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些問題,疫情期間給予孩子更科學的保護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全國人民度過了一個漫長而又特殊的春節假期。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各年齡段人群普遍易感,孩子也不例外。目前確診的兒童病例中,最大的17歲,最小的僅1個月,所幸兒童病例大都病情相對較輕,預後較好。但由於兒童處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免疫系統發育尚不完善,且兒童原本就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危人群,疫情防控同樣不能掉以輕心。以下是我們為您總結出家庭防護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做好這些,在這個特殊時期以及將來的每一天,給予孩子們更為科學、有效的保護。

注意這些問題,疫情期間給予孩子更科學的保護

<strong>一、居家防護

從目前已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史來看,兒童病例主要通過密切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和無症狀感染者發病。做好居家防護,是保護孩子最為重要的一步。

1、 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1) 咳嗽禮儀:咳嗽或打噴嚏時,儘量用紙巾、毛巾等遮住口鼻,避免用手捂。若手捂後,應當及時洗手,手肘衣物遮擋後,及時更換清洗衣物。

2) 勤洗手:鼓勵採用七步洗手法(手心-手背-指縫-指背-拇指-指尖-手腕),從公共場所返回、咳嗽手捂後,戴口罩前後及飯前便後,均應當用流動水及肥皂徹底清潔雙手,洗手前儘量不接觸口、鼻、眼等部位。雙手使用普通肥皂徹底清潔即可,不需要使用抑菌功能的肥皂及洗手液。

3) 外出回家先更衣洗手:成人外出活動及接觸人群的機會較多,而兒童的免疫力較弱,容易通過接觸外出回家的成人而發生感染。進門應及時更換乾淨的鞋子和衣物,洗手、洗臉,再接觸孩子。日常外出,沒有去到人流密集或高危場所的情況下,將外套及鞋子掛在通風向陽處晾曬即可,切勿直接往衣物表面噴灑消毒液或酒精。

4) 家庭成員避免共用毛巾、水杯,鼓勵使用公筷、公勺,不跟孩子共用餐具或用嘴餵食、吹涼食物。

5) 不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肉類應充分煮熟後食用。

2、 合理家庭消毒:

1) 日常家庭以通風、清潔為主。自然通風是最有效的空氣消毒方式,每天至少早晚各一次,每次時間不少於30分鐘。通風期間,應當將孩子轉移至其他房間,或適當添衣。衣物厚度以手暖和且後背無汗為宜,避免過厚,儘量選擇純棉質地,及時更換汗溼衣物,以免受涼。

2) 若有外來人員來訪,或存在可疑接觸史,則需對門把手、開關、鑰匙、手機、鍵盤、桌椅、馬桶等家庭成員經常接觸的物品進行消毒。可使用75%醫用酒精,或含氯消毒液擦拭表面,待停留15-30分鐘後再用清水擦淨,去除殘留消毒劑。消毒液應按照產品標識配置成合適的濃度,注意避免直接噴灑酒精,遠離火源。居室消毒後充分通風再讓孩子進入。兒童玩具應定期消毒,可選擇56℃加熱30分鐘、75%酒精或含氯消毒液等。

3) 避免過度消毒。消毒劑本身具有一定毒性和腐蝕性,對人體有一定刺激,過度消毒還會對環境造成汙染。配置時應注意個人防護,配置好的消毒液應避免與其他清潔用品混用,如酒精、洗潔精等,不僅不能增強消毒效果,還可能產生更多有害物質。

4) 酒精、消毒液等應當避免用飲料瓶分裝,並且明確標記後放在兒童拿不到的地方,避免兒童誤服釀成悲劇。一旦誤服,應及時催吐,準備好牛奶,攜帶誤服物品包裝信息,儘快就醫。

5) 紫外線燈照射對居室面積有嚴格要求,存在消毒盲區,且對人體皮膚及眼睛損傷較大,應當謹慎選擇。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應避免兒童碰觸開關造成傷害。

3、避免親吻孩子。不僅僅是此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許多細菌和病毒都可能在親吻時通過唾液接觸傳遞給孩子,尤其是嬰幼兒。特殊時期,用擁抱代替親吻,或許是對孩子來說更為健康的表達愛意的方式。同時應謝絕熟人觸摸嬰幼兒或近距離對兒童說話。

4、避免居家二次傷害。吸菸人群應儘量避免在室內吸菸,吸菸回到室內後應及時更換衣物,洗臉漱口再接觸孩子;廚房烹飪儘量避免大火重油,及時通風換氣。家中環境應分區清潔消毒,完成消毒後充分通風,再讓兒童進入。若家人有不適,應主動隔離觀察,防止與兒童交叉感染。

5、均衡膳食,適量運動,合理作息,有助於提高兒童免疫力。天氣乾燥寒冷,應注意多飲水;勞逸結合,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小朋友精力旺盛,長時間悶在家裡容易變身“熊孩子”,增加家長的焦慮情緒。學習間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在家做一些親子游戲,如投擲沙包、爭奪紅旗、猜拳折報紙、紙筒接球等等,既能鍛鍊身體,又能培養靈敏性和協調能力,增進親子感情。遊戲過程中應注意保證室內通風,孩子不宜穿得太厚,避免出汗過多,同時做好安全防護,可以每天分多次進行,每次遊戲時間10-30分鐘。

<strong>二、外出防護

1、 兒童外出應注意什麼?

