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書法為什麼感覺很多人看不懂?

聽雨盧—昝小強


書法美,既在其形,更在其神。當今書法為什麼感覺很多人看不懂呢?我以為,主要有三個原因:

1,很多人對書法知之甚少。書法本來就是一門高雅深奧的學問。試問,一般人能有幾個看懂草書的?書法中多見繁體字,你認得多少繁體字呢?譬如下面這副作品,你能看得懂嗎?(答案是: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漢字博大精深,書法源遠流長。有寫甲骨文金文的,有寫篆體隸書的,還有寫行書楷書的。有硬筆、有軟筆,有簡體、有繁體。楷書有楷書的筆畫,草書有草書的結構。同是書法,楷書講究橫平豎直,隸書要求蠶頭燕尾,行書講究自然飄逸,草書要求行雲流水……如果你不瞭解一下書法常識,不知道入筆行筆、結體繁體,有些書法作品,不騙你,你真的看不懂。

2,一些醜書攪亂了人們的審美觀。近些年來,由於改革開放經濟發展,書法界也受到一些衝擊汙染。尤其是那些當官的人,本來字寫的很醜,他偏偏要寫,你敢不讓他寫。既然寫了,就有人溜鬚拍馬,胡誇亂吹。還有那些有錢的人,他給書法比賽贊助了,他也要寫一副醜書來參加,你說你能不讓他得獎。得獎了,就要跟其他作品一塊展覽。也許有人會問,這是按什麼標準評的呀?誰優誰劣,你能看得懂嗎?說實在的,這些官商,你裝點門面附庸風雅也好,你寫點醜書過過癮也罷,但你不能拿醜書示眾,更不能讓書法市場魚龍混雜,去攪亂人們的審美觀,混淆書法的美醜界限,讓很多現在人和後來者對當今書法看不懂。

3,再加上個別人的故弄玄虛。有些人一旦在書法上有點出息,就以為自己了不起了,就會多想一些虛的東西,寫字的時候喜歡端個架子,揀一些難認的字去賣弄,本來很平常的字也讓他折騰得東倒西歪,似乎別人只要看不懂他就很開心就感覺高人一等。

紮紮實實寫字,規規矩矩做人。書法,馬虎不得。


水豐草美


其實不能說有些人欣賞不了書法,應該是很多人不懂得真正的欣賞書法。什麼叫真正的欣賞呢?我個人覺得就是,你看一幅作品時,你能有根有據的說出一些道道來,好它好在哪?不好它不好在哪?這才是真正的懂得欣賞。因此這就需要你自己多少練過一些,然後對這幅作品背後的知識累積要有一些。

舉個個人例子,就說說我自己吧。我是初中開始自學書法,那時住在農村,八十年代初家裡窮,也沒條件拜老師。因為老師要求暑假練書法,就買了根毛筆,買了瓶墨水,找了一堆廢報紙開始練起,結果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書法。練了很多年過去了,字寫的還不錯了,硬筆毛筆一起練的我是。但對於歷史傳下來的書法佳作並不是都能欣賞,我學的是柳體,那時就看不慣顏體胖嘟嘟的樣子。特別是看了顏真卿的行書《祭侄文稿》,這寫的什麼啊,亂七八糟,跟胡寫亂畫一樣。我想初看這幅作品的網友們都會跟我有一樣的想法吧。

又經過好多年,自己能靜下心來去看看書法史,認真瞭解了這些書家背後的歷史背景和個人經歷後,再去看一些作品時,看法就發生了改變。顏真卿的書法貢獻是他打破了二王一脈延續下來的一種風格,用篆籀的筆法寫出一種雄偉的氣勢,打破了二王一脈比較俊秀嫵媚的書風。另外就是顏真卿的書風中體現了他對國家對人民的忠心耿耿。古人對書品的評價往往跟人品聯繫緊密,顏真卿之所以被後世推崇,他的對皇帝的“忠”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而《祭侄文稿》的背後還隱藏著安史之亂時的一段英雄悲情故事,顏真卿寫文稿時是面對著侄子的頭顱寫下的。他的哥哥和侄子在安史之亂時,不畏叛軍的威逼利誘,誓死守城,最後“孤城圍逼,父陷子亡,巢傾卵覆”。過了很長時間後朝廷才剿滅叛軍,收復失地,這時才找到侄子的一顆頭顱和兄長的殘肢。顏真卿就是對著裝著侄子頭顱的匣子,揮淚下了流傳千古的《祭侄文稿》。

