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雍正為什麼願意戴個金黃色的假髮畫像?有什麼隱含的意義嗎?

青燈問史


古代的皇帝被稱為九五至尊,其一舉一動都受到天下人的關注,所謂龍顏一怒必定有人頭落地。然而電視劇《雍正王朝》很好的體現出皇帝的霸氣,它當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說日理萬機的雍正帝皇在一天在忙碌中,叫一個御用畫家給自己畫個像,這時雍正穿上日常工作服龍袍,但是卻意外的戴了一頂洋人的金色假髮,整個形象看上去非常違和,但是他依舊下令讓畫匠動筆。而此舉始終讓很多後人不為理解,為何雍正就非得戴一頂西方黃頭髮畫像呢,這當中究竟有什麼用意,且看下面分解。


有人提出是因為雍正擁有獵奇心理,喜歡追趕西方洋人的潮流。當年西方的假髮流入大清的時候引起了貴族們的普遍喜愛,且熱度一直不減,而給皇帝畫像是一件莊重的事情不容馬虎,並且還要顯得與眾不同,雍正可能知道平日裡的皇冠、官帽等大清百姓們都司空見慣了,唯獨西方洋人的金色假髮十分另類,因此他可能是想顯出自己的獨特性才選擇戴這頂假髮。

因為《雍正王朝》出現了這一幕才引人議論,最終部分人覺得雍正是歷史上應該比較喜歡COS,這或許是COS在我國最早的淵源吧。另外這或多或少跟雍正喜歡西洋油畫有關係。都說雍正是一個改革性的帝皇,他登基後走出了自己的新風格路線,不想予歷代帝皇的治理方式相同,且喜歡改革創新,敢做敢為。

雍正執政後,先後推行攤丁入畝以及一體當差,但這些政策均受到朝廷官員跟地方官吐苦水,對其表示不滿,尤其是皇族的一些王爺更是公然抵制這種政策。平日裡,雍正的一些非傳統出格行為,也被王爺們指指點點,甚至有的王爺根本不把雍正放眼裡,言語間充滿著諷刺。

由於背後總有人議論紛紛,導致一些朝廷官員開始勸說雍正拋棄改革創新,當勸不服雍正的時候,就在聖旨裡做小動作,使出各種小手段阻攔雍正的改新。然而雍正是一個較為時尚的皇帝,他十分懂得掌控自己的時間,工作休閒兩不誤,忙完手頭工作還會抽空看看西方油畫,叫畫師給自己畫個像什麼的。後來雍正可能想告訴官員們自己對改革的決心,就故意在畫像的時候,戴了一頂西洋黃色假髮,其意是要證明自己在改革路線上是堅決不讓步。而這一副畫像這剛好令很多官員跟王爺看到了雍正的堅持想法。

雖然電視劇中的雍正穿的是龍袍戴的是假髮,但據說在真正的原畫裡,雍正穿的卻是一套西洋服裝,加上一頂洋人黃色假髮,整個人看起來充滿西洋風格氣質,簡直COS滿分。這幅畫出來後,自然也受到很多官員在背地裡吐槽,但雍正依舊我行我素,改革之心不死。

他在位期間較為關心西方國家的軍事力量以及政治,特別是在雍正時期就推行過一些改良火器裝備的計劃,可惜雍正死得早,導致很多創新政策沒有得到推行,不然在雍正的帶領下大清有可能較早的接受西方文化以及武器裝備技術,也不至於令晚清時期那麼積弱不堪了。

所以說雍正戴西洋假髮這個事情意義非凡,並且很鮮明的區別出當時大清皇帝雍正的前衛思想,以及清朝官員跟皇族的守舊傳統思想,正是這兩種新舊思想的碰撞,更加讓後人明白當時大清國情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貓眼觀史


雍正一輩子都在賭氣,我們看雍正的生平,其實也覺得挺糟心的。

我們知道,雍正的爺爺順治皇帝,6歲就登基了;雍正的爹康熙8歲也登基了。但到了雍正這裡,40歲才登基。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可能有清一朝,在雍正之前,其他人是沒什麼做太子的經歷和經驗的。缺乏皇帝偶爾的指導,而雍正自己平時也不敢和王公大臣走的太近,畢竟中央集權到了清朝,誰當皇帝是寫在密詔裡,放在“正大光明”牌匾後面的。

所以雍正夾著尾巴過了40歲生日,才迎來登基。

結果別人當皇帝日子都過的特別自由,想幹嘛幹嘛。但在清朝的制度下,雍正每天的就是批奏摺,批奏摺,批奏摺,啥也幹不了。

按照史景遷大爺的說法,康熙老爺子60歲的時候,沒事了還能去打獵,而且收穫頗豐,結果到了雍正這裡,他連打獵都不擅長了,那怎麼辦呢?

