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穆里尼奧在熱刺,不怎麼打防守反擊了?

在寫標題的時候,我腦海裡最開始閃現的,是“為什麼穆里尼奧在熱刺,不打防守反擊了?”這幾個字。但是後來一想,這樣似乎存在歧義,沒有不打,只能說較穆帥之前的執教經歷,變得少了,或者說沒有那麼明確了。因此,我就把標題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為什麼穆里尼奧在熱刺,不怎麼打防守反擊了?


穆里尼奧在執教國際米蘭和皇家馬德里期間,防守反擊成了他獨樹歐洲的“個性標籤”。在穆里尼奧務實的打法下,國米和皇馬統治了本國的聯賽和杯賽,國際米蘭更是在幾十年的等待之後,拿到了無比渴望的歐冠冠軍。可以說,穆里尼奧引領的這種打法風靡一時,很多球隊紛紛效法,收到了不錯的效果。自從穆里尼奧中途接手托特納姆熱刺隊之後,防守反擊的打法變得非常模糊,不再像早幾年那樣明確和堅決。不少中立球迷,甚至是熱刺本隊的一些球迷,都感覺有點看不懂,為什麼穆里尼奧在熱刺,不怎麼打防守反擊了?那麼,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這個問題。


為什麼穆里尼奧在熱刺,不怎麼打防守反擊了?


心氣

凱恩26歲,孫興慜27歲,溫克斯24歲,洛塞爾索和恩東貝萊23歲,貝爾溫22歲……熱刺中前場的球員,大多數都處於自己職業生涯的黃金年齡。從這些年輕人的眼裡,我們會依稀看到昔日穆里尼奧桀驁不馴的影子,進攻的血液在他們體內流淌,張揚的個性在一次次突破、進球以後,寫在他們臉上。


熱刺的進攻球員天賦異稟,在防守反擊的時候,他們打得非常出色。凱恩作為前場的支點,不遺餘力地回撤拿球,通過兩側的調度,給後上孫興慜和洛塞爾索,小盧卡斯和西索科等球員創造機會。孫興慜、小盧卡斯(還有貝爾溫)等人的盤帶和內切極具殺傷力,完全可以在速度上碾壓對手。洛塞爾索、恩東貝萊的傳球和跑動同樣堪稱鬼魅,他們能和凱恩、孫興慜之間產生很好的化學反應。聯賽第16輪對陣伯恩利,孫興慜在反擊中狂奔80米,面對伯恩利6-7人的圍堵,一氣呵成輕鬆破門。這粒進球很好地結合了孫興慜自身的優勢所在,通過後場的快速反擊,給予對手致命一擊。從一定程度上來看,熱刺隊的反擊效率非常高,非常適合打防守反擊。


但是縱觀熱刺大半個賽季的表現,防守反擊僅僅只是他們進攻模式裡的其中一種。當凱恩在場上的時候,熱刺隊更習慣利用他的策應,以對方大禁區外的弧頂為發起點,向兩肋進行45度的短傳滲透,讓兩個邊鋒更靠近禁區裡面的位置,來造成有效的殺傷。這種美麗足球其實早在波切蒂諾時代,就已經在這支球隊根深蒂固。波切蒂諾的戰術理念與他在西班牙長期效力與執教有著莫大的關係。當球隊控球的時候,波切蒂諾希望球隊通過耐心和具有目的性的傳球,來創造滲透對方防守的機會。在丟球的時候,他就會強調球隊要持續給對手施壓。假如你平時在踢球,你會發現在防守反擊的衝刺過程中,一般很難進行腳下複雜的傳遞配合。一來自己的隊友還沒有完全跑到位,出球的線路會相對較少;二來自己還處於無氧運動的狀態中,很難思路清晰地出球。上個賽季,熱刺隊的表現非常出色,他們成功闖入了歐冠決賽,聯賽又爭四成功。面對這樣的成績,熱刺全隊上下心裡還是有底氣的。所以我相信,在很多熱刺球員的自尊心面前,他們是無法接受球隊在場面上被一些下游球隊壓制的。


太多的干預反而適得其反,穆里尼奧完全體會得到這些年輕人的心氣,也看到了他們的潛力。因此在進攻端,他還是給予球員充分的鼓勵和信任。此前在波切蒂諾麾下改打後腰的穆薩·西索科重新回到了右前衛的位置,看得出來,穆里尼奧減輕了西索科在防守端的壓力,希望能更大地釋放他在進攻端的天賦。這就是為什麼在穆里尼奧上任的初期,球迷會覺得熱刺的進攻變好了,防守似乎沒什麼變化(實際上防守還是有變化的,只是一開始沒那麼明顯)。


