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成吉思汗的墓到現在都沒有發現?

遙遠的夢想ppaa


813年前,成吉思汗統一各部,建立蒙古國,成為蒙古草原的主宰。他率領強悍的蒙古騎兵橫掃歐亞大陸,成為歷史上著名的征服者。人們在感嘆這位叱吒風雲的草原英雄的豐功偉績的同時,不免心生遺憾,因為他的陵墓至今無人知道在什麼地方。

曾參與探尋成吉思汗墓的專家猜測,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比圖坦卡蒙法老陵墓裡出土的寶物絕不遜色,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會比秦始皇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那麼為什麼成吉思汗的陵墓到現在都沒找到?

成吉思汗可能採用神秘的喪葬儀式

公元1227年,就在西夏滅亡前夕,成吉思汗沒有徵服死亡,走到了生命盡頭。他在彌留之際,讓兒子窩闊臺繼承汗位,並讓諸子立下擁護文書。臨死前,他又交待了滅金的方略,並叮囑窩闊臺,他死後要秘不發喪,以免動搖軍心。

根據成吉思汗遺命,將裝有遺體的箱子包裹後,秘密放到用12頭牛拉著的大車上運往葬地。為了不走漏風聲,靈車沿途遇到的所有人,都得陪葬。等到靈車運到位於克魯倫河上游的皇家大營後,成吉思汗的死訊才被公佈。

另據傳說,蒙古軍曾徵2500名工匠建造成吉思汗陵墓。完工之後,800名士兵將所有工匠處死,然後,這800名士兵也被全部處死。因此,成吉思汗墓成了永遠的秘密。除此之外,成吉思汗密藏後的處理方式也是他陵墓不知所蹤的一個原因。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再在上面種樹植草,而後派人守靈,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另據元末的《草木子》記載,在成吉思汗墓上,面對母駝殺死駝糕,將血灑在墓上,後人祭祀時用母駝引路。如果母駝久在一個地方哎叫,說明就是墓地所在。

那麼,成吉思汗為何要實行密藏呢?這與成吉思汗連年征戰和蒙古族信仰習俗有關。首先,成吉思汗作為殘酷的征服者,為避免陵墓被毀,選擇密葬理所當然;其次,蒙古族早期信仰的薩滿教認為,人死後採用密葬,可避免後人的干擾,是對死者的尊重;最後,依據蒙古族風俗,人死後靈魂附著在駝毛上,祭奠不找遺體。

成吉思汗陵墓位置的四種說法

《元史》記載,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及元朝歷代皇帝均埋葬於“起輦谷”。中外學者都認為“起輦谷”是蒙古語地名的音譯,在肯特山脈最南端。所以,人們認為成吉思汗墓可能在蒙古國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

據《馬可波羅遊記》記載,成吉思汗靈柩運往阿勒泰山。而阿勒泰山附近的清河縣三道海附近發現有座人工改造的大山,故推測有可能這裡是成吉思汗陵墓。還有,成吉思汗是死在盛夏時的六盤山附近,根據蒙古風俗,十分忌諱屍體腐爛,有學者認為就地安葬的可能性很大。

除以上三個地點外,還有人認為成吉思汗陵應在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千里山。可惜的是,考古學家們在這四個大致位置上進行的考古發掘,總數一次次失望而歸。上世紀九十年代,蒙日聯合進行了“三河源”考察,結果是肯特山附近沒有發現一座皇陵。

2000年,美國的考古探險特別小組,對《蒙古秘史》中記載的200多個位置進行了分別排查,後因各種原因終止。而最有可能的疑似點,最後證實為假墓。成吉思汗陵墓的找尋工作從未停止,但卻沒有任何進展。目前,考古學者們將目光轉向了鄂爾多斯附近的阿爾寨石窟,參照史料記載,此處的可能性在提升。不過,這裡究竟是不是成吉思汗的葬身之所,還需進一步考證。

成吉思汗可能是天葬或葬於湖底

對於成吉思汗陵墓的探尋,雖然從未停止,但至今仍如大海撈針般渺茫。隨著人們對蒙古族習俗研究的深入,一種全新的觀點認為成吉思汗可能採取了天葬,從而沒有留下任何痕跡。這一說法的依據是出土的一本小書,是蒙古將領突拔都記載的成吉思汗病逝後的情況,書中有天葬的記載。

但這一說法還需進一步論證,現在還南下結論。天葬說法以外,還有一種說法甚為奇特,就是有人認為成吉思汗可能被葬于吉爾吉斯斯坦東北部的伊塞克湖湖底,所以至今未找到。依據是源自此地的一首歌謠,這個只能被當做傳說罷了。

