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囚禁在哪裡?有何依據?

用戶4424992049925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燕飛。

這是宋徽宗囚禁在五國城時所做的《思斷腸》,充滿了對故國的無限眷戀和無奈。(徽欽二帝囚禁遷徙路線圖,燕京、中京、上京、韓州,最後主體戰俘在韓州一分為三,五國城、臨潢、鹹州各一部,藍色為主體戰俘遷徙,粉紅箭頭為分別遷徙三處)

宋徽宗囚禁地考證。

宋徽宗在金國的囚禁之地是不斷變化的,並沒有固定在一個地方,根據不同史書典籍的記載,從1127年的4月徽欽二帝被押往北方到1135年宋徽宗在五國城去世的八年間,宋徽宗、宋欽宗共被囚禁了五個地方,分別是金國燕京(現在的北京市)、金國中京(今內蒙古寧城縣,大定府)、金國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縣)、韓州(今遼寧省昌圖縣)、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縣)。

從時間段上來看宋徽宗、宋欽宗囚禁地點的變化如下:

1、1127年4月至1127年8月左右,徽欽二帝和主要被俘人員在燕京、中京囚禁,時間約為4個月;

2、1127年9月至1127年11月26日,徽欽二帝在金國的上京舉辦了獻俘儀式,囚禁時間約為2個月;

3、1127年11月底至1130年7月15日,囚禁在韓州,時間約為2年10個月;

4、1130年9月2日至1135年宋徽宗去世,囚禁在五國城,時間約為5年。從韓州遷徙到五國城用時46日。

從歷史記載來看,宋徽宗囚禁地主要在兩個地方,韓州和五國城。宋欽宗活的比較長,他的囚禁地在五國城後又遷往金國上京、燕京,於1156年去世。(黑龍江依蘭縣五國城遺址,有爭議,因為囚禁徽欽二帝而聞名於世)

為何金國不斷遷徙徽欽二帝的囚禁地?

從各種不同的史書記載,金人囚禁徽欽二帝的初期是不斷變換囚禁地點的,在1127年這一年更換了四個囚禁地點,最後在韓州穩定下來,徽欽二帝在韓州居住了將近3年的時間。

這四個囚禁地點除了在金國上京期間是為了舉辦獻俘儀式外,徽欽二帝一直處於流動囚禁狀態。金國能夠攻破東京汴梁,俘獲徽欽二帝有很大的偶然性,一些地方上的北宋軍隊並沒有被擊垮,是有能力派遣小股部隊營救徽欽二帝的,因此金國人不敢將徽欽二帝的囚禁地固定下來,不斷的變化囚禁地也是在試探北宋是否有營救措施出臺。

在金國將北宋君臣押往北方的時候,不斷有一些北宋的大臣逃離金軍的控制,逃亡到南宋境內,這些人會將囚禁地點洩露出去,金國不得不防。

比較著名北宋大臣曹勳,帶著宋徽宗的詔書逃脫,千辛萬苦最終於1127年7月到達南京,將宋徽宗用衣服寫成的詔書遞交給了宋高宗趙構。曹勳知道宋徽宗大概的囚禁位置,於是建議宋高宗招募死士,由海路出發到金國幾個都城尋找宋徽宗的下落,主要集中在燕京、東京等地尋找,營救出來後再由海路接應到南方。不過宋高宗並沒有打算營救徽欽二帝,將曹勳罷黜,9年時間不能隨意遷徙。到1141年宋金達成和議之後,曹勳出任副使出使金國。

曹勳的建議只是營救徽欽二帝的一個實例,其實很多地方上的軍隊也有比較多的將領希望迎接二帝迴歸,譬如岳飛等,金國不得不防,因此在初期時常變換囚禁徽欽二帝的囚禁地。

1130年7月15日,金國將囚禁在韓州的2200多北宋主要戰俘遷徙,遷徙地分為三路:徽欽二帝及其主要隨從人員140多人遷徙到五國城;一路一千人左右遷徙到臨潢,現在內蒙古的巴林左旗;一路一千多人遷往鹹州,現在的遼寧開原。

如此以來,徽欽二帝只有140多人陪伴,他們都是金國重要的戰俘,主要以徽欽二帝的後宮人員和女兒女婿等。五國城是金國的腹地,南宋要想營救也比較困難,同時也斷掉了徽欽二帝可能的消息來源和助力,畢竟2200多人的戰俘生活在一個地方,難免有逃脫的,洩露了囚禁的信息。(金軍押送徽欽二帝北返繪畫)

徽欽二帝被俘後的主要歷史記載依據有哪些?

