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8II戰鬥機在哪一款型號上是失敗的?其原因是什麼?

航空視界


在共和國航空工業的歷史長河中,沒有一款戰機像殲8那樣,承載著那麼多的期望;沒有一款戰機像殲8那樣,引起那麼多的非議;沒有一款戰機像殲8那樣,吸引那麼多人的關注。殲8,毫無疑問是共和國曆史上最具標誌性的戰機之一,但是也很不幸,它也是共和國曆史上最失敗的戰機型號。國家在極端困難的年代,向這個型號投入了大量的資源,但是它從來沒有擔負起本來應該由它承擔的責任,在歷經坎坷終於堪用之後,卻立即被時代所拋棄。除了型號本身的失敗,更讓人憤怒的是,相關研製廠所在項目研製過程中的昏庸無能、敷衍塞責、得過且過、欺上瞞下、不負責任。這個型號不但沒有為國防事業添磚加瓦,反而耗費了國家無數的資源、甚至飛行員寶貴的生命,反倒研製廠所的負責人員虜獲榮譽無數,欺世盜名,為害深遠。相關廠所這種不良習氣在之後的重點型號研製上依舊沿襲,極大損害了國防能力的建設。

提起殲8,老資格的軍迷都會親切的喊它八爺。曾幾何時,它是中國軍迷心中唯一的寄託,哪怕這種寄託是多麼虛無縹緲。在中國國防最晦暗的時刻,廣大軍迷無法排遣心中的絕望,於是“殲8槍挑F22”這樣的橋段竟然能在公開出版的雜誌上堂而皇之的討論。而為了保留住心中僅有的一絲僥倖,大多數中國軍迷又給殲8貼上了“高空高速”的標籤,有人甚至認為殲8是那個時代高空高速性能最好的戰鬥機,憑藉這一招鮮,沒準真的吃遍天。

殲8是一款典型的二代機,與米格21、F-4、幻影3等一個輩分,雖然它誕生在三代機大行其道的時代。二代機最典型的性能就是為了突出截擊能力而要求的“雙二”指標,即“最高速度超過2馬赫、最大升限超過2萬米”,這樣的要求是為了滿足攔截投擲核彈的戰略轟炸機。

說起來很多讀者可能不信,殲8實際上是一款米格21的重大改型。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獲得了米格21的全套資料,中國在此基礎上研製了殲7這個型號,成為我國的主力戰鬥機。但是殲7小身板、短航程、無雷達的缺點使得其並不能成為一款可靠的截擊機。中國決定在殲7的基礎上增加一臺發動機、拉長機身、機頭放個雷達而獲得一款類似英國“閃電”那樣的截擊機。

成果就是殲8I型戰鬥機,共和國曆史上最失敗的一款戰機,性能一無是處。按說增加了一臺發動機、拉長了機身後性能毫無疑問的會超過殲7.但是在戰機研製領域有一句話:“學我者生、像我者死”,簡單的學個樣子雖然簡單,但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下場就是死的比誰都慘。該機粗糙的設計使得阻力不成比例的增大,而且操縱性能極差,各型子系統也差強人意,更重要的是沒有配套的合適彈藥。該機生產了寥寥幾十架後就停產,一直沒有形成可靠的戰鬥力。關於這款戰機,筆者說個道聽途說來的事兒,供讀者參考。上個世紀80年代初,一名殲8飛行團長在訓練時出現事故,飛行員拼命把飛機飛回來。在事故分析時,廠家把責任全推到飛行員身上,這名團長差點被解職。好在這名飛行團長在軍內有些關係,血氣方剛的軍人脾性上來直接在空軍首長面前與殲8總師拍桌子對罵,殲8總師最後不得不承認是殲8飛機有缺陷......這名飛行團長後來成為了我國的空軍司令員。

殲8I型戰鬥機事實上失敗後,急需截擊機的軍方和不甘心的沈飛決定繼續努力。而此時恰好我國從埃及獲得了幾架米格23,米格23兩側進氣的佈局使得再機頭安裝大口徑雷達成為了可能,這也是獲得超視距截擊性能的關鍵,於是我們熟悉的八爺誕生了。

