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冬宮背後的收藏與傳奇

原標題:俄羅斯冬宮有多壕丨我的艾爾米塔什:一座世界頂級博物館的經典收藏與傳奇歷史

聽說今天要聊關於俄羅斯的話題,知美君已經提前感受到了逼人的寒氣,昨天晚上翻箱倒櫃找出了珍(diu)藏(qi)多年的秋褲,穿上之後才有勇氣坐在這裡跟大家接著嘮。不誇張,這是面對俄羅斯即將到來的冬天,最起碼的儀式感。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禮薩·阿巴斯 《戴裘皮帽的女孩》1602—1603 年,描金紙墨水彩細密畫,14.8 釐米×8.4 釐米薄片,19.3 釐米×16 釐米

在網絡上,俄羅斯最常被人提(tiao)及(kan)的便是他們戰鬥民族的性格、嚴寒的氣候,以及偶爾走錯片場為我們帶來無限歡樂的普京大大。當然,還有讓男女同胞豔羨無比的俄羅斯美女。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老約翰-巴普蒂斯特·馮·蘭皮(Johann-Baptist von Lampi I)《葉卡捷琳娜二世肖像》(Portrait of Catherine II,背景有力量與真理寓意性雕像)1793 年,布面油畫,290 釐米×208 釐米

但是除此之外,俄羅斯更是一個擁有著深厚文化藝術底蘊的國家。這裡誕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爾斯泰、普希金等眾多聞名世界的大文豪,孕育了擁有300多萬件藏品、被譽為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又稱冬宮博物館。

就後者而言,擔任館長超30年的米哈伊爾·彼奧特羅夫斯基在他的新作——《我的艾爾米塔什:一座世界頂級博物館的經典收藏與傳奇歷史》這樣寫道:“艾爾米塔什真是豐富多彩,它以多種方式為人們所感知。對某些人而言,它是一個畫廊;而對另一些人而言,它又是一個異域工藝品的收藏中心。有些人將它視為建築紀念碑,而另一些人將它視為俄羅斯國家歷史的紀念碑。”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米哈伊爾·彼奧特羅夫斯基

他任館長一職至今已有近30年時間,大英博物館前館長尼爾·麥格雷戈(Neil MacGregor)曾稱他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館長”。

那麼,究竟是什麼造就瞭如此特別的艾爾米塔什呢?人們又該如何去欣賞她的這份特別呢?

現在,請按耐住內心想要飛奔而去的衝動,先來跟隨館長米哈伊爾·彼奧特羅夫斯基的腳步,從親歷者的視角,與艾爾米塔什來一次親密接觸吧。

發展及演變歷程

艾爾米塔什(hermitage)源自外來語,意為“隱居地”或“隱宮”。最初只是葉卡捷琳娜大帝在冬宮的一處娛樂消遣場所,她將這裡稱為宮殿寓所間的夾樓,並在其中擺滿了異域物品。艾爾米塔什也用來在宮中舉行非正式的(大型和小型)招待會。

1764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從柏林商人約翰·歐內斯特·戈茨科夫斯基(Johann Ernest Gotzkowski)手中買來的繪畫作品,如亨德里克·霍爾奇尼斯(Hendrick Goltzius)的《基督受洗圖》等,成為博物館最初的收藏。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亨德里克·霍爾奇尼斯 《基督受洗圖》 1608 年

隨後,一批又一批艾爾米塔什收購的藏品相繼到來。

隨著收藏品的增多,從1764至1787年先後建造了小艾爾米塔什和大艾爾米塔什,成為名副其實的私人博物館。

葉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後,歷代冬宮的主人對這個皇宮內的博物館不斷進行充實完善,藏品日益增多。

在整個發展歷程中,艾爾米塔什經歷了戰爭、大火等破壞,以及和冬宮合併、國有化的進程等一系列重大的節點。至今,艾爾米塔什已經成為擁有六個主要建築群,包括冬宮,小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和新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以及扎帕斯諾伊宮,藏有300多萬件藏品的百科全書式博物館。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不可忽視的建築及人像

