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仿古玉未曾中斷過,有人說正是贗品才推動了收藏的發展,贊同嗎?為什麼?

玩古賞今


持標題論點的人是沒弄懂什麼是贗品!

所謂贗品是指現代或當代一些人為達到騙取他人錢財為目的,針對歷史上一些有名的文物或有代表性文化載體進行高精度,全方位一比一的仿造力求達到亂真的效果以成為他們騙人的工具。這樣的東西叫做贗品!所以贗品不但不能推動玉文化的發展反而會擾亂破壞玉文化的健康發展是玉文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汙點,一匹害群之馬。


yourande三葉草


個人認為,仿古玉不等於是贗品。今很多玉雕藝術家也製作些仿古玉,只是加入些現代元素…贗品就是假古玉一類,大多是劣質玉料仿作,然後強鹼強酸等化學物做舊的,有的還不屬玉類的材料,現在甚而出現了用石粉模壓的假古玉…

考古界認為,仿古玉大概在漢代就有出現,並在出土玉器中有零星發現,主要是對玉器提油做舊…未見實物,我是不認可這一說法的…

真正仿古玉可能起於唐代晚期。唐代朝廷因諱虎字把玉虎符改為玉魚符,最初是官員退位後要交還朝廷的,後來又不用交還了…民間富庶者便仿玉魚符以誇口炫耀自己祖先曾為朝廷官員什麼的,仿古玉之風始起…

宋朝可能是仿古玉較興盛的朝代,尚古之風流行,甚至有很多玉器是刻意做舊再佩戴的,且價錢比新玉器要貴出數倍,這些事在《遵生八箋》也有記載…其時還有很多對玉器做舊的方法,這些玉器做舊方法到明朝還相當盛行,一直延續至清末民國…但在行內都是容易辨認出來的…

宋朝後至清,仿古玉對人們崇尚古玉之風是有很大的推助作用的,清朝陳性就認為古玉有護身辟邪作用,以擁有古玉為豪…

個人認為,清朝前的仿古玉還是可玩賞的,因為這些仿古玉都是用有機物質去做舊的,玉性尚存,且大多工藝老到,玩賞或佩戴皆適心…這幾年拍行都有這類舊仿古玉拍賣,價位還不低的…

現在的所謂仿古玉人們都是指人為做舊的玉器,大多是用化學物做舊的,連玉也弄“死”,玉靈盡去,且化學物多存神經毒素,對人體有害無益…更有甚者誤導新學,花費冤枉錢而無一是處…對古玉愛好者只有傷害的份兒,對古玉流通及鑑賞只起負面作用…假古玉的泛濫,使人們對古玉的認知設置了更多障礙,使新學認真識假能力難以提高,摸入門檻的時間更長,個別甚而終其一生不辨真假…

(圖所示皆是今仿)








謝亞鐵


贊同👿就拿春秋時期夜明珠來說,由於種種原因,被埋在秦始皇陵墓裡,為了這事,在之前李斯找個玉雕工匠,重新複製一棵原狀夜明珠,這不兩千多年過後,又重現在在民間,全須全影,絲毫末損,歷史上總有些事,在慢慢地披露出來,不能在神秘。





多堖河之波


不贊同,胡說八道!歷代玉器藝術是連續不斷,各朝各代都有它們自己獨特的風格,不是什麼靠仿古玉來繼承,而且歷史上的玉器可以說百分之百是有它們的實用性的和喻意內涵的,不是什麼靠收藏成就玉器文化,


瀨河之水


古玩正因為有仿品,才有鑑定,才有撿漏,才好玩,不然就和其它商品一樣了,個人觀點,見笑!


遼西玩家


這話說的只有一半是對的,任何一人人都希望收藏一件真品,但是真品價高難求,所以就有高手做仿品收取效益,也滿足了一部份錢少而有想收藏人的心理需求,就是高手錢多的人也難免打眼花了寃枉錢。


嶗山隱士3


給造假借口!仿!是歷朝歷代都有仿,但是人家是精工細作!而今大多數是粗製濫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