現在我們幾乎可以瞭解徽欽二帝被俘後的很多囚禁時的點點滴滴,這主要來源於不同的歷史記載,然後將徽欽二帝的囚禁生活串聯起來了,展現了徽欽二帝真實的囚禁生活。具體的史書有如下幾個:

1、《金史》和《大金國志》

《金史》是元代編纂的,主要由投降元朝的金人撰寫;而《大金國志》則是由宇文懋昭撰寫,他先是金人,然後又投奔了南宋,身份比較特殊。

這兩部史書記載了徽欽二帝在五國城囚禁的歷史事實,如下:

丁卯、上如東京溫湯,徙昏德公、重昏侯於鶻裡改路。(《金史》)

宋二帝自韓州如五國城。(《大金國志》)

這裡宇文懋昭記載徽欽二帝由韓州遷徙到五國城,而《金史》則記載囚禁在鶻裡改路,看似好像不對頭,這是鶻裡改路和五國城其實就是一個地方,現在的黑龍江依蘭縣。(部分靖康之難的史書)

2、《大金吊伐錄》和《北狩行錄》

《大金吊伐錄》看書名就知道是金人所寫,具體作者不詳,但記載了金太祖、金太宗攻伐北宋的一些歷史事實,可以作為正史的補充。金太宗完顏晟生於1075,病逝於1135年,正好和宋徽宗同一年去世。他在1123年即位,滅亡北宋正是他在位期間的功績,這一段歷史記載徽欽二帝被俘的記載非常詳細。

《北狩行錄》的作者是蔡京的第五子蔡鞗,他娶了宋徽宗的女兒茂德帝姬趙福金,茂德帝姬在1126年就改嫁給完顏宗望,完顏宗望是完顏阿骨打的次子,於1127年去世。蔡鞗被俘之後一直跟隨徽欽二帝,因此他的記載比較詳實,但其中的曲筆也比較多。

根據這兩部史書,可以將徽欽二帝囚禁地點的變換和時間節點、具體的囚禁生活能夠對照得到真相。

庚戌中元徙居五國城,乘舟而行,凡四十六日至。(《北狩行錄》)

赴和囉噶(鶻裡改)路安置,今月二日到。(《大金吊伐錄》)

《北狩行錄》記載1130年7月15日從韓州遷徙到五國城,乘坐的是船,經過46天到達;而《大金吊伐錄》則記載9月2日(7月15日到9月2日正好46天)到達五國城,這兩者正好是吻合的,可以對照兩本史書的真實性。

尤其是《北狩行錄》,這是作者和徽欽二帝共同關押是所寫,對照無誤真實性非常高。

3、《同憤錄》和《靖康稗史》。

1142年,金國統一遣返宋高宗的母親韋氏,宋徽宗、鄭皇后、邢皇后的棺槨南返,也有一批官員被遣返。其中有一個跟隨徽欽二帝被俘的官員李浩,他將自己的見聞寫成了《同憤錄》一書。詳細的記載了被俘的生活,因為太真實,宋高宗看過這本是書後想殺了李浩,並將他所做的《同憤錄》焚燬,幸虧韋皇后勸阻,李浩才得以倖免。

不知何故,李浩還遺留下了《同憤錄》的副本,在南宋末年被保存了下來,被名為確庵、耐庵所獲得,重新編著成《靖康稗史》,實際上只是《同憤錄》的下編,上編已經遺失了。

《靖康稗史》記載了徽欽二帝后宮及其子女遭受的苦難,其中還記載了徽欽二帝及其主要俘虜在金國上京獻俘儀式中的種種記載,讓我們詳細瞭解了徽欽二帝的俘虜生涯。

《靖康稗史》全書分為七個部分,分別是:

《宣和乙巳奉使金國行程錄》、《甕中人語》、《開封府狀》、《南征錄匯》、《青宮譯語》、《呻吟語》、《宋俘記》。

這是作者親歷、親見、親聞的記載,是筆記本類型的史書。

4、《北狩見聞錄》。

這是曹勳所編寫的史書,記載了自己被俘和徽欽二帝共同押往北方的見聞,只不過曹勳在押送北方的途中就逃脫了,他做俘虜的生涯很短,從東京汴梁開始到逃跑只走了十幾天,記載見聞只限於金國破城到燕山逃脫的時間段。(曹勳像,做《北狩見聞錄》)

有關徽欽二帝記載的史書主要是以上幾種,其他史書的零星記載也有不少,將這些記載考證串聯起來之後,我們得以瞭解徽欽二帝被俘後詳細信息。

徽欽二帝被囚禁時是不是坐井觀天?