殲8II型殲擊機,共和國曆史上第二失敗的戰機項目,就是雙發大號米格21和米格23的結合體。雖然獲得了“雙二”的性能和超視距攔截能力,但是差到極點的可靠性和一些列缺陷使得該機在2006年左右才獲得本該20年前就具備的超視距空戰能力,而此時,蘇27、殲11和殲10早就形成了作戰能力。殲8一直以來可靠性不佳,出動率慘不忍睹,在空軍中的地位非常尷尬,軍內部分人士稱它為“和平鴿”。它從來都沒有挑起本該由它挑起的大梁,在這個項目上我國除了教訓也幾乎沒獲得什麼像樣的經驗,但是這不妨礙研製廠家拿下了N個院士頭銜。殲8的研製和渦扇6、渦扇10的研製一道,是新中國航空事業最黑暗的一短歷史。

這可能是殲8最著名的一張照片。烈士血灑海空固然有帝國主義霸道蠻橫的原因,但是八爺惡劣的機動性能也是造成悲劇的原因之一。據當年赴法國試飛幻影2000的葛文墉老爺子說,如果幻影2000的飛行員不犯愚蠢錯誤,殲8在幻影2000面前一點機會都沒有。幻影2000的機動性能大家都心知肚明,殲8的機動性差到什麼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在上圖中,八爺在攔截美國P3偵察機時,為了咬住飛行速度較慢的P3,八爺不得不採用一種昂著機頭的大仰角飛行姿態,在這種姿態下基本喪失了水平機動能力。在P3突然轉彎時,即便烈士想做出機動,但是八爺此時已經心有餘此不足了。後來殲11執行此類任務時就輕鬆多了,甚至還能玩個桶滾動作。

說回殲8的高空高速,作為八爺唯一的亮點,八爺高空高速的實現取決於以下兩個原因:

1、機體整體氣動佈局。為了實現高空高速,八爺採用了符合面積律的超長蜂腰機身,修長的機身降低了超音速阻力。再配合受超音速激波影響較小的大後掠三角翼,終於獲得了不俗的高速性能。

八爺的一切氣動設計都是為了突出高速性能,乍一看就是一枚人操火箭。

2、兩臺渦噴發動機使得殲8有著不錯的高空加速性能。殲8的生產型採用兩臺渦噴-13II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7噸以上。雖然渦噴發動機有著耗油率高的缺點,但是在大氣稀薄的高空反倒有推力大的優點。值得一提的是,重視超音速性能的F22使用了兩臺涵道比較小的F119發動機,在獲得了超音速巡航能力的同時,作戰半徑較小。

另外,筆者要說的是,八爺雖然以高空高速著稱,但是不代表其超音速性能優異。八爺的高空高速性能簡單的說就是高空高速飛直線的能力比較牛逼,你讓它拐個彎,它立馬就露怯了。中國只有在殲20上才實現了優異的超音速機動性,這是拜殲20複雜和優異的氣動佈局所賜。

拋開隱身性能不講,超音速機動性賦予了戰機在進攻和防禦兩方面的巨大優勢,這才是真正的高速性能優勢,單純飛直線的高空高速沒什麼意義,畢竟飛直線的八爺再快也快不過導彈。

正如筆者上文所言,一系列的天災人禍使得殲8並沒有挑起中國空軍的大梁。廠家還研製了一種殲8IIM的外貿型,號稱綜合性能跟F-16、幻影2000持平,為了給該機造勢,甚至還給殲8II型起了個綽號“空中美男子”。當時廠商和軍方對殲8IIM的推銷格外賣力,參加了幾次重大航展,還是首次珠海航展的明星飛機。但是幾次殲8IIM外銷努力都沒有結果,連飽受制裁的伊朗都看不上,畢竟外國人不如自家人好忽悠。雖然在國內外的對抗演習中,八爺也有過幾次風光的表現,但是整體上是一個非常失敗的戰鬥機項目。但是,正所謂“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作為一款失敗的戰鬥機,八爺不俗的直線高速飛行能力使其成為一款還不錯的戰術偵察機,成為我國目前主力偵察機。