知道了這些之後我再去欣賞《祭侄文稿》,能從作品中感受到顏真卿當時的心情,感覺一下子就穿越到了唐代,就站在顏真卿的身旁,看他在痛苦和哽咽中寫的這篇草稿。

說了這麼多,您說書法高深嗎?這還沒從書寫的技法上說呢。技法上我們看作者的起筆、收筆、行筆,藏鋒還是露鋒,中鋒還是側鋒,行書的牽絲縈帶,筆畫之間的呼應、使轉等等。這些都是欣賞一幅書法作品時我們可以去品位的元素。


翰墨今香


當今書法為什麼看不懂,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境界未到,技不如人,二是“江湖體”潑墨。

第一,境界未到,技不如人。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有很多時候,我們看一幅作品的時候,都要分成兩種情況:一是業餘眼光,二是專業眼光。業餘眼光就是自己根本就不懂書法,也從來都沒有學過,技不如人,然後就指指點點的,其實這就是個外行,不懂卻裝懂。而專業搞書法的人,就能從中看到優缺點,就能從好的作品中吸取精華。

▲懷素草書

我覺個例子,把懷素或者是張旭的草書真跡,或者是弘一法師李叔同先生的晚年書法,放到大眾的眼裡評判,那將會是一邊倒。因為,懷素和張旭的主要是以大草狂草著稱的,可是這種書體在常人眼裡就好像看“天書”一樣的,肯定看不懂。而弘一法師的字,更像是六七歲孩子寫的。已經返璞歸真了,我們常人是看不懂的!

▲弘一法師晚年作品

我認為,

之所以看不懂這些大師的作品,最主要還是因為境界未到,技不如人吧。

第二,“江湖體”潑墨。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書法也隨著時代而不斷的“創新”。一大批“書法家”也都踴躍的走在眾人的前線。

這些“書法家”,大多數都是通過媒體和網絡平臺來宣傳和吹捧,來太高個人的書法地位。

他們用“注射器”射字,用“拖把”寫字,甚至是“盲人閉眼”寫字,並且寫出來的字,無論是專業或者是業餘的都看不懂,沒有一個字是認識的,這樣的“書法家”你們認可嗎?

就上面這張圖寫的是什麼?誰能看得懂?我感覺就連作者自己都無能為力吧。

所以說,我們不能被這些“江湖體”潑墨書法家給迷惑了,我們學習書法就必須走正道,如果寫歪門邪道的書法,那麼在當今社會有誰能看得懂呢?

我是“強哥書畫”,插圖來自網絡!想了解更多,敬請關注“強哥書畫”!


強哥書畫


對於這個問題不僅普通人迷茫,愛好者迷茫,專家也迷茫啊!

你可以從中書協大咖的評書標準看得出,中書協的標準是什麼?以傳統書法大家做標準,看作品是否符合傳統書法大家!然後呢,還有一個標準是是否有寫自己的書法!沒有自己的東西不成!沒有創新不成!

那麼!我要問到底是寫傳統呢?還是寫自我呢?寫傳統呢!你說沒有自我,寫自我的嚴重脫離傳統!這樣的標準是標準嗎?這樣的標準誰能看得懂呢?恐怕只有自己能看的懂吧!或許除了自己,別人也沒有看懂的必要!

書法有標準!書法的基本功需要標準,筆劃與線條有標準,提按有,筆力也有,斷與連有,虛與實也有!掌握了書法的標準,就沒有必要依靠什麼是否合乎書法大家的套路。再者說,你們所說的是否符合書法大家,你自己知道嗎?什麼樣算是符合,什麼樣沒有符合,你自己知道嗎?

說到底是這些所謂的大咖自己也沒有底氣,你自己都不知道書法應該如何寫!或者是隻知道一點點如何寫的套路,其餘的都是懵懂!

不要拿那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高姿態!那種高傲需要底氣,至少你沒有!你的書法裡提按還很低級,你的書法筆力也虛浮,你還沒理解到斷與連,更沒有通徹虛與實!那麼你憑什麼高傲啊?

書聖王羲之的書法大家都能看懂一些,米芾與王鐸大家也能看懂一些,憑什麼您的大家都看不懂啊?說到底是這些大家基本功深厚,即使是把書法理解至無人能懂的境界,人們還能理解他們深厚的基本功!您的呢?除了寫到讓自己都不知所云,還有什麼?我的理解是隻有虛弱,虛浮,還有玄虛!


一笑貫長天


當今書法緣何很多人既看不懂亦欣賞不了?

答曰:

取法乎下走歪道,

拋棄傳統入邪門。

現代江湖亂塗鴉,

流行書風炒作頻。

追名逐利硬標榜,

名至實歸無幾人。

透支人品搞個展,

江湖雜耍超噁心。

未有風骨無藝境,

自吹自擂是神品。

淨化書壇歸傳統,

書法切勿轉基因!


祖顯忠



我也是老百姓,也沒參過賽,就是自娛自樂,這個不知道老百姓能看懂否?


