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走10公里很累,但是跑步10公里就很輕鬆?

月光下的溫唇


走每公里和跑每公里配速不在一個層次上。一般人,快步走每公里只能達到7分左右,除了受過特別訓練過專業的競走運動員以外,每公里7分鐘算是高手了,通常每公里8-10分,還要取決於身高、體重丶性別、年齡,以及行走年限而呈現不同配速!

我在2019年一次25公里徒步比賽中,以6-7分30秒每公里配速第一個走到終點,但,其他參賽人要麼從頭跑到尾,要麼走走跑跑到終點,只有我一個人傻傻的走過終點線,由此,一個人如按照6-7分鐘配速跑一公里,肯定是採取行走方式的人比跑步人累!

主要是行走人雙臂擺幅要比跑步雙臂擺幅大!還有髖關節送髖幅度同樣比跑步人要大!因此這兩個部位肌肉群賽後反應大!


shoy瀚


那不是很累,只是覺得無聊,如果是有目的性,你會不知不覺走上很久,比如女生逛街可以逛幾個小時,十公里已經達標 ,但讓她們去跑十公里,幾分鐘就會覺得很累了。

我曾經把走路當運動,一天幾個小時,步數兩萬以上,累不至於,但就是過程很無聊,只能邊走邊聽歌。

而現在拿跑步當運動,在外面跑一兩公里就感覺到氣喘,十公里差不多一個小時,還真累得堅持不下來


大唐劍仙小小李白


本人的感受和絕大部分人的感受正好相反,對我現在的情況來說,走10公里路是很輕鬆就能達到的,而且走的速度比一般人要快好多,但要是讓我去跑10公里那怕是5公里也是很難辦到了,我自認為能輕鬆跑10公里路的人,要是和我比走10公里路的話,可能還走不過我呢。


揚劍出鞘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有感受,同樣的距離跑下來相對比較輕鬆,而走著就覺得非常累,我們可以從幾方面來分析這樣的原因。



首先我們要把出現這種情況的人群限制在喜愛運動的人群,而且體力夠好!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很少有能跑下10公里的,如果對於體力不夠的人來說,走10公里一定比跑10公里要輕鬆。平時不鍛鍊或者平時主要以走來鍛鍊身體的那些朋友,跑三五公里以後就會大汗淋漓、心跳加速,很多人基本無法堅持10公里這樣的距離,所以也不可能覺得這十公里舒服,對吧!

那麼體力好的人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跑十公里更舒服的感受呢?

第一,跑十公里和走十公里耗費的時間絕對不一樣。如果平時經常跑步的人群配速在5~6分鐘那麼10公里可能50多分鐘就完事了。而即使採用快走的辦法來鍛鍊這10公里,配速在8分鐘也需要80多分鐘才能完成。時間長短的不同,對於骨關節以及肌肉的磨損是不同的,所以跑10公里會覺得更舒服。

第二,跑步和行走時對於關節的衝擊不一樣。相信很多人都會認識到在跑步的過程當中關節會受到更多的刺激,這種認識是對的,單純的每跑一次,對於關節造成的刺激確實是比行走要大(下圖紅線是跑步 藍色是行走,確實是跑步對於關節衝擊更大)。


但是我們要增加時間這個量就有意思了,比如我們回到跑十公里和走十公里這個話題上,在跑動的過程當中,我們整個的身體與地面接觸的時間是非常短的,而且跑完10公里總體下來的步數也比要走10公里少很多,而走完10公里,由於腳與地面接觸的時間更長,總體累加下來之後,數據顯示:行走對於關節造成的刺激更大!

而且跑步的衝力對於健康人來說,能使軟骨被重複壓縮、釋放,促進關節內的血液循環,讓更多營養流入軟骨內部,起到更好的營養軟骨的作用,對於維持關節的使用期限有好處(科學合理的量是前提,超量運動就不是這個道理了)。這也解釋了休閒慢跑的人群得關節炎的幾率是3.5%,而靜坐少動的人群的骨關節炎的幾率,反而增加到10.2%,但是那些參加競技性跑步運動的人群骨關節炎發生的幾率超過了13%。


第三,跑步和行走的方式以及調動的肌群不一樣。跑步的時候身體前傾,參與的肌肉多,大家協同作戰完成跑步任務,所以大家都不是很累。而走步身體直立,關節參與負重和調動的肌群也不同,加上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又大,所以產生點兒抱怨導致關節不舒服也是可以理解的。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因素,比如在跑步之前可能很多人會重視熱身,跑步後會重視拉伸,然而在行走之前幾乎沒有人會做熱身,因為快走這項運動本身也就算熱身,而快走之後,也幾乎不會有人拉伸,所以也有可能導致出現快走之後的不舒服感。另外本身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也不同,相信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是在所有人當中都有一樣的感受,相信肯定有一部分人會覺得走路舒服而跑步非常的難受,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以上就是對於題主的解答,這個問題其實在英國的紀錄片運動的真相里面有比較詳細的描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的看一看這個紀錄片。如果大家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謝謝了!