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是否實行了天葬?這些都不為人所知,關於成吉思汗陵墓的疑問太多,這些都構成了成吉思汗墓到現在都沒有找到的原因。


野史也是史


中國三大陵墓(不敢挖的秦始皇陵墓、挖不動的武則天乾陵、找不到的成吉思汗陵墓)

相傳,成吉思汗在去世之前吩咐後代,一定不能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墓葬所在地,然而在2002年的時候,美國考古隊卻口口聲聲說找到成吉思汗墓,但是卻放棄了挖掘行動撤出外蒙古,因為他們的探險隊發現成吉思汗陵墓由一條2英里長的牆壁保護,等他們靠近牆壁時突然湧出許多毒蛇。


很顯然這是假的,成吉思汗陵墓究竟在哪?

成吉思汗在1227年去世,享年66歲,一生征戰沙場,為此他的子孫對他的葬禮極為重視,因為成吉思汗生前囑託,所以據歷史記載,成吉思汗陵墓沒有留下任何陵寢和寶鼎,下葬的那天只是簡單的在他陵墓周圍30裡處插上一圈箭簇,派重兵守衛這塊禁地。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大自然的改造,成吉思汗陵墓至今也沒有被人發現過,史書上也沒有任何記載成吉思汗墓被盜的事情。


能做到近800年不被盜的帝王陵墓還真是不多,之所以這樣還得多虧了他們獨特的墓葬方式。

明朝葉子奇《草木子》中記載:元朝皇帝駕山崩,“用囉木兩片,鑿空其中,類人形大小合為棺,置遺體其中……加髹漆,畢,則以黃金為圈,三圈定(箍兩頭、中間)”。然後,掘深溝一道埋葬,“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於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

這段話就是介紹元朝都有的墓葬方式的,而成吉思汗正用了這種方法,既成吉思汗在寧夏病逝後,遺體被運往漠北肯特山下,然後他們將一顆大樹劈開從中間掏空,長短正好放入遺體,再將大樹合上,放入已經挖好的深坑,將大樹放進去,因為之前挖土的時候每一塊都做了序號,然後按照序號填回坑內,最後再用馬來踏平。沒過多久地表長出青草,和周圍一樣,因為土層也是按順序填好,所以即使用洛陽鏟取土也未必能知道這裡土層有異樣。但是他們會在此地搭建帳篷,等到這裡的地表和其他地表無異樣後再撤掉帳篷,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裡面幹嘛。


有的人就會問,那成吉思汗得後代怎麼祭祀他,很有可能自己都找不到。

其實他們在葬完之後就會在此地殺死一隻駱駝,母駱駝看見後就會非常傷心,還會記住這個地方,到了第二年祭祀時再讓母駱駝帶路,到了小駱駝被殺的地點母駱駝就會流眼淚,如此反,所以他們就靠這樣尋找自己祖輩們的墓地。當然這中間遲早會出現差錯,即使錯了為沒關係,心意到了就行。

因此成吉思汗得墓地至今也沒有找到,不僅如此,整個元朝的帝王陵墓大多是找不到的。但是關於成吉思汗墓的所在地卻有好幾個說法。

①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 ②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 ③新疆北部阿勒泰山; ④寧夏境內的六盤山;

其實成吉思汗有衣冠冢。 畢竟真正的墓地所在地已經找不到,所以現在設立了衣冠冢,衣冠冢很好理解,就是這裡面沒有墓主人的遺體,只有他生前的一些物品,而成吉思汗的衣冠冢就設在➮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



(衣冠冢)


貓眼觀史


提起歷史上有名的皇陵,大家可能都會想起三個人的墓,這三個人的墓迄今為止都沒有被打開過。


一個是秦始皇陵,座標明顯,可壓根不敢挖,因為技術還不成熟,秦始皇陵年代太過久遠,就算挖了也保護不好文物。

一個是武則天的乾陵,壓根挖不動,曾經黃巢帶領四十萬人挖了半座山,都沒有挖開乾陵的入口,多少代前來慕名挑戰而來的盜墓者,硬是不得其門而入。



還有一個更奇怪,便是成吉思汗的陵墓,壓根找不到。這是為什麼?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上有一個成吉思汗陵,按理說成吉思汗的墓就在這,不過後來經過專家考證,這只是後人為紀念成吉思汗而立的衣冠冢,裡面只有成吉思汗的衣冠等物品,並不是埋葬他的地方。

其實不只是成吉思汗的墓沒有被發現,元代皇帝的墓都沒有被發現,這和元代的喪葬習俗有很大的關係。

元代不像其他朝代一樣講究風光大葬,而是秘密安葬,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調的,希望自己死後能長眠於地下不被打擾,不像秦始皇和慈禧太后一樣,窮奢極欲,生前享受榮華富貴,死後還要攬盡天下寶物於墓中,大張旗鼓的辦葬禮只會引來盜墓賊的光顧。

