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三郎”帶著“救心丸”奮戰一線

“面對疫情,面對危難,我們必須要站出來。”區科協科普部部長張威已經在社區防疫一線連續堅守了23天,面對高強度的工作和隨時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他目光堅定。

張威被下派到了大沽街道建新里社區,在金光路與振文路卡口值守。該社區所轄建新裡、新星裡是無物業管理的老舊小區,衛星裡是棚戶區。內部還有大梁子區域唯一的菜市場和衛生院,每天都有大量非本小區居民通過此卡口購買生活必需品和看病取藥,人員構成極為複雜。

在此值守一段時間後,張威本可以流轉到相對輕鬆的其他社區,但考慮到振文路卡口情況特殊,居委會工作人員防控壓力大,他主動向區科協黨組、下派幹部臨時黨支部、大沽街道請纓,繼續留守該點位。

“拼命三郎”帶著“救心丸”奮戰一線

張威(左)攔住訪客車輛進行政策解釋

2月19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振文路卡口時,張威正攔著一輛自行車,給訪客解釋政策,“您的情況我聽清楚了,您照顧臥床的老父親,只需要拿著老人的相關證件辦理出入證。這樣每次進入時只需要測溫就可以了,不用再反覆掃描登錄小程序。”

“謝啦,聽您那麼一說,我省了不少事兒。”這位訪客原本還不耐煩,聽到張威一解釋,話語中帶著喜意。

“拼命三郎”帶著“救心丸”奮戰一線

張威(左)正在給居民辦理通行證件

記者在現場看到,張威和幾名執勤人員,始終在不停地忙碌著。

值勤間隙,記者瞭解到,張威被稱為“拼命三郎”,遇事也總是衝在最前面。前幾天,有一位訪客佯裝停放電動車,突然加速闖卡,還出言不遜。張威見狀毫不猶豫,一個健步就追了上去,足足追出了三四百米,腳崴了都沒停下。“我當時就想著要把他追回來,因為周圍那麼多人在看著,如果我們放鬆了,其他人如法炮製,我們的活兒就沒法幹了。”張威說。

“拼命三郎”帶著“救心丸”奮戰一線

由於工作強度大,張威所在的建新里社區“戰鬥集體”,很多人都隨身帶著“速效救心丸”

張威住在市區,每天6點多就要開車出門,在卡口一站就是8個小時,風雪無阻。由於連續奮戰,工作強度大,身體疲憊,一次他晚上回家途中,險些發生車禍。在他的衣兜裡,一直備著“速效救心丸”。每天回到家中,腿已經浮腫,但第二天他依然帶著笑容準時出現在崗位上。“疫情不退,我們就不能退縮,個人有再多困難都要克服。”張威說,這些天來最讓他感動的就是不捨晝夜奮戰在一線的社區工作人員們,“他們比我們到得還早、走得還晚,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卡口值勤,張威始終保持著服務群眾初心,既有態度又有溫度。考慮到非本小區居民不允許駕、騎車入內,周邊老年人買米買面十分困難,他就和發改委下派幹部一起到市場內協調售糧人員將糧食送至卡口外。經過研判,張威還和建新里社區黨委書記王芳共同勘察場地、設計動線和方案,建議用擋板將市場與三小區徹底分隔開,並設置專用通道方便周邊居民購物。目前,大沽街道正加緊施工。

2月14日,濱海新區迎來大雪,張威在微信朋友圈裡更新了一張圖片,畫面中他與“戰友”們攜手並肩站在在振文路卡口前。張威說,每次看到這張圖,他就感覺內心充滿了力量,擰成一股繩,攜手克時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