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口還要嗎?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大城市,你最關心戶口遷移之後的哪些事情呢?

孟偉康


城市吸引農村人落戶和其他城鎮的人落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吸引人才”。大城市落戶政策的放寬是必然,最後很有可能發展到無戶籍化,這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


我做為一個農村青年,我的觀點是,我不會去城市裡面落戶,我永遠是農村戶口,我的子女以後也是農村戶口,現在的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的,“農村戶口轉城鎮戶口易如反掌,但是城鎮戶口轉農村戶口是痴心妄想,根本不可能發生”。這也是城市化進程的必然。

我關心的是農村青年假如把你的戶口遷入到上述所說的城市裡,你要遵循一個很重要的依據,你現在和以後的職業發展和家庭經濟收入,結婚狀況,能不能在你即將落戶的這個城市買一套房子,能不能在這個城市可以一輩子生活下去,直至退休。


如果你現在和以後的職業發展很適合你即將落戶的這個城市,並且你不打算回農村,你父母也是半農村半城鎮的生活工作狀態,那麼你可以考慮在這些城市裡面落戶,我想家人肯定是支持的。

“城市落後搶人大戰”陸續上演,這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於人口結構,現在二三線城市的房價均價一般在8000左右,甚至有些五線城市過萬,比如甘肅蘭州房價均價12000元,五線地級市天水房價均價在8500至9000元,就連我的家鄉平涼地級市,雖然說房價便宜,但是今年政府出臺了“百名碩士進平涼”的人才政策。


除此之外還有新疆昌吉也是“百名碩士進昌吉”的人才引進計劃,其實這些人才引進計劃到最後都是完不成的,你想一下,一個碩士研究生能夠去西北五六線城市工作,除過高校、醫院、事業單位裡面他們沒地方去,也不可能在那邊辦企業,因為五六線城市根本沒有多少商業環境,所以人才引進計劃,尤其是高學歷人才引進計劃是一紙空文,最後也實現不了。

農村戶口很輕鬆遷入城鎮,但是你在城鎮裡面工作買房是否輕鬆呢?你是否打算在某一城市安家落戶呢?農村青年,你家底有那麼厚嗎?你願意當30年的房奴嗎?你願意做現在這種人才引進計劃的先行者嗎?人才引進之後是否有好的就業環境和商業環境呢?人才引進之後當地城市房價會不會上漲呢?“搶人大戰”還能持續多久呢?以後還有多少個三四線城市加入呢?你一個農村青年願意放棄現在很寶貴的農村戶口,農村的宅基地,農村你家的地去城市落戶嗎?你不想晚年只能在城市生活,無法回到農村裡面嗎?如果你想通以上我說的這些問題,那麼你就落戶去。其中有一個矛盾,我建議不要落後去城鎮。


寧寧說的話


現在很多城裡人都非常羨慕農村戶口,符合條件的都想方設法的往農村轉戶口,誰還會把農村的戶口往城裡轉吶。

前一段時間我的一個親戚就費了很多功夫把自己的城鎮戶口轉回了老家,還原了自己以前的身份,農業戶口。想當年家在農村,一個勞動力不僅要交公糧提留,還要出義務工挑河挖溝。一個整勞力一年下來的收入還不夠交這些費用的,有條件的想盡千方百計辦個非農業戶口,找個媳婦也容易。

可是時過境遷,祖國的變化實在太快了,現在的農業戶口不僅不用再去交公糧提留,不用再挑河挖溝,種地國家還有補貼,土地確權了,連溝渠路都確權了,農民不僅有充分的自主權,而且也有了更多的自由,喜歡種地的可以在家種地,不喜歡種地的可以選擇出去打工、經商,到了城裡戶口是農業的還是非農業的根本沒有人在乎。

現在到城裡買房子的農民是很多,但是那僅僅是一個戶主,根本沒有幾個人會把戶口往城裡轉,在城裡買房子一般也都是為了孩子上學,孩子上學看的僅僅是房產證,不管你是農業戶口還是非農業戶口,而以前城裡人有的紅利現在農村人一樣也可以有了,農村人有的紅利城裡人卻沒有。

