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原標題:為何日本人面對災難總能如此淡定?

12號的颱風海貝思席捲日本,雖然沒有像預想中那樣造成巨大的損失,但經歷過颱風災害的人現在仍心有餘悸。如今颱風已經過去,一切也都回歸平靜,自衛隊甚至還取消了原定於今天舉行的國際艦隊閱艦式,立即投入了災後重建工作。

日本由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每年的自然災害頻繁,特別是地震以及颱風,這也使得日本在房屋抗震、地下管道系統等方面都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除了這些硬件保障,真正讓日本民眾能夠在災難面前處變不驚的,是貫穿整個日本的保險體制以及應對災難時的應急管理模式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新幹線也被淹沒了近三分之一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政府——建立有效的三級應急管理體制

先來講講在災前的應急管理模式,我們都知道,每當有災難發生,日本一定會從各個渠道向市民通報災情預警,而這簡單的一個通報的舉動,背後其實有一套完善的管理體制。

每當重大災害發生時,首相會與中央防災委員會決定是否成立緊急救災對策總部,緊接著決定是否在災區設立緊急救災現場指揮部最後內閣將彙總分析預防預警信息、制定防災減災政策等任務,並由官方發佈預警信息。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在發佈預警信息這方面,日本下了很大的功夫。市民最先獲得災難信息的渠道就是隨身攜帶的手機設備。一般手機會在受災前接到防災警報併發出巨響,信息臺還會根據市民的居住地發送準確的避難所和警戒級別。如果遇到地震警報,一般在地震(6級以上)發生前的幾秒還會再發送預警信息。

不僅如此,日本的城市還會有全覆蓋的高音喇叭,以確保災難來臨時政府發佈的預警信息每家每戶都能聽見。例如這次颱風來襲時,廣播還會播報附近避難所的位置以及防災要求等,用來喚起居民的避難意識。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日本的整套應急救援管理體系的背後,是完善的法律法規、體制機制、硬件措施、宣傳教育等方面共同造就的,同時也有許多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比如將應急預案寫入法律中,利用法律的權威性重視起災前的預案響應,建立起全方位的信息播報系統並提供災難實時信息、避難場所等等。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市民——避難訓練從小就紮根於內心

就像剛才說的,在遇到災難後,除了政府能夠做出果斷迅速的應對措施,受災當地的居民也會在避難時做到不慌張、井然有序。我們幾乎沒有看到有新聞報道過災難來臨的時候,日本市民在避難的過程中慌不擇路而引發踩踏事件,相反,還經常會讚歎他們就算是地震過後依舊能做到排隊等車上下班。

災難對日本居民來說已經不是一件稀奇事了,而這種強大的應對災難的心理建設還是始於他們從小就接受的應對災難相關的教育。日本民眾從小開始接受各種災害相關的避難訓練。在日本小學前三年級,除了要學習相關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各種避難的方法。日本已經將防災教育內容列入了國民中小學生教育課程,同時,教育部規定學校每個學期都要進行防災演習。整個日本社會,從年輕人到年老者,都會有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包括自救以及解救他人的基本方法,學生在學校、老年人在政府縣市下的街區市役所,也都會接收志願者的宣講。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不僅如此,針對那些已經在工作的中青年,雖然他們沒有那麼多時間像孩子和老人一樣接受相關的避難訓練,但是他們依舊能夠保持一種警惕感。這是因為政府部門及社會團體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根據本地區有可能出現的災害類型,編寫形式多樣、通俗易懂、多國語言的應急宣傳手冊,並免費向公眾發放,普及防災避災常識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與此同時,社區也會積極組織當地的居民製作本地區防災地圖,通過讓居民參與災害分析、實地調查、意見收集、編寫樣本、集體討論、印刷發放等環節,讓他們更加深入瞭解本地區可能發生的災害類型、危害性、避難場所的位置以及正確的撤離路線,這樣一來才能真正做到災害來臨時沉著有效應對。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保險——災後重建的最後一道防線

災難過後,保險公司在善後工作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因為他們不僅需要對每一戶受災居民進行經濟補助,還需要聯合政府幫助他們重建家園,修復被毀的鐵路、河堤。

在購買日本房產的同時,大多出購房者也會購買住宅火災保險。住宅火災保險是一種由於火災的原因,自己的房屋被燒燬後能夠拿到重建房屋費用的保險制度。其中保險金額因建築物的種類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價格。防火性能比較差的木造建築其保險金額就比較高,防火性能比較好的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其保險金額就相對便宜一些。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雖說名字上寫的是“火災”,但其實火災保險的對象不僅僅是指火災,還包括落雷、爆炸、風災。甚至可以簽訂包括被盜、房屋破損的火災保險。但是,火災保險不適用於地震、海嘯、火山爆發而造成的損失。當然並不是因為日本地震多所以保險才不保地震,而是由於日本本身就有為了避免因大地震等引起的房屋、財產損失而設立的“地震保險”。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日本的住宅火災保險不是強制性的,可以憑需要加入。但是如果房子是從銀行貸款購買的話,那麼加入住宅火災保險就非常有必要了。因為假設在沒有加入火災保險,並且還欠著銀行的房貸的情況下,萬一發生火災,再去銀行貸款重建房屋的話,那可真是雪上加霜了。

舉個例子來說,假如購買了70平米左右的公寓,並計劃一次付清的話,那麼火災保險金額大約是100,000日元。一旦發生火災,70平的公寓能夠拿到的火災保險大約是在1,000萬日元左右。由於地板、牆壁等房屋構造體沒有因火災受到損傷,燒掉的只是設備及內裝,因此拿到的保險費要比購買公寓時的價格要低的多。當然保險費是可以採用每年支付的方式返還給屋主的。

日本人面對災難為何淡定?

從政府的應急救援制度,到日本市民的避難情結紮根於心,再到最終由政府以及保險公司為災後重建出力,三個方面環環相扣,造就了今天日本遭遇災難時的處變不驚。如此完善的硬件設備和軟件措施,讓我們看到了日本應對如此巨大的突發事件時鎮靜的一面,也是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

如今颱風也已經走了,懸而未落的心也可以暫時放下,慶幸這場災難讓我們懂得生命的重要,也慶幸每一位在日本的朋友們挺過這場災難,繼續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