想好好做醫生的胖子


同樣是10公里,跑與走,雖然運動量相同,但是運動強度卻完全不同。如果是走的話,大多數人都能夠接受,並且能夠輕鬆走完。但如果要是跑,那就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夠完成。走路與跑步都是一項很好的很受大眾喜歡的有氧運動,走路是比較舒緩的運動,適應入群比較廣泛。跑步運動強度和難度要大一些,需要有一定的運動基礎,與年齡大小、體質強弱等都有很大關係,並不適應所有人。那麼為什麼會有走10公里很累,跑10公里很輕鬆的感覺呢?

對於經常跑步的人,慢跑10公里,也得一個小時,感覺真是很輕鬆,我也是喜歡跑步的跑者,確實深有體會,慢跑一小時,感覺不到累,但是也是滿頭大汗。運動強度也是很大的。

走步10公里,一般人9分鐘一公里,已經很快了,也需要一個半小時。很多人也感覺很吃力,如果是10分鐘一公里,大多數人都可以適應。我也經常徒步運動,我一般10分30秒一公里,不會出汗。

具體什麼原因使跑者感覺很輕鬆跑完10公里的呢?我覺得是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我覺得同樣10公里,跑步比走步快了30分鐘,也就是說節省了30分鐘運動時間。對於喜歡跑步的人來說,跑步運動一個小時的時間,時間很短,還沒有感覺到疲勞,就已經跑完了,感覺很輕鬆。

2、有研究表明,跑步到一定時間後,大腦會分泌一種內啡肽的物質,會使人興奮愉悅,使人感覺越跑越輕鬆。

3、就是,對於經常跑步的人,經過長時間的運動鍛鍊,已經適應了、習慣了,10公里距離不是很遠,跑個10公里感覺很輕鬆。





綠洲147153329


為什麼走10公里很累,但是跑步10公里就很輕鬆?

雖然同樣是10公里。但是兩者運動時間是相差將近一倍。跑步10公里大約用時60分鐘。而走10公里大約用時120分鐘。時間相差一倍,肯定會造成身體上的疲勞。相對來說走的時間越長,更容易疲勞。

即便是可以一次走10公里,不一定能跑10公里。跑步10公里要求是比較高的,沒有經過鍛鍊是不可能完成的。普通人跑個兩3公里都很困難,更何況說10公里了。能夠完成跑10公里。本身身體素質就比較高。一些跑得快的人可能四五十分鐘就跑完了。讓他們一次走10公里,肯定是沒有問題,但是讓他走10公里,快走速度再快,8分多1公里,已經是非常快的速度,走完10公里也要90分鐘,時間拉的越長,身體的勞累度越大,更累。

經常跑10公里的,你讓他走10公里,這是不合理的。短時間內我能跑完10公里,起到高效健身作用,為什麼要去浪費時間,走10公里。並且造成身體上的疲勞。

每個人身體素質不同,選擇的運動方式也不一樣。快走跑步都是使適合大眾來進行鍛鍊的,當下社會各處都在提高效率,節省時間節省成本。我們運動也是一樣,能夠進行跑步的,堅持這種高效運動方式。不適合跑步的,快走進行鍛鍊也是沒有問題。

跑步與快走都能鍛鍊身體,正確的跑步姿勢對於我們的膝蓋有穩固作用。能夠強化腿部臀部腰腹部力量。提高心肺能力。快走運動強度低較為溫和,適應人群廣,運動健身效果次之。

無論是跑步或者快手,過量運動超過自身身體承受範圍,易引起關節肌肉勞損,出現疼痛腫脹等等不適反應。我們是健身為目的,適量健身維護身體健康,走10公里時間過長,有可能造成膝關節損傷,適得其反引起不必要的傷痛。

跑前熱身,運動完拉伸放鬆,降低運動損傷發生。

大家喜歡跑步運動的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跑起來,歡迎留言交流,我是76老郭!