攜帶著偵查吊艙的偵查型殲8,網上有段子說八爺在沿著海峽中線高速掠襲偵查時,對面跨音速機動性能逆天的F-16連八爺的影子都住不上。

用了這麼多文字來黑八爺,筆者心裡也過意不去。畢竟,在筆者省吃儉用攢錢買軍事雜誌的那些日子裡,年幼的筆者也曾經天真的相信殲8是一款世界級的戰鬥機,不說槍挑F22,但是也能與F15分庭抗禮。成長的經歷是苦澀的,你接受真相擺在你的面前時的殘酷。現在的年輕軍迷,看慣了殲20、國產航母和055,無法體會那種希望與絕望交織的無奈,但是在稍微有點歲數的軍迷心裡,對殲8的感情一如自己的初戀。筆者最後貼一張八爺最近特別火的照片,以高空高速文明的八爺竟然也能在低空騷出天際。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世界四大失敗出口軍機:殲8ⅡM戰鬥機名列其中

扶不起的阿斗:殲8ⅡM

中國軍機外售歷史上,殲8ⅡM是著名的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九十年代初,殲8ⅡM最初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的多用途輕型戰鬥機,淘汰目前解放軍數量眾多的老式殲6和殲7。

殲8ⅡM以殲8為基礎,可以看做增強版本的超級米格21,性能有著很大的提高。

殲8ⅡM設計之初,立即得到傳統米格21和殲7購買國的關注。

伊拉克和伊朗空以及巴基斯坦都紛紛派人來商談購買問題,而當時殲8ⅡM甚至還沒有定型。

對於這些國家的熱情,中國方面曾經非常興奮。

遺憾的是,最終這幾個國家紛紛放棄殲購買8ⅡM。

殲8ⅡM和以上三種飛機不同,它之所以失敗,關鍵在於性能。

在殲8ⅡM誕生之前,我軍壓根就沒自行設計過世界一流的戰鬥機。

第一次吃螃蟹時,有巨大難度實屬正常。

殲8ⅡM的關鍵問題在於雷達和導彈!

國產雷達水平太差,始終存在嚴重問題,幾乎不可用。導彈方面也問題也多多,尤其缺乏可靠的中距離導彈。

無奈之下,我們被迫從俄國購買成熟甲蟲雷達和先進導彈。

當時想的很簡單:殲8ⅡM本來就來源於俄製米格21戰鬥機,現在使用買來了同時俄製的裝備,只安裝調試一下即可使用。

誰知道,哪裡是這麼簡單!

甲蟲雷達買回來,光是解決安裝後的各種問題,就拖延了長達2年時間。裝機後的系統測試和調試時間,也遠遠超過預期。

直到2000年,殲8ⅡM仍然無法形成戰鬥力。

此時的殲8ⅡM,已經不具備什麼競爭力了。

第一, 殲8ⅡM是二代機,相對三代機有很大劣勢。

殲8ⅡM原型為米格21,和美國的F4鬼怪差不多,飛機自身設計和使用材料都已經過時。

相比先進的三代機來說,技術差距明顯,連最差的米格29戰鬥機也遠強於殲8ⅡM!

第二, 殲8ⅡM的亮點此時已經成為缺點.

殲8ⅡM採用了俄製雷達、導彈以及部分航電系統,在90年代初期都是比較新式的東西,是它的亮點。

倒黴的是,海灣戰爭以及一系列戰爭中米格29的慘敗,將這些完全抹殺。

海灣戰爭表明,米格29的甲蟲俄製雷達很爛,連下視能力都不具備。

美國人研究東德的米格29後,認為故障過多,甚至評價它為根本不可用。

而非洲之角的空戰中,R27中距離導彈也被證實為很差的東西。埃塞俄比亞和厄立特里亞空軍都發射眾多R27導彈,沒有一枚擊中對方,最後還是靠近距離導彈甚至機炮進行空戰。

自誕生以來,米格29僅僅擊落過一架無人機,自己卻被擊落了幾十架。而殲8ⅡM性能尚且不如米格29,那還能用嗎?