宋大哥


我覺得不懂書法也很正常啊,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其實書法就是一個專業,我們沒有學習過這個專業,當然就不懂了,就像我學習了很多年的書法,但是我沒有學習做過飯,就是不懂烹飪,甚至我也看了很多的書,也談不上懂文學。

現在的學科分化越來越細了,就算我是學習書法的,書法裡的東西也不是全部都懂,比如我就很少寫篆書,對於篆書我也不太懂,甚至很多的篆字我都不認識,更有一些書法愛好者,他們平時就只練習一種字帖,比如我的一個朋友,他就只練習北魏的《張黑女墓誌》,而且練習的很努力,一堅持就是好幾年的時間,可是他對於張黑女以外的字體都不懂,這個也未必能夠叫懂書法。

所以說一個人不懂書法真的是一件很正常,因為我們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花費了很長的時間,沒有經歷再去另一個領域學習,除非你愛好書法,畢竟很多人業餘時間可能會用在其它的方面,這個是個人的自由。


徐志摩書法


不二齋


怎麼說好呢?作為億萬人口中的普通人,不懂書法很正常,古人說,做人嗎,不怕認不得字,就怕認不得人,當然現在的中國人,不識字的己很少很少了。書法只是中國字的藝術性書寫方法,懂不懂書法,在現今社會,完全不影響生活,工作和事業。


為什麼有人不懂書法?我反問你,你自己很懂書法麼?別人為什麼—定要懂書法,中國人練書法難道不是寫中國方塊字嗎,別人能認識方塊字不就行了嗎?

有些人不懂書法,可能是別人書法修養差,但也可能把精力放在其它愛好上,如學唱歌,學器樂,學做買賣,學科技創造發明。好象這些對懂不懂書法沒有半毛錢關係。


有些人不懂書法,可能是有些書法作品壓根就不能使人看懂,如現在的醜書,射書,及巨幅的表演異形字,這些東西是不是書法,本身就有爭議,如果說看了字後不懂書法,那我說不懂才最好。

有些書法家寫整齊的楷書字,只要是個識字的都會豎起拇指,都知道這書法好。


我們通常說懂書法,是指書法愛好者在—起交流心得,互相取長補短,如書法協會會員的交流展覽等活動中,互相稱讚,即使是書法家,你在—般人面前說你很懂書法也沒有多大意思,好比對牛彈琴。我們學書法大多是個人愛好,是業餘文化藝術修養,書法可充實自己的文化生活。人上—百,種種色色,書法愛好也只是—小部分,真真懂書法的就更少了。

練書法,表演書法,是弘揚文化藝術精神,自己懂書法,更要寫好書法,寫好能讓人看懂的書法,這才是懂書法的正能量。我的回答如果對你有幫助,就請關注我,你也可以提問邀請我來回答。


曾憲全110401818


為什麼一些人看不懂書法?

話說欣賞書法懂得人看門道,不懂的人看熱鬧,和很多事情一樣,只有經歷過才能有資格評價。



所謂看不懂書法,分兩個層面的解釋。

第一個就是看外表,這個當然大多數人都可以看,看什麼呢?就是看整齊工整不,看漂亮不,看有沒有錯字,這是簡單的欣賞書法,也是欣賞書法的第一道工序,欣賞了外表的樣子後,懂書法的人就會慢慢欣賞筆法,章法等更多深入的問題,而不懂書法的人也就沒有接下來的動作了,就此打住了。



第二個就是看內涵了,懂書法的人會慢慢研究此人書法的筆法,是學習顏真卿呢?還是學習趙孟頫的,懂的人畢竟學過,也瞭解過,所以一看就知道是誰的風格,其次就是看此人學習的好不好,通過推演,就知道寫這書法的人從那起筆,收筆姿勢等都會一目瞭然,可以說是情景再現。



所以說有人看不懂書法是正常的,沒有研究過看不懂也屬於能接受的,只有當涉足於書法這個領域,那麼簡單的書法還是能看懂的,當然那些高雅的書法藝術是需要對於書法研究的很深入的人來欣賞,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認識,不論是專業技術方面還是對於書法的理解,都是有不同的認識。


賈寶玉傳人賈三少


書法之所以成為藝術,就是用漢字僅有的筆劃,書寫出漢字之外的神形,具有氣韻生動,筆法超脫的特點,既有漢字的基本形狀,又無漢字固定法則,與其它藝術形式一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視覺的衝擊力。

書者集自己的藝術感悟,藝術想象,藝術功力,藝術風格展示了似字非字,似墨非墨,似文非文的藝術空間,給人以超越時空的,超越字外的藝術享受和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

大眾由於藝術薰陶的不同,藝術修養的差異,對書法藝術的形式,書寫方式的千變萬化,不拘一格的字風看不懂是常態,也就是書法藝術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