在傳統演義《說岳全傳》中,徽欽二帝被囚禁在五國城的一個枯井中,坐井觀天,每天要有人遞給他們食物生活。根據歷史記載,徽欽二帝的生活完全不是一回事。

在韓州囚禁期間,金國將韓州城中的住戶全部遷出,將幾千俘虜全部安置到城中生活,軍隊負責看管,宋徽宗、宋欽宗獲得了45頃的土地,供給自己生活;到達五國城中後按照韓州的慣例,徽欽二帝也有一定數量的土地耕種,他們的囚禁生活在一定範圍內,不得離開,根本沒有囚禁在枯井之中。


穿越再現彼岸


一、中京(今北京市)。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北宋滅亡,二帝被俘北上。七月二十日,二帝遷到中京(今北京市)。

二、韓州(遼寧省昌圖八面城)。天會六年(1128年)十月二十六日,二帝遷往韓州(遼寧省昌圖八面城)。在韓州,金人將城內女真住戶全部遷出,只供二帝等二千餘宋俘居住。

三、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五年後,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於五國城。



詳細經過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三朝北盟會編卷六十九》等史書記載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禁軍老兵郭京身上,郭京偽稱精通佛道二教之法術,能施道門“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佈陣,並會佛教“毘沙門天王像法”,佈陣畫像,但神兵大敗,金兵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金軍攻佔了帝都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㮚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金軍提出見徽宗,欽宗不肯。北宋靖康二年(金朝天會五年)正月,欽宗親自請和被扣押,宋將範瓊變節將徽宗、宗室、后妃公主等交給金軍。二月初六(1127年3月20日),金太宗下詔廢徽、欽二帝,貶為庶人,北宋滅亡,二帝被俘北上。七月二十日,二帝遷到中京(今北京市),父子抱頭痛哭。

天會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達金上京會寧府。二十四日,二帝及男女宋俘均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廟,行“牽羊禮”,在乾元殿拜謁金太宗完顏吳乞買。金太宗封宋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十月二十六日,二帝遷往韓州(遼寧省昌圖八面城)。在韓州,金人將城內女真住戶全部遷出,只供二帝等二千餘宋俘居住。據《宋俘記》載:“給田四十五頃,種蒔自給。”據《南征錄匯》說這還是金國二太子完顏宗望(劫宋徽宗之女茂德帝姬為妻)格外開恩,要求性格兇狠的完顏宗翰等不可像虐待遼天祚帝那樣對待宋朝的徽、欽兩帝。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北舊古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餘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五年後,天會十三年(紹興五年,1135年)四月,病死於五國城。照當地習俗火葬。


歷史的影像


1、宋徽宗最後被囚禁在五國城,在今黑龍江省依蘭縣城西北部。


(依蘭縣位置)


五國城位於依蘭縣城西北部,佔地面積3.8萬平方米,1127年金滅北宋後,將徽宗、欽宗二帝押解北歸,於1130年7月抵達五國城,並囚禁於城內。


這個正史有明文記載:

《宋史·徽宗本紀》:「二年二月丁卯,金人脅帝(指徽宗)北行。紹興五年四月甲子,崩於五國城。」

另外,金人可恭的《宋俘記》、宋代無名氏的《大宋宣和遺事》等筆記也能印證。



(宋徽宗)


我們不難想象,宋徽宗、宋欽宗一行俘虜幾千人,隊伍龐大,被時人看到記錄行蹤:


他們一路從汴京→燕京→上京→囚禁在上京洗衣院→最後轉到五國城,受盡屈辱。


二帝及男女宋俘均坦胸赤背,身披羊皮,跪拜金太祖廟,行「牽羊禮」;然後宋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公主、妃嬪受辱蹂躪,被霸佔不說,甚至為娼為奴……


後來金國態度鬆動,送還宋徽宗靈柩、放回韋皇后等人,南宋自然更能得知徽、欽二弟的去向。只可惜趙構並無收復北方的雄心壯志。


再後來,金國打不過蒙古,完顏氏們對死去宋徽宗、宋欽宗的態度好轉(侮辱完了裝裝樣子),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金朝史書也有記載。