簡單的說:找樂子。

比如有人說,清朝不是正宗的皇帝啊!這事情放在順治那裡,直接就上文字獄了。

但雍正就不。

開始搞辯論賽,還搞的有聲有色的,最後把大家的觀點編成了一本《大義覺迷錄》——後來啊,這本書就被乾隆當成禁書了。

雍正的另一個愛好就是cosplay。

除了帶著假髮的洋人以外,雍正還cos過農夫、武松、沙和尚、道士、佛祖……所以某一幅畫真的沒什麼深意,就是心血來潮,就是自己想鬧一下,好像這樣也沒毛病。

反正你是皇帝,還能把你怎麼著了?







酒騎風


康熙時期,大量的洋人和傳教士湧入中國,帶來了很多洋玩意,很多都流入到宮中,比如座鐘,皇宮內就收藏了很多。實際上,到了雍正時期,清朝實際上已經開始落後於西方的發展,但有意思的是雙方都不知道,所以仍保持著互通。有兩名法國傳教士來到清朝傳教,在當時外來傳教士要通過官府的允許,於是這兩人就被帶去見雍正,這時的雍正就穿著西洋衣服,帶著洋捲髮,脖子上還帶了領結,嘴上貼了八字假胡,帶著一副眼鏡,不仔細看以為是個洋人呢。待兩位傳教士走後,雍正找來了宮廷畫師郎世寧畫了這幅畫,保留在宮中。

雍正對於西洋的新鮮事物並不討厭,他也收藏了很多西洋鐘錶,經常賞賜給阿哥和大臣們。我們都知道雍正是位勤勞的皇上,經常批閱奏摺”知道了“到深夜,自然眼鏡近視或是老花眼,聽說西洋有種叫眼鏡的東西,可以幫他看清字,找洋人定做了很多眼鏡,有水晶石的,有玻璃的,眼鏡框都是純金的。

雖然雍正很能接受西洋玩意兒,但是他卻驅逐傳教士,他為什麼要驅逐洋傳教士呢?主要有兩點原因。

第一、康熙時期,羅馬教皇曾發佈禁約,嚴禁中國教徒尊孔祭天,所以康熙也頒佈了詔令,只准承認中國禮儀的傳教士留在中國。在雍正時期,也同樣頒佈了此類詔令。

第二、西方天主教在清朝的信徒越來越多,康熙末年達到了三十多萬人,並且活動頻繁,傳教士宣揚的是人人平等,這對於封建君主和貴族們是大逆不道的思想,同時地方有舉報傳教士借教堂之名斂財的情況,所以雍正決定驅逐傳教士。

綜上,我們能看出至少在雍正時期,並不是完全閉關鎖國和排外的,尤其是皇帝對於接受新鮮事物的熱情是非常高漲的。對於如此新潮的雍正,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我是薄面貧生,感謝您的評論和關注。


薄面貧生


在《雍正王朝》中,有一段劇情相信大家印象深刻,那就是雍正帝繫著紅領巾,戴著金色假髮讓三個外國人畫像。

那麼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一、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跟二月河的原著小說《雍正皇帝》不同,電視劇把雍正帝刻畫的非常正面,而小說,則更顯的陰險一些。

雍正帝一直是正面形象出場,也非常顧及自己的臉面,但是為什麼會有自毀形象,戴著洋人的玩意兒畫像呢?

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看一下,他找洋人畫像之前發生了什麼?

當時的新政已經推行到白熱化地步,作為反對派勢力,也擰成一股力量,堅決發對,對於新政的執行者,也到了壓力最大的地步,各種負面效應接踵而來。

尤其是伯倫不歸酒樓,那裡聚集著一群閒散旗人,尤其那個那大爺,說話辦事講究的很。在之前就是酸裡酸氣的講雍正帝其實是篡位,後來還號召旗人不種地,反抗雍正帝的新政……

也正是針對旗人的這種狀態,雍正帝親自下地耕種,更是給一個旗人老農六品頂戴,還當場下跪行禮,對,你沒有看錯,是雍正帝下跪行了拜師禮。

嚇得老農跟圖裡琛也趕緊跪下來,從圖裡琛的驚訝神情看,他也沒料到雍正帝會來這一出。

而在場的旗人中,尤其那個穿白色馬褂的旗人,在伯倫不歸酒樓可是口號喊的響亮哦,到這裡也不得不下跪了,後來一群旗人就開始找老九胤禟和老十他們尋求幫助了。

最終他們給出的主意,就是把地租給漢人種,這樣收的租金比干領旗人俸祿都要高!

