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超級大國註定遙遙無期?為何有人說再給普京40年也難以完成?

Luck依


主要是沒有民眾基礎。只是普京一個人幹,天大的本事也沒用。國家是大家的,也不是他一個人的。


白天甲骨文晚上鬥地主


普京已經是年過66歲,顯然沒有40年的時間領導俄羅斯。即使普京有40年的時間領導俄羅斯,俄羅斯也無法成為超級大國。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已經失去了成為超級大國的各項基本條件。除非,俄羅斯有能力再次將其他14個蘇聯加盟國再次吞併。未來,隨著俄羅斯經濟地位的不斷下滑,其軍事實力也越來越難以維持。俄羅斯能夠保住世界強國的地位已經很不容易,更何況是再次成為超級大國。

俄羅斯的前身是蘇聯,是與美國並駕齊驅的超級大國。蘇聯一共有15個加盟共和國,分別是東歐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與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與立陶宛;中亞五國,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與土庫曼斯坦;外高加索三國,阿塞拜疆、亞美尼亞與格魯吉亞;還有一個摩爾多瓦。蘇聯領土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時超過了2,84億,遠超同期的美國。蘇聯名義上是一個聯邦制國家,實際上是繼承沙俄的版圖,還是一個以俄羅斯人為主的中央集權國家,加盟國的權利十分有限。

與蘇聯相比,俄羅斯至少存在三種缺陷,難以再次成為超級大國。

第一,俄羅斯失去了眾多領土與人口。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人失去了5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蘇聯的領土是建立在沙俄的基礎之上,經過俄羅斯人300多年擴張俄羅斯。整個蘇聯的版圖具有完整的戰略防線。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在東歐、高加索、中亞方向,都失去了戰略防線,整個地緣環境變得極差。更為嚴重的是,俄羅斯人口數量在不斷地減少,從剛剛蘇聯解體時的1.48億變成了現在的1.44億。地源環境變差,人口數量降低,俄羅斯如何再次成為超級大國?

第二,俄羅斯政治影響力遠差於蘇聯。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戰以後,扶持了東歐建立大量社會主義國家。此後,蘇聯牽頭成立華約,與美國 建立的北約針鋒相對。美國與蘇聯的冷戰是不同意識形態國家之間的較量。現如今,俄羅斯已經不再是社會主義國家,意識形態對西方也沒有優勢可言,也失去了對亞非拉國家的大部分影響力。孤獨的俄羅斯,已經無法與社會主義的盟主蘇聯相比。

第三,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無法支撐其成為超級大國。蘇聯解體以後,本來完整的工業體系變得支離破碎,分散在不同的國家之內。例如,蘇聯的造船業就由俄羅斯與烏克蘭分工合作,現如今,兩國的造船業都已經不能與蘇聯時期同日而語。蘇聯能夠迅速崛起,依靠的是斯大林模式;蘇聯衰退,也是因為沒有對斯大林模式進行改革。現在,俄羅斯GDP總量僅為1.5萬億美元,不足美國的7%,又沒有了蘇聯時期完整的工業體系,如何能夠支撐其成為超級大國。

結論:不容否認,俄羅斯總統普京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普京能夠將俄羅斯治理成今天這個樣子已經是十分難得。俄羅斯想要成為超級大國,以目前的情況,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美國觀察室


俄羅斯要恢復到超級大國?難度相當苛刻,在現在看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達到,除非世界爆發大戰重新洗牌,俄羅斯可能有機會也僅僅是有很小的機會而已!迄今為止,出現過三個公認的超級大國,那就是大英帝國、蘇聯與美國,德國兩次都站在了超級大國的門檻上,但是都被按下來了,沒有跨越過去,但卻順帶著把大英帝國拉下了馬。總結一下這三個超級大國的特點,就能夠知道俄羅斯想再次成為超級大國有多難,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

第一,廣袤的領土和充足的人口。大英帝國時期號稱“日不落帝國”,加上殖民地有超過3300萬平方公里土地,總人口超4億;美國領土937萬平方公里,人口3.24億;蘇聯時期領土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2.9億。可以說領土和人口是成為超級大國的基本條件,像新加坡、以色列這種再強大也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至少得有足夠的縱深防禦才行吧!俄羅斯目前領土1700萬,人口1.4億,土地是足夠的,人口只能勉強能達到超級大國的門檻,這一條基本符合!