艾爾米塔什的建築群在建設之初就是以藝術的水準來設計的,堪稱是一部建築風格的百科全書,極為迷人地講述了俄羅斯巴洛克、古典主義和歷史主義建築的發展。館長米哈伊爾﹒彼奧特羅夫斯基提醒我們,“應該仰望立於博物館建築上的人像與雕塑,它們經常被人們忽視。”

冬宮屋頂的雕塑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銅質雕塑就像古代的皇冠一樣出現在冬宮的頂部,令這座巴洛克建築的正面別具特色,它們是在19世紀末被添加的。起初,冬宮正面建成時,用的是普多斯特石灰岩雕制並粉刷而成的雕塑。但是,石頭風化並逐漸損毀,在19世紀不得不數次修復雕塑。所以,1894年建造了一百七十六座新雕塑,它們是在雕塑家大衛·伊萬諾維奇·揚森(David Ivanovich Jensen)的監督下,按照美術學院教授波波夫(Mikhail Popov)創作的二十五尊人像和花瓶翻鑄出來的。新雕塑被漆刷成淺沙色,符合19世紀的審美精神。1917 年,包括皇冠在內的所有皇帝的象徵都被清除,但在 2013 年進行了一次全面修復,這些裝飾又被恢復。今天,冬宮的雕塑一應俱全,包括中心山牆上的皇冠。雕像的高度在 3.4 米到 3.6 米之間,底座的高度在 2.3 米到 2.7 米之間。

新艾爾米塔什柱廊的男像柱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新艾爾米塔什的男像柱是這座城市最著名的雕塑作品,可能看上去與建築師的原計劃完全不同——他本想採用一個女像柱或法老造型的模塑。但是在1846年,雕塑家亞歷山大·捷列別尼奧夫(Alexander Terebenev)卻準備了一個負重巨人的模塑,成功地改變了關於柱廊外觀的見解,且幸運的是其提議被採納了。來自奧涅加湖的索爾塔瓦拉花崗岩通過水路運到堤岸,然後一百五十名石工在博物館對面的一個特定空間雕制人像的部分身體部位(胳膊、軀幹)。由捷列別尼奧夫親自完成面部。最後建築師欣喜地指出:“埃及法老製造了獨石巨像,這些極北之地的男像柱並不遜色。”在封鎖期間(1942年12月29 日),一顆炮彈擊中柱廊,它的頂部部分損毀。今天可以看到一些受損的痕跡——一個負重巨人出現了裂縫並缺失了一部分花崗岩。

舉世矚目的明星藏品

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變遷,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已經成為一座真正被國家和世界人民所共同擁有的藝術殿堂。2019 年 8 月,經艾爾米塔什官方網站統計,博物館中的藏品數量達 3 150 428 件。

艾爾米塔什的收藏品在名稱、對象和事件方面都充滿了“明星魅力”。許多明星藏品都是在艾爾米塔什的歷史中誕生的,或是由於博物館的緣故而獲得了新的光芒。艾爾米塔什圍繞它們創造神秘,破解它們,然後創造新的謎題。艾爾米塔什的世界充滿了討論。

倫勃朗

艾爾米塔什以其收藏的倫勃朗作品而聞名,這裡大概藏有二十張倫勃朗的畫(包括《以撒的犧牲》《浪子回頭《大衛和約拿單》等),這些作品以及艾爾米塔什所藏有的其它獨特資料,激發著人們對其中的父子關係、倫勃朗和《舊約》等主題的思考和探討,以及對某些作品的歸屬問題的爭論。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倫勃朗 《浪子回頭》 17 世紀 60 年代中期 布面油畫262 釐米×205 釐米

艾爾米塔什最重要的繪畫《浪子回頭》(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畫作因其在藝術上的精湛技藝、豐富表現力和所產生的情緒感染力而深深地吸引著人們。它可能是倫勃朗最後的作品,以大膽而厚重的筆觸繪製而成。有人說藝術家在某些地方直接運用了他的手指,甚至聲稱在顏料上看到他的指紋。這幅畫引發強烈的情感,令靈魂完全傾倒,相對於如何關愛向父親與上帝懺悔的罪人的那則聖經寓言,這幅畫要勝過許多倍。它還講述了許多其他事情。從三位一體的奧秘到神性的本質,神學家在許多倫勃朗宗教主題的作品中發現了藝術化的冥想。

