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李衛只是一個叫花子,為何卻被雍正看作乾兒子?

夏目歷史君


在電視劇中,李衛能得如此重要,佔了天時、地利、人和,做人則牢記:德、忠、能。

天時,當時整個官場腐朽墮落,亟需一股清流,古代官場爛透了才顯得清官的重要性;地利,當時社會還沒有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稍稍振作就能做出政績來,機會還是比較多,而且作為一個叫花子,也能夠順利通過門人的角色進入官場;人和,是當時的皇帝希望改變官場的不作為、腐朽、人人為己的現狀。

他個人佔了“德”、“忠”、“能”這幾個方面,他不忘自己的出身,願意為窮苦民眾做事,當官就願意為民做主,當了再大的官,也沒有忘記自己的本分;他忠於自己的主子,勇於承擔責任,遇事能抓住要點,他能讓雍正清楚地看到了他的忠心,對他充分的信任;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精通人情世故,做事愛動腦子,充滿智慧,有辦法。

這樣的人確實讓人沒法不喜歡。



自在安身


看過《雍正王朝》和《李衛當官》的也許知道,李衛從一個叫花子的身份,搖身一變到皇帝的寵臣,確實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李衛大字不識幾個,步入仕途以後,以其獨特的斷案方式和為人處世的別樣風格,既贏得了百姓的口碑,也給自己的人生際遇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小哲從三個維度加以闡述。


一、李衛其人

影視劇裡的李衛,原來是個叫花子,因機緣巧合遇到了當朝皇帝。此後,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謂“開掛的人生”。憑藉皇帝的賞識和自己獨特的為官方式,一度使自己做到了地方督撫的官職,可謂平步青雲,不在話下。

那麼歷史上的李衛是什麼樣子呢?真實的李衛並不是叫花子,而是“富二代”。李衛最開始的官位還是通過“捐官”換來的,就是拿錢買來的,所以李衛也可以算是一個紈絝子弟。通過捐官步入仕途以後,在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升任戶部郎中,開始協管戶部。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康熙去世,雍正皇帝繼位,自此李衛的仕途又被“提速”。接下來的6年時間裡,李衛從雲南鹽驛道一直升遷到浙江總督,成為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二、人生舞臺大展拳腳

李衛,一個富家公子哥,大字不識幾個,怎麼能在官場上混得遊刃有餘呢,而且皇帝對他如此倚重呢?這就是李衛的獨特之處。

1. 獨特的為人處世特質。前文已述,李衛不是一個讀書人,仕途不是考取功名得來的,是買來的。正是他的性格,才導致他不是一個性格內斂的人,為人做事非常高調,不懂得隱藏和城府。他講究排場,喜歡騎一匹高頭大馬招搖過市,最有場面的當屬他把衙役搬到西湖中間,找他辦事還得划船前往,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2. 斷案手段奇特。李衛善於用人,他深知辦案僅憑官府力量有時候難以達到目的,於是他喜歡找那些曾有“案底”的人,協助他一起辦案,充當他官府的“臥底”。李衛斷案還有一個特點,只辦大案,小案一般不會過問。他的這種輕重緩急的辦案方式,加上知人善用,所以辦案迅速、效果好、效率高,也得到雍正的側目。

3. 對讀書人非常崇敬。不論是影視劇還是正史,李衛自己雖然不是文化人,但他卻對讀書人非常崇敬,就像後來道光年間貴州興義府知府張瑛(張之洞父親)對讀書人的態度一樣,非常愛惜他們。此前因為江浙地區爆發“反清復明”案件及“文字獄”案件,後來又接連爆發“汪景祺《西征隨筆》案”和“查嗣庭案”,雍正一怒之下,叫停了浙江的鄉試和會試。

“似此無恥不法之事,查氏子弟如此,必系浙人習以為常,不但藐視國憲,亦且玷辱科名,應將浙江人鄉、會試停止。”

後來,在李衛不斷上疏和奔走疾呼下,雍正才同意恢復考試。而且在第二年科考中,狀元、榜眼、探花都被浙江人摘得。此舉在當地引起轟動,上至朝廷,下至黎民百姓,無不對李衛欽佩至極。

