真真切切在我們每一個人柴米油鹽裡,所以更凸顯了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擔當和真實,印證了深入骨髓無法抹殺的堅韌與頑強。

我們都不過是常人,但我們都可以是渺小的英雄。這是中華民族得以傳承五千年的底蘊,是偉大祖國跨步向前行的涓涓溪流,是抗疫必將勝利的信心。

謹以《正氣歌》,獻給鄧村的公衛娘子軍,獻給無數一線的醫護人員,更獻給所有中國人。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行。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前往患者家中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李曉娟與分隔兩地的丈夫視頻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尤啟翠踏雪遞送防疫物資


後記:

作者張正鵬,自由職業者,鄧村鄉衛生院一名普通職工家屬,這次春節回家,親眼目睹醫院公衛科人員參與疫情防控,深受觸動,以此文記下心中的這份感動。


大山裡的抗疫“娘子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