第三, 定位的失敗。

殲8ⅡM價格似乎不算高,售價在1000萬美元之內。

關鍵在於,它的定位卻是錯的。

就低端戰鬥機市場來說,殲8ⅡM顯然比殲7之類強大數倍,但價格也高了3倍。

能使用殲7的國家,通常都是經濟不寬裕的發展中國家,並不需要性能太高的戰鬥機。

這樣一來,1000萬美元的價格,讓這些國家望而止步。

況且,似乎也沒有必要購買屬於二代機的殲8ⅡM。

就二代機的米格21、幻影3、F4市場來說,美法俄都有完善的升級方案。

升級以後,這些飛機性能和殲8ⅡM比較接近。

既然如此,何必還要買殲8ⅡM這種不成熟的2代機呢,不如升級好了。

如果作為新式戰鬥機出售,殲8ⅡM顯然不是三代機的對手。

就三代機來說,殲8ⅡM價格比米格29也便宜不了多少,甚至比二手米格29還要貴。就性能上來說,米格29雖爛,畢竟是新式飛機。它的機動性等方面,相對殲8ⅡM仍有壓倒性優勢。

最終,殲8ⅡM處於一種不高不低不上不下的地位,一架也沒有賣掉。

使用過米格29的伊拉克,對殲8ⅡM性能不信任,加上被國際制裁,第一個退出。

急需購買戰機的伊朗,分析殲8ⅡM的性能以後,認為和現有美製戰鬥機相差太遠,也隨之退出。

就連鐵哥們巴基斯坦,也認為裝備殲8ⅡM是不合適的。如果裝備殲8ⅡM,巴基斯坦就必須同時搞出中國和俄國兩套設備的維護體系。這對於技術本來就薄弱的巴國,是不可想象的。

最終,巴基斯坦堅持梟龍計劃,婉拒了殲8ⅡM。

客觀來說,殲8ⅡM是我國第一種比較現代化的戰機,對我軍戰鬥機總體能力提升有著很大的作用。但就軍售來說,殲8ⅡM是失敗的,它犯了很多常識性錯誤。


薩沙


殲—8||除了JC—8F之外,真心沒有成功的型號了!



這款殲-8||F型偵察機於2006年首飛,它在2012年才正式在空軍開放日上亮相!它配備了高清照相機、攝像儀、刀形衛星通信站天線,可以實時向地面通信站傳輸圖文數據;此外,它的早期型號還有半埋式合成孔徑雷達,保留了殲-8||的高空高速功能以及大部分空戰功能;它也是我軍高速三軍數據鏈的節點之一:直接將目標數據實時傳輸給聯合作戰中心,聯指會選擇合適的打擊方式快速攻擊,實現‘’發現即摧毀‘’:高雄、臺北、新店等等都在它的遊戲範圍之內!



其他的殲—8||型號,一律列為‘’空中美男子‘’的範疇了:同時它們也是廠家向國家申請評定院士的母雞!真是浪費了國家花了這麼多美元從埃及引進的米格—23BN/MS!最讓人不能釋懷的就是‘’和平典範‘’,雖然學到了美國航空體系的先進管理生產規範;可是,廠家居然讓格魯門公司把機體技術開放給臺灣、韓國的航空部門研究!樣機至今還被鷹醬放在博物館裡展覽,搞笑之極!


沈飛最想翻本的殲—8|||也在1997年、1999年發生二起二等事故,差點沒有把試飛大隊副大隊長也搭進去:它的技術狀態完全不能適應空軍的要求,總裝備部乾脆讓它下馬!不過總裝備部也留了面子給沈飛:這款飛機完成設計定型鑑定。自此之後,它的廠家繼續漫長的俄式戰機仿製生產之路。


熊style


拋開情結談事實,殲-8II戰鬥機的每一款型號都是失敗的,怎麼在失敗堆裡找失敗,這是要比爛嗎?