也正是在這個時間段,三個外國洋人畫家來給雍正帝畫像了……

二、

這個地點是暢春園,通過李德全的話講,就是新政執行的很到位,老百姓生活好了,國庫也有錢了,官員們辦事也方便了。雍正帝高興,也就沒那麼忙了,再加上老十三胤祥要養病,索性跟他一起住進了暢春園。

正當雍正帝跟老十三胤祥聊的熱鬧的時候,來了兩個宮女,其中一個就舉著假髮套,結果雍正帝拿起來把玩了一下,什麼話都沒說,面帶笑容,站起來走了……

由此可見,這個假髮套應該是雍正帝提前囑咐好了的,不然他不會是這個表情。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有些地方還是尊重歷史的,也從一個側面刻畫出了雍正時期的國家情形。

其實經歷了清朝初期的閉關鎖國之後,到了雍正帝時期,清朝對國外的開放程度還是相當高的。不僅有很多洋貨進入到大清,還有很多傳教士也開始到達,另外清朝的瓷器和絲綢也大量賣往西方。

比如劇中隨處可見的眼鏡,懷錶等,不僅雍正朝,康熙朝很多洋玩意都有了:

舉薦新太子的前一晚,康熙帝就送給佟國維一副老花鏡,告訴他這玩意看東西會更清楚一些,後來雍正帝批奏摺都是要戴老花鏡的。比如監斬張五哥還有李紱的時候,監斬官掏出來的懷錶,以及雍正帝免了李紱罪時,大殿角落裡的落地鍾。

也就是說,雍正帝,包括前面的康熙帝,對這些西洋玩意都不排斥,而是歷史上也是如此,甚至雍正帝還拿著西方的獵槍去打獵呢。

當然,歷史已經成為過去,我們也不能妄加揣測雍正帝對西方的態度,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明確的,那就是他熱衷於西方油畫,並畫了多幅不同尋常的畫像。

劇中的繫著紅領巾戴著假髮套的畫像就是其中之一。

三、

這時候就得提到雍正帝的意志了,不要以為這段畫像的劇情非常突兀,其實寓意深刻:

首先,新政的推行已經到了瓶頸期,能不能撐過去,尚不得而知;其次,反對的勢力還很大,而且他們舉的旗號就是祖宗定的規矩,不能輕易破壞;最後,雍正帝必須要對新政表個態,讓大家知道自己意志力的強盛。

無疑,畫一張石破天驚的畫像,能起到石破天驚的作用。

前面也講了,雍正帝都親自下地幹活了,連自己的腳都凍傷了。都賜老農六品頂戴了,連自己都向老農下跪行拜師了。都繫著紅領巾,戴著金黃色的外國洋人的頭套畫像了……

試問,還有什麼他不敢幹的?

他就是要通過自己的行為告訴大家,改革是必須要改革的,如果你們覺得你們做不下去,那就看看朕,朕連最在乎的畫像都不在乎了,誰能比朕大?

通過前面宮女送假髮套雍正帝沒有拒絕可以看出,這之前他肯定跟國外畫師溝通過,也獲知了這個時候的歐洲國家。以繫著絲帶,戴著金色假髮畫像最為時尚,而雍正帝顯然此時的心情不錯,也想體驗一下時尚的感覺。

不要覺得劇中的畫像已經很過分了,你是沒有看到真實歷史中的雍正帝,他的畫像比這個還要出格。

比如這幅打虎圖:

是不是很配他的執政方針和劇中的新政啊?

而且這幅畫飽受儒生仕子們詬病,認為雍正帝有傷風化,堂堂大清帝國的皇帝,竟然穿著西方蠻夷小國的服飾打虎,豈不是貽笑大方了?

四、

但是到了劇中這裡,雍正帝卻沒有換衣服,僅僅是繫了紅領巾,戴了個假髮套,龍袍還是穿在身上的。

可以這樣理解,軀殼仍然是封建國家的軀殼,但是頭腦已經跟西方國家接軌了……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理解雍正帝的新政必定會失敗,雖然他改革的決心很大,但歸根結底還是封建國家革自己的命,是在封建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革,治標不治本,這是不可能成功的。

在雍正朝,他還曾經提出過火器改革,這個理論比後來洋務運動提出來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要早的多。只可惜最終沒有執行下去,不然的話,或許歷史就此改寫。

而雍正帝的這幅畫像,以及後來的各種各樣的畫像,當然劇中的圖片應該是出自這一張,只是領巾的顏色變成了紅色。

雍正帝還有這麼多畫像呢:

彎弓射孔雀!