若非必要,兒童應儘量避免外出。必須外出時應佩戴合適的口罩,儘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往人流密集或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距離。外出時注意避免兒童雙手亂摸,可攜帶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接觸公共場所物品後及時清潔雙手。

2、 兒童如何選擇及正確佩戴口罩:

1) 待在家裡是對兒童來說最好的防護辦法。若無明確接觸史,居家及空曠場所無需佩戴口罩。

2) 嬰幼兒肺部容積小,佩戴口罩容易引起缺氧窒息,因此不建議1歲以下嬰兒佩戴口罩。

3) 若必須外出,應根據年齡及臉型大小為小朋友選擇合適的兒童專用口罩,保證密閉性,才能達到防護效果。按照防護級別依次為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和棉口罩。

4) 佩戴口罩時,應注意識別正反面,有塑形條的一側在上方,口罩必須完全覆蓋兒童口、鼻及下巴,緊密貼合面部,佩戴後可用雙手食指輕壓鼻樑兩側,確保不漏氣。

5) 兒童活動量大、易流口水,容易將口罩弄溼變髒,需注意及時更換。口罩外面為汙染面,接觸後應及時洗手。家長應先自己戴好口罩,再為孩子佩戴口罩。佩戴口罩後,注意觀察兒童呼吸情況。

6) 使用後的口罩不應隨意丟棄,應使用專用垃圾袋,消毒並紮緊袋口。

7) 特殊時期,各地口罩緊缺,很難買到適合兒童佩戴的口罩。若家中僅有成人口罩,可嘗試以下辦法改造後給兒童佩戴:(1)將口罩兩側掛耳繩在合適的長度打結,或繞到枕後用口罩掛鉤連接,調整長度,使其適合兒童頭部尺寸。(2)將兩側掛耳繩分別交叉。(2)戴上口罩,輕輕按壓塑形條,使其貼閤兒童鼻子及面部。(4)將口罩兩側突出的部分摺疊進去。

3、 常規體檢、疫苗接種,去還是不去?

1)國家疾控中心建議,疫情期間應推遲或取消常規兒童保健健康檢查,儘量避免去醫院。產後及新生兒42天覆診,如無特殊情況,可延後就診。

2)研究數據表明,雖然大部分疫苗短期延遲接種不會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產生明顯影響,但在接種條件恢復後應及時補種,避免增加感染疫苗可控疾病的風險。

3)不建議延遲接種的疫苗包括:(1)新生兒首劑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需在出生後儘快接種。3月齡以下兒童卡介苗無接種禁忌症者應及時接種。(2)狂犬病及破傷風暴露後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建議按照預防接種程序及時、全程接種。

4)接種條件恢復後,應優先接種含麻疹成分疫苗、乙肝疫苗(尤其是母親表面抗原陽性的兒童)、脊髓灰質炎疫苗和百白破疫苗等。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可同時接種多種免疫規劃疫苗。

5)尚未接種首劑次乙肝、卡介苗、百白破等疫苗的小嬰兒,如家庭環境中有可疑患病風險,應予以隔離。

6)若必須接種疫苗,可電話或網絡諮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體安排,及時預約,做好防護,錯峰接種。

4、 哪些情況必須就醫?

1)3月以下兒童發熱,應及時就診。小嬰兒通常臨床症狀不典型,應注意監測體溫,觀察有無納奶差、氣促、反覆哭鬧不易安撫等異常表現。

2)3月以上兒童發熱,體溫在38.5℃以下,精神狀態好,可先居家觀察,對症退熱。

3)若出現反覆高熱,體溫持續不退,或伴咳嗽加重、呼吸困難、精神狀態不佳、驚厥發作等情況,應到附近的兒科門診就診。

4)冬春季是兒童感染性疾病及過敏性疾病高發的季節,兒童若出現反覆咳嗽、咳痰、喘息等呼吸道症狀;出現腹痛、嘔吐、腹瀉,尿量減少等消化道症狀,以及精神突然變差、煩躁、嗜睡等情況,均應及時就醫。

5)就診期間注意個人防護,兒童及家長均應佩戴好口罩,合理安排時間,減少陪同人員。從發熱門診返回後,應及時對外出衣物及攜帶物品進行清潔消毒。

溫馨提示:

目前北京市二級以上醫院已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就診,請您至少提前1天從微信京醫通公眾號或114平臺預約掛號,按時就診。

為了疫情期間廣大患兒的安全就診,日前,積水潭醫院小兒內科門診已完成診室改造,分區設置普通兒童門診及發熱門診。患兒及家長可由門診大樓一層入口南側直接進入兒科診區,在分診護士引導下分區就診。

接診時間:每週一至週日上午8:00-下午16: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