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摘下口罩釋放拐點信號?大家說說看,日常哪些情況下可以摘下口罩

廣東省關於疫情的新聞發佈會每次都因為有鍾南山院士的存在而變得異常惹人關注。

而最近一次的發佈會我們除了關注內容本身之外,竟然還有一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包括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內的主席臺上的人員戴著口罩相繼入場,落座後即取下口罩。


鍾南山摘下口罩釋放拐點信號?大家說說看,日常哪些情況下可以摘下口罩


室內空間,鍾南山和其他專家為何摘下口罩?


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常務副主任、新聞發言人鄧鴻對此作了說明。總結為以下3點:


1.發佈會場內每天會進行嚴格消毒和通風。

2.發佈人和記者進入現場的通道是獨立且分開的。

3.主席臺與記者席之間的距離有所加大


“因此,為便於記者朋友能更好地聽清楚,我們進行發佈時不戴口罩。”鄧鴻此前解釋。


摘口罩是否釋放了廣東拐點信號


有網友開始熱議,此次摘口罩的行為是否屬於釋放拐點信號?

從鍾老此次發佈會露出笑容來看,目前防控局勢和治療相對樂觀,但是否已出現拐點尚待明確。

實際上,根據《廣東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引》和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佈的2號通告,普通民眾的確在幾種場合不需要戴口罩。

具體來看,2號通告結合國家《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增加了“口罩佩戴原則”部分,明確提出:個人獨處、自己開車或獨自到公園散步等感染風險較低時,不需要佩戴口罩;在非疫區空曠且通風場所不需要佩戴口罩。


湖北省外,幾個省級以上發佈會已摘下口罩


鍾南山摘下口罩釋放拐點信號?大家說說看,日常哪些情況下可以摘下口罩

2月1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入座領導均未配戴口罩。

此外還有

2月19日,廣東省疫情發佈會

鍾南山摘下口罩釋放拐點信號?大家說說看,日常哪些情況下可以摘下口罩

2月19日,四川省政府新聞發佈會

2月18日,國新辦新聞發佈會

2月1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


調研顯示:雖然湖北、黑龍江、河南、浙江、陝西的新聞發佈會還沒摘下口罩,但隨著各省新增人數的不斷減少(截止2月20日湖北省外新增確診病例已16連降),治癒人數不斷增加,讓更多人已經看到了希望。

鍾南山摘下口罩釋放拐點信號?大家說說看,日常哪些情況下可以摘下口罩


普通民眾哪些情況可以不戴口罩


1.室外兩個保持


保持通風,保持距離(2米以上)。


普通民眾在公園等空曠通風場所可不佩戴口罩。

舉個栗子:杭州西湖已於2月19日開始開放,要求遊客必須佩戴口罩,主要原因就是沒辦法保證遊覽時沒有遊客聚集,也沒辦法創造條件讓遊客之間保持2米以上的距離,所以才會嚴格要求口罩佩戴。


2.私家車兩個保證


保證沒有搭乘過疫區客人或者疑似患者,保證外界環境無危險。


這個確保外界無風險就很重要了,除非你不開車窗和外循環。


之前有建議指出,在獨自一人駕車的情況下,打開車窗和外循環就可以了。但是,當你無法判斷外界是否安全的情況下,最為保險的做法依然是——在車內一直戴口罩。

因為車內主要是靠空調對空氣進行過濾,空調濾芯比較好的情況下,車外的細菌和病毒雖然大部分可以隨著汙染物一起被濾芯攔截,但仍然有小部分可以進入車內。

再者,汽車並不是完全密封的,濾芯也有可能因時間過長效果減弱。所以,開車時最好戴上口罩。


3.室內1個保證


保證家中沒有密切接觸者和疑似病例。個人獨處,或是家庭成員都健康的情況下,居家不需要佩戴口罩。


4.辦公室3個保證


一是保證嚴格採取了消毒、測體溫、通風措施;

二是保證同事之間沒有疑似和密切接觸者;

三是保證同事之間的距離2米以上。


注意佩戴口罩的地方性要求


幾日前,微博有這樣一條熱搜:江西豐城,一名教師因為在空曠無人的小區跑步沒戴口罩,結果被強制隔離14天,還捱了單位處分。

工作人員根本不聽他的辯解,儘管這“辯解理由”是鍾南山的權威說法——“在家中和人流不密集的地方不需要戴口罩”。


鍾南山摘下口罩釋放拐點信號?大家說說看,日常哪些情況下可以摘下口罩


鍾南山摘下口罩釋放拐點信號?大家說說看,日常哪些情況下可以摘下口罩


對此,不少媒體予以提醒:防疫可以,但請不要走極端。

但退一萬步說,如果你所在的城市對戴口罩有特別要求,還是要予以遵守,免得遭遇強制隔離。


疫情仍未結束,除以上介紹的情況下,仍然需要佩戴口罩。

還是那句老話:特殊時期,如果你不能做逆行者、守護者、支援者,但起碼要做個合格的公民。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鍾南山摘下口罩釋放拐點信號?大家說說看,日常哪些情況下可以摘下口罩

圖片來源:新華網、新浪微博、人民日報、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