說實在的,我也很想把自己的戶口轉回老家去,等到退了休包上幾畝地,種糧種菜養豬,自種自吃自足。食品安全放心,環境清新心舒。


人已醉夢難醒


國家既然這麼重視農民放棄目前的農村戶口,吸引有條件有意願的農民前往城市落戶,在做出選擇之前,我先來剖析一下,以作有考慮的農民在做決定時的參考。

國家目前已經完成戶籍制度的改革,嚴格意義來說,已經沒有農村戶口和城市戶口的區分統稱為居民。但是實際操作中,國家戶籍信息裡仍然嚴格地將原戶籍性質進行區別!也就是原農村戶籍的仍然在享受村集體的相應福利,並享受國家對農民的各種補貼;而原市民也有著按地區差別對應的諸如購房補貼、失業保險保障等。同時,一些大城市如北上廣深等嚴格限制其他地區的人口遷入落戶,防止這樣城市的人口更加膨脹!



那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實際情況呢?

這應該是遵循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的。人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的聚集,工廠的運轉,房地產的繁榮,服務業及消費業的興旺,沒有大量的人肯定不行,人口流入是一些中小城市能良性發展的第一需要!大城市病的形成同樣也是人過多集中產生的,像北上廣深因為產業鏈的完善,財富窪地效應就像抽水機一樣,自然地吸引全國人口的流入,所以國家和當地只能弱化這種趨勢,讓人口向其他中小城市分流,協同良性發展。

中國農村八億多農民,佔總人口數的四分之三,加快農村人向中小城市遷移,就能夠消化這些地方過剩的房地產,為工業企業帶來勞動力,為繁榮這些城市的各行各業帶來新引擎的效果,為我國經濟平穩持續發展帶來想象空間!

而對於農民來說,遷入這些城市,就能獲得好的工作機會和財富機會,得到好的教育資源更好培養後代,看病就醫、購物娛樂等更加便利,能夠提高幸福指數。



那怎樣才能讓這麼多贏的局面形成,讓我們農民自願把戶口遷入這些城市呢?

首先,得改變農民的觀念並吃上一顆定心丸!當下農村戶口的含金量很高,特別是面臨拆遷徵收的,可以一夜致富!要讓農民放心離開農村,就要讓他們不認為遷出戶口就是放棄集體,放棄享受集體利益和福利了!

以前的做法簡直是一刀切,通過讀書或其他農轉非的,集體的一切立馬就喪失!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實際上已經進入城市了,但他們的戶口並沒遷走,這為戶籍人口管理帶來很大困擾,又要為一些外來人口的很多方面另行制定政策,如農民工子女就學等。

如果能夠讓農民進城而不取消集體待遇的話,很多農民將不再有顧慮而實現這種國家希望看到的戶口遷移!

從農村角度來看,已經完全具備讓絕大部分人口遷出的條件!一是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水平提高,農業對勞動力的依賴降低;二是農業生產效益的低下不再對農民有吸引力,需要外出謀生的大有人在;三是土地流轉加快和農業規模化的出現,讓部分農民脫離農村不會危及農業整體,相反讓部分農民外流有利於土地的集中和規模化!

綜上所述,國家希望農民放棄農村戶口遷入中小城市落戶的歷史時機已經成熟,而最有效促成的辦法就是讓遷戶農民仍然保留集體福利!這是問題的關鍵,具體操作辦法是啟動廣大農村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進行反向操作,讓農民與集體再籤一次土地承包權的流轉合同,或者叫土地入股合同,讓集體或有實力的農業企業來經營,讓這些遷出戶口的農民成為農村歷史上第一批真正的股民!



這個場景出現,必然是各方喜聞樂見的好局面!

歡迎不同意見留言討論!感謝您的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


原生態鄉村


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口還要嗎?

要與不要農村戶口,這個還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我個人角度看,還是要的好。畢竟大部分農村人祖祖輩輩生活在固定的這片土地,已經習慣了農村生活的方式,況且多數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幾乎沒有多少農民有專業性技術,就算有了城市戶口,又能怎麼樣,還不是以打工為生,和農民又有多大的區別呢?你還別說農民以打工為生沒什麼不好,當下社會競爭異常激烈,假如農民沒文化和特長,就被社會淘汰了。生活在農村,不但可以外出打工,還有自己的宅基地和良田,就算無法勝任這份工作,或者老了幹不動了,還能在農村少量的種一些農作物,供自己食用,而城市土地比黃金還貴,一但自己被淘汰,那就得不償失了,所以說對於農民來說;農村戶口還是比市民戶口好。

再者說:城市生活雖然比農村環境、醫療、教育、公共設施都要好,但城市生存方式和農村有很大區別 ,鄰里之間走動較少,生活節湊又快,噪音也大,交流圈子又相對狹小,如農民進入城市,光一個適量期就得很長時間,尤其年齡大的老年人。



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大城市,你最關心遷移之後的哪些事情呢?

