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有多少皇室留下來,都去做什麼職業了,大家知道嗎

清朝在將我們國家的封建文化和政治發展到頂峰後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在逐漸走向滅亡的過程中已經有很多的皇室成員另找出路。

有一個朋友問:清朝在滅亡後,14萬的皇家親王去哪了?其實這個問法就不正確,清朝的皇室宗親雖然種類多但是人數還是很少的,即便在發展的頂峰時期也從來沒有過14萬的皇室宗親。清朝是逐步走向毀滅的,在統治期間,所有親王也只有54個,其中13個是蒙古外藩親王,剩下的41個是皇室宗親親王。

清朝滅亡後,有多少皇室留下來,都去做什麼職業了,大家知道嗎

愛新覺羅是朝代的皇族姓氏,這源於皇太極在建立國家的初期仿照漢制,取消了遠宗的區分。在滿族話中“愛新”是“金”的含義,整個名字的含義就是金子般高貴的覺羅族。清代的時候會把這個姓氏劃分為皇室宗親和姓氏,用來區分表示血緣關係的遠近,還有一個傳統就是如果臣子建立大功也會賜姓為覺羅。

所以加上有功之臣的賜姓來計算這個姓氏的全部人數是29000人,這其中宗室皇親只佔了一部分,大概只有一萬人。相比較明朝末期上百萬的皇室人數。為什麼清朝的人數這麼少呢,原因就在於清朝皇室親王的生育能力低,成員存活的概率小。

清朝滅亡後,有多少皇室留下來,都去做什麼職業了,大家知道嗎

按照皇家的規定,皇室成員在繼承爵位除了皇帝准許之外,其他成員在繼承的時候必須隨年代降低等級,舉例子來說,如果第一代是親王,那麼下一代繼承的話就只能是郡王,再下一代就是再低一級,直到推下去直到沒有任何的地位。

加上王朝的衰微,幾代人過後很多人都成了沒有地位的閒散宗室人員,地位一旦降低享受的福利和待遇也會隨著降低,記載上說,就算是在清朝鼎盛的情況下,這些宗室一個月也就2——4兩財富的補貼,並且王朝逐漸走向滅亡,國庫財富也漸漸變少,更加養不起這麼多的閒散人員。皇室宗親開始離開皇宮自尋生路,靠著買東西做生意養活一家。

清朝滅亡後,有多少皇室留下來,都去做什麼職業了,大家知道嗎

到了清朝真正滅亡的時候,很多的皇室宗親已經找到了工作,由於皇宮在北京,所以宗室貴族主要在北京工作,從事警察的職業相對比較多,然後是拉黃包車的比較多。當然也有非常有錢的親王,他們靠著萬貫的財產度日,如果是沒錢的閒散人員就只能努力生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