備受歡迎的英國作曲家本傑明·布里頓(Benjamin Britten)1966 年參觀艾爾米塔什第一次看到這幅畫,他靈感迸發,並譜寫出歌劇《浪子》(The Prodigal Son)。這部歌劇在 2013 年 6 月 4 日首次在艾爾米塔什劇院公演。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倫勃朗 《以撒的犧牲》 1635 年,布面油畫193 釐米×132 釐米

達·芬奇

達·芬奇存世作品只有十幅,艾爾米塔什就擁有《哺乳聖母》《伯努瓦聖母》兩幅。不過,人們認為達·芬奇的一位傑出學生可能參與了《哺乳聖母》的繪製。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達·芬奇 《伯努瓦聖母》(《持花聖母》)1478—1480 年,布面油畫 49.5 釐米×31.5 釐米

利摩日琺琅彩器物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艾爾米塔什的利摩日琺琅彩器物收藏品是世界上最好的。

其中傑作之一是一個描繪著穿越紅海的大橢圓形盤,法國雕刻師伯納德·薩洛蒙(Bernard Salomon)進行了再加工雕刻,在此基礎上由字母標誌為 I.C. 的 工 匠(Monogrammist I. C.) 製作完成。

多種明亮的色彩繪製在銅質基底上,有些地方加入金箔和鍍金,四周環繞著青銅鍍金邊框。1859 年的目錄中提到了這個盤子,它是保存在冬宮珍寶館中的一件物品。

2010 年,斯拉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 I.I. 斯維裡達(I. I. Svirida)注意到艾爾米塔什檔案館中的一份文件:那是一張N.A. 托爾斯泰(N. A. Tolstoy,負責艾爾米塔什的國務院首席執行官)寫給國務委員拉本斯基(Labensky)的便條,註明日期是 1809 年 10 月 7 日。

在這張便條中,他建議艾爾米塔什接受“一個古代的……用青銅製成的琺琅聖器……表現摩西穿越紅海”。它是從英國銅版畫家約瑟夫·桑德斯(Joseph Saunders)那裡買來的,桑德斯是艾爾米塔什繪畫集中銅版畫一冊的作者。這張便條肯定是記述這個盤子的。因此,它是艾爾米塔什收購的第一件也是最好的一件利摩日琺琅彩器物。

卡梅奧餐具

俄罗斯冬宫背后的收藏与传奇

卡梅奧餐具是葉卡捷琳娜大帝為她的寵將波將金親王訂做的豪華浮雕餐具。瓷廠的工匠製作出其他地方從未採用過的造型,這些餐具裝飾著女皇的花卉徽紋,以及按照路易十五收藏的古代原件製作的寶石浮雕像。這套六十件的餐具由近八百個構件組成。其製作期長達兩年,並由一條荷蘭船運到聖彼得堡。這套餐具耗費了鉅額國庫資金,最後的付款是在 1793 年,使這家公司在法國革命期間的艱難歲月中免於破產。

正如館長米哈伊爾·彼奧特羅夫斯基在書中寫到的那樣:“艾爾米塔什是一座百科全書式的世界博物館。在複雜的對話中,展現了各種文化和文明的驚人傑作。艾爾米塔什展現出的俄羅斯文化是文化對話的參與者之一,也是通過展覽、藝術、建築、俄羅斯收藏史等途徑形成的博物館框架。艾爾米塔什是用俄文編寫的世界文化百科全書。同時,艾爾米塔什也是俄羅斯國家與歷史的百科全書和紀念碑。博物館的牆壁銘記著偉大的人物、重大的事件和歷史性的決定。它們不僅銘記,而且還分享記憶。”

(圖片來源於有書至美華中藝術分社及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