至於戶口輕鬆轉到大城市,作為農民最關心的莫過於就業、住房、醫療、孩子上學、養老等問題,就拿就業、住房來說,目前大多數農村打工者,收入較低,高收入的工作自己又無能力去做,只能從事簡單枯燥的工作,假如真到了城市,由於收入低,怎麼解決住房都是個大問題,更別說其它的了。即使成了市民,就得大力解決以上問題,最好有組織免費培訓機構,國家出臺一聯繫的農民落戶惠民政策,不然就會出現,城市人口氾濫還不能自足,農村荒蕪沒人現象。還有中國人都講究落葉歸根,又怎會完全歸根於城市,不顧於農村呢?




以上是鄉村隴原個人觀點,如您有好建議不妨在評論區留言,點擊關注「鄉村隴原」我們一起探討三農。


鄉村隴原


斗轉星移,所謂“30年河東30年河西”, 這句話用在農村戶口,這個上面也非常的恰當。

記得小的時候,村裡面稍微有點錢或者是勢力的人,都想辦法將自己孩子的戶口往城裡遷,哪怕是鄉鎮上也行,就能吃所謂的商品糧。



現在情況恰恰相反,很多已經將戶口遷到城市的人想盡辦法將戶口遷回到農村。戶口的背後其實是利益的分配。2006年之前,農村的交糧納稅跟戶口是掛鉤的,繁重的稅費讓很多人想盡辦法逃離農村,而2006年取消農業稅之後。不僅不需要交稅。還有一定的政策補貼,並且隨著 對農村發展的越來越重視,可能農業戶口背後包含的利益會越來越多。

城市戶口現在出了幾個一線城市之外,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含金量,背後的福利越來越少。而且很多城市只要通過買房就可以解決基本的問題,比如子女教育。

在農村戶口越來越有含金量的情況下,城市落戶已經顯得並不那麼重要。最重要的問題是,即使有城市戶口,如果沒有穩定的工作比較好的收入來源作為支撐,城市巨大的生活成本會讓生活變得非常艱難。

目前雖然農村的收益特別低,但是它作為一種存在,能夠為我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隨著鄉村振興的深入開展,農村未來,應該是中國經濟再一次騰飛的基礎,農村的發展空間也會越來越廣闊。

從現實情況來說,由農村戶口轉為城市戶口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更是經濟消費水平的轉變,城市生活所需要的經濟支出要遠遠大於農村。



首先是住房,現在農村基本上每家都有自己的住房,是好是壞姑且不論,但是遮風擋雨沒有任何問題。面對如此高的城市房價,面對動輒大幾十萬的房子,有多少農村人能夠在城市買房安家?沒有自己的住所,人在城市那種孤獨漂泊的感覺會更加強烈。

其次是教育,當然城市的教育水平現在,肯定要比農村好,但是也意味著城市教育所花費的資金會更多。

醫療就更不用說了,農村小診所治療一個感冒,幾十塊錢可能就可以,如果在城市沒有三五百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後一個是養老問題,如何解決?國家能夠給所有進城的農民基本的養老保險嗎?肯定是不可能的。目前農民依託土地,雖然養老問題也比較嚴重,但是起碼的溫飽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進城以後如果沒有自己買的養老保險,那麼他們的養老又該怎麼辦?

無論是從現實情況,還是農村未來的發展空間來說,城市戶口目前對農村開放都不會有太強的吸引力,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是由其自身的條件決定的。


熱愛農村的小許


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你的農村戶囗還要嗎?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大城市,你最關心戶囗遷移之後的哪些事情呢?

隨著城市落戶政策的放寬,農民進城買房安家的門檻降低了,輕輕鬆鬆就能成為城裡人,雖然這對於想落戶到城裡的那些農民朋友是個好消息,但是對於咱們多數農民來說,還不不敢輕易把戶口遷出村集體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戶口遷出農村了以後,在農村老家的承包地、宅基地,以及國家對農村的各種惠農政策,無法得到很好的保障,畢竟當前農村各種權益大多與農村戶口有直接關係。

如果戶口遷移到城鎮,他們又不去城鎮生活,這有什麼必要呢?即便是去城鎮生活了,又拿什麼來保障日常生活呢?大部分農民是靠土地生活的。


鄉鑑最關心這些問題:

1、在農村的大好發展形勢下,鼓勵農民落戶進城到底有什麼好處?

