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督撫準備互保,連發七封電報給榮祿,榮祿為何不敢回信?

伊帆小妞


滿人榮祿是慈禧太后的心腹,從打甲午中日戰爭失利,滿朝問責風波此起被伏,慈禧就已經在掌控政權上極度不安。

她起用榮祿為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軍機處大臣,就是因為榮祿忠心,善於與洋人交涉,辦事謹慎。

但1900年後,慈禧卻不太喜歡榮祿,而信任極度仇恨洋人的端王。端王號召各省義和團進京,使慈禧以為利用拳民的力量,可以打敗英法聯軍,腦袋一發熱,簽署向八國聯軍開戰的國書。

卻遭到南方封疆大臣們的暗中反對,他們要求榮祿,保護好使館和教堂的洋人,限制義和團運動發展。

榮祿時為軍機大臣,但他不敢牴觸慈禧,只能暗中要求各大臣冷靜從事。

有意思的局面開始了,兩江總督劉坤一和湖廣總督張之洞,在洋務實幹家盛宣懷的拉扯下,與洋人簽訂東南互保條約,不參與西太后主導的北方戰爭,後來,李鴻章和袁世凱也應和。

而且,劉坤一與張之洞有約定,如果西太后和皇帝被洋人打敗或被俘,推李鴻章為清國總理大臣。

由於南方各省沒有派兵北上勤王,慈禧大怒,發電報催促。這些大臣有點擔心,如果義和團和端王打敗了洋人,那後果就麻煩了。他們連續給榮祿發七份電報,訴說發兵的難處,言外之意就是,怎麼辦?

榮祿也不上達,也不回覆。榮祿根本就不想幫慈禧胡鬧,他靜觀其變。萬一追查,可以說,當時電報訊號不好,沒有收到。

他也曾經暗示離京較近的山東督撫袁世凱,按兵不動,責任可推到當時電訊聯繫不暢,不明京城動向。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正因為東南互保條約,榮祿居間裝聾作啞,保護了山東以南,大半個中國的安定,特別是袁世凱的北洋新軍主力和張之洞的南洋新軍完好保存。

洋人們不敢過於放肆,攻擊到山西受阻就退兵了。

後來袁世凱任北洋大臣,命北洋新軍一部變為警察部隊,通過維護治安等手段,把入侵天津和山海關一帶的八國聯軍,統統擠壓到天津租界一帶,北洋新軍從此駐守京津要塞,洋人此後再也沒敢派兵入侵。


幽燕狄更斯


歷史的政治的連接也是非常的有意思的事情,榮祿晚清的時候著名的權臣,是一個非常的厲害的人,曾經是慈溪太后的心腹,但是在對於洋人的態度問題,因為不符合慈溪太后的心意,遭受到了慈溪太后的厭惡。

(圖為榮祿)

當時由於考慮到清政府的兵力,榮祿是拒絕參主戰的,但是慈溪想戰,於是甚至還殺了幾個主和的將領。當時榮祿的處境也是非常的尷尬的,對於張之洞,李鴻章等他們的互保的想法,榮祿雖然支持。

(圖為慈溪榮祿)

但是考慮到自己的處境,及其當時的政治因素,就沒有直接回信,也是屬於默認的,榮祿還有一點不敢回信的原因,估計是怕那個主張的端王抓到自己的把柄,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那幾位互保的官員可能就會面臨非常的巨大的危險。


笑看流年世態


身為清朝晚期重臣的榮祿,哪怕經歷了十幾年的冷落,也沒有體會過如今的這般滋味,身體疾病未愈,朝堂上不被信任,外省督撫還都想得到他的幫助。

在1900年的這一年,拳民湧入京城大肆作亂,洋人逼近天津大沽口虎視眈眈,比這情況更糟糕的是京城和各地的通訊幾近癱瘓,各地得不到京城最新的指示,人心惶惶。

在這種情況,由盛宣懷牽頭,聯絡劉坤一、張之洞和李鴻章等東南省份督撫,開始謀求自救,首先對內保護本區域內洋人安全,對外則不派兵北上勤王,準備形成一個區域性的互保團體。

說的好像是一個互保團體,為了保護大清底蘊,但這是明顯的抗旨,大逆不道的行為,所以他們這些人心裡也沒底,想要得到朝廷中大佬的點頭支持。

通往京城的電報體系都斷了,無法及時把電報發到京城,於是這些東南督撫們就各顯神通,張之洞直接僱人在直隸保定接受電報,然後快馬送到榮祿府上,先後送了兩封都沒有回應。

李鴻章讓主管電報的盛宣懷,派專人拉電線,把電報發往天津,再快馬直送榮祿府上,先後送了兩封,榮祿也沒李鴻章回信。


劉坤一出面,給榮祿發了一封電報,詢問京城情況,並且說了他們準備乾的互保事宜,榮祿沒回,袁世凱由於在山東當巡撫,離的京城教近,派出八百里加急快馬上門,連續送了兩封,也沒得到回應。

這就奇怪了,這麼多人給榮祿連發七封電報,又是這麼大的事情,榮祿怎麼會沉得住氣不會回信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自身難保。雖說榮祿自從調任京城,就被慈禧視為心腹受到重用,但在拳亂開始以後,榮祿的建議就很少被慈禧採納,這也意味著榮祿開始靠邊站,端王等人才是這段時間的紅人。

這個時候的慈禧脾氣也比較差,還問斬了幾個主張對洋人講和的官員,朝廷裡沒幾個人敢提對洋人主和,端王的主戰派佔據壓倒性的優勢,甚至榮祿都被冠以“滿奸”的罪名,可以看出榮祿的處境艱難。

第二、局勢混亂。在東南密謀互保之時,慈禧已經發出了對外宣戰詔書,並且要求各省派兵北上勤王,由於通訊問題,慈禧與各省督撫交流幾乎為零。

東南互保只是其中的一個解決辦法,還有其他人帶兵北上勤王了,榮祿在收到電報以後,京城內的變化幾乎一天一個樣,無論外省怎麼樣,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還是京城內的問題。

所以榮祿把重心都放在了京城協調保護洋人身上,可惜到後來他自己帶起來的武衛軍也漸漸失控,而慈禧也開始受到洋人進攻的壓力,開始轉變思想。

第三、暗中默許。這個東南互保的辦法,擁護者幾乎是洋務派的所有得力干將,對於這些人的眼光和能力,榮祿是比較認可的,對於他們提出的方法,榮祿也是比較支持的。

榮祿沒有及時回電,也從側面表明了榮祿對於此事的支持,有時候不說話也是一種默許。

在沉寂了好幾天後,榮祿終於回電了他給劉坤一回信,訴說了自己如何在朝堂抗爭,又是如何的處境艱難,說了京城的亂象,最後說希望東南可以穩住。

所以說,剛開始收到連續七封的電報,榮祿不回信是有特殊原因的,時間到了他自然會選擇回信,換句話說,榮祿回不回信的關鍵在於局勢,如果局勢真的惡劣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榮祿回不回信,又有什麼意義呢?


橫店老大哥


榮祿回不回信的關鍵在於局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