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宅宅宅宅


宅宅宅宅宅


(一)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沉浸在迎接新春佳节喜悦中的人们猝不及防,也让我在这个寒假里成了“宅男”。每天通过电视和电脑收看疫情动态报道,让我又一遍又一遍地和一个人的名字相遇:他就是84岁的院士钟南山院士。
我上网搜索出17年前我们国家经历的另一场战役——非典。
那时候,爸爸妈妈还是留学生,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但那时67岁的钟南山爷爷已经奋战在抗击非典的最前线。我不禁对这个穿着白大褂的老人心怀崇拜。
在这种敬佩的驱使下,我第一次去了解“病毒”这个弥漫着恐慌和灾难的词汇。
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早在34亿年前,微生物统治地球的时代,细菌和病毒就遍布地球的每个角落。6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和大猩猩才在进化中分道扬镳。而大约1万年前,伴随着文字的出现,人类才从野蛮人变成文明人。
从疫情出发的追问,让我得出一个结论:不管是可怕的病毒,还是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都比人类有着更漫长的历史和更坚韧的生命。在这个地球上,人类只是生命进化链上渺小的一环。所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自私到为所欲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否则会受到生命链上其它物种的报复和惩罚。


在电视里,钟南山爷爷告诉人们:“新冠病毒还处于爬坡期,肯定会人传人。”严重雾霾天都不肯戴口罩的我,第一次乖乖地戴上了口罩;以前洗手洗脸总是被奶奶戏称为“猴子洗脸一抹索”的我,每次饭前便后都要用肥皂仔细地把手清洗干净。
这是偶像和知识,通过这场疫情,教给我的敬畏。
(二)
宅在家里10多天后,除了每天两次在家门口跳绳,。
望着窗外那温暖明媚的阳光,蓬勃葱郁的树木,自由飞翔的小鸟,生性活泼好动的我开始委屈抱怨:这疫情什么时候才能过去?我什么时候才能去篮球场尽情挥洒汗水?
当晚的新闻联播,我又看到了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的采访:“新冠病毒来源于蝙蝠,但如何通过中间宿主传染给人没有定论。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每个人都不要到处乱跑,因为没有特效药......”我很快就安静下来。
当钟南山院士讲到,一个学生告诉他,封城后武汉,很多人打开家里的窗户,唱起国歌遥遥相望,给彼此打气加油时,他的眼圈红红的,差点儿掉下眼泪。那一刻,我的眼睛也湿湿的。而新闻中那些不分昼夜与病魔抢夺生命的医护人员,告别父母、爱人和孩子驰援武汉的救援队员,在疫情第一线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报道疫情和无数感人的事迹的新闻记者,公交停运后自发组织起来接送医护人员的志愿者......他们把这场灾难变成感动。

我们要管好自己,不去人为传播病毒,就是对“抗疫”前线的最大支援!
这是隔离和守望,通过这场疫情,教给我的思辨。
(三)
这场疫情给我的教育还不仅于此。
宅在家里的这些日子,为了了解疫情的动态,我在电视里不仅认识了出生于医学世家的钟南山院士;还认识了从赤脚医生一路苦读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学专家的李兰娟;认识了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一个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并在香港和美国进修成为博士后的医学学霸;认识了那些用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将疫情拦截在医院,将我们隔离在安全中的医护人员;认识了那些深入疫区采访报道的专业记者,是他们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疫情;认识了那些提供权威解答的专家,是他们让我们从恐慌变得淡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核心——知识。
这些有知识的人,平时不像影视偶像和网络明星那样引人注目,被人熟知,而是默默无闻。但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他们就像一束希望之光,引领着人们走出盲目和愚钝,战胜恐惧和绝望。他们就是亨利基辛格口中所说的“把大部分中国人保护得很好的少数勇敢的中国人”,也是玛格丽特米特笔下“可以改变世界的有思想、信念坚定的一小群人”,更是这个时代最令人敬佩和爱戴的人。他们的学问智慧、素养修为、诚实勇敢,构筑起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任何魔鬼和凶险在他们面前都望而却步。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就是希望。这是对比和思考,通过这场疫情,带给我的结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