第二,經濟發展水平高。英國靠著引領兩次工業革命,成為第一個進入工業時代的國家,並在300年時間裡一直引領全球;蘇聯在建國20年後成為歐洲工業總產值第一的國家,在藉助二戰整個歐洲的沒落,成為超級大國,蘇聯時代的重工業領域的成就全球領先,科技水平也與美國難分伯仲,而且能源經濟帶來了相當大的收入,現在俄羅斯工業綜合來說後退了一大步,基本啃蘇聯時代老本;美國不說了,靠一戰工業總產值超越英國,二戰後建立美元霸權、美元金融,到今天美國的金融、互聯網、電子工業、農業基本所有領域全球領先。

而俄羅斯呢?從經濟發展角度來看越來越像一個發展中國家,就像中東國家一樣基本靠著賣能源、賣原材料賺錢,農業還可以,工業佔據的經濟比重小得可憐,俄羅斯全國都很難看到一輛俄羅斯自己國產的轎車,甚至俄羅斯搞蘇聯那一套計劃經濟可能還可以,資本經濟他們根本就不懂是怎麼回事,還被美國等西方國家經濟制裁,經濟發展舉步維艱,所以這一條俄羅斯差得遠呢!

第三,強大軍事實力與政治影響力。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曾經天下無敵,日不落帝國就是最好的見證,一戰以前,英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霸主,一戰後就有些力不從心了;蘇聯巔峰時期擁有550萬軍隊,蘇聯鋼鐵洪流是歐洲國家的噩夢,全球戰機、軍艦、坦克一半都在蘇聯,此外,蘇聯還控制著東歐的社會主義國家,影響力遍及諸多亞非拉國家;美國的11艘航空母艦遊弋在四大洋,600多個軍事基地遍佈在全球156個國家與地區。強大的軍事實力是超級大國地位的保障,廣泛的政治影響力是超級大國實力的標誌。

而今天的俄羅斯軍事實力還算強大,政治影響力還剩一些,但是也都是啃蘇聯時期的老本。解體27年了,主力戰艦都還是蘇聯留下來的遺產,自己生產的都是可憐巴巴的950噸護衛艦,連4000噸護衛艦造了12年,海外軍事基地就還剩下敘利亞的2個,軍事和政治影響力一直在走下坡路,強大的軍事還得靠強大的經濟作為支撐,這一點俄羅斯完全也不具備!

第四,領先世界的科技水平。這一點俄羅斯 就更不具備了,如今美國在大多數領域都遙遙領先,而俄羅斯的科技發展舉步維艱,連航母的維修,除了核潛艇、核導彈等於核武器有關的武器發展還算正常外,其他方面全面落後,而且俄羅斯最缺的不是人才和技術,而是科技發展的資金,在過些年等這些人才都老去後,俄羅斯恐怕就真的沒落了,這點俄羅斯也不具備。

除了以上4點,成為超級大國還得要有機遇,大英帝國是在大航海時代的拼殺中冒出來的;美國則是藉助一戰、二戰;蘇聯也是靠的二戰;德國本想改變世界的秩序,但是2次都失敗了。現在俄羅斯要想成為超級大國真的太難了,不是普京這個強人領導的“弱國”能夠做到的,除非世界面臨一次重新洗牌,這樣俄羅斯有那麼一點可能崛起!

目前最能滿足成為超級大國的可能就是中國了,以上條件可能有些不具備,但是上升趨勢很明顯,甚至感覺就無法阻擋,當然要像跨過那道坎其實還是很難的,更何況前面還有一座大山擋著!


狼煙火燎


首先,把重回超級大國的期望定給普京就不對。普京肯定不能再活四十年。成為超級大國需要幾代人的努力和付出和努力。更需要機遇和時機。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俄羅斯註定無法重回超級大國。

蘇聯成為超級大國是二戰後,就不到五十年的時間,隨即國家解體。而在此前後,包括沙皇時代,俄羅斯就從來不是一個強大的國家。在歐美國家眼裡,他粗鄙,落後,缺乏教養。完全是依靠最野蠻的統治才維持住這個龐大的帝國。現在俄羅斯國土面積喪失了五百餘萬平方公里,雖然還是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1700餘萬公里)。但精華部分很少,國家的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歐洲部分。而亞洲部分則地廣人稀。隨時都有二次分裂的可能。