究其原因,科技人員不該背鍋,主要還是殲-8平臺太落後時代。

殲-8II戰鬥機,看型號就知道是殲-8的改進型,兩側進氣,機頭可以安裝大直徑的火控雷達,腹鰭改為可收放的一大片,看起來比機頭進氣的殲-8“現代”一些,但兩者飛行性能近似,殲-8II仍然是一種二代戰鬥機(俄標第三代)。

殲-8II戰鬥機,其實也包括衍生型號,在二代機的世界裡算是可圈可點。

但注意,殲-8定型是1979年,殲-8II定型更到了1988年,作為對照,美國F-14戰鬥機1972年投入現役,殲-8定型時間太晚,成為世界上最後一種第二代戰鬥機,可謂生不逢時,後面沈飛雖然花了很大的力氣挖潛改進,也無法將二代機的平臺拓展成三代機。

二代機的機體,氣動特性,再怎樣修改也變不成三代機,如果改一改就能升檔,誰還花大價錢研發三代機呢,改改改不就好了?

更何況殲-8本來就是截擊機,格鬥空戰,並不是他的強項。

殲-8II的情況,就是這樣,不論殲-8II、還是改進的殲-8D、殲-8F,也包括沒定型量產的試驗型號殲-8III、殲-8IIACT、殲-8IIM等等,雷達、航電、武器系統和發動機換來換去,國產貨試過,毛子貨也試過,意大利、美國、英國的東西都試過,搞來搞去空軍也沒看順眼,現在就是保編制、隨便飛飛拉倒。

這樣多的型號,沒有一個真正取得成功,原因很簡單,我國的航空工業誕生才多少年?

底子太薄,積累不夠,經濟也不允許,歷史上的一段時期內,全國航空系統幾十年的研發經費總和,還不如美國從F/A-18C/D到F/A-18E/F這一個改進項目的經費多,怎麼研發先進戰機?

當然那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四代機殲-20都服役了,三代機殲-10、殲-11、殲-16遍地都是,用不著討論“殲-8槍挑F-22”了。

殲-8這樣的老將,性能如何,孰是孰非,如今都已經不再重要了。

就讓他安心養老吧!

——


炎黃軍武


這個問題太難回答,因為,實際情況是,沒有一款型號是成功的,所有型號都是失敗的,就看失敗的有多慘烈罷了。

簡單來說,從氣動設計,到飛控,最後到結構,到防腐,幾乎無一不是大坑,中國戰鬥機設計的坑神,殲8II走向沒落的時候,設計師和用戶總結了無數飛機設計的黑點淚點,最終都變成我國飛機設計師的禁忌大全,堪稱神作!


殲8II可謂中國戰鬥機設計製造反面教材大全,幾乎所有涉及失誤都犯了一遍

從氣動來說,飛機尺度控制差,前機身過長,造成高速飛行慣性交感,低頭抬頭容易扭屁股彎腰,尾巴為了增加那麼一點點舵效,垂尾直接設計到發動機尾噴口燒烤區,最終帶著燒紅不斷開裂的尾巴飛了20年,最後終於聽俄羅斯人的話,砍掉一段就好。

殲8II戰鬥機,為了追求極致舵效,垂尾後緣深入發動機高溫部位,造成嚴重開裂問題


結構設計更糟糕,機翼設計可以8g,但是為了省錢,機身接口大框就7g,為了省錢,捨不得花幾百萬重新修改機身設計,讓飛機過載減小到7g。

飛機從來沒考慮過防腐,飛機內部很多地方沒有設置通風口,排水口,水汽凝集區過多,最終造成飛機交付部隊後,大量零件腐蝕生鏽,提前報廢。

殲8II出勤率非常低,國產戰鬥機倒數,設計師缺乏經驗而且缺乏責任心是關鍵


最最慘烈的是4架殲偵-8F,每架造價上億,由於製造質量過於低劣,多次返修都不達標部隊破天荒拒收,一直停在沈飛機場風吹日曬變廢鐵。


2000年後,由於國內殲10和殲11大量裝備部隊,殲8戰鬥機的重要性急劇降低,所以大量資料解密,也讓大家看到了殲8II空中美男子的真相,真是和平鴿,有了它,世界絕對和平。