猴子送桃!

撫琴一首!

這是要上天啊!

兩龍相爭!

可以說,雍正帝是打破傳統,執行改革的最開明的清朝皇帝,如果後來的乾隆帝能像他一樣也畫這麼幾張圖片,說不定清朝晚期也就沒有被列強欺負的份了。

說不定,我們就是那些列強之一……

劇中的畫像,或許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雍正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楊角風發作


意大利傳教士朗世寧曾在做康雍乾隆三代宮廷畫師時,曾不惜筆墨,大篇幅地記載了雍正皇帝的生活軼事。

在朗世寧的眼裡,雍正簡直就是個工作狂人,每日朝九晚五的伏案工作。如此勤勉的作風,以致讓他一度難以理解乾隆卻為何是個及時行樂的帝王。

雍正皇帝修佛,卻又偏偏愛吃肉,特別是鴨肉、驢肉,他常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他的價值觀十分獨特而又有趣,就連休閒生活也與旁人不一致。那時候,皇帝實際上大多數時候已經搬出了紫禁城,到了圓明園裡辦公。雍正皇帝最喜歡縱情于山水之間了,只是與他的兒子乾隆不同,他的山水是自己親自操刀設計的圓明園的一畝三分地。

雍正年的時候,圓明園的金碧輝煌與壯麗,還遠比不上乾隆朝三分一,但是雍正卻是能常常一個人在這裡面玩得不亦樂乎。

雍正皇帝修佛,性喜靜,經常在圓明園搞角色扮演。

或冥想苦修的禪師。

或放蕩不羈地醉酒詩人。


或隱匿修仙的道士。

或松下琴瑟的雅士。


或樵夫,或釣叟,或擺渡。地點也頗具中國古人文人雅士高山流水之風,或怪石嶙峋之間,或瑰麗松柏之下,或縹緲湖泊孤舟之中。

並且衣著也都很考究,如果不是知道他便是大清朝的雍正皇帝,便很容易便信了。

雍正每次搞角色扮演,必定會拉著朗世寧給他做畫,留待後世觀摩。

可見,二月河老師《雍正王朝》裡面對雍正這個戴金髮的刻畫,並非亂點一通的,而是有考究的。雍正思想前衛,活跳,總能夠很樂意第一時間接受新事物,並且親臨其境。




當時的金髮,對於歐洲人來說,都是大權貴人的髮飾。雍正那些小心思,都在二月河老師的筆裡了。


不書


之前看《雍正王朝》時,總是覺得郎世寧給雍正皇帝畫畫像,這個場景非常的有趣,雍正皇帝頂著一頭金色假髮,身穿皇帝的龍袍,這種中西結合的打扮非常滑稽,顯得有些不倫不類,和皇帝這個不苟言笑的嚴肅身份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那麼雍正皇帝為什麼會有這樣特殊的打扮呢?

在古代中國和西方的交流一直都沒有停下來,開始交流比較頻繁是在明朝晚期,在清朝建立之後,順治皇帝到乾隆皇帝統治期間,清朝都有僱傭外籍大臣,他們主要把西洋的醫學,宗教,天文學等相關知識傳進了中國,其中一些還很受清朝皇帝的器重,比如利馬竇,湯若望。

這些傳教士傳播進來並不只是科學,宗教,還包括了西方的一些流行元素,也就包括了假髮,因為在古代的西方,有一些人認為,掉髮是非常恐怖的,為什麼呢?他們把掉髮視為了被惡魔詛咒,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出現了假髮,中國古代一些非常誇張的髮式其實也有一部分是假髮。

假髮在西方開始流行是從十六世紀開始,對於國家司法人員,假髮可以彰顯他們的權威,對於參加宴會的女性,假髮可以盤出不同的髮型展現魅力,隨著西洋傳教士來到中國傳教,假髮這個西方的流行元素也被帶進了中國,當然了,普通百姓是沒有機會去嘗試一下的。

而《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也戴上了這種金色假髮,讓畫師為他畫像,而這裡有一個背景,那就是雍正皇帝穩定住皇位之後,開始逐漸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新政,但是在推行新政的過程中,雍正皇帝遇到了巨大的阻力,這時他需要向文武百官表達一下自己的態度。