後衛

穆里尼奧在執教國米期間,中衛的組合是“盧西奧+薩穆埃爾”;而在執教皇馬期間,中衛的組合是“拉莫斯+佩佩”。無論是能力方面還是成就方面,這兩組中衛的組合都完勝熱刺現有的中衛組合(阿爾德韋雷爾德+桑切斯或維爾通亨),以目前熱刺隊中衛球員的能力來看,穆里尼奧根本沒有“穩守”的資本,一旦把防區龜縮到本方的中後場,無異於給自己埋雷。本賽季英超聯賽第8輪,布萊頓隊小將康諾利,在下半場打進熱刺球門的那粒進球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當時,布萊頓在後場拿球以後,直接長傳找到前場左側的康諾利,而熱刺的右後衛一下子回不來了,就由阿爾德韋雷爾德負責去補這一邊。但是從啟動的那一下開始,阿爾德韋雷爾德就被康諾利甩出了一個身位,行進之間他對康諾利的貼防又不是很緊,於是就讓康諾利用一個變向內切的動作,很舒服地騰出了射門的空間,輕鬆將球打進。阿爾德韋雷爾德快31歲了,維爾通亨32歲,兩個熱刺“老臣”隨著年齡和狀態的下滑,已經變得力不從心。雖然兩個人在正面防守端的經驗豐富,但是一旦遇到速度和爆發力俱佳的對手,這兩名中衛就會顯得非常吃力。本賽季,紐卡的喬林頓、曼聯的拉什福德和聖徒的英斯都給熱刺的後防,吃過到不少苦頭。


阿爾德韋雷爾德、維爾通亨和桑切斯持球往前推進的能力一般,不具備後場直接送關鍵球的能力。可以很直接地說,熱刺隊目前暫時沒有躋身世界前十的中後衛。即使那些擁有一流後防核心的球隊,長時間退守到自己的後場,也很難保證長時間不丟球,更何況是現在的熱刺。所以說,穆里尼奧對於球隊現在的防守,信心不是特別足。這個時候,進攻端的投入就可以有效緩解後防的防守壓力。


再來看看邊後衛,穆里尼奧在國米期間有一個麥孔,在皇馬的時候有個馬塞洛,都是那種上得去回得來的邊後衛,而且他們攻守兼備體能充沛,放眼當今足壇,都是一流的邊後衛球員。在穆氏防反的哲學裡面,由守轉攻的時候,邊後衛需要利用自身速度,迅速的帶球往前推進,或者在持球者掌控球權的時候,迅速包抄到自己所在的邊路,在空間上給予策動者一定的出球選擇。在熱刺隊陣中,丹尼·羅斯的年齡和狀態無法達到穆里尼奧的要求,自然不在他的計劃裡。現在兩人的關係已經公開矛盾化,羅斯已經租借去了紐卡,本·戴維斯可以暫時坐穩首發左後衛的位置。本·戴維斯彈跳出色,謙遜低調,在場上表現得矜矜業業。不過整體來說,中規中矩的本·戴維斯提升空間有限,加上經常受傷,性格乖巧,很難達到麥孔、馬塞洛這樣的高度。在右路,身體條件出色的奧利耶攻強守弱,在防守的時候很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大腦“短路”,成為熱刺隊在防守端的最大短板。兩側邊後衛的能力,讓魔力鳥很難做到兩“翼”齊飛。


沒有一流的核心中衛,也沒有強力的邊後衛,這就意味著在穆氏防反的拼圖裡面,缺失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假如一味地追求防守反擊,很容易在無意間將自己的短板無限放大。


趨勢

當年穆里尼奧帶領“反技術流”的皇馬在西甲賽場與巴塞羅那相互較勁,一直被球迷津津樂道。那個時候,巴薩就是壓著皇馬,在禁區前進攻圍攻,皇馬依靠C羅、貝爾伺機打出快速反擊。有的時候,巴薩會得勢不得分,圍攻90分鐘不進球,結果卻被皇馬一個反擊給打敗。


如今的世界足壇,戰術打法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球隊不再效仿巔峰時期的巴塞羅那。他們經常會在中後場不停的倒腳,表面上看似乎漫不經心,但是隻要吸引到對方的兵力,他們就會瞬間提速,快速通過中場的傳遞交到前場,給出致命一擊。這樣的打法效率很高,因為在提速的瞬間,對方禁區裡不會像過去那樣擺著大巴。而且,這種打法不怕老式的防守反擊,因為在攻守轉換的過程中,本方中後場的球員都不容易失位。如果進攻受阻,全隊能很快回撤下來,投入到防守中去,不會出現防守球員回不來的情況。上個賽季的歐冠決賽,熱刺隊放棄了場面的控制權,主動改打防守反擊,效果並不是很好。這樣的打法,不僅讓比賽的精彩程度大幅下降,也讓他們最終輸掉了征服歐洲的大好機會。


現在很多教練在面對穆里尼奧的時候,都會部署出一些抑制防守反擊的打法,比如把比賽節奏放慢,掐住你反擊的進攻點。因此,穆里尼奧的戰術打法也需要結合趨勢的引領,不斷地進行調整和變化。重新回到教練席之後,相信穆里尼奧的字典裡不僅僅只有“防守”,貝爾溫的加盟也正好印證了這一點。


為什麼穆里尼奧在熱刺,不怎麼打防守反擊了?


穆里尼奧在變化,熱刺隊也在變。如果他只會防守反擊,那他就不叫何塞·馬里奧·多斯·桑托斯·菲利克斯·穆里尼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