飛機永動機


1984年,沈飛首飛了一款新型戰機,這就是未來的空中美男子:殲-8II。相比同時期的我國戰機,殲-8II的流線型機型,加上摒棄了機頭進氣的平機頭,外型上顯得十分完美,殲-8II又號稱空中美男子。殲-8II是我國自主研製的戰機,但是他卻十分酷似二十年前蘇聯的一款戰機——蘇-15。

當時蘇聯空中力量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防空軍,一個是空軍。相比於空軍,防空軍主要負責起了國內防空任務。所以防空軍的戰機一般航程不遠,但是火力強大。而蘇-15戰鬥機就屬於防空軍。當時的蘇-15戰鬥機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擁有超音速飛行能力,其主要對手是可能對蘇聯重要目標造成威脅的戰略轟炸機。所以蘇-15擁有不錯的航高和航速,堪稱是當時的一流。

蘇-15戰鬥機相比於殲-8II,兩者各有千秋,兩者整體十分相似。由於殲-8II出現的時間要比蘇-15晚上整整二十年,殲-8II在高空戰鬥能力要強於蘇-15。而且蘇-15由於設計的目標就是國土防空攔截機,掛點數量少,不足以和殲-8II相抗衡。即使出現了新一代戰機,殲-8II仍然憑藉自己的有效載荷和掛點數量在世界空軍佔有一席之地。同樣能夠看出,殲-8II基礎性能和二十年前的戰機一樣,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已不符合新一代航空力量的需要,這就有殲-10的誕生。


史海雜談


讚美八爺也好,吐槽八爺也罷。如果脫離那個特殊的年代進行簡單斷言“失敗”,那是不客觀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蘇歐三代機已經大量裝備部隊,而我們已經蝸牛般爬行了一二十年,沉落為後進分子。1979年,中國設計團隊終於意識到超視距空戰在未來戰場的決定性意義,介於殲-8戰機(雙方版殲-7)機頭進氣的先天缺陷,無法加裝大功率雷達。沈飛參照米格-23兩側進氣的設計,對殲-8進行了大幅度升級改造,1984年殲-8II實現了首飛。外形改裝可以依葫蘆畫瓢,但是航電、武器、雷達系統等配套工作遠遠跟不上。此後的20年,殲-8II一直被配套能力不足所困擾。

比如,出口型殲-8IIM想從俄羅斯引進甲蟲雷達與半主動雷達制導空空導彈,但仍然不能實現技術兼容,在先進戰鬥機建造領域,已經不僅僅是一兩個設備的落後,而且整個技術水平的代差,短時間內根本無法逾越。

1987年,F-16戰機來到北京南苑機場進行展示性飛行,6機編隊在八達嶺長城上空飛了個大圈,將軍強顏歡笑的背後,難道不是心酸與無奈嗎!在對F-16優異性能歎服的同時,5000萬美元的單價讓我方望而卻步。替代方案就是殲-8II的“和平典範”項目,總價為5.1億美元,提供55套總線、雷達、慣導系統、座艙顯示系統、火控計算機等設備,單價不到1000萬美元。這些設備同樣裝在了F-16戰機上,改裝後的殲-8II綜合戰力將接近F-16。

美國有42家承包商參與殲-8II改裝工作,由此可見研發三代機的複雜性。然而好景不長,在首架殲-8II完成大部分改裝測試後,項目恰然而止。參加改裝的2架飛機雖然回來了,卻留下了一個1:1機頭模型,成為留在美國航空博物館永遠的刺痛。

