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人黎永華:憑藉“健康碼”打起臨工,復工後我再幹回老本行

高洋洋

編者按:等待,等待。受疫情影響,數不清的人們在盼望,盼望著疫情早些過去,也盼望著能早日出門。這其中,有一支由5000萬人組成的建設大軍,他們有的已奮戰在建設一線,有的一直在摩拳擦掌等待被工地召喚,有的被困在家全無辦法。無論是哪種情形,“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不僅關乎經濟社會民生,關乎建設者們所在企業的發展,更關乎他們每個人及各自家庭。

為此,我們開通了針對廣大建設者的傾聽熱線(1301117649,18910707324,18310337363),聽您講述包含您在內的廣大建築工人朋友們的處境及心聲,今日為您推送一位建築工人——黎永華的講述。

“我是一名建築工人,目前在寧波,天天待在屋裡萬分焦慮,感覺工地開工遙遙無期。現在有些工廠在招臨時工,但村口封了不能出去,工廠又不能給臨時工開通行證明,工廠要人、工人出不去,真是很無奈。”2月15日,黎永華在一篇關於建築工人復工的文章下這樣留言。

中國建設報記者隨後聯繫上了黎永華。今年35歲的黎永華是雲南麗江人,兩年前隻身一人來到浙江寧波打工。2019年上半年,經熟人介紹,他到了寧波市北侖區一處建築工地,主要從事鋼筋綁紮工作。雖然今年1月工地早早完了工,但這個春節假期黎永華並沒有回家跟家人團聚。

“這裡離家3千多公里,回去一趟實在不容易,一般過年都不回家,而是選擇端午或中秋錯開高峰迴去。”黎永華說,今年過年他本來準備好好休息一下,等正月初八、初九再到附近知名一點的工地去看看,重新找個工作。

黎永華已經在建築工地做過很多年了,十幾年前甚至還在北京國貿附近的一處工地待過。問起去寧波工地打工的原因,黎永華說:“與家裡相比,這裡的工地更多一些,更容易找到活兒,甚至2~3年都不用換地方。”

與一些年輕的建築工人相比,黎永華平時不喜歡玩手機遊戲,覺得“沒意思”。下班後,他經常打開手機看看新聞。大約在1月20日,黎永華便看到了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息。由於之前在寧波一家汽配城做切割金屬方面的工作,廠裡發了一些KN95口罩,所以看到疫情新聞後,黎永華便開始正常戴口罩了。

“當時想著武漢離寧波這麼遠,出門只要戴個口罩就沒事了,也沒太擔心。”然而,在浙江省內,寧波屬於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剛過完年沒幾天,黎永華租住的村子就開始封閉管理,只留了一條出去的路。路口有專人守著,每戶一張通行證,2天才可以出去一次。

直到這時,黎永華才開始有點“怕了”。孤身在外,每天只能一個人待在屋裡,另外他也擔心復工可能遙遙無期,因此心理壓力很大。“如果推遲個10天、半個月還能接受,畢竟年前剛發了工資;如果長期這麼下去就承受不了了,家裡老人去年做了幾次手術,生活壓力比較大。”

此時,心裡著急的不止黎永華一個人。他所在的鋼筋工班組有一個微信工作群,正月初七左右,就有人開始在群裡詢問開工信息。不過,他們得到的答覆只有“等通知”。還好春節放假前,有時工地因為某些原因停活兒時,黎永華就會通過認識的人找一些臨時工作。工地不遠處的一處電商倉庫,他就去過很多次了。“打包、掃描、裝車……反正那邊需要我做啥我就做啥,這些活兒只要是個健康的人就都能幹,也不需要培訓。”

過年期間,電商倉庫又在招臨時工。可是受疫情影響,黎永華這些天哪兒也去不了。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他越來越焦慮,思考著什麼時候才能開始掙錢。這幾天終於出現了轉機。在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的背景下,浙江省各地的“健康碼”陸續上線,寧波也從2月16日起在全市推行“寧波全域一碼通”。

2月15日,黎永華所在的村子來了一些警察,他們挨家挨戶核實、登記每個人身份信息,介紹“健康碼”使用方式。第二天,黎永華便在手機上順利申請了“健康碼”。由於這段時間他沒有離開過寧波,也很少與外人接觸,便獲得了可以“亮碼通行”的“綠碼”。

有了“綠碼”後,黎永華就迅速聯繫了電商倉庫,並確定2月18日“正式上班”,每小時工資15塊左右。“雖然不喜歡在工廠流水線上工作,也不喜歡上夜班,但現在畢竟是特殊時期,能掙錢就行。等工地復工後,我還是會幹回‘老本行’。”

建築工人黎永華:憑藉“健康碼”打起臨工,復工後我再幹回老本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