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10個方面鑑定唐三彩的真偽|「1」通過胎質鑑定的方法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主要興盛於唐太宗後期至唐玄宗時期,約百年時間。唐三彩是受到漢綠釉影響。漢代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時代,漢綠釉的造型種類非常豐富,生活中能見到的器物,漢綠釉基本都有。唐三彩就是借鑑並發展了漢綠釉,色彩更豐富,器型更高大豐滿。玄宗以後三彩雖然還有燒製,但已不是大宗產品,器型也越來越小。由於溫度較低,胎質較為粗松,不是生活使用器,多用於明器陪葬。

也許是因為用於明器,有些不能上口,這種曾經對顏色釉陶瓷有過重大影響的精美工藝品,在史料上沒有絲毫反映,從而在後來千年間人們對他也沒有什麼認知。目前發現的唐三彩窯址有鞏縣窯和耀州窯,但是在出土實物中還有很多三彩藝術品不同於鞏縣窯和耀州窯,產量很大,應該是洛陽窯口產品,目前尚未發現窯址。河北及四川也有零星三彩產品發現,但不是什麼大宗產品。

一個時代一個特徵,唐三彩也是這樣,後代雖然也有燒造,但精氣神都不一樣。比如宋三彩、遼三彩,與唐三彩相比,區別很大。宋三彩主要為生活器皿,比如筆架、圍棋罐、枕頭以及缽盤之類,多為小品,釉色稀薄,上釉用毛筆精心描繪填色,沒有唐代那種痛快淋漓的感覺;遼三彩主要是模仿牧民用品,比如穿帶壺、仿皮囊壺之類,釉料與唐代截然不同,釉色很亮,開片較大,製品製作也較為粗糙。


接下來我來給藏友說說看胎質。真品唐三彩的胎質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粉紅色陶胎,是以普通陶土為原料,多出現於隋和唐朝初期,唐代鞏縣窯就是這種胎質,此圖真品的胎質疏鬆

本圖仿品新胎細密 為什麼有疏鬆和細密的區別呢? 你別忘了在一千年前,是沒有發明高嶺土篩選機的 所以在人工篩選出來的胎土並沒有那麼的精細

本土新仿器物胎有壓手感 為什麼老的唐三彩輕呢? 因為瓷器是有半衰期的 在埋在土裡一千多年裡,經歷了大約20個半衰期 胎土裡的水分被充分的揮發掉了 胎裡面的其他成分也產生了很多變化 最後最明顯的一點就是上手沒有了壓手感

本圖老胎有沉澱感

圖老胎有“發泡”的感覺

上圖新胎有“硬”的感覺 這裡還是和胎土的取材和篩選 軟硬還是跟半衰期有關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