不屈不撓的軍工人隨即展開殲-8II“爭氣機”計劃——“八三工程”,即殲-8III的研製計劃,由於大量使用先進技術,包括增推的渦噴-14發動機,導致4架原型機損失了2架,項目被迫中止。拔苗助長不行,彎道超車不易。

“小步快走”的殲-8B卻取得了成功。1995年,性能不咋地的208雷達取得我國首次超視距打靶的成功,1996年殲-8D開始服役。2000年以後,殲-8II的改裝升級進入快車道,殲-8H可以發射半主動雷達制導霹靂-11,殲-8F可以發射主動雷達制導霹靂-12,還衍生了高空高速偵察機殲8FR,可以搭載合成孔徑雷達,用於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全天候地執行偵察任務。

殲-8II系列總共製造了200架左右,一次空中加油後作戰半徑達到1000公里以上,後期型號無限接近國外主流三代機的技術水平。在八九十年代,殲-8II是我們唯一拿得出手的戰機,綠色的機頭,紅綠線條型獨特審美塗裝,驚豔了國內外各大航展,被譽為“空中美男子”“空中蔡國慶”。

掙扎20年後,殲-8II終於成軍。這一時期,殲-10即將服役,殲-20已經立項,我國戰機跨越性發展的“奇點”已經悄然臨近。殲-8II衝在最前沿,身受磨難卻堅韌不屈,飽受非議卻引領發展。

期望與讚美,遺憾與吐槽。殲-8II代表著我國空戰裝備發展的艱難歷程,雖然將近20年才形成戰鬥力,雖然外貿一架也沒有賣出去。除了擔當探索者的角色,殲-8II還有一個特別的功勞,“霸凌”媒體頭版頭條20年,史無前例地培養了第一批愛國軍迷,塑造了青年一代尚武愛國精神,就憑這一點,她可以標兵史冊,流芳百世。


紅龍軍團長


殲8II戰機,軍迷親切地稱為“老八”,是我國第一種多用途戰鬥機,然而儘管不可謂不先進,卻沒有什麼輝煌和大放異彩。

殲8Ⅱ在殲8基礎上改進而來,其最終改進幅度相當大,目的是改善中低空性能以符合最新空戰趨勢,改進重點包括氣動佈局、武器、火控系統等,發動機也有所升級。1984年6月12日殲8Ⅱ原型機首飛成功,1988年10月15日殲8Ⅱ設計定型。

殲8II系列有幾種,比如殲8II D/IIH等,最為人熟知的還是殲8IIM。從基本配備來看,殲8II們看上去還是很先進的,據說裝有俄羅斯“甲蟲”8脈衝多普勒雷達,這種雷達不僅提高了飛機的搜索、跟蹤距離,還擴大了飛機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空空狀態可以同時跟蹤10個目標攻擊其中2個;空對地狀態時,可以空對地測距、地圖測繪、探測、跟蹤地面活動目標等。該雷達同樣可以執行對海任務,具備搜索、跟蹤海面不同類型的艦艇,並進行測距的功能。

殲8ⅡM的綜合火控系統包括平視顯示器分系統,它可以拍攝和記錄平顯畫面及多功能顯示器的視頻信號,火控系統還包括慣性導航分系統、大氣數據計算機、雙杆控制系統、大視場頭盔瞄準具、武器控制板等,用以滿足導航、武器控制和發射的需求。

在武器系統方面,殲8ⅡM裝備一門23毫米雙管航炮(備彈200發),其機身有7個外掛點,可以掛載包括國產PL-5、PL-7、PL-8、PL-9紅外製導空對空導彈,PL-10、PL-11、PL-12半主動雷達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也可選用俄羅斯的R-27、R-73系列空空導彈。殲8ⅡM裝備的紅外跟蹤瞄準系統,與頭盔瞄準具相配合,在近距空戰中具備很強的離軸攻擊與瞬時反應能力。