蒙古族是一個遊牧民族,經常遷徙,居住場所不固定而且十分簡單,就住在帳篷之中,這種生活方式可能決定了他們死後薄葬的風俗。同時還跟元代的喪葬制度有關,成吉思汗死後,隨便找一棵大樹,將中間掏空作為入土的棺材,然後將屍體放在大樹裡面。

為了使陵墓足夠隱蔽,會挖深坑將大樹埋葬,在埋葬的時候會牽來兩隻駱駝,一隻母駱駝和她的孩子,然後當著母駱駝的面將小駱駝割喉放血殺死,小駱駝也隨著大樹一起埋入土中。

掩埋之後,還要揮斥上萬只馬匹在陵墓上奔騰,直到將土完全踏平,不留下墳頭的跡象,最後,還會派軍隊駐守在此,等到來年陵墓上長滿青草方可離去,這樣就不會留下絲毫動過土的痕跡,當然參與掩埋和駐守的士兵都會被秘密處死,以防信息洩露出去。

萬物皆有靈性,動物總會有一些超出人類的本領,母駱駝能夠找到小駱駝死的地方,於是每年都會通過母駱駝來尋找成吉思汗的陵墓,進行祭祀活動,母駱駝到達陵墓後便會停下,悲痛地哀號。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等到母駱駝死後,人們就再也找不到成吉思汗的陵墓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成吉思汗的墓可能會被發現,只要沒有被破壞,國家還是不會挖掘的,現在對帝王陵都是採取搶救性的挖掘,挖的都是被盜或者機緣巧合而被打開的陵墓,不會去挖保存完好的陵墓,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好文物。


歷來現實


不但成吉思汗的墓找不到,元朝皇帝的墓都不好找,不但皇帝的不好找,蒙古貴族的墓也少有發現的。

因為元朝人的習俗,是採用密葬,挖個坑悄悄的埋了,上面也沒有墳包,而且人家也不講究風水,你想用風水去找也不容易,另外,元朝的墓都在草原上,開發程度比較低,你想挖防空洞修水渠去找墓也沒著,所以元朝的墓很難發現。

說回成吉思汗的,成吉思汗的寶藏極有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寶藏,甚至超過秦始皇的。

原因很簡單,成吉思汗橫掃歐亞。鐵蹄之下,數十個王國的珍寶被搜刮而來。歷史上,再沒有任何一個人像成吉思汗一樣,有機會擁有如此巨量的財富。

那麼,這些財富在那裡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則先要回答另一個問題:成吉思汗的陵墓在那裡?因為他的錢就在他的陵墓裡。

我知道!

前面一位同學舉手了。他表示,他去過成吉思汗的陵墓。就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附近。

好吧,這個同學可以坐下了。那座陵其實只是成吉思汗陵的衣冠冢。裡面供奉的最重要的一件東西,也是最值錢的是一根駝毛。

沒錯,就是一根毛!

蒙古人相信,人死之時,他的靈魂會離開身體,附在最近的一根駝毛之上。而依靠習俗,他們主要祭祀靈魂,而不是屍骨。

而且,那座汗陵以前到處遷移,起初是八座白色的氈帳,稱為八白宮。

後來才固定下來。

這裡面,當然是不會有什麼寶藏的。

那寶藏呢?寶藏呢?!

不要急,成吉思汗還有一座真正的肉身陵。那裡面,才真正藏有珍寶。

那肉身陵呢?肉身陵呢?!

這個,其實地球人都不知道。

因為蒙古人的陵墓太難找了!

根據記載,蒙古人有墓無冢,不但不起土包,還要用馬踏平墓地。讓墓看起來跟平地一樣。

成吉思汗陵就是這樣處理的。

成吉思汗下葬後,上萬匹來回奔跑,將墓地踏平。然後在上面植樹。只有一棵獨立的樹作為墓碑。如果這個樹還在,那就是一個重要的標誌物。

接下來,八百士兵將造墓的一千多名工匠殺死,而這八百人回來後,也馬上被屠殺。

這樣,就再也沒有人洩露成吉思汗墓的秘密了。

那要是家人想去燒個紙錢啥的,怎麼辦呢?有辦法。在成吉思汗的陵墓前,曾經當著母駱駝的面,殺死它親生的小駱駝。小駱駝的鮮血灑於墓地上。這樣,儘管墓地變得跟其它地方一樣。母駱駝依然能夠憑著母性找到這個墓地而哀鳴。在駱駝哭的地方燒紙就絕不會錯了。

那母駱駝死了之後呢?那就沒招了。或者這隻母駱駝的後代也有同樣的功能?那不是腦洞老師所知道的了。現在建國後動物都不能成精了。估計這個辦法多半行不通。

這麼說來,成吉思汗陵已經消失在蒼茫大地上,永遠都找不到了?