2、農民落戶城鎮以後,老家的承包地和宅基地還有保障嗎?

3、如何保障進城農民的城鎮戶口賦予的各種權益?

4、如何保障進城農民融入城市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5、如何保證能為進城農民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

6、多數農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如何保障進城農民活得有尊嚴?


儘管當前國家層面提出了一些保障進城農民權益的相關要求,但各地具體實施上還存在很多空白和不足,進城農民的權益無法保障,盲目鼓勵支持農民落戶城市,既不利於城市發展,又不利於進城農民的生活工作。其實,鄉鑑覺得農村生活也挺好,自家有幾畝地,吃飯全靠自給自足,生活環境好,空氣質量高。如果不是因為工作在城市,沒必要把戶口遷移出去。今後農村發展好了,要想回來就難了!


鄉鑑


大城市放寬落戶限制,這是好事,但對農民來說,是保留還是放棄農村戶口,不在戶口本身,而在戶口變動之後帶來的巨大改變。阿兮分析,農民最關心戶口遷移之後的以下事項:

一、在農村逐年繳納的新農保,是否能繼續在城市延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村人認可繳納新農保,為自己老年留個保障。據阿兮瞭解,農村裡逐年繳納新農保的農民還是不少的,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就來源於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一族。

戶口性質可以改變,新農保能否一併打通,並軌入城市養老保險,同步認可農民原來繳納的新農保?這是個大問題。若是無法並軌,對那些在老家繳納近十年新農保,年齡已有50多的農村人來說,是比較殘酷的,等於兩頭夠不著。

試問,若未來沒有保障,農村人要一個大城市戶口有啥用?又沒有土地可以耕種。

二、新農合是否能與城市醫保並軌?報銷比例有大的差異嗎?

這是農民最關注的問題,目前來說,新農合報銷比例還是蠻大的,但前提是在當地住院。比如在所在鄉鎮住院,報銷比例可能高達80%,門診拿藥也有報銷,到縣市級醫院,報銷比例降低一些,到大城市住院,可能因沒有轉院等手續,根本沒有報銷。

阿兮仍記得2019年1月份,一位農友在去某城市時不小心摔傷了腰,就是因為入的是新農合,在外地大城市無法報銷,最後忍痛找了救護車送回千里外的老家住院,只是救護車費用就花了一萬多元。

所以,新農合若是不能儘快解決與城市醫保並軌,農民在城市一場病就可能回到解放前,他們怎會輕易改變戶口性質,放棄農村?

三、在城市混不下去還能回去農村繼續種地嗎?

人勤地不懶,土地才是農民的飯碗。說實話,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其實不是喜歡城市戶口才想著落戶,只是因為在子女讀書等諸多方面,都與城市戶口者存在不平等待遇,唯有擁有了城市戶口,子女讀書等一系列問題才有可能得到解決。

若不是為了這個,大多數農民是不捨得自己的農村戶口的。因為在城市打工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這些農民工所從事的又大多是比較繁重的體力勞動,55歲以上就增加了風險性,沒有幾個單位敢僱傭了。

此時的他們,唯一的退路就是農村老家,好在有熟悉的村裡人,有老屋,有幾畝地,打工賺的錢雖然剩下不多,加入的新農保到60歲後也有幾百甚至上千,種點糧食蔬菜果樹,有吃有喝,農村生存成本自然比城市低一些,總能過下去。

若是這幫農民工老了回不了農村呆在城市,他們那點新農保真的無法保障基本城市生存,這也是他們最擔憂的事情。

在阿兮分析看來,放寬落戶政策,最歡喜的應該是那些在城市牢牢紮下根的有能力者,比如以前因戶口限制無法進入理想城市的農村能人,這次可以放飛了。但對大多數普通農村人來說,是否能輕鬆轉入大城市,只是一個不得已時候的抉擇而已(比如為了孩子讀書),更多農民是不會為此放棄自己的農村戶口的。而且據阿兮瞭解,數年來回農村投資的新農人越來越多,與原來“農轉非”相反,想辦法“非轉農”把城市戶口辦回農村的人數在增加,我認識的就有3位了。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隨著政府對農業投入補貼的加大,現在又提出“兩不愁三保障”,農民的日子越過越好,他們又怎會捨棄家園,為了個城市戶口去城市從頭打拼?