都說現在的俄羅斯只能依靠資源和武器出口勉強維持。這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俄羅斯已經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和機能。世界上最具強國雄心的應該是日本,俄羅斯與東方大國。美國真沒有這個想法。但目前肯定的是,俄羅斯已經退出大國政治舞臺,他的衰落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現在的普京就好比明朝的張居正。強行給俄羅斯續命。一旦普京退位,俄羅斯必將是大幅度下滑。


經濟上的衰退可以恢復。政治上的落後可以改進,但俄羅斯的問題是他已經無法治癒。國家得了‘’癌症‘’如果想要至於將是極為艱難。而且需要幾代人的努力。俄羅斯面臨問題很多,既有經濟和民族問題,還有地緣政治與國際戰略衝突,俄羅斯的要想強大將是舉步維艱,重新超級大國幾乎不可能可能。甚至還有二次分裂的可能。蘇聯的強大是特殊產物,當然和蘇聯本身能力也有關聯。其模式存在嚴重問題。一句話,蘇聯的強大是必然也是意外。

應該說,俄羅斯是個有底蘊的國家。東方大國佔世界發電量的四分之一。為榜首, 俄羅斯發電量世界第四,僅次於中國、美國、印度,超過了日本。 如此疲軟的經濟 俄羅斯的發電量幹哈了呢。人均是東方大國的1.5倍。可見俄羅斯有隱秘在其中。俄羅斯人口1.44億排世界第9,17年GDP是1.5萬億美元排世界第12,人均GDP是1.02萬美元排67,17年俄國PPP(購買力平價)總量世界第6,人均排47,HDI(人類發展指數)0.804排世界49位,屬於very high,Gini (基尼指數)37.7,排98位,屬於medium,整體來看俄國在世界190個國家裡不算多高,最多是中等偏上。

下一個十年是俄羅斯最為重要的十年,蘇聯的老本還能啃十年,如果那時候,俄羅斯無法實現目標,將徹底喪失一切,而且會二次解體。俄羅斯的未來不會因為外部環境的威脅而覆滅,絕對會因為內部的分裂而消亡。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世事無絕對,重回超級大國還是有希望的,就看俄毛的魄力了,2014年就是一個機會,當時直接出兵佔領整個烏克蘭與白羅斯,同時拿下還沒有北約駐軍的格魯吉亞。然後馬上進駐中亞五國與亞美尼亞,阿塞拜疆,同時宣佈蘇聯解體是非法的。

當天恢復蘇聯行政架構,只要把東歐幾個加盟共和國收回,其它的就好辦了,中亞五國根本無路可逃,可以放棄波羅的海三國,不許北約直接起衝突,如果當時俄羅斯這樣做了,堅持到現在蘇聯已經恢復了。

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是基本盤,只要這三個地區控制住,蘇聯就算恢復了,以俄羅斯的核武器數量,北約根本不會冒險直接出兵干預。可惜當時僅僅奪取了克里米亞和烏東,付出的代價卻與恢復蘇聯一樣的,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對北約的頹勢。

俄羅斯現在要想恢復蘇聯版圖還有機會,如果北約正式進入烏克蘭和格魯吉亞,再想收復就得與北約直接衝突了。歸根結底還是對西方抱有幻想,總是希望緩和與西方的關係,把自己的未來寄託在美歐,白白措施了一次絕佳的機會。

如果無法收回烏克蘭與白羅斯,俄羅斯超級大國夢就永遠實現不了,充其量就是一個強國,覺醒把俄羅斯,覺醒吧普京,


雯臣


任何大國的崛起或者復興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傳說中的20年時間太短)。俄羅斯想要重回超級大國行列面臨很多問題,畢竟冷戰結束後,我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的環境都發了巨大變化。先說內部,俄羅斯是蘇聯最大的繼承者,但相比蘇聯,俄羅斯失去了500多萬平方公里國土,人口減少了一半(1.4億)。蘇聯領土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里,人口最多時超過了2.84億。

蘇聯原本是一個整體存在的國家,分裂對其經濟結構和工業格局的撕裂是戰略性的。尤其嚴重的是,位於東歐的前蘇國家相繼加入北約,從同胞兄弟變成戰略敵人。蘇聯時期佈設在這些國家的輕/重工業體系,尤其是軍工體系,成了限制俄羅斯軍事工業復興的障礙。比如烏克蘭的造船工業對俄羅斯海軍振興的衝擊。