這倒未必,大不了把地球翻過來嘛。

據後人判斷,大概有四個地方可能性比較高,一個位於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二是位於蒙古國的杭愛山;三是位於中國寧夏的六盤山;四是位於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這其中,前面二個地方可能性更高。

因為寶藏太過誘人,無數的人試圖找過。

比如2000年,美國的探險家穆裡·克拉維茲曾經自帶乾糧到蒙古尋找成吉思汗陵。他們在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東北322公里處的肯特省巴士利特鎮發現了線索。一個牧羊人告訴他,祖輩傳下來一個職責:守護一堵城牆!

賣了個羔的。你咋告訴外人了呢!

在這人帶路黨的帶領下,他找到了一個由城牆環繞的墓地,裡面有30多座沒有打開過的陵墓。極有可能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

那就開挖吧。摸金校尉們!

挖到一半,這夥人就跑掉了。原來,挖著挖著,牆裡冒出無數毒蛇,見人就咬。還有他們的車輛也無緣無故地滑落。這讓穆裡·克拉維茲決定放棄挖掘。

這不科學啊,這點小困難就打退堂鼓了?電影裡不是這麼演的啊。

事實上,毒蛇的事情不好說。但車子的事情好說。因為成吉思汗陵是有神秘守護人部隊的。

蒙古有一個叫“達爾扈特人”的部隊。

這是專門負責守護成吉思汗陵的部落。他們守護著八白宮。但我估計,他們肯定還有另一群人,在秘密守護著成吉思汗真正的陵墓。

此外,還有神秘的成吉思汗詛咒。

有這些在,要盜寶不是那麼容易的。

另外,在2004年的時候,蒙古和日本的聯合考古隊在蒙古肯特省德勒格爾汗縣的阿布拉格宮殿遺址上發現一個古代建築物地基,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

中國專家的意見是:呵呵。

現在2015年了,成吉思汗的陵墓還是一個謎。

成吉思汗在他的遺囑裡寫道:永遠不讓人知道我的陵墓在那裡。

活著的時候,他確實說了算。死了,同樣能說了算嗎?

最新的消息。美籍華裔科學家林宇民開始通過超高分辨率衛星影像來尋找成吉思汗葬身地。

此人被稱為華人版的“印第安納瓊斯”。

而且他本人有“蒙古斑”。

所以他相信自己跟成吉思汗有點關係。

這個倒有可能,成吉思汗的後人現在有1700萬人,據說英國皇室也有成吉思汗的DNA呢。

這位李瓊斯在網上招募了近千名志願者,通過分析84000張衛星成像來定位,據說已經找到了55個疑似地點。接下來,就要進行實地考察。

找不找得著?走著瞧吧!反正要上交國家的。


腦洞歷史觀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對鐵木真的尊稱,意思是擁有四方,他統帥的鐵騎不僅滅金滅宋,統一了當時整個中國,而且橫掃歐亞大陸,殺戮總數近1.5億人,搶奪的財寶更是不計其數。

鐵木真死後,按中國古代的陪葬習慣,他的陵墓裡肯定會埋藏很多好玩意,因此元朝以後的很多人都在打他陵墓的主意,什麼奇門異術,什麼洛陽鏟,日本和美國甚至把衛星遙感都用上了,結果都一無所獲。那麼,鐵木真的墓到底在哪呢?

成吉思汗蹊蹺死因,眾說不一

據《元史》記載,1227年7月,鐵木真在攻打西夏的時候,不慎從馬上跌落,被馬踩踏而死,但史學家認為,這種說法有些牽強,因為鐵木真南征西戰,一生戎馬生涯,不可能墜馬而亡。

據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其遊記中記載,鐵木真之死,是在征戰西夏時中了毒箭,結果毒發身亡,這個有點靠譜,但後來有人對馬可波羅是否來過中國又產生質疑,如果他沒來過中國,那他在遊記中的這一記載,就可能是道聽途說。

關於鐵木真的死法,民間也有兩種傳聞,一種傳聞是:鐵木真在攻打西夏的時候,西夏國王為了求和,主動將王妃獻了出來,即使如此,西夏最終還是被滅了國,誰知西夏這名王妃,卻是心懷家國之人,在亡國恨的刺激下,竟然將大汗的下身咬掉了,由此引發感染,最後不治而亡。