2、額外爭議:宋徽宗被囚禁五國城,但今天具體位置有三種說法。


900多年前,宋徽宗最後被囚、死在五國城無疑。


但史家關於五國城的具體位置說法有三:


  • 一是主流的“黑龍江依蘭縣說”,見清曹廷傑《東三省輿地圖說.五國城考》、清魏源《聖武記》;

  • 二是“黑龍江寧安縣東北”,見清《嘉慶一統志》卷六八;

  • 三是吉林扶余縣,見清昭槤《嘯亭雜錄.五國城》。


無論五國城在哪裡,都因囚禁晚年的徽、欽二帝而著名。


濤說精彩歷史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難”。這是一段漢民族不堪回首的屈辱歷史,那麼宋徽宗最終被囚禁在哪裡?筆者查閱相關文獻,讓我來告訴你答案吧!

一、遼、金、北宋的形勢概覽

公元1005年1月,北宋與遼國訂立和約:宋遼以白溝河為邊界故史稱“澶淵之盟”。此後宋、遼之間百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

此時的金國前身“女真族”生活在中國東北三省,還是一個十分弱小部落,依附於遼國。

公元1114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諸部後起兵反遼。

公元1115年在上京會寧府立國,建立“大金”。

公元1125年滅遼朝,公元1127年又發動“靖康之變”滅亡北宋。

二、遼國和金朝的五京制度

遼國實行五京制度,詳見下圖:西京大同、南京析津(今北京)、東京遼陽、中京大定、上京臨潢。

金國在滅亡遼國、北宋之後,也有五個京城,詳見下圖:上京會寧府、西京大同府、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南京開封府、東京遼陽府。

三、“靖康之難”後,宋徽宗、宋欽宗“北狩路線”

據《宋史》卷二十三《欽宗紀》和《北狩行錄》記載:公元1127年,金軍攻陷汴京(今開封)後,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位皇帝及王公大臣、後宮嬪妃共計一萬餘人,攜帶大量金銀財寶北上。從汴京到上京會寧府,現在我用導航地圖預估了一下,1900多公里,在當時那個年代,交通不便,史書上記載他們總共走了3000多公里。

《北狩行錄》作者蔡鞗,他是宋徽宗朝丞相蔡京的兒子,駙馬都尉,其妻為徽宗第四女,“靖康之變”後,一直奉陪徽、欽二帝到五國城。“北狩”,皇帝被擄到北方區的婉詞。該文集主要記述二帝被俘後生活狀況較具體的史料,對研究宋史、金史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

這個龐大的押囚隊伍先後途經中都大興府(今北京)、北京大定府(今內蒙寧城縣)、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市)、行程超過了3000多公里,歷時整整一年,路上死傷無數,大約於公元1128年夏,到達上京會寧府(今黑龍江阿城市)。到達上京會寧府後,宋徽宗和宋欽宗跪拜了金太祖和金太宗陵寢,之後二人分別被封為“昏德公”,宋欽宗封為“重昏侯”。

金人為了防止二帝與宋人取得聯繫,沒把他們留在離中原較近的西京(今大同)、燕京(今北京)、中京(今內蒙寧城縣)等,而是把他們兩人囚禁到更為偏遠的胡裡改路。二帝到了那裡後,開始過上了與世隔絕的囚禁生涯。

公元1135年,宋徽宗過了屈辱的8年的俘虜生活,病故。公元1156年,可憐的宋欽宗苦苦等待了29年,也沒有等到重回中原大地的機會,兩人至死都沒有離開金人的囚禁範圍。

自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國時期,地方藩鎮軍事割據難題,一直是困擾中央政權的棘手問題。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他建立大宋伊始,就“杯酒釋兵權”,建立了一套“重文抑武”的制度,這樣雖然一舉解決了地方軍事割據問題,但也導致了“靖康之難”的發生。

這套制度在鞏固中央政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實力的壯大,這套制度在面臨外部勢力干預的情況下,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整個兩宋期間,雖然經濟上遠遠超過了之前所有的朝代,但正是由於“重文抑武”這個制度,導致軍事實力太弱,很容易出現被別人吊打的情況。

一個國家究竟建立一套怎樣的制度,既能對外的時候硬的起來,又能對內解決地方軍事割據難題呢?不得不讓人反思!


