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大學算不算大學?民辦大學是“落榜生大學”嗎?

DearJackal


民辦大學通過教育部資質認證的,具有頒發畢業,學位證書的,就是合法的大學。

前幾年,民辦大學,通常為三本或者專科院校。這些都屬於普通大學。

區別在於收費問題上,三本院校收費中,學費和其他費用加一起要一萬多,專科院校稍微好點,四五千左右。

現在教育部出文,許多高校正在轉型。三本和二本合併,不再有三本院校,但,錄取分數基本上和往年二本院校分數相差不大,所以,民辦大學也並非落榜生大學。


問風者


民辦大學算不算大學?

答:應該算是大學,只不過是隨處拉尿都能見到的一文不值的虛牌大學……

民辦大學也不要參加全國統一高考投擋錄取,不在省教育考試報志願投檔錄取。

不經過省教育考試填報志願與投檔錄取都是自考形式招生的大學,大學是大學比農夫農業大學

多一張虛文憑而已。

不完全是落榜生大學,大多數落榜生為混個大學文憑而就讀的。




盛開牡丹花peony


  • 民辦大學是中國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特殊歷史時期的一種教育模式。在建國初期中國的高校是模仿蘇聯的模式,對於全國高校進行了一次院系大調整,這個時期的高校都是公辦高校;所謂的公辦高校就是政府出資建設的高校,高校的收入除了學生學費之外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政府教育補貼。不同高校的上級主管部門不一樣,每年得到的教育補貼也是不一樣的, 不同公辦高校之間的教育補貼差距可能有幾十倍之大,這也使得不同類型的公辦高校之間擁有著巨大的差距。


  • 在2000年左右的時候中國順利地加入了WTO,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這樣的話對人才的需求量就特別的大。為了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國家制定了高校擴招政策,各個公辦高校都在擴招其專業數量和招生人數,這也使得這些公辦高校的校區無法滿足巨量學生的需求,很多高校都建設了新的校區。也是在這樣的歷史大背景之下,國家慢慢地開放了民辦高等教育先河,各種民辦高校開始設立。

  • 民辦高校是由企業法人出資建設、運營的一種高等教育模式,學校除了維持正常運轉之外,還需要維護企業法人的利益,而且這種高校基本上得不到政府教育補貼,所以這種高效的學費是很高的,每年的學費都在一兩萬元;另外這種高校的校內各種設施都是企業化運營,學生們的生活費也是很高的,所以民辦高校也被稱作貴族大學。
  • 因為民辦高校的辦學歷史只有一二十年,處於起步萌芽階段,所以這種高效的辦學實力相對一般,在設立之初基本上都處於第三批次招生,民辦高校也被人稱作三本高校;後來有部分民辦高校的實力有了進一步提升,開始進入第2批次招生;2018年的時候很多省份,第2批次第3批次合併招生,民辦高校又被稱作二本B類高校。二本三本合併以後,民辦高校可以和部分公辦高校公平競爭,這有助於民辦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饕餮視聽


當然算大學!不僅算大學,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趕上甚至超過某些公立一流大學!

由於種種原因,我國民辦大學起步較晚,在師資,設施,生源上均存在諸多困難。同時,作為新生事物,尚未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感,因而在招生時只能退而求其次。為了提高知名度,許多民辦學校只能藉助公立學校的品牌與名氣,其實在科研、教學、以及人材引進上均由民校自身運作,故稱獨立學院。

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扶持政策,在人材流動,用地審批等方面給予支持,特別是將二本三本合併錄取,取消以前的三本,就是意欲從形式上消除民辦的標籤,以求大眾對民校的合理認識!當然,由於費用的限制,絕大部分優秀生源依舊報考公立院校。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民辦院校的不斷提升,一定會突破這個瓶頸!屆時,中國是否有哈佛、斯坦福之類也未可知!

總之,民辦院校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補充與組成部分,前景一定光明!



老呂教育


民辦大學雖然是大學,但是存在很多的問題。

民辦大學在近10年有了高速的發展。在1995年的時候,民辦大學畢業生只佔4%,而在2019年,民辦大學畢業生已達到29.5%,也就是說10個畢業生中有3個來自民辦大學。

但是,儘管如此,民辦大學仍然得不到社會的普遍認可。在人們的印象中,民辦大學屬於不正規的大學,只要花錢就能讀,並且學歷被歧視,最終普遍被看為落榜生大學。學生去民辦大學也只是為混個文憑。

民辦大學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缺資金、無編制、差管理!

一、民辦大學沒有財政撥款,資金緊張。

民辦大學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學生的學費。

所以,民辦院校的學費非常高,大部分在12,000元/人/年。而公辦學校學費5000元/人/年,國家財政撥款19000元/人/年,那麼公辦院校每招一個學生就會得到24000元/人/年。

民辦院校為增加經費和收入,非常注重招生,在網絡電視上大肆宣傳,首先就給人們造成了廉價的印象。

民辦大學老師都有嚴格的招生指標,如果完不成就會扣工資,取消評獎評優等資格。當然,學校也制定了很多措施,來激勵在校教師和學生的參與招生工作。

我們學校有民辦大學過來的老師,一起聊天的時候,就聽他說:民辦大學老師和學生的主要工作不是上課,而是去招生,每招到一個學生學校獎勵2000元,有的老師甚至帶著幾個學生,去外省某地長期租一個房子住著,在當地進行宣傳招生,一年下來能收入十幾萬。

二、民辦大學沒有正規編制,管理制度落後。

從2000年開始,國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高等學校建設當中,國家這個初衷是好的,既能增加教育資源,為社會培育高學歷人才,又能讓企業從中盈利。

剛開始,民間資本通過於公辦大學合作成立二級學院的形式,建設校園進行招生,比如說。管理制度和教學制度都由公辦院校負責,並且發公辦院校的學歷證書。所以在一開始招生還是不錯的,管理也非常正規。

但是,後期二級學院不再像公辦院校交管理費,開始獨立運營。學校發的學歷證書也不再是公辦院校的證書。

民辦大學沒有事業編制,所以很難吸引高學歷的、有才能的人才,大部分教師都是碩士本科學歷。學校的負責人也是有企業人員擔任,所以管理制度混亂。


三、民辦大學以盈利為目的,壓縮開支。

民辦大學在運營過程中,始終以企業盈利為目的,在師資待遇和教學設備方面,投入都較少。

教師師資待遇很低,大部分在4000多元左右每月,比公辦院校的教師每月少3000元。所以教師未增加收入,把工作重心放到招生上。

學校教學設備和學生實驗室比較落後,更新較慢,影響正常的教學,大部分都是應付檢查的擺設。

最近一所民辦大學,被學生舉報了。濟南大學泉城學院,為了節省資金,取消了校內獎學金政策;為了省電,規定學生晚上9點之後不允許在教室,學生宿舍11點之後斷電;學校建在山上,過山的纜車停止運行,讓學生天天爬山上課…

所以,由於資金、編制方面的制約,民辦大學很難發展起來,很難跟公辦大學競爭。國家教育部門在民辦院校監管上存在漏洞。以至於民辦院士越辦越差,被認為是落榜生才上了大學。


與國外的民辦大學相比,中國的民辦大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像美國、英國最好的大學就是民辦大學,比如哈佛,耶魯,牛津,劍橋等。

而中國的民辦大學也開始起步,民間資本也想建設一批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比如說西湖大學,未來應該會有很大的發展。


牽牛花牽牛郎


民辦和野雞大學是兩回事,分數要過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