另一種傳聞則是,大汗在征戰途中,被天打雷劈,這種死法,據說葡萄牙人也有記載,鐵木真帶人打過去後,為了對這個兇蠻的軍隊有所瞭解,葡萄牙專門派人來到中國,這個人經過研究以後,在給教皇的信裡,講了蒙古人的發展史,其中就提到鐵木真的死因。

據說蒙古人就怕打雷,每遇打雷都抱頭躲藏,鐵木真就是被雷擊而死,這種死法,在古人看來就是遭受了天遣,所以即便是事實,也不可能寫進歷史。

就這樣,鐵木真的死,首先成了一個謎,而他的葬身之出,又成了另一個謎。

特殊喪葬習俗,不立碑,地面無明顯標誌性建築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伊金霍洛旗,有一個鐵木真的陵墓,一些心懷不軌之人,曾將陵墓挖開過,但發現裡面只有幾件鐵木真的衣物和一小撮駱駝毛,才知道那不過是一個衣冠冢。

之所以有駱駝毛,因為蒙古人信奉的是薩滿教,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和肉體分開就會附在身邊的駱駝毛上,所以在每個人將死之時,他們的親人,都會拿一小撮駱駝毛,放在他的鼻子下,好讓靈魂有所依附。

鐵木真陵墓裡的駱駝毛,承載的就是鐵木真的靈魂,那他的肉體又在哪裡呢?

有一個靠譜的說法,據元史記載:鐵木真臨死之時,曾立下遺囑,讓兒子們秘不發喪,所以在他死之後,世人很久才知道他去世的消息。

在埋葬他的時候,他兒子託雷帶人拉著他遺體,行走了很久,而去的地方則是他在征戰時看好的一個風水寶地,沿途遇到的行人,基本上是見一個殺一個。

據說沿途殺了數百人,多虧那時的人,經歷戰亂都膽小,如果像現代人這樣愛看熱鬧,都跑過去圍觀,那不知道要多死多少人。

鐵木真下葬以後,送葬的士兵,也都被殺了滅口,首先就做到了知情者甚少。

其次,墓穴埋得也比較隱秘,據明史記載:鐵木真的墓在挖土時候,都把挖出的土,按照先後順序擺放好,而埋葬的時候,又按原來的順序埋好,每層土都要壓實,保證棺木以上的地質結構不發生變化,所以用洛陽鏟探墓的方法,也就失靈了。

此外,蒙古人的棺木,也不像內地的那樣講究,即便是皇族,也只是找棵大樹,把中間截斷挖空,然後把人放進去,並且埋葬以後也不會堆起墳頭。

鐵木真的葬身之處也是如此,不僅沒有墳頭,據說還用萬馬踩踏,踏平以後,還在上面栽滿草木,並派一千士兵看守,等一年以後,再無埋葬痕跡之時,士兵方才能撤走,當然,這些士兵後來也無一倖免,都被滅了口。

說到這,也許有人會問,沒有墳頭,那他們清明節去哪上墳,難道只祭祀那點駱駝毛嗎?當然不是,他們也去埋葬屍體之處祭奠。

那他們是怎樣找到埋葬屍體的地方呢?據明代《草木子》記載:為了便於尋找,駱駝就倒了黴,他們會將一母駱駝的幼子,在埋葬之處宰殺,上墳的時候,就騎著母駱駝前去,到了小駱駝被殺之處,母駱駝便會駐足哀鳴。

而且,他們幾乎每年都要宰殺小駱駝,汗!多虧平民無法效仿,若不然,真能把駱駝殺成稀有動物。

即便如此,俗話說的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何況是駱駝呢,母駱駝一但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可就沒了嚮導,鐵木真的陵墓的位置,應該就是這樣失去了蹤跡。你感覺蒙古人這種方法尋墓的方法靠譜嗎?


小小嬴政


我來說說成吉思汗吧,他的墓確實到現在還沒有找到。

晚年的成吉思汗不顧六十多歲的高齡,親征西夏,在途中圍獵受傷,重病不起。1227年8月25日,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

目前的考古學家認為成吉思汗墓有四個可能點:第一個是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的地方;第二個是位於蒙古國的杭愛山;第三個是位於我國的寧夏六盤山;第四個是位於我國的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

但是,以上地點僅僅是推測,成吉思汗是密葬,沒有留下地面痕跡,沒有留下埋葬地點的任何文字記載。

現在我們能知道的,就是有些資料對於當時密葬形式的表述。

元末明初人葉子奇的作品《草木子》記載:

以萬馬蹂之使平,殺駱駝其子與其上,以千騎守之,來歲春草既生,則移帳散去。彌望平衍,人莫知也。欲祭時,則以所殺駱駝之母為導視其踟躕悲鳴之處,則知藏所矣。故易世之久,子孫亦不能識也。