如果單純從戰術機動型比較,殲8ⅡM與“幻影”2000和F-15E的250米/秒爬升率不相上下。另有資料顯示殲8ⅡM的水平加速度也至少不低於“幻影”2000。

然而由於這型飛機最初設計思想是高空高速,再加上本身實際也是米格-21基礎上的終極改進,因而如果與典型的四代機交手,可能無論是在近距格鬥還是高空截擊未必能佔上風。

由於採用了單脈衝雷達,無法發射雷達制導的中距空對空導彈,這意味著其根本沒有視距外打擊能力,所以所謂的高空高速截擊能力也就只是空談。

同時,殲8Ⅱ長期使用油耗高、推重比小的渦輪噴氣發動機,這直接影響了它的航程和飛行性能。殲8Ⅱ機體龐大航程卻只有1 460千米(機內油)至2 200千米(帶副油箱),掛3個副油箱作戰半徑才800千米,載彈量只有3噸,與同期國外戰鬥機相比,各項性能指標均處劣勢。後來的殲8ⅡM雖然換裝了較為新式的雷達等電子設備,但卻仍然沒有換裝渦扇發動機,這導致其在執行所設計的多功能任務時力不從心。


榮華之武器堂


說殲8II是爭氣機,似後有點自欺欺人,殲8II性能總體上是落後的,尤其是航電和發動機,國內的、蘇俄的、甚至英美意大利的,都換來換去,試驗了許多回,都不是非常理想。

殲8II是從殲8原型平頭機改進而來的尖頭機,是非常大的進步,因為國內空軍的戰鬥機,都是蘇俄米格系列的高仿版,到米格21依然還是機頭進氣的貨,此時西方國軍空軍早就機翼兩側進氣了,兩者技術高下立判。

尖頭機的殲8II,震驚了國內的軍迷們,馬上就送出“空中美男子”的綽號,但殲8II這個空中美男子,技戰術性能卻不是很高,除了高空高速以外。

(殲8II)

90年代中期,沈飛在殲8II基礎上,上馬了研製殲8IIM項目,最大起飛重量13餘噸,最大時速2.2馬赫,實用升限18500米,作戰半徑800公里,打算用它來出口賺取外匯。

殲8IIM改進過程中,難度相對比較大,因為要整合國內與國外的設備設施,兼容問題無疑令人頭痛,事後證明沈飛當初上馬此項目時過於樂觀了。

最初計劃在2000年,就可將殲8IIM推向國外市場,但僅“甲蟲”雷達在解決裝機前故障,以及裝機後協調問題等,就拖延了近兩年的寶貴時間,雷達裝機後的系統綜合和試驗過程,也消耗了遠比計劃多得多的大量時間。

(殲8II原型機)

殲8IIM項目拖延對產品出口造成了及其嚴重的影響,當初啟動階段就有明確採購意向的用戶,其信心和耐心在拖延中被消耗殆盡,而殲8IIM在關鍵時刻甚至連個完整的試飛報告都無法提供。

等到殲8IIM項目可進入生產階段時,國外大量推出的二代戰鬥機改進項目早已擠佔國際航空軍火市場,幻影III和F-4鬼怪II改進型的綜合戰鬥力都超過了殲8IIM的標準。

採購殲8IIM後的客戶,還不得不建立國內和俄羅斯兩套後勤系統進行保障,不便於保障、成本上的問題、經濟承受力等,這對任何有需求的國家,都是難以忍受的。

(殲8IIM)

其結果,殲8IIM命運可想而知,一架都沒有出口,毫無疑問,是殲8II系列型號中,最失敗的項目,對沈飛是個深刻的教訓。

國內戰鬥機出口市場,都是經濟不發達的第三世界國家,要花三倍於殲7M戰鬥機的成本,才能採購一架殲8IIM,還得引進國內和俄羅斯兩套後勤系統進行保障,既多花錢又添麻煩,是那些國家空軍所難以承受的。


國平軍史


不要忘了!我們研製這飛機的時候是什麼情況?沒有技術沒有錢沒有人才!它是我們現代航空技術的始作者,我們現在的航空技術有它的很大的功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