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李衛雖然肚子裡沒有多少墨水,不會官場逢迎和拍須溜馬,但其做事風格和接人待物都得到老百姓的誇讚,這就是我們說的“口碑”,這就是成績。

評價一個人不是看他的出身,也不是看他有多少學問,總還是要將她放置在社會當中,看其對社會所作出的貢獻,從古至今,亙古不變。由此可見,李衛被雍正皇帝賞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山城小哲


要說《雍正王朝》中我最喜歡的人物,非李衛莫屬。我認為雍正所用的人當中,李衛是最得力的,把李衛看作乾兒子也在意料之中。

李衛從一個小叫花子,最後官至兩江總督。估計除了朱元璋,李衛是混的最好的叫花子。李衛的這份前程可不是憑空得來的。

一、李衛對雍正絕對忠誠

老四胤禛舉薦老十四胤禵為大將軍王,讓老十四感動萬分,胤禵主動保舉年羹堯為陝甘總督。年羹堯進京時,不是先拜見主子,而是見風使舵,先到兵部拜見老十四胤禵,然後拜見老八胤祀。

胤禛大怒,最後年羹堯在四阿哥府上跪了一天,才用給胤禛洗腳的機會消除了他的怒火。

與年羹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衛帶著老婆孩子回京看望主子時,還在衚衕口就下轎走路去見胤禛。

“到家了,到家了,我們走著去,在主子這兒可沒咱們坐轎的份”

老遠就大喊“主子”,撲通一聲全家都跪下來給主子請安。當四爺問起李衛的兒子時:

“連小狗兒都這麼大了,叫什麼名字?”“四歲了,想著主子的恩德,叫李忠四爺。”“意思不錯,就是叫起來拗口。去掉後面兩個字,就叫李忠吧!”

李衛夫妻倆的那份忠實與奴才樣,讓胤禛滿心歡喜。

當鄔先生和李衛談起做人和做官的道理時,李衛的回答更是體現了李衛對四爺的絕對忠誠。

“作人和做官一個理兒,就是不能忘本。就拿我來說吧!原來是個小叫花子,有了四爺才有了我的今天。四爺就是我的本,什麼時候忘了四爺,我這個樹枝尖上的葉子,也就沒了根,就會枯死。

聽了這段話,鄔先生連稱”孺子可教也“。

二、頭腦靈活,做事機靈

李衛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的新政時,困難重重。李衛屢出奇招。

李衛自己不會寫告示,請下屬和秀才書生來寫,因為這些人都反對新政的推行,就故意寫成讓人看不懂的”之乎者也“。他就到街上請算命先生到府裡來寫。

本就是乞丐出身的李衛,為了宣傳新政,特意請了一群乞丐編了快板歌謠,到大街上說唱攤丁入畝的好處,連微服私訪的雍正看了,深感欣慰。

士紳們對抗新政,賄賂臬司黃倫,黃倫公然對抗李衛,讓李衛的新政無法推行。

李衛假意服軟,支走黃倫,卻暗中找黃倫的把柄,重審劉王氏案。

通過為劉王氏翻案,拿下黃倫,殺一儆百,其他官員在劉王氏案的震懾下,開始積極推行新政。

三、李衛膽大包天

只要是對雍正有利的事,只要是雍正吩咐下來的事,李衛就會不顧一切的去做。

當雍正剛登基不久時,增開恩科。副主考李紱發現科考舞弊案,找到三王爺卻無可奈何,三王爺建議李紱去找李衛。

李衛知道科考舞弊案將對雍正的名聲造成極壞的影響,二話不說,不顧這事根本不是他這個兩江總督的份內之事,立即帶兵包圍了考場。要知道如果出現任何差錯,那可是殺頭之罪。

當聽說反賊曾靜寫文章誣告雍正,並煽動嶽鍾琪起兵造反,李衛衝到牢房,脫下官服,怒打曾靜。

很多事是雍正不能出面去做的,李衛就敢去做,在他心中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雍正。