這個是現在大家比較認同的密葬形式,就是將成吉思汗秘密安葬之後,地面上讓萬馬踐踏,不留痕跡。然後在上面殺掉一頭小駱駝,再留下上千騎兵守衛這片地方,直到第二年滿地長出草來,才離開這個地方。

一般人過來一看,完全沒有墓葬的痕跡。如果想要祭祀了,就牽著那頭殺死的小駱駝的母親,它會在孩子死去的地方悲鳴。

按照傳說,當時建造墓穴的大批工匠,都在第一時間被殺死了。執行殺人任務的士兵,隨後也被秘密處決。

密葬制度細緻周密的保護了墓葬的安全,這麼多年來,大量的探險家和研究者都在試圖找到成吉思汗的墓葬,但是距今為止,都還沒有找到。

據推測,成吉思汗墓中藏有大量的金銀財寶,其規模可能不輸於秦始皇陵墓。正因為如此,還有無數的人在努力尋找著成吉思汗的陵墓。


七追風


成吉思汗,歷史上有名的鐵血人物!他的一生非常慷慨,也充滿了傳奇!就連到最後,他去世後,墓地都成為一個迷!

成吉思汗的一生,跌宕起伏,很小的時候其父便被仇家毒害!

其部落部眾相繼離開,偌大的孛兒只斤部落,就剩下成吉思汗一家人!

此時的成吉思汗,即是部落首領,又是家裡的兄長!才幾歲的成吉思汗,帶領弟弟們從幾匹馬,幾隻羊開始。

擔負其照顧家人,重整部落的責任!在弱肉強食的蒙古草原。血與火每天都在上演!

此時的成吉思汗,時刻處在危機當中!好在,在各種有驚無險中,他成長了!慢慢的聚攏自己的部眾!

青年的成吉思汗經歷過幾次生死危機!對自己後事的安排,自然也謹慎很多!

當然,成吉思汗的安葬,和蒙古的傳統有關!蒙古族實行的是天葬!

成吉思汗駕崩之後,由軍隊護送到安葬地點,下葬以後,由騎兵將土地踏平。之後日夜守護,一直到第二年,青草茂盛以後才離開!

這樣的安葬,一般人自然是找不到的!加上成吉思汗還安排了幾處。衣冠冢作為疑兵!這就更加增加了尋找墓地的難度!

其實,不光是成吉思汗墓地難找。仔細想來,整個元朝的帝王,墓地幾乎沒有發現。

這樣一個縱橫捭闔的大王朝,在帝王喪葬方面,就好像從來沒有記錄一樣!


越小峰的窩


一位蒙古學專家曾預言: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觀。

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他東征西討,從20多個國家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究竟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

對於墓地的具體位置,多年來大致有五種說法:

第一,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內;

第二,寧夏境內的六盤山;

第三,新疆北部阿勒泰山;

第四,蒙古國境內的肯特山南、克魯倫河以北;

第五,張家口。

根據歷史記載,成吉思汗是1227年盛夏季節來到六盤山避暑時去世,六盤山位於今天我國甘肅清水縣。盛夏季節,幾千里路,要保證遺體不腐爛,同時過山涉水,還要穿過沙漠,這些問題在遺體不腐爛的幾天之內是很難解決的。

因此,上述地點都不是墓地的位置,而在六盤山,同樣沒有發現墓地的所在。

據《蒙古秘史》記載,蒙古皇族下葬後,先用幾百匹戰馬將墓上的地表踏平,在上面種草植樹,而後派人長期守陵,一直到地表不露任何痕跡方可離開,知情者則會遭到殺戮。他們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而忽略外在意義上的雄偉壯觀。

當遺體悄悄運到怯綠連河一帶舉行葬禮時,參加者只限於宗室。

至於具體的位置,這裡還流傳著一個傳說。

在行葬時,宰殺一隻駝羔埋在陵前,讓母駝看到駝羔被殺的情景。待到參拜陵墓時,把母駝牽來。母駝一到駝羔被宰殺的地方,就發出哀鳴,人們就可以確定陵墓的地址。

更有一則傳說,說成吉思汗陵墓是有詛咒的。

2002年6月,一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考古教授及富商組成的美國探險隊進入蒙古國肯特山區,對所謂的成吉思汗陵墓進行挖掘。在挖掘過程中,探險隊發現了一條2英里長的牆壁圍護著一座陵墓,而牆壁內有兩具屍體,且身首異處。

探險隊正在疑惑不解時,一段護牆突然倒塌,從牆壁中游出無數條毒蛇將許多探險隊員咬傷,當探險隊逃出陵墓返回集結地時,發生了更不可思義的事情:他們停放在路邊的汽車無緣無故地自行滑落山谷,所有的探險設備和工具全部損毀。