俄羅斯目前正在謀求把之前散佈在前蘇國家的軍工產業在本國重建,從而全面恢復蘇聯時期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由於俄羅斯擁有全部的技術儲備(生產設施設備和武器裝備技術),理論上不存在技術瓶頸。但大量的技術人才流失和龐大的復興資金,是擺在俄羅斯面前的最大難題。如果重新培養人才重鑄完整的軍是工業體系,40年的時間並不算長。

要實現這些目標,最基本的條件是綜合國力尤其是經濟實力的支撐。俄羅斯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油氣資源出口收入,但作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國之一,俄羅斯卻不掌握能源市場的主導權和話語權。從而無法保證俄羅斯有穩定的財政收入,以支持綜合工業體系的復興。目前俄羅斯能做的就是最低限度地滿足俄軍的裝備更新和技術升級需求而已。

從外部環境說,新冷戰正在醞釀中,美國從冷戰結束後至今,無時無刻不在盯防俄羅斯,也無時無刻不在推進北約東擴的戰略。毫不客氣的說,俄羅斯復甦甚至復興的跡象越明顯,那麼美國打壓遏制的力度也會越大。站在美國的立場上看問題的話,老美永遠也不會允許一個與他分庭抗禮的超級大國(俄羅斯)迴歸。


高峰軍事觀察


兩點決定了俄羅斯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一是俄羅斯的經濟模式,二是國際環境,除非徹底改變以上兩點,否則俄羅斯永遠都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光靠某一個總統是沒用的。


“給我20年,還你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2000年普京當選為俄羅斯總統,他的豪言壯語擲地有聲,全世界都記住了,到2019年,普京已經擔任四屆總統,一屆總理,他從沒有離開過俄羅斯政壇,距離他的20年期限僅剩一年,俄羅斯的綜合實力雖然有所提高,但是還遠遠不到普京心中的強大。

經濟模式

俄羅斯經濟發展依賴於能源出口,其中石油和天然氣是主要經濟來源,客戶主要是周邊國家,尤其是歐洲,蘇聯後期,能源被金融巨頭壟斷,因此蘇聯經濟實力逐年下降,民眾生活水平日益下降,加速了蘇聯的解體。

普京上臺後開始改革,把財閥和金融巨頭手裡的能源收歸國有,同時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扶植力度,俄羅斯經濟開始加速增長。

但是將近20年過去了,俄羅斯依然依賴石油和天然氣出口,製造業、服務業和金融業都沒能站出來緩解能源產業的壓力,僅靠一條腿,俄羅斯能走多遠?

美國為什麼經濟強大?因為美國高科技產業實力強,加上壟斷地位,可以獲取鉅額利潤,手機、電腦、通信、醫藥等方方面面都有美國造,可是俄羅斯除了能源和武器裝備以外,還有什麼遠銷世界的產品?石油和天然氣雖然可以讓俄羅斯經濟保持增長,但是競爭對手太多,收入很容易受國際市場的影響。



俄羅斯經濟要想突飛猛進,不再受制於人,必須要努力發展科技產業,但是對於“吸毒”成癮的俄羅斯來說,擺脫能源產業,從事難度更高的高科技產業並非易事。

國際環境

俄羅斯最大的問題上幾乎把所有周邊國家全都得罪光了,唯一與之交好的恐怕只有同宗同源的白俄羅斯,為了防範俄羅斯,波蘭邀請美國駐軍,烏克蘭倒向西方,土耳其也在美國和俄羅斯之間搖擺不定。



誰會坐視俄羅斯強大?

俄羅斯強大了,烏克蘭鐵定分裂,靠近俄羅斯的國家都要受到危害,即使俄羅斯不這麼做,但是它已經給各國留下侵略者的印象,誰都不會冒險讓俄羅斯強大。


美國與俄羅斯保持對抗關係,美國在全世界150個國家駐軍,光憑這麼多盟友,美國在與俄羅斯的競爭中就處於優勢地位,2014年美國製裁俄羅斯的方案一出,幾乎是一呼百應,俄羅斯經濟迅速下滑。