小梁說歷史2019


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包圍北宋都城開封。閏十一月三十日,宋欽宗率大臣陳過庭等至金營議事,金人卻逼迫宋欽宗寫投降表,宋欽宗不敢違拗,違心地承認宋方違背盟約,致使金方興師問罪。在答應了割地給金、竭府庫稿軍的苛刻條件後,才被金人放回。

靖康二年正月九日,金軍主帥粘罕、斡離不以面議金銀和給金主加徽號為由,再次要求宋欽宗至金營。十日,宋欽宗第二次至青城金軍大營,這一次卻成了金人的階下囚,從此失去了自由。二月初六日,金人宣佈廢掉宋欽宗,並派人持詔進入開封城中宣佈這一消息,同時命令已經禪位的宋徽宗及后妃、諸王、帝姬、駙馬出城,到金營報到。

宋徽宗初到金營,慷慨激昂,指責金軍主帥粘罕、斡離不說:“貴國在廢我朝天子時稱,貴國先皇帝有恩於宋,其實是我有功於貴國。若是大遼攻我,亡國為俘,我也心甘。你等去年興師來攻,我傳位於子,他割城搞軍,你們反責他失信,天下有這種道理嗎?”粘罕、斡離不端坐不動,拒絕回答。

宋徽宗轉而哀求說:“事已至此,我願代替兒子去北國朝見貴國皇帝,請你答應給我兒子南方一個瘴病之鄉的小鎮,讓他祭祀祖宗,終老天年。至於我本人,聽從貴國發落。”粘罕不屑地說:“當初你國不允和親,如今全家被俘,還有何面目見人!”

宋徽宗說:“人事有代謝,國家有興亡,人人都有妻子兒女,還請三思!”粘罕呵斥道:“你的妻子仍可與你團聚,其餘的便非你有了。”說著,便把宋徽宗趕了出來。宋徽宗遇見已被關押了二十多天的宋欽宗,父子抱頭大哭。

靖康二年三月底,金人在滅亡了北宋,搶劫了大批金銀財寶後開始撤軍。徽、欽二帝及后妃、皇子、驗馬等四萬七千餘人及宮女、教坊等三千餘人,通統作為俘虜,被押解北上。

途經浚州(河南浚縣)時,金人不讓百姓接近,只准賣食物的小販近前。小販們可憐宋徽宗淪為楚囚,贈些炊餅、小菜之類食物,不受其值而去。過了浚州以後,所行皆是荒涼之地,有時跋涉十來天,也不見村舍,夜晚宿於荊莽之間,苦不可言。即使遇上大雨,也要在泥淖中前進,往往車壞人死。步行稍緩,便被金兵殺死。

夜晚宿營時,金人用牛車把宋俘圍在當中,以防他們逃跑。行至相州(河南安陽),霞雨連綿,宋俘中不少女子躲入金兵帳中避雨,被姦淫斃命者屢有發生。途中食物甚少,宋徽宗夫婦只分得一隻羊、一斗粟,其他人食物更少,不得不沿途採桑堪充飢。宋徽宗的異母弟弟燕王趙誤,因乏食餓死,屍體被盛在馬槽中,猶露雙足,金人命就地焚化。一路上不少人因飢寒交迫而死。

五月十八日,在長途跋涉了五十天之後,宋徽宗一行始抵達燕京。隨行官員飽嘗顛沛流離之苦,至燕京時病倒了一半。到了燕京,宋徽宗才知道,金人自侵宋以來,已擄掠宋朝男女數萬人。

七月十日,宋欽宗一行也被押至燕京。經過交涉,金人才允許他們父子見了一面。宋徽宗原以為到了燕京,生活可以稍稍安定,不會再有流離之苦了,誰知到了九月,金人怕宋兵來搶奪徽、欽父子,把他們遷往中京(內蒙寧城西大明城)。徽、欽一行從九月十三日起程,十月十八日到達中京,棲身於故契丹相國第,這裡荒涼殘破,已沒有當年那種熙熙攘攘的景象了。

半年之後,也即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傳聞真定府獲鹿縣(今屬河北)的張龔等想糾集義軍,攻佔真定、燕山、易州(今河北易縣)等地歸宋。徽、欽二人本在羈押之中,毫不知情,金人卻懷疑他們插手,決定把他們遷往上京(內蒙巴林左旗林東鎮東南)。