這種西方的髮型代表的就是一種新的文化,而皇帝主動嘗試金髮畫像,代表的就是對新事物的接納,而雍正皇帝代表的是皇權,國家,前面也說過在西方國家,司法人員帶這種假髮,也是彰顯權威的一種方式,雍正皇帝帶著金色假髮,也是在彰顯自己的皇權和至高無上的權威

另外雍正皇帝對新事物的接納能力還是很強的,比如就有雍正皇帝帶眼睛的場景,清朝皇室定期會舉行涉獵活動,雍正皇帝也曾經用火槍打過獵,一些宮廷畫中也留下了雍正一些想象中的生活場景,比如打虎圖,彎弓射孔雀圖,我們也能看出來雍正皇帝是非常結地氣的。

所以雍正皇帝帶上金髮畫畫像,首先是他能夠接受新鮮事物,其次金髮也代表了雍正皇帝作為國家統治者的權威,最後雍正皇帝也是要通過這件事,告訴文武百官,自己要將新政推行到底的決心。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雍正皇帝是一個矛盾的人,他清心寡慾,參禪修道,又有顛覆傳統的特立獨行。他大刀闊斧地改革,堅持多民族國家,接納西方文化。



雍正不墨守陳規,他喜歡西方文化,不排斥西方的服裝,他戴眼鏡,他戴西方的假髮套。他特立獨行的性格,讓許多官吏瞠目結舌。



雍正帶著金黃色的假髮套的畫像,在今天也是令人吃驚的。雍正的大一統思想,包羅萬象,他認為滿人,漢人,蒙古人,以及遠在萬里之外的西方都是大清子民,他可以穿這些人的民族服裝。雍正還穿著蒙古服裝,畫過像。雍正的心胸之大,不愧是大清皇帝。



雍正皇帝節儉樸素,他喜歡的瓷器大多是白色,圖案簡單,不像奢華的皇帝反而像文人雅士。



雍正登基前,自稱“天下第一閒人”。每天吟風弄月,“洗竹澆花坐釣臺”。因此他的畫像有樵夫,有漁翁,有擺渡人,有道士,有書生。



雍正還有狩獵的情懷和俠客的情懷,因此他有一幅穿著西方俠客服裝的打虎圖。



雍正皇帝愛穿西裝,體現了他開明,豁達,不食古不化的個性。

潤楊閬苑恭候您多時了!歡迎關注轉發!


潤楊閬苑


雍正是清朝的歷史上第五位皇帝,也是最勤勉的一位皇帝,他在位短短十三年,留下硃批的字數加起來有1000多萬字,在那個完全靠手寫的年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雍正接收康熙的是一個國庫空虛的爛攤子,而他死後,留給乾隆是一個國庫充盈的國家。



在影視劇中雍正被塑造成一個心狠手辣,冷酷絕情的鐵血君主。其實 ,歷史上雍正還有他可愛的一面。


在今天的故宮博物院,收藏了許多雍正畫像,大多是衣帶飄飄,一副儒雅之時的裝扮,當然也有金髮蓋頭的西洋裝束。從中不難看出,當時的清朝遠非我們想象那麼封閉落後。清朝初期為了強化統治閉關鎖國,為了讓漢人臣服,又實行殘酷的剃髮易服。到雍正時,政權已經穩固,服飾沒有清初那樣嚴格要求,對外交流也逐步放開,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通過海路走向世界,西方的傳教士也紛紛來到中國。

做為清朝最高統治者雍正,不僅對漢族的文化、服飾情有獨鍾,對傳教士帶來的鐘表、假髮等物品也充滿了好奇與喜愛。他頭戴金色假髮的畫像,從一個側面印證那時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廣度,說明雍正不是一個妄自尊大、自以為是的人。假如雍正多活十年,中國的歷史也許會是另一面,他一定會像彼得大帝那樣引進西方先進的技術與生產力,讓清朝跟上世界發展的步伐!可惜,他在位時間太短了,而他的兒子乾隆太過排外,處處以天朝大國自居,最終,讓清朝落伍於世界,讓領先世界一千年的中國走進一個封閉落後的死衚衕。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雍正王朝》裡面,郎世寧為雍正畫像的時候,除了穿著龍袍外,就是戴著金黃色的假髮,給人一種不倫不類的感覺,可是雍正似乎並沒有感到抗拒,沒有畫完,還囑咐等他有空了繼續畫完。