俄羅斯的困境不是幾十年就能改變的,當然也不是靠某一位總統就能夠改善的,即使普京能力再強,對於俄羅斯的弊病也是束手無策。


視野新觀


可能俄羅斯已經喪失重歸超級大國的機會了,普京估計是不可能了。

成為超級大國的條件,無非是國土面積、人口規模、經濟條件三個因素。在人口方面,世界上第一次出現的超級大國英國,不到一億人口。第二代超級大國,人口都在2億以上。而隨著經濟規模的逐步擴大,需要的人口數量越來越多,未來的超級大國肯定是十億級的。

國土面積的重要性是承載人口和發展經濟,以及提供戰略縱深。廣泛的土地能夠養育更多的人口和發展工業,增強國力。同時可以提供戰略縱深,不至於在戰爭中一觸即潰。二戰的法國如果國土面積足夠大,可以節節抵抗德軍,也不至於投降。反觀蘇聯,多次敗給德軍,仍然有足夠的戰略縱深重整旗鼓。



在有足夠規模的國土面積和人口下,經濟水平就成了關鍵因素。高水平的經濟可以提供足額的軍費發展軍事科技,建立一隻戰鬥力強勁的武裝力量,進行全球佈局。同時可通過經濟手段進行滲透,影響世界各國的政治,建立以超級大國的全球秩序。

現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國土面積900多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四,人口3億多排名世界第三,經濟總量長期排名世界第一,高科技水平獨樹一幟。每年幾千億的軍費幾乎佔世界總軍費的一半,使美軍可以在全球佈局,穩穩的控制世界秩序。



而俄羅斯人口1.4億排名世界第9,在孟加拉國和墨西哥之間,國土面積1700萬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一,gdp總量在2017年時排名世界第12位,低於韓國。如果不是因為這是俄羅斯,一個gdp低於韓國又高於墨西哥的國家,會被很多人認為是一箇中等國家。

所以,現在的俄羅斯其實並不是一個大國的底子,只是在蘇聯時期留下的核武庫和常規武器的加持下,俄羅斯顯示的很強勢,表現出強國的風範。而且俄羅斯gdp總量偏低,只能維持中等國家的軍費投入,故蘇聯時期,按照超級大國投入巨資建立的軍工體系會逐漸失去活力,導致俄羅斯的軍事力量停滯不前。




普京對於這些問題可以說是束手無策,俄羅斯想重歸超級大國,關鍵因素就是經濟總量偏低,但是怎麼提高gdp,是一個難題。對於經濟欠發達國家,最直接的發展之路就是發展工業,特別是低端工業,造成原始積累後,再逐步發展高端製造業。

而俄羅斯發展工業有天然不足之處。俄羅斯適合發展的東歐地區,在冬天有長達幾個月的冰封期,零下幾十度特別常見,一度成為俄羅斯的冬將軍。在這裡發展工業,面臨冬季嚴寒產生的取暖費用,和春季融雪後交通問題,導致俄羅斯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故俄羅斯的工業品是根本無力和歐美國家和東亞比,在市場一旦開放,俄羅斯的工業將毫無競爭力,在進口廉價物資的衝擊下破產。在蘇聯時期,俄羅斯的建立的工業體系能夠穩定存在的關鍵因素是市場未對歐美開放,蘇聯聯合華約等國建立經互會,形成一個小範圍的貿易體。在這個體系下,俄羅斯的工業並無競爭對手,其他國家不能進口歐美產品,只能用蘇聯的,為俄羅斯的工業提供了市場。



在蘇聯解體後,封閉的經互會被解散,俄羅斯的工業失去了市場,又被歐美和東亞國家廉價產品擠壓破產,故俄羅斯已經不能走後發國家走的以推進工業發展經濟的路,只能以賣石油礦產和武器維繫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轉。

解決這個難題,無非是重建經互會。在北約東擴到俄羅斯家門口,連烏克蘭都倒戈的局勢下,建立經互會的可能性基本為零。無論是普京還是彼得大帝,以現在的俄羅斯國力和國際局勢,都不可能再建立一個以俄羅斯為主導、封閉的經濟體。隨著時間的流轉,蘇聯留下的遺產會逐步消耗殆盡,意味著俄羅斯國力將持續下降,重建經互會的可能性更低。



當然,俄羅斯也不是沒有希望,以工業起家的大國,通常都位於比較溫暖的地帶。隨著全球逐步升溫,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可能在未來某個時間,會變成氣候溫暖的地區,俄羅斯就可以重建工業體系發展經濟,還是有希望重歸超級大國的,當然,這需要很多年後。


