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人的前途,就看他是怎么消遣的

李开复曾提到一个观点:一个人值多少钱,就看他对待时间的方式!

我特别的认可这句话,因为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大多数时候,其实我们的成功和智商无关,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失败与时间有关——因此,看一个人能有多值钱,看他对待时间的方式就好了。

日常所花费时间大家都差不多,无非是上班工作罢了。这其中固然能产生较大差距,但除此之外的,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其实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生活里的「消遣时间」。

如果你细心思量,你会发现一个隐秘的现状:更大程度上,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仅是工作,还是消遣!


衡量一个人的前途,就看他是怎么消遣的


01决定你人生高度的,不仅是工作,还是消遣!

数据分析师曾做过这样一项统计:

假设人平均一生的寿命是78年,他们发现其中睡觉占据了人生1/3的时间,工作占据了10.5年,花在社交媒体、看电视的时间9.5年,再去除日常吃喝拉撒的时间,留给自己主动支配的时间,其实只有短短9年!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不计算「可主动支配的时间」,社交媒体、电视等,「消遣时间」的占比,也几乎和「工作时间」持平了。

更何况,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肯定还会剥离不少「可支配时间」调节身心,所以从「时间分配」这个底层逻辑来看,「消遣」这件事真的太重要了。

重要归重要,在很多人看来,「消遣」却没什么价值,无非就是浪费时间罢了。

事实是这样的吗?其实并非如此!

大多数情况下,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

无用到有用的过程,在最早期它的表现就是消遣。


譬如喜欢看漫画的人,最后走上了画漫画的道路;喜欢看小说的人,最后变成编辑、作者;喜欢社交交往的人,最后踏上了营销岗位.....

人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从事一份有意义、有价值的工作,一定是从「消遣」延伸出来的——因为你只有爱过,你才有可能探究这背后专业性,否则这件事不会和你产生任何交集。

从本质上来说,消遣就是一个人发现新世界的钥匙!

另一方面,消遣和学习也是共存的,比如在动物世界里,老虎、狮子、豹子等,母亲都会生两三只仔,小动物们通过相互打闹,学习扑、咬、抓等技能,然后跟着母亲四处觅食学习如何扑抓猎物。

人也是如此,你在消遣中的所得,会慢慢变成你的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因此,看一个人的消遣方式,就能看出他的潜力所在。


衡量一个人的前途,就看他是怎么消遣的


02你的潜力,和你的消遣相关


2015年我跨行跨职业踏入新领域时,该公司的表现非常糟糕。那时,很多同事都不看好我。

因为在此之前,我既没有IT行业的工作背景,不了解行业情况和专有名词;另一方面,我又没有销售经验,无论在沟通、判断、分析任何一个方面来看,都与大家相差甚远。

在入职的第一周,领导还提出一句质问:你差了大家至少3年的经验,重头开始,你凭什么赢?

我默然无语,一边确信他说的是对的,但另一边又不甘心,却又无可奈何。

时间飞逝,一年后,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销售技能我却甩出了很多人一大截。

因为在那一年内,我的消遣时间都花在了阅读业内专业性的刊物,偶有所得,还会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再到实践中验证。

到后来,这些「浅阅读」无法解释我的疑惑后,我甚至买了一些系统性的书籍,闲暇时间,用心研读。

从无用到有用,再到实用,我的消遣帮我打开了一扇门,最后又和我的学习密不可分,让我得以极速成长。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说的好:

一个人的一天里,白天上班,是被动时间,我们必须跟着公司、上司、团队的进度走,下班后的消遣时间,才是我们的主动时间。而在这五六小时的主动时间里,人们千差万别的行径中,是碌碌无为,还是厚积薄发,彼此的分水岭,可见一斑。

有人选择把时间花在健身上,收获了一个健康的身体。

有人选择把时间花在读书上,获得了不凡的见识。

有人选择把时间用在写作中,锻炼了自己的逻辑.....

这些消遣,如同年轮一般给你的生活留下可喜的痕迹,最后给个人的成长留下了巨大的助益。

而你刷过的短视频,看过的电视剧,除了浪费掉你的时间,在你脑中存留不了一个星期就完全了无痕迹了。

因此,我有位已婚的朋友,经常这么告诫年轻人:”要判断他/她是否有潜力,观察他/她下班后都怎么消遣就好了。”

一个人十年八年后的光景,大致可以通过他的消遣方式来预测:

一个没事就打游戏玩手机的人,在能力与责任心上,通常会输给爱读书、写作的人。

一个常常把自己扔在酒吧歌厅醉生梦死的人,体魄与精力肯定也不如驰骋球场的健将。

一个只知道刷短视频、新闻的人,他的脑子都被短暂的快乐刺激,也受于算法的影响,很难发掘更大的世界——他的思维被禁锢在一个很小的圆圈里,如何能得到更大的前途。



03消遣的态度,决定了人的厚度


从事每一件事都有其意义,工作也好,消遣也罢,都是如此。

这其中,消遣方式决定了我们的潜力,消遣态度又决定了人生的厚度

我们每个人都像一本书,长度是生命,厚度是价值——同样的消遣,有人的人生之书上只留下一个尝试过的记录;还有人则记录下长长的感悟,赋予了人生不一样的价值。

譬如读书消遣这件事,人和人就能拉开无限大的差距。

生活里,很多人读书仅仅只停留在读——过目虽多,留心很少,更别谈获得充足的知识。

与这样的人沟通,你会发现他知道的很多,明理的却很少,大多数事情都是一知半解。

还有一部分人则完全不同,他们会带着问题和目的性去阅读,一面总结,一面反思。

一些典型的观点,不管是否认同,他都会联系现实,去辩证思考,最后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

同为读书消遣,日积月累之下,态度不同,差距就这样产生了。

因此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被习惯所塑造的。

肤浅与深邃,臃肿还是健壮,最后都是自己态度背后的选择。

倘若你的消遣方式很糟糕,消遣态度也很糟糕,凭什么收获一个值钱的人生?


衡量一个人的前途,就看他是怎么消遣的


04写在最后

关于消遣,请你记住一个关键点:媒体、杂志不会为你的人生负责,公司也不会为你的人生负责,真正为你的人生负责的只有自己。

从没有一家文娱公司会告诉你,我提供给你的消遣方式没什么价值,请你自己小心,明辨双眼——务必好好消遣,认真生活。



作者:一只乌鸦不喝水, 从小职员到COO,与你分享有价值的洞见。同名公众号:蹩脚乌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