中京、上京雖同在今日內蒙境內,但當時交通不便,長途跋涉,頗費時日。一到上京,金太宗完顏展便讓他們朝見祖廟,實際上是行獻俘禮。金人逼著宋俘身披羊裘,腰繫氈條,入廟行牽羊禮。在一片胡樂聲中,金人逼著徽宗父子進入御寨,拜見太宗於乾元殿。金太宗與皇后大臣等騎兵先行,接著是契丹樂,後面是五面白旗,上面分別寫著“俘宋二帝”、“俘宋二後”、“俘叛奴趙構母妻”、“俘宋諸王驗馬”、“俘宋兩宮眷屬”等字樣。

宋朝俘虜一律金人裝束,宋帝、後均帕頭、民服,外套羊裘,其他人均露上體,披羊裘,跪聽金人詔書。金太宗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昏德侯,鄭、朱二皇后並封夫人,康王趙構(宋高宗)之母韋賢妃、王后邢夫人以下三百人沒為女婢,入上京洗衣院,為金人洗衣服。另有四百餘宮眷送入元帥府女樂院,供金人淫樂。宮眷中有孕者九十四人一律墮胎,有病者調理,以備採選。朱皇后不堪虐待,自溢不死,又投水斃命。金朝的達官顯貴可以隨便從洗衣院中取走婦女玩樂。

一個多月之後,也即建炎二年十月,金人又徙徽宗父子於韓州(遼寧昌圖北八面城),但入洗衣院與元帥府女樂院者不得隨行。金人撥給他們薄田四十五頃,讓他們自種自吃。可憐這些出身於鐘鳴鼎食之家的王公貴族,哪裡會侍弄田地?收成不好,自然菲衣惡食。還有那些淪為奴隸的人,每月支稗子五斗作為口糧,每歲支麻五把,供織衣服之用。

有些人不會紡織,無衣可穿,只得裸體。金人中有好心腸的,改讓這些人燒火,以便取暖,但一旦外出取柴,再坐火邊,皮肉便一層層脫落,幾天內便在痛苦中死去。金人視這些人如草芥,任其生死。

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金人再次遷徽、欽父子於五國城(黑龍江依蘭縣),下令減少隨從,宗室中只有六人獲准前往。徽宗自淪為囚徒,飄泊萬里,棲遲不定,忍辱偷生,俯仰由人,真是求生不得,欲死不能了。

囚徒生活也不平靜。紹興三年(1133年)六月,宋徽宗的兒子沂王趙駙馬都尉劉文彥告發宋徽宗謀反。宋徽宗驚懼不已,遣人詢問,金人已將二人押解而去。七月中旬,金人又遣兩使者前往勘問,並要求宋徽宗對簿公堂。原來,沂王愕、驗馬劉文彥為了改變自己的處境,取得金人信任,才出此下策。

五十二歲的宋徽宗身體虛弱,經不起奔波之苦,懇請免去此行,金人不允。宋徽宗無奈,只得讓欽宗、信王棒、內侍王若衝等同往,再次向金人求情,金人才答應不讓宋徽宗出庭。審問持續了三天,趙愕、劉文彥理屈辭窮,只得承認是誣告。金人讓宋徽宗處理這一案件,宋徽宗出於父子天性,向金人求情,要求從輕發落。但是金人卻下令把二人處死。宋徽宗受了一場驚嚇,從此抑鬱成疾。

光陰茬再,轉眼到了紹興五年(1135年)。這年正月,金太宗崩逝,金太祖之孫完顏亮即位,是為熙宗。二月間,韋賢妃從上京洗衣院獲釋,來到五國城與徽宗團聚。兩個月後的四月二十一日,心力交瘁,病體支離的宋徽宗終於一病不起,在五國城魂歸道山,終年五十四歲。