L夕惕若看世界


普京從來沒說過俄羅斯要成為超級大國。

任何認為普京要把俄羅斯打造成一個類似蘇聯那樣的超級大國的想法,要麼是錯誤理解了普京的政策,要麼是自己想當然的認為。

普京說過要把俄羅斯打造成一個經濟和軍事強國,而不是要讓俄羅斯成為超級大國。

比如不久前普京的國情諮文中提到,他希望幾年後看到俄羅斯的GDP進入全球前五。這就是經濟強國的表示,而不是說進入GDP全球前五,就能成為超級大國了。

目前的超級大國只有美國,GDP前五的其他國家哪個敢說目前是超級大國?哪個敢說未來一定要成為超級大國?

而2018年俄羅斯的GDP只是美國的十幾分之一而已,在全球GDP排行榜上前10名都進不來,所謂的超級大國,根本就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普京是很理智和現實的人,他不會無聊到制定這樣一個實現不了的目標,然後讓老百姓來罵他或者嘲笑他。

所以,正確理解普京的內外政策,是認識他本人和理解俄羅斯發展的重要前提。

其實普京所謂的俄羅斯成為經濟和軍事大國,能更好地保持和維護自己利益的想法,這個不過分,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實現了。

2000年普京接手葉利欽留下的爛攤子的時候,俄羅斯的實力和能量與如今是不能相提並論的。

雖然西方讓俄羅斯進入七國集團,但其實俄羅斯就是陪襯和小弟,根本沒有話語權。

如今普京根本不在乎什麼七國集團、八國集團,想維護自己的利益根本不考慮這些集團的制約。

比如烏克蘭問題、格魯吉亞問題、車臣問題、敘利亞問題,這都是普京任內實施的一些行動,客觀上確實維護了俄羅斯的利益,也體現了俄羅斯軍事大國的強勢。

至於普京要實現全球GDP前五的目標,這個不太容易,但不是不可能,主要看全球油價的變動。

如果全球油價未來能達到100美元以上,俄羅斯的經濟總量上升會很快,畢竟該國是全球第二第三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大國,能源經濟發展的好,本國GDP就會猛增。

這也是為什麼10幾年前俄羅斯被視作“金磚國家”的原因,就是因為那幾年的國際能源價格飆升,俄羅斯大賺,才給人感覺是塊金磚。

要是放在如今,高盛的奧尼爾恐怕不會給俄羅斯列入金磚候選國了吧!


木春山談天下


所謂的再給普京40年,起碼就是不符合常理和邏輯的假設。退一步說,就事論事而言,就目前俄羅斯的實力來看,短時間想要重回超級大國的確是遙遙無期。別說重回超級大國,就算實現俄羅斯總統普京所謂建立一個強大俄羅斯的宏願都不現實。二十年過去了,現在的俄羅斯依舊步履維艱,負重前行,在重重圍堵之下,實現來之不易的發展。



首先,俄羅斯面臨的國際政治環境日趨惡劣,沒有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環境。數年來,美國聯合一眾國家,在俄羅斯周圍大肆發展自身力量,對俄羅斯構成極大威脅。尤其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持續東擴,已經嚴重威脅俄羅斯的國家安全。俄羅斯的戰略空間逐漸縮小,這是普京所不能容忍的,許多時候,俄羅斯必須犧牲經濟發展來保證自己的國家安全。



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大國在世界範圍內展開激烈的政治和軍事博弈。雙方每一步進退背後,都是綜合實力的碰撞,如此一來,經濟疲軟的俄羅斯怎麼能和美國打持久戰,並且發展成超級大國,不現實。

其次,俄羅斯國家內部產業結構依舊有蘇聯時期的那種弊端,不均衡的產業結構導致俄羅斯經濟發展在蹣跚中前進。俄羅斯工業發達,輕工業發展遲滯,導致俄羅斯在軍事等方面成果豐碩,但是事關民生方面卻並不能滿足需求。這種不均衡的發展狀況不能讓俄羅斯重回超級大國。



再就是,俄羅斯自身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環境也給俄羅斯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定影響。不能一定說俄羅斯不會重回超級大國,但是至少短時間內是不現實的。

以上內容僅僅代表明空奕奕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瀏覽支持,大家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