雍正此舉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

1.假髮並不稀奇,假髮流行皆因時尚。如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通過度娘對假髮的定義進行查詢,你會發現,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假髮起源於很早很早。從假髮的起源到發展,各種史書上都有跡可循,可謂假髮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一起在發展。無論是平頭百姓還是王公貴族,對假髮的熱愛從未間斷。為什麼假髮如此流行,如果按照現在的用詞來表述,就是兩個字:時尚。不要認為封建社會就沒有時尚,時尚自古有之,時尚之流行,在於人類對於美的感悟和喜愛,假髮,作為時尚的一部分,流行於各朝各代正常不過。《雍正王朝》雖然是一部正劇,雍正戴個假髮玩兒玩兒與假髮時尚流行並不違和,想必是當時金黃色的外國發套在中國流行,所以雍正也戴戴試試。

2.彰顯皇室風範。當然,雍正不是平頭百姓,一定不會戴一個普通平民使用的假髮在宮中顯擺,郎世寧從國外來,帶來的畫風必然也是歐洲皇室的畫風風格。雍正所戴的金黃色假髮,據我查證,正是當時歐洲皇室流行的假髮髮飾,大家可以在度娘上搜索,雍正時代,大概歐洲皇室很多貴族畫中,都有這種假髮的身影。所以,郎世寧在給雍正畫畫的時候,為了表達身份和地位的尊貴,也戴此種假髮。

3.凸顯雍正改革家的風範。如果看二月河原著小說,你看到的是一個陰毒嚴苛的雍正,如果你看電視劇《雍正王朝》你看到的是一個極具改革精神的改革家。雍正不是保守派,對世界充滿好奇感,是一個愛接受新鮮事物的皇帝,而歷史上真正的雍正也是如此,作為改革家,雍正戴上西洋的假髮,是要向世人展示,他對改革的信心和堅持。其時正值雍正的改革新政進行得如火如荼,保守派與清流,以及大官僚大地主階級不斷製造改革的阻力,已經令雍正焦頭爛額,但是雍正對改革的意志是堅定不移的,誰也別想因此而破壞改革新政。不要小看一個假髮,一次畫像,從這個細節就可以充分表現雍正的決心。這也是這部劇之所以成為經典的緣故,這絕不是一個毫無用處的鏡頭。

這個鏡頭雖然不比其他情節更具內涵,但是其中隱含的意義非凡,是非常暗和整個《雍正王朝》主題的。


青燈問史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戴著金黃色的假髮,讓郎世寧給自己畫像。雖然只是一個看似不經意的鏡頭,但是內涵卻意義深遠。

《雍正王朝》的主題是改革。而決定改革成敗的不單單是堅強意志,還有高屋建瓴的視野。雍正究竟站在什麼高度去改革?

雍正頭戴歐洲皇室流行的金色假髮,身穿龍袍,這種打扮,實際上是改造過的。

他的原型是雍正的一副完全的歐洲皇室風格的全身畫像。這幅畫像中,雍正除了一張面孔是東方的之外,其餘都是西方的打扮,關鍵穿著這身服飾大虎,頗有創意。


這幅打扮曾經令困囿於成見中的儒生仕子們詬病,喻為不倫不類,有傷風化。堂堂天下之君,竟然仿效西方苦寒之地、蕞爾小國君主的穿著打扮。這是天朝上國的儒生們無法接受的。

然而我們熟悉的清朝到了中期,清朝皇室各種愚昧顢頇。視文明於不見,固步自封,一切都遵循祖宗成發,愈發脫離世界文明。才有了晚清失去的20世紀。

”頭戴假髮,身穿龍袍”這實際上是在說明雍正的改革雖然有高度,但是仍然是屬於對封建制度本身的改革。


但實際上這個並不能怪雍正。雍正戴假髮,已經說明了他具有國際性視野了。但是當時的世界真正發生劇烈變化的是乾隆時期,也就是說雍正死的過早了。

《雍正王朝》裡有一個雍正年間的“火器”改革,並未被提到,但就當時而言,整個清朝對“武器”的最大規模代際革新,除了”洋務運動”李鴻章主導的那次以外,雍正朝的這次革新是清朝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所以雍正在他當時的歷史處境之下,完成了自己可以完成的歷史使命。如果假他以時間呢?


無疑改革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雍正的改革,付出了自己幾世罵名的代價。卻讓清朝又雄居世界60年。如果乾隆也能坐下來畫一副戴假髮穿洋服的畫,晚清就不至於那麼悲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