應該說,在雍正心中,狗兒李衛比親兒子還親。


爛番茄紀錄片


我認為少年李衛雖然是個叫花子文化也不高但是此人聰明伶俐,頭腦靈活至於為什麼雍正會如此器重他把他看做乾兒子呢,下面我四個字能說明為什麼器重李衛的原因:忠、能、敏、愚。

盡忠職守:李衛本是一個叫花子出身,在集市上險些被人賣為奴隸,多虧了雍正(當時還是四阿哥胤禛)在江南賑災籌款的時候恰好遇到,看到李衛伶牙俐齒、冰雪聰明,就收到了身邊。從此以後在雍王府跟隨胤禛一心辦差。期間和翠兒男女關係的私情被發現,按照雍王府的家規是要被處以死刑的,雖然是鄔先生好言相勸胤禛饒其性命,但也不能否認是胤禛憐憫李衛的能力而借坡下驢故意放他一馬的。從此之後,李衛對雍正一心一意、忠心耿耿。哪怕是在九子奪嫡遇到最困難的時候都沒有二心,這和年羹堯的一些做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胤禛登基後更是成為了雍正的左右手,一些不方便為外人道的私密事都由李衛來辦。

綜合能力:電視劇中的李衛雖然目不識丁,但是不論是在雍王府做書童端茶倒水整理文案還是外出為官成為封疆大吏,李衛的洞察能力和辦事能力都是首屈一指的,治下百姓對其評價都很高。更是很能準確的理會雍正的旨意,為主分憂,精明能幹。

思想靈敏:正是因為李衛從小的悲慘經歷造就了他聰明伶俐的性格。從書中記載倒賣八王府的照壁就能看出來他的八面玲瓏和瞞天過海的本事。這在雍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亟需的人才,更是雍正登基後地位不穩時在外難得的靠山,也正是因為有了李衛在外掌握大權,朝中一些反對勢力也心有忌憚。

大智若愚:愚並不是李衛笨,而是說李衛大智若愚。自己分內的事全力辦好。而涉及到皇家的秘密以及雍正的家事的時候則裝聾作啞、退避三舍。重點表現在雍正的兩個兒子爭奪儲位的時候,位高權重處於權力中心的李衛都是雙方拉攏的對象,而李衛長袖善舞、運籌帷幄,很好的處理了這件事情。在乾隆登基後依然受到重用。




JP追逐生活


《雍正王朝》中,李衛從基層到廟堂的奮鬥經歷,是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過程。但他所有的這一切,都拜雍正所賜。那麼,雍正為何對李衛如此偏愛呢?

清白的出生,單純的背景

一張白紙,可以無限發揮,才有可能畫出一副名畫,但一張用過的紙,可操作空間就十分有限。同理,許多單位招人,都要求應屆畢業生,因為他們可塑性強。李衛雖然是揚州街頭的叫花子,但沒有任何背景,胤禛培養起來,成材的概率比較高。此外,對於一個吃飯都成問題的叫花子,你給他一碗飯,他就會感激不盡。

辦事情,能夠令雍正滿意

一個無能或者將事情辦砸的人,對領導沒有利用價值;能夠順利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才是領導欣賞的人。學歷代表著讀書時間長短,是找工作的敲門磚,但進了公司,還是要靠能力說話。李衛大字不識幾個,但比起舞文弄墨的高材生,他的辦事能力更強,頭腦也更加靈活。

當年在雍王潛邸,李衛已經顯示出過人的一面,高福辦不成的事,李衛就能搞定。後來外放,李衛也沒讓四爺失望。盯年羹堯,按日發放軍糧給胤禵,都辦得恰到好處。

雍正繼位後,中心工作就是推行“新政”,但下面執行卻遇到很大阻力。李衛沒有退縮,雍正說“攤丁入畝”,他就能變著法子完成任務,打響了“新政”第一槍。

只要雍正交代的事,李衛都能不打折扣地搞定,這樣的員工,領導不用他用誰?