搞笑的香蕉醬


公元1127年北宋宋徽宗(趙佶)與欽宗(趙桓)父子皇帝,兵敗被俘,金兵押解兩位皇帝從開封到北國邊疆現今的依蘭城。兩帝最終客死在依蘭城。一生跌宕起伏,遭遇悲慘。

一、靖康之難,兩帝被俘

宋徽宗是北宋的第八位皇帝,哲宗趙煦只生了一個兒子,不幸早亡。按宋朝皇室的繼位慣例,從皇弟中擇選繼承人。”依律當立同母弟趙似”。

當時朝臣都反對立趙,“輕佻不可以君臨天下”。而向皇后卻轉達神宗的遺詔,讓趙佶繼皇帝位,“有福壽,且仁孝。”趙佶就這樣登上皇位,他做了24年的皇帝。

宋徽宗感到治理國家的艱難,此時的大宋朝,社會秩序混亂,政局淆亂,吏治腐敗。他把皇位推給了太子趙桓,自己做起太上皇,還自封“太上道君皇帝”。

元丞相脫脫總結他失國的原因說: “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 亦非曹、馬之篡奪, 特恃其私智小慧, 用心一偏, 疏斥正士,
狎近奸諛”,主要是不務正業, 任用奸臣, 排斥忠臣, “玩物喪志, 縱慾敗度”又“溺信虛無, 祟飾遊觀, 困竭民力”才造成亡國的

宣和七年(1125年),太子趙桓繼皇帝位。1126年改年號靖康,趙桓繼位後,也不能改變朝局。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勢如破竹,沒有多久攻陷了汴京,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宋徽宗父子以及皇室成員成了金國的俘虜。隨著金兵北遷囚禁依蘭,史稱靖康之難。

二、北狩之路,歷經三年到達囚禁之地依蘭

金兵從開封開始押解宋徽宗及皇室成員,達到依蘭,相距有千里的路程,那時的交通條件差,沒有幾個月,就不可能到達的。他們一群人從開封開始,經磁州、銘州,一直往北行,經懷柔,過灤河至中京大定府,經建州,沿西行到過金國都城上京會寧府。

宋徽宗達到上京後,要求他參拜金太宗。金太宗賜封趙佶為昏德公,趙桓為重昏侯。兩父子真是無奈,從這個封號就知道,不是什麼好的封號。此地他們暫住了一段時間。

金天會八年(1130年),達到依蘭,這是他們最後的定居點。押來的皇室宗親,在中途病死、逃亡的,只剩下了140人。

金廷將已囚禁二年的趙佶父子由韓州又遷徙到鶻胡裡改路, 至少與下列史實有關:

1、當年趙佶北遷途中走到燕山時曾密遣內臣曹勳,給九子趙構捎回寫有“即便即真, 來救父母”的親筆半臂內衣( 趙構母韋貴妃和趙構妻邢氏也都捎去書信及脫下腕上金環, 讓轉告康王: “願如此環, 得早相見” 。)

曹勳逃回南方後, 即將御衣及書信面交趙構,並提出組織敢死隊航海去金國, 截趙佶父子從海路迴歸的建議, 趙構對此一直未加可否, 曹勳也九年也未得再被召見。

2、南宋派到金國祈請使宇文玄中是位學界泰斗, 被金太宗留下聘為 “國師”, 還將其家眷接到阿城, 他幫助金朝制定了朝政制度、禮儀等, 但他仍忠於故國, 曾策劃宋欽宗南歸, 被金廷發現處死。

3、岳飛抗金高潮時, 曾發動郾城大戰, 已收復了郾城、穎昌、鄭州等河南大部, 主力反攻到朱仙鎮 , 已安排官員去鞏縣修葺宋陵, 並指日安排渡河北進, 一時兩河震動, 時刻準備迎接王師光復舊土, 甚至金兵內部也有密受岳飛旗牌願作內應的。

金國領兵元帥金兀朮已經承認失敗, 準備棄城北撤。岳飛向其部下揚言“要直搗黃龍府, 迎取二聖迴鑾”。黃龍府是遼金時代的北方重鎮, 兵家必爭之地。

韓州在其以南, 鶻裡改路在其東北, 隔張廣才嶺, 比韓州陸上還要多 420 裡, 再加水上行舟 40 多天,從囚禁地的安全方面考慮, 無論是逃脫或解救都增加了難度。

三、在依蘭過著悲悽的囚徒生活,最後客死異鄉

趙佶父子是在天會8年7月15日到達依蘭,10月鄭皇后病逝。

《北狩行錄》中說: “上皇因哭太后, 一目失明。”

在南方習慣的人,剛到北方,生活,天氣都不會習慣,在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打擊下,意志日益消沉,想回歸南方是沒有希望了。