阿兮隨筆


我來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首先這個選擇就像單程票,不能回頭,國家允許農民城市買房,不允許城市人在農村擁有宅基地和土地(租的除外)。


如果我的農村戶口可以輕鬆轉到北京,上海。我是絕對同意的。但是基本上是奢望,這個情況是絕對是不會發生的。

相對於其他城市的戶口,像青海,西藏,雲南,新疆這些城市,我想對於河南的很多高考生的家長和考生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落戶後可以直接參加當地的高考,我想如果是農村的家鄉,知道了其中的好處以後,都會毫不猶豫的去落戶。

現在的城市戶口,對於所在地的農民吸引力不是特別大,一方面國家在大力發展鄉村,建設新農村。農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很多人在落戶的時候都會權衡利弊,農民落戶到城市,一沒有相關的技術,二沒有相關就業的優惠政策,三你農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都沒了,

所以很多農村人買房,戶口都是在農村!因為他落戶城市以後,失去的更多,而他對於城市來說,只是拉動了當地房地產的價格,幫助城市去了庫存,剩下的只是一地雞毛!


月季公社


選擇大城市,首先是考慮的是下一代能接受到教育資源,特別是我們這些70,80,90後的農村青年,如果有一技之長能在城市立足,為了下一代有更高的起點,落戶大城市更有利,目前實際情況就是教育資源在大城市和農村差別極大。以同一個省內中考來說,農村學校學生一般400多分是正常,市級學校600多分才能入學,差別極大。所以說,如果在城市有穩定工作,社保、醫療都有了保障,落戶大城市,是很好的選擇。

而對於很多上了年紀的一代農民工,建議還是保留農村戶口,因為農村戶口目前是和很多政策捆綁的,如承包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資產收益,都是和戶口掛鉤的。如果你們村集體資產多、或者有上級支持的大項目投產,村集體每年都取得很好的收益,只要你的戶口在村裡,就有資格參與分紅,有的時候村裡還給交醫保、發養老錢。而如果落戶到大城市,是沒有人給發退休金的,生活成本高、生活習慣不適應,對於上了年紀的農村人,還是保留農村戶口更有利。

對於我來說,因為當年畢業後貪圖安逸,落戶到了縣城,雖然競爭壓力小,但逐步的也給感覺到對下一代培養不利,而且很多大市的市區高中取消錄取下面縣區學校的生源,為了孩子早晚還得去上一級市區買房落戶,其實我個人是有田園夢的😀。

如果發生戶口遷移,最關心的首先是孩子入學的問題,其次是社保和醫療政策如何銜接,最後關心居住後周邊配套服務的建設問題。


農業技術服務號


說說我早幾日與一個同事的經過。早幾日,遇到一個同家鄉的人,他因從小就來到了城市,並在一國營單位上班,戶口在幾十年前就入了城市。如此,他就問我:

同事:來這裡幾年了?

我:五年。

同事:有五險一金嗎?

我:有五險,沒有一金。

同事:為什麼?

我:因為我是農村的啊,不屬於這座城市!

同事:為什麼不將戶口遷來?

我:遷來有什麼用?遷來我還是一個合同工,如果在這單位被辭退了,那我什麼都沒了。單位的房子不屬於我,到時候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且遷來,我還是什麼利益都沒有,妻子父母在農村還能生存下去,來城市就是死路一條。像父母每月80元的養老費用,到時候連交電費水費都交不起。更不用說,房價這麼高,自家農村二三百平米的房子,既便有人要也值不過二三十萬,可這二三十萬拿到這裡來買房,能買十個平方就了不起了。餘下的房款,就得一輩子來還帳。

同事:遷了戶口確實也沒什麼用。在家,老人至少還有一碗飯吃,來城市卻撿垃圾都得看眼色行事。

最後想說,對大部分像我這樣的打工農村人來說,城市戶口真有用嗎?買不來吃的、帶不來穿的,沒父母的安心之地、沒有自己的房子,城市戶口雖如藍天白雲般美麗,可其實情是狂風暴雨般無處可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