最關鍵的一點,對雍正絕對的忠心

能力再強的員工,如果對領導有二心,都不會被信任,甚至還會被兔死狗烹,年羹堯就是現成的案例。李衛自從跟了雍正,就沒動過歪心思。雍正讓他向東,他絕不會向西。有件小事,就很能體現出李衛忠心的細節:

康熙晚年辦千叟宴時,李衛回京述職,沒到雍王府邸就下轎子步行。看到胤禛時,連忙小步快跑,大老遠就主子前、主子後的叫,表現得對主子十分重視。尤其是給兒子取名“李忠四爺”,表示要世世代代忠心四爺,讓胤禛高興得合不攏嘴。在面對鄔先生的忠誠度測試時,李衛用樹枝與樹根形象地比喻他和四爺的關係,得到鄔思道的高度認可。

忠心雍正,是雍正信任的基本條件,李衛做到了,但與他同步的高福卻沒做到。李衛帶著翠兒走後,高福悶悶不樂,跑到八爺地盤喝悶酒,結果誤上賊船。最終,李衛平步青雲,高福去了陰曹地府。

處處為雍正著想,超越主僕關係

為領導服務,是一門藝術。傳統的僱傭關係,領導不方便說的話,員工要代領導說;領導不方便辦的事,員工要心領神會;領導不樂意喝的酒,員工要替領導擋。李衛在這方面,就相當懂事,雍正的事就是他的事。當初“山西造假案”,李衛就暗中協助田文鏡破案;“科場舞弊案”跟李衛八竿子打不著,但是,當李紱找向他求助時,他沒有任何推諉,立刻協助辦案。

在立場上,唯雍正馬首是瞻,凡是雍正的指示,李衛堅定不移地執行;維護雍正的權威,就像愛惜自己的羽毛。哪怕是曾經調教過自己的年羹堯,只要與雍正過不去,就是李衛的敵人。

後來,“曾靜案”發生時,朝廷各部官員不僅不管,而且背地裡叫好。李衛得知後,憤怒無比,跑到監獄關起門,痛扁曾靜。這時的李衛,不僅僅是奴才,更像是雍正的乾兒子。

懂得自汙其名,讓雍正看到自己的問題

人無癖不可與之交,太完美了反而給人壓力。李衛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也沒忘給自己扎小辮子,其實也是為了留給雍正看。比如雍正去南京時,李衛明知他已經來了,還故意去煙花柳巷,這是間接地告訴了雍正,我不是聖人,與普通人一樣,都有七情六慾,您給指點指點。這事在職場也比較常見,有些情商高的員工,會故意犯小錯,而且犯得比較明顯,比如標題裡面錯別字,領導很輕易就能找出來,然後好為人師地指點一番。在此過程中,領導的成就感找到了,與員工的關係也加深了。

秋媚說:雍正是李衛的貴人,他通過樹立李衛這個榜樣,也讓天下人看到了“新政”改變命運的機會。李衛對雍正的忠心,既是感恩,也是保命,只有伺候好雍正,他才能安然無恙。


秋媚讀史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現今職場人應該思考的問題。下面我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各位看官評價下對錯哈!

一、李衛的智商,決定了他的未來。

李衛是叫花子出身,那是因為投胎沒投好的原因。與他的能力和頭腦沒有一毛錢的關係。相反,李衛頭腦機靈,辦事得力,還特別有遠見。他明白,以自己的出身,一輩子也就是個叫花子,流落在社會最底層。但是他最大的人生轉折點來了,機緣之下,他遇到了雍正,雍正何許人也,皇親貴胄。他的腦瓜子告訴他,必須得抓到這個救命稻草。於是他抓住了機遇,跟對了領導,從而一飛沖天,到達人生巔峰。這與他的眼光和野心是離不開的。試想下,如果他沒有這兩樣東西,他也就會認清現狀,當一輩子叫花子了。

二、李衛的情商,決定了他的前程

領導最忌諱的是什麼?就是下屬的背叛。李衛要想在事業上走的更遠,就必須一心一意的跟在雍正身邊,不能見風使舵、忘恩負義。好在李衛骨子裡就是忠誠的人。他深知沒有雍正,自己還在街上要飯呢。而且他也知道背叛雍正的下場,詳見他的好朋友高福背叛雍正後的下場就知道了,因此李衛一直老老實實的跟著雍正。李衛還有個優點,就是懂得保持低調,不恃寵而驕,他也知道恃寵而驕的下場,詳見他的好朋友年羹堯的下場就知道了。因此,可以變相的說,這些都是李衛高情商的體現。