歷史學家金毓黻、王寶善實地查勘考證, 認定為徽欽二帝被禁五國城處無疑”的記述, 也實際證實了父子皇帝的囚禁所在地。

《北狩行錄》中對其日常生活也有所記載: “日昃得食四盂, 二帝分食之”。

在天會13年(1135年)宋徽宗病故。此時的他只有54歲。在1142年,金宋議和,他們靈柩才回到南方。

《金史》載: “熙宗天會十三年( 1135) , 昏德公趙佶死, 遺使致祭賻贈”。兩年後紹興七年( 1137) 死信才傳到江南。

宋徽宗執政二十四年,執著詩詞,書畫,聽信奸侫之言,遠賢臣,造成社會不安定,朝局動盪,最後落得客死異鄉,作為皇帝,真是悲慘,可憐。


史學長空


公元10世紀,分佈在依蘭以下松花江和黑龍江沿岸的“生女真人”,形成著名的五大部族,即“剖阿里、盆奴裡、奧裡米、越裡篤和越裡吉”,(《遼史》卷三十三)通稱五國部。五國頭城。

城址呈長方形,周長2210米,城垣夯築,殘垣高3米。據《遼史·地理志》記載,五國部於遼聖宗時來附,“命居本土,以鎮東北境,屬黃龍府署司”。當時,遼朝除任命各部的“酋帥”負責管理本部事務外,另派節度使一員,駐守其地。

公元1126年,中國北部的女真人南下,汴京淪陷,剛剛登上皇帝寶座一年之久的欽宗趙桓只好率百官捧呈降表。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隔年4月,金兵押解徽、欽二帝和隨從千餘人及金銀珠寶隨軍北運。次年7月達燕山府,有來到中京,遷移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白城子),金太宗面召徽、欽二帝,降封徽宗為昏德公、欽宗為重昏侯。同年12月,又將二帝從上京發配至韓州(今遼寧昌圖八面城)。1130年7月,金兵押解二帝自松花江上游乘船而下,46天后,到達五國頭城——依蘭囚禁。

凡來過依蘭的人,都會聽到過有關北宋徽、欽二帝在五國頭城"坐井觀天"的故事。所謂的"坐井觀天"只是古人用來形容被囚禁的慘景而已。"井"是指四合院的院心。五國城遺址於1981年被黑龍江省政府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奮進的火腿


五國城。它是生女真五部的頭城。哪五部?剖阿里、盆奴裡、奧裡米、越裡篤和越裡吉部。

契丹人為了方便管理,將它們的會盟之城定在離黃龍府最近的越裡吉,也就是五國城。

所以後來,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將從宋朝俘虜來的趙氏皇族遷往五國城居住,就是為了讓他們多受點兒苦,體驗一下北國風光,同時方便監視。

宋徽宗被封了“昏德公”,宋欽宗被封了“重昏侯”,但這只是從精神上的一種侮辱。實際上,“昏德公”屬於正二品,級別相當於左右丞、副元帥,俸祿為:“錢粟各一百五十貫石,曲米麥各二十二稱石,春羅秋綾各二十二匹,絹各八十匹,綿三百五十兩”;“重昏侯”屬於正三品,級別相當於大將軍,待遇也不低。幾年後,宋欽宗還被加封為“天水郡公”,級別又上升一級。

而五國城,則成了趙氏皇族最後的傷心之地。宋徽宗和宋欽宗天天都盼望著能逃出牢籠、重歸故土,但這一願望伴隨著他們生命的消逝而永遠地長眠地下。





戴老師講歷史


五國城,本來是一個軍事重鎮,它是生女真五部的頭城(剖阿里、盆奴裡、奧裡米、越裡篤和越裡吉部)。後來,金太宗將趙氏皇族遷往五國城居住,就是為了讓他們多受點兒苦,同時方便監視。而五國城,則成了趙氏皇族最後的傷心之地。宋徽宗和宋欽宗天天都盼望著能逃出牢籠、重歸故土,但這一願望伴隨著他們生命的消逝而永遠地長眠地下。

慈雲寺,創建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是東北抗日名將、奉系軍閥依蘭鎮守使李杜將軍為其胞姐在龍王廟基礎上修建的。據史書記載,北宋徽欽二帝"坐井觀天"遺址就在這裡!


奧嘟比科技恩怡之母


哈爾濱依蘭縣,小興安嶺南面,三江交匯處(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又叫三姓城、五國城。沿依蘭縣的通江大道向北走,通江路與越里路交界處,在路左側矗立著一座兩米高的石碑,上面刻著"五國城遺址"五個大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