當然了,這些都只是傳說,成吉思汗陵墓的具體位置至今無人能找到。

對於元朝算不算中國歷史的一部分,一直都有爭議。

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將能征善戰的蒙古鐵騎變成戰爭機器。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孫,一百多年的對外征戰,征服了亞歐大陸四分之三的土地,帶來的是一億四千萬的屠殺,無數的民族被屠殺和征服,無數的民族文化毀於一旦。

忽必烈建立元朝,征服南宋的過程中,漢族被屠殺了6500萬,南宋人口不過億,人口損失之大,曠古未有。漢人在元朝被列為第四等人,人命與牲口無異,雖說蒙古有漢化的過程,但你只要想一想,鐵木真的名言:人生最大的快樂在於到處追殺你的敵人,侵略他們的土地,掠奪他們的財富,然後聽他們妻子兒女的痛哭聲。

譭譽參半的成吉思汗,連同他的墓地等等秘密,就這樣埋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王銘葦


成吉思汗病逝於徵伐西夏的前線,60多年的戎馬生涯被終結,這個時間點是1227年8月25日(農曆七月十二日)。

他的遺體被部下們放在1輛12頭牛拉的大車上,從清水縣的營地出發,返回蒙古高原。靈車啟動的那一刻,全軍悲痛而哭泣,他們一邊流淚、一邊呼喚死者。

途中靈車突然停下來,12頭牛任你怎麼抽打就是不走,將士們跑來推也推不動,無論正史還是野史都記載有此事。按照蒙古人的思維,他們認為成吉思汗的靈魂想留在此地,於是蒙古將士開始呼喚成吉思汗的靈魂。

招魂詞剛唸完,靈車就自己啟動,12頭牛又開始向前走。儘管靈車已經可以移動,但蒙古人認為成吉思汗的靈魂已經留在此地,窩闊臺、拖雷把此地改名為“伊金霍洛”,在蒙語裡是“君主陵園”的意思,並且蒙古大軍還留下500戶“達爾扈特人”專門侍奉。

成吉思汗的靈車一路返回家鄉,所過之處所有活物統統被蒙古將士誅殺,只為保密成吉思汗死亡的消息。

原來按照蒙古人的古老風俗,將士們要為死者尋找陰間的奴僕,他們一邊砍殺一邊祈禱“到陰間侍奉成吉思汗吧!”

直到靈車到達克魯倫河上游的大本營,拖雷才向外界公佈成吉思汗的死訊,接到消息的蒙古貴族紛紛返回大本營,有的人走上三四個月才能返回,可見當時蒙古帝國疆域的遼闊。

話說,成吉思汗生前曾經在肯特山的1棵大樹下休息,只見他突然站立起來對身邊的隨從說:“我死後就葬在這裡”。於是,蒙古人按照成吉思汗生前的願望,把他安葬於肯特山的某處。

到底在什麼地方?現在已經無人知曉,現代無數考古人員去尋找,無不敗興而歸。其實,成吉思汗的埋葬處真的是——不好找。其實,元朝皇帝的陵墓都這麼神秘,他們奇特的入土方式,讓後人至今沒有發現1個皇陵。

成吉思汗被埋葬後,蒙古人出動萬馬將墓土踏平,然後當著母駱駝的面殺死1匹小駱駝。明年,青草長出後,成吉思汗的陵墓就與草原融為一體,連蒙古人自己都找不到。成吉思汗的後人來祭拜,就只有牽著母駱駝來探路,母駱駝能夠找到小駱駝的死亡的地方。於是,大家就明白,地底下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

隨著歲月的流逝,母駱駝早就死去,而大概知道成吉思汗陵墓方位的人也日益凋謝。這樣一來,後人就再也不知道確切的埋葬地了。


子屠龍


【成吉思汗病逝已經近800年了,但他卻留下了許多歷史之謎。為了探尋這些歷史的秘密,許多專家學者做了不懈的努力。但是,許多秘密至今還是“秘密”。其中,成吉思汗葬於何處便是人們最感興趣、也最令人費心勞神的秘密。】


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

成吉思汗病逝於1227年、摧毀西夏政權之前。這一年,他66歲。關於他去世的地點,曾有三種說法:寧夏的六盤山,甘肅的清水縣,寧夏的靈武。其中,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的觀點,證據更為充分,分析更為合理,得到了多數專家學者的認同,爭論也不激烈。爭議最大、爭議時間最久的,還是成吉思汗的葬地問題。