76老郭


對於男生來說,這個感覺會很明顯,自己去跑步二十公里,即使花了三小時都不會覺得自己腿難受,但是要是跟女朋友或者和女生去逛街,可能不到一個小時,就覺得自己小腿疼痛了。

當然稍微靠譜一點的解釋,我們自己走十公里的時候,步數大部分情況下會比跑步十公里多很多。

我自己跑步一千米,算下來差不多在1000步左右,但是自己走路一千米都是1500步以上。

看似一樣的距離,當我們自己低強度,高時間運動之後,累積下來的強度其實並不算低,加上運動頻次達到一定的量之後,自己那種疲憊感就會產生。

此外還有一種原因,就是我們身體習慣一個節奏之後,換到另一個節奏反而會覺得很累,經常跑步十公里的人肯定不願意走路十公里,以至於自己走十公里的時候都會覺得累。

這種感覺就像平常跑步,習慣一個高速度後,面對同樣的長距離,放慢速度跑自己也會特別的難受,讓那些馬拉松冠軍去當6小時的兔子,估計他們會要死要活的樣子。


真叫靜靜


這個是相對於愛跑步的人來說的吧!對於很久不跑步且討厭跑步的人來說,顯然走10公里輕鬆,跑10公里痛苦。

所以,這個題目應該是“對跑步愛好者來說,為什麼走10公里很累,但是跑10公里就很輕鬆?”

01重複雙腳交替動作走路比跑步多

走和跑都是雙腳前後交叉運動,二者的本質區別是跑有騰空階段,走沒有。不論是多快的走路,甚至速度比慢跑還快的走路,如競走,都不騰空。

沒有騰空動作的走路步幅相對跑步要小。跑步騰空時有一個蹬地的空中划行。同樣10公里,走是實打實兩腳踏地,跑則有一部分距離是騰空劃過,尤其是加大步伐之後,跑這一優勢更加明顯。

這一本質區別,造成同樣10公里距離,一般來說走的步子要比跑的步子要多(專業人士除外),也就是說同樣距離,雙腿前後交替的動作,走要比跑重複更多,自然走10公里更累一些。

02 一般來說走路所花時間比跑要多

走和跑都是有氧代謝運動,在全民健身熱潮中健走健跑的人都挺多。主張快走的人可能說,快走的速度比有些人慢跑還快,日本人提出的超慢跑不就主張以近乎走的速度跑步嗎?

任何普遍性都有特殊,這裡只能講適合大部分人的一般道理。

對一般人來說,走10公里花的時間肯定要比跑10公里長,不信可以試試以10分龜速慢跑,會發現走路的人幾乎沒有比你快的,僅管你已經跑得很慢。

長時間重複同一動作容易產生枯燥、無趣感,跑步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10公里,無聊感自然會減少。

03 跑步時生理上產生愉悅感

跑步是會上癮的,這不僅是每天要跑的癮,還有每次跑到一定距離停不下來,越跑越帶勁,有種一定要跑爽了跑嗨了的感覺。原因是跑到一定程度,身體內會產生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類似於嗎啡、鴉片劑一樣產生欣喜和快樂的感覺。

身體由靜止轉向活躍需要適應和調整,跑步之初,身體不同程度會出現一些不舒服,有些人認為跑步是痛苦的,就是因為沒挺過這個階段。事實上,過了這個難受的階段,就可能是海闊天空。

這個階段什麼時候出現,因人而異,有的在3公里,有的在5公里。身體跑開後,節奏找到了,就會進入一種類似於自動駕駛的模式,越跑越輕鬆,越跑越愉快。

04 跑步能得到更多心理滿足

跑步相對走路,內心的滿足感更強。

跑步是修行。很多人跑步,跑出了人生的新境界,形成堅毅、樂觀、勇敢等各種品質;

跑步時感受到身心自由和解放;

毫無保留地發洩慾望與情緒;

更具挑戰性更有成就感。走10公里人人都可以,跑10公時卻不是;

跑步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為有更大提升空間,快走最快也就那樣,跑步則不同;

跑步是速度遊戲,變速、勻速、間歇各種跑法可創意組合。

​綜上,我是站在一個慢跑愛好者的角度回答的這個問題的,寧願跑10公里,不想走10公里。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22199923063308100"} --}

一路慢跑


首先,跑十公里可能只需要一個小時,而走十公里至少兩小時以上,能量消耗的持續時間不一樣。

然後,跑步和走路的發力模式不一樣,跑步身體重心前傾,把腿邁開,加上髖關節的發力,其實是比較輕鬆的,而走路時,只是用腿一直在走,走一會兒就會感覺腿很沉。

最後,跑步時可以用前腳掌先著地的落地方式,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而走路時,並不能前腳掌先著地。

綜上所述,跑步可以利用臀部肌肉,大腿膕繩肌肉,股四頭肌,股二頭肌共同發力,加上持續時間比較短,所以跑十公里會比走十公里來得輕鬆。



智慧跑步SmartRunner


首先,這問題矛盾了。

我是一般鍛鍊者,深深體會:能跑10公里輕鬆的人,去走10公里的路,同樣不會累。只是時間長點而已。

不能跑10公里的人去跑10公里是絕大部人沒法完成,而走10公里大部份人可以完成。

所以矛盾與不成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