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賣家:談談我對選品的幾點看法

跨境電商發展這麼多年,時至今日,我依然確定鋪貨可以賺到錢;但是,未來的發展特別是這次疫情影響讓我覺得,精品才是王道。

今天簡單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我從鋪貨轉到精品運營、選品的幾個標準及選品可參考的數據平臺。

為什麼我從鋪貨轉向精品運營?

跨境賣家:談談我對選品的幾點看法

1、未來趨勢

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客戶選擇購買有品牌、定位精準的店鋪產品。

相對中國,東南亞目前(更嚴謹來說是曾經)是一塊電商窪地,物流不行、支付不行、甚至客戶的網購意識也不行,就像十幾年前的淘寶!大家一窩蜂的撲過去,隨便進點貨就能賣出去,賺個盆滿缽滿。

但是,它絕不是十幾年前的淘寶環境。它有微商(facebook賣貨)、代購、有社交媒體,有成熟的移動互聯網。

他們經濟欠發達,喜歡便宜貨,但這並不久遠,就像你會從淘寶轉向天貓一樣,他們也會從雜貨鋪到精品店。

鋪貨會讓你的店鋪看起來凌亂不堪,產品質量沒有保障。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上多少商品、溝通多少供貨商等問題上;店鋪沒有類目、沒有裝修、沒有滿減優惠、甚至沒有大促海報。

這樣一家店,如果沒有品牌優勢,怎麼在未來存活下去?

跨境賣家:談談我對選品的幾點看法

2、成本

因為鋪貨,你選擇一件代發,一件和一百件產品的拿貨成本,你在1688隨便一搜就明白,差距遠不是幾塊錢的事;

可又不敢囤貨,因為鋪的太多了,全部囤貨資金佔用巨大;更不可能和供應商談合作,達到多少單是什麼價格,然後進行返還。因為你和他心裡都明白,到底能賣多少隻有鬼知道。

3、供應鏈

受疫情影響,華強北到現在還沒有開市,所有需要從這裡發貨的商品都按下了暫停鍵。

如果說你覺得這是一個特殊情況,那好,你以為你在1688找的店鋪就會一直營業嗎?

有沒有這樣的經歷,上個月或幾個月前在淘寶買的東西,這個月想再買個,發現產品已經下架或者店鋪不營業了。

說實話,你都不確定自己店鋪能開多久,為什麼會覺得供應商一定過的比你舒服呢?

4、產品質量

由於是鋪貨,自己不可能每件商品都買一件查看是否有質量問題,這就很有可能使得一件或一批質量很差的商品被髮到客戶手中。結果就是巨大的客服壓力和退貨成本,更重要的是絕對沒有回頭客了。

既然做精品,就肯定要會選品,選品是做精品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跨境賣家:談談我對選品的幾點看法

選品有什麼標準

1、瞭解市場

如果有人跟你講,我是靠感覺選品的。要麼是忽悠人,要麼還是忽悠人。感覺不假,但卻是數據和經驗的集合。

所以,你要做什麼品類之前,一定要了解數據,看下這個品類在市場的表現如何,是不是大眾所需的商品;有多少賣家在做了,競爭大不大;是不是網紅產品,生命週期有多長等等。

進一步瞭解品類中什麼產品好賣,每天上新多少,下單多少,評價多少(lazada沒有銷量,只有評價量),適不適合自己做。

給大家推薦兩款軟件,一個是淘數據,一個是八爪魚,可以自行查看。

跨境賣家:談談我對選品的幾點看法

跨境賣家:談談我對選品的幾點看法

除了通過軟件,還可以在平臺輸入商品名,人工查看有多少商品,哪種款式賣得好,哪個店鋪賣得好,進行對比分析。

2、瞭解價格

瞭解產品的價格帶,也就是別的賣家都賣什麼價格,你的價格有沒有優勢;加上物流、貨損、利潤等費用還能不能比他們低。

比如一個手機殼,別人賣5塊,你進價就要4塊,這明顯沒法做。

再比如準備做玻璃水瓶,貨損高達20%,快佔利潤的一半了,也沒必要做。

3、瞭解產品

有些產品雖然好賣,但是售前售後客服壓力很大,例如藍牙耳機,怎麼使用、有沒有當地國家的使用說明書。如果沒有,客戶的問題會佔用你大部分精力。關鍵是問著問著可能就不買了或者退貨了。

4、瞭解供應鏈

主要了解拿貨渠道,是不是直營工廠、有沒有資質、經營是否長久、如果之後量大有沒有專屬優惠價等等。

當然,所有的前提是這款商品允許在平臺被售賣,別廢了大把精力,最後發現是禁售品,豈不是嗚呼哀哉!

今天就和大家聊到這裡,有什麼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在後臺私信我,有空時都會一一回復!

我是Barton,東南亞電商從業者,喜歡交朋友和分享,如果你準備入局或者已經在做東南亞電商,可以關注我,互相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