早在1915年,我國就爆發了一場歷時兩年的大辯論:北大教授張相文認為成吉思汗葬於鄂爾多斯,蒙古史專家屠寄則認為葬於蒙古國肯特山南部高原上。兩種觀點各不相讓,最後也難下定論。

獨特的喪葬習俗:墓葬與祭祀分開

關於成吉思汗葬地的討論,現在仍在進行。目前得到較多認同的觀點主要有:

一、蒙古國肯特山南、克魯倫河北;

二、蒙古國的杭愛山;

三、中國寧夏的六盤山;

四、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鄂托克旗境內的千里山。

迄今為止,無論哪一種觀點,都不具有充分、足夠的資料,也沒有新發現的有力證據。因此,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實,關於成吉思汗的墓地,歷史文獻中至少有8種以上的記載。考古學者在分析這些記載時發現:記載時間離成吉思汗病逝時間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在有意迴避;而此後的文獻,雖然也有提及,但多是指出大致方位,沒有明確具體地點的。文獻記載語焉不詳,加之地名演變、翻譯變化、民間傳說、後人推測,就使得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更加撲朔迷離。而人們對此的探究,更是興趣不減。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成為難解之謎,與蒙古族獨特的喪葬習俗有直接關係。蒙古族的王公貴族死後,多進行秘密潛埋。據史書記載,蒙古族王公貴族死後,遺體被裝入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當著母駱駝的面殺死子駱駝,然後放馬將留有子駱駝血跡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護,直到長出青草,地面毫無異樣之後才撤兵而去。如果此後要到墓地祭祀,則由母駱駝引路。母駱駝悲鳴的地方,就是墓地。有學者認為,成吉思汗可能就是這樣安葬的。

按習俗,蒙古“汗”的墓地,都是保密的。因為要保密,所以地面才無跡可尋。考古學者認為,這除了與原始宗教有關外,更重要的還是由遊牧民族流動遷徙過於頻繁所決定的。而殘酷的戰爭則難保地盤得而復失,只有密葬才能保證墓地不被敵方破壞。墓地是保密的,祭祀卻是公開的。這樣,墓葬之地與祭祀之地就分作兩處。祭祀象徵性的陵寢,不僅被一代代延續下來,而且隨部而行。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就曾隨鄂爾多斯部從蒙古高原遷移到了河套地區。所以,不僅成吉思汗的墓地難覓蹤跡,就是他的後世子孫、元朝歷代皇帝的陵墓,後人也不知位於何處。

有秘密,就有人探秘。探之不得,窮追不捨。除了部分專家學者“紙上談兵”、爭辯不休外,還有許多人不遠千里進行實地探尋。據說,在最近200年就有100多個考察隊,為此四處搜尋。就是最近20年間,這種探尋活動仍未停止,而且有不斷升溫的趨勢。有些國家、有些機構甚至不惜投入、動用精密儀器、調動各種手段。

歷年的考察活動

下面列舉了自1990年以來的一些重要的探尋活動:

1990年至1993年,蒙古、日本聯合考察隊對蒙古國的1萬多平方公里進行了探測,找到了3500座13世紀以前建造的古墓,但沒有找到一座皇陵,當然也沒找到成吉思汗陵。

從1995年起,美國考古學家動用衛星遙感、GPS衛星定位等先進手段在蒙古國東部搜尋多年,一無所獲。

2000年5月,由6人組成的“尋找成吉思汗”臺灣民間探險隊,在蒙古國進行長達82天、1769公里的探尋,沒有新的發現。隨後,他們與新疆的科研人員會合,在新疆阿爾泰山的山谷中發現了高23米、底部直徑達92米的巨型石堆,一些專家認為它可能是蒙古貴族的陵墓。

同年7月,美國“考古探險特別小組”也來到蒙古國。他們按照自己根據《蒙古秘史》繪製的“歷史地圖”進行挖掘,發現150座不同時期的古墓,但沒有一座是成吉思汗陵。

2003年7月,有人稱在鄂爾多斯西面鄂托克旗的阿爾寨石窟發現成吉思汗活動的遺蹟。那裡有高約80米、長達300米的砂岩平頂山。山上有近百個已遭嚴重破壞的石窟。而要說這裡就是成吉思汗陵,卻明顯證據不足。

不久前,有人稱在寧夏南部山區發現成吉思汗墓地的跡象,而且不止一處。雖有一些媒體為此發佈了消息,但並沒有引起專家的高度重視。因為有專家認為這些都缺少說服力。

成吉思汗究竟葬於何處?這至今還是一個待解之謎。我們不能不讚嘆古人的高明,因為他們埋葬成吉思汗,就是為了不讓後人知道。現在,我們可以說,他們的這個目的達到了:縱使你上天入地、掘地三尺、百度搜尋,也讓你無功而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