二、李衛的能力,決定了他的地位。

李衛攀上了皇親貴胄,但是並不代表他就可以馬上到達人生巔峰。他深知如果不能為領導分憂,那一輩子也就是領導身後端茶倒水的跟屁蟲。雍正人稱鐵面親王,淺層的含義這個人啥事都公事公辦,不通情達理。而此時他正處於九子奪嫡的白熱化階段,這樣的性格,滿朝大臣自然與其保持距離。這在當時其他幾個王子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的大環境下,可想而知,雍正的處境甚是艱難。在朝內,和他親近的只有13弟,在朝外,也只有個年羹堯。要想繼承大統,雍正必須有個強有力的幫手。李衛自然知道其中的玄機,他積極的在雍正身邊辦事,設身處地的為領導分憂,就這樣的下屬,哪個領導不愛呢?李衛的精明強幹並不止於雍正登基前。在雍正繼承大統後,為了先皇的夙願,雍正推行新政時,滿朝文武大多數都極力反對,而李衛則是一馬當先,成功的完成了領導的任務,起到了帶頭模範作用。有功必有賞,李衛自然成為了封疆大吏,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啊!簡直是人生巔峰!

這就是我從這三個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結論。如果各位看官感覺我說的沒有道理,歡迎留言,進行辯論!大家也可關注我的頭條號,我還會繼續發佈文章!


筆尖說天下


李衛和別的人不一樣,李衛雖然做過叫花子,但李衛機靈啊,還知道感恩,李衛感謝雍正對他的知遇的恩情,對他為翠的婚事做主的恩情,第一個兒子的名字還起名叫李忠四爺,雖然名字不好聽吧,但是雍正聽了開心啊。李衛原本坐過叫花子,能夠吃飽飯就已經不容易,最後還做上了大官,肯定將雍正視為,再生父母,因此對雍正格外的忠心!!!最最最關鍵的是為人知道收斂,踏實辦事,沒有太大的野心,只是一味的忠心。


夏聖宗


雖然《雍正王朝》中沒有交代李衛的結局,但是李衛的下場應該不會太差的。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點。

第一,李衛推行雍正新政非常賣力,表面上做事情不走尋常路,實際上他並沒有得罪士紳階層。甚至可以說李衛這個讀書少的官,是非常尊敬讀書人的,比如科場舞弊案爆發的時候,李紱去找李衛,從李衛的表現來看,他是非常尊重李紱的。同時,在科場舞弊案中李衛立了大功,可以說是贏得了讀書人的好感。雖然李衛這樣的官,像李紱這樣的士紳看不上,但是看在李衛尊重讀書人的份上,雍正死後,士紳階層是不會報復李衛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雍正死後,田文鏡肯定會遭到清算,畢竟在那個時代讀書人是不能夠得罪的。

第二、李衛比較剋制,不容易遭人嫉妒。李衛為官這麼多年,可以說他的官是越做越大,但是從他的衣食住行以及行為舉止來看,他並沒有膨脹。他時時刻刻把雍正放在第一位,對雍正永遠是感恩戴德。

對於這一點,年羹堯是深有體會的。年羹堯就是被雍正捧得太高,加上自身也比較飛揚跋扈,得罪了大大小小的官員,弄得最後遭到清算,以悲劇收場。

第三、李衛最後站好了隊。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關鍵的時候站錯了隊,對一個人來說,完全是萬劫不復的。雍正雖然兒子少,但是皇位的爭鬥還是有的。

弘時聽從了八爺的建議,狗急跳牆的派人刺殺弘曆。這個時候是李衛和圖裡琛帶著人護送弘曆進京的,從這一點上來看,李衛就立下了擁立之功。

李衛除了又護衛之功,在關鍵的時候堅定了雍正殺弘時的決心。那個時候,雍正正在猶豫是不是要殺弘時,因此特意詢問了李衛的意見。

當然李衛表面上推說這種事情不是他能夠說的,但是實際上他還是說了一句至關重要的話:

不是奴才斗膽敢說祖宗的不是

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

明知道八爺他們一個個心術不正

還一個個親王貝勒的加封

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李衛表面上是說康熙,實際上他是在建議雍正殺掉弘時,免得弘曆像自己一樣,以後當了皇帝左右為難。

李衛憑著這兩件事情,日後只要低調掉,多半是能夠善終的。


薛大頭電影指南


  歷史上,很多人物都是從底層開始一步一步爬上來的,當然運氣或者說機會是必不可少的,而他們本身的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在這裡面,有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李衛,他可以說從一個乞丐到雍正的寵臣,可以說完成了一個大翻身,成為了無數人羨慕的對象,當然這是在影視劇裡的形象,不過即便是在正史裡,他同樣是一個清官,比較有能力。

  那麼,作為雍正的寵臣,他是怎麼做到讓皇上對他如此的看中,而且還對他毫不懷疑,讓他得以善終的呢?因為相比於他,和他同時期的,也是寵臣的其他幾個人都是沒落下好下場,這就不得不說明了一些問題,其實可以從幾方面來看。

  首先,就是他的出身上,在影視劇裡,他是一個要飯的而已,當時還差點被賣了,幸虧當時雍正過來賑災,因此遇到了這件事將他留下。他也由此留在了雍正身邊,當然當時的雍正還是王爺呢,還不是皇帝。之後,他在雍正身邊一心一意的效忠於雍正,這也讓他的身份逐漸的上升,但是他有一點好處,就是他的出身他,也只有他在這方面對於皇位是絕對沒有任何威脅的,所以對此,雍正是絕對放心的。而且他也確實忠心,甚至給兒子起名叫“李忠四爺”,可以說完全到了明面上的溜鬚拍馬的地步,但是雍正就是受用。

  其次,就是他的個人能力問題,可以說叫花子有很多,可是不是每個人給一個機會就能達到李衛這個程度的,甚至可以說也就僅此一份而已,換成他人絕無可能達到這個地步。如果沒有能力的話,即便是給他再大的權力他也幹不好,以雍正的性格也會將他趕下去。可事實證明他卻是有能力,從考場的檢查上就可以看出他的頭腦的靈活,雖然他們沒有讀過書,可是頭腦比大多數讀書人都強太多了。在和黃倫交鋒時更是可以見到他的智謀。而且在他在外當官期間,他的確是頗為業績,當地百姓對他也是極為的稱讚。

  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一旦涉及到皇家內部的問題時,他都是選擇迴避的方式的,從不參與其中,尤其是雍正的兩個兒子在爭奪權位時,他可是一個關鍵的人物,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使得雙方都在拉攏他,可是他卻運用自己的手段,謹慎對待,使得後來乾隆登基對他依舊重用。

  當然,他的存在也是雍正的一個政治手段,起著關鍵作用的,所以雍正才會一直這樣的重用他。






嘆離愁的謎弟


李衛能從叫化子變成皇上的乾兒子,概擴起來就八個字:瀝膽忠主,聰明勤奮!

自古以來,貧苦人躍龍門的事兒不少見,各朝都有著名事例,特別是古代中國的科舉制,給寒門學子提供了向上發展的道道。還有淨身入宮的太監們,也有不少近水樓臺的成功者。但許多人在成功之後,忘忽所以,招至殺身之禍,甚至滿門抄斬的歷朝歷代不計其數。

而象李衛這樣官至兩江總督,皇上最器重的乾兒子,能如此不驕不燥不張揚,謹慎作事不負皇恩的人,也是滿朝文武的罕見之才。做為皇上的雍正帝,深感李衛的一片忠心,且李衛又是為其守江山放在地方的最好耳目,比自己的親兒子都得力,豈有不疼愛之理,當做乾兒子,一方面是對李衛的最高獎賞,另一方面也更促進李衛為其孝忠賣命,維護其王朝統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