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為是我們在見證孩子的成長還是孩子在見證我們的成長?

文昱文遠


個人認為是相互見證,就像我在一本書上看到的那句話“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是相互肩並肩一起成長”,我們和孩子都是在相互影響見證。



01

有了孩子我們為什麼變了


1.改變是因為責任

為了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我們不再為雞毛小事爭吵;

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我們工作得更晚了;

為了給孩子更營養的早餐,我們不僅不在睡懶覺,更是成為了一名廚師;

為了給孩子健康的環境,我們戒掉了多年抽菸的習慣;

為了更好的陪伴孩子,我們開始看起了童書,看起了動畫片;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有責任心,我們既然生下了他,那麼肯定會對他負責。


2.改變是因為想變

戒菸、早起、不斤斤計較、努力、負責等等這些代表著優秀自律的詞彙,也是我們一直在追求的不是嗎?孩子的誕生只是一個誘因,所有的這一切源自我們有一顆變得更加優秀的心,如果我們不想變,別說是孩子,就是孩子的孩子也改變不了。社會上一大把“不負責”的父母大概也是源自於此。



02

孩子是希望,而不是迷惘


1.接納孩子帶來的改變

我們之所以產生了迷惘的原因,只是因為我們想著“我可以改變,但不是因為孩子而變”,為了孩子改變就彷彿失去了自我,變得不夠獨立。其實大可不必這麼想,我們從出生開始一直到死亡,身份一直在變。我們經歷了嬰兒、兒童、青少年、成年人、男/女朋友,前男/女朋友,丈夫/妻子,爸爸/媽媽,中年人,老年人、爺爺/奶奶等一系列變化,你不可能一直固定一個身份不變的,我們認為沒變的其實都改變了。而有自己的孩子也是我們人生必經的一個階段,有孩子的人生更加完美。所以接納孩子的到來,不必迷惘。


2.從來沒有獨自成長,有的只是彼此相互成長

我們的成長過程都是受身邊人的影響,孩子的到來正好彌補我們的不足之處。我們雖然因為孩子變得更累了,可是我們又變得更開心了,我們因為成長所忽視的東西,有孩子在幫我們找回。我們不必糾結誰教育了誰,我們只要知道彼此在變得更優秀就好了。因為孩子不也是組成我們自己的一部分嗎?


最後,不迷惘、不瞎想,好好欣賞現在既優秀又幸福的自己吧。^_^


報告爸媽


奶爸分享下自己的感受吧。

女兒三歲之前,因為各種原因我的陪伴可以說是很少。現在,後悔。

你會問,為什麼?記得看過李玫瑾的一個育兒的培訓,其中一段講親密關係的,她說兒童三歲之前一定要自己帶,這個時期的親密關係是你無論如何在今後的生活中改變不了的,陪伴越少,你們的親密越少,以後你對她的管教,控制力就越少,她需要你的安慰和陪伴就越少,你的失落感會很多,最重要的幼兒時期的教育的指導,她不會聽。

以前不覺得,現在感同身受,女兒無論我給她買多少吃的,多少玩具,在傷心難過的時間她不會來找我,會去找媽媽,找姥姥。我陪她閱讀,唸詩,玩玩具,但是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她不會第一時間想到你,失落肯定是有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我無法在她幼兒的這段時期裡好好的為她進行指導和教育。

這是我的成長,也是我現在多陪伴她的動力,她的每一次成長的改變,也是對我最大的激勵,我相信會變好的,也一定會更加親密的。


紅豬的墨鏡


很榮幸回答您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是在見證孩子的成長,彌補自身的不足。

有些事情雖然自己經歷過,當然總結出來的經驗也寥寥無幾,比如,我們在看一場球賽,我們最終的目的都是,支持我們所支持的球隊或球員獲勝,但如果沒有解說員的解說,比賽的精彩程度將大打折扣。

所以,孩子就好比我們所經歷過的事情的解說員或放大鏡,來查找自身不足。以此來促使我們,彌補自身以往的不足,給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使我們祖國的未來一代更比一代強。有沒有更多的家長跟我的想法是一樣的,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直愛59


我們在見證孩子的成長,孩子在影響我們心智的成熟。

在沒有孩子之前,二人世界,悠哉遊哉,想吃火鍋了,即使開車一兩個小時,也不會委屈自己饞蟲。唰,又有新片上映了,是我的偶像拍的車,常常看完都已經半夜三更了,第二天盯著熊貓眼上班也無礙。為了誰做飯誰洗碗,也許兩夫妻都在氣頭上,不依不饒 。婆媳關係也挺好的,畢竟交往沒有太多。是的,這些都是在沒有生孩子之前,一切都挺美好的。

生完孩子後,似乎一切都變了,婆媳關係緊張了,因為兩代人的教養方式不一樣,夫妻間也沒有那麼多浪漫了,自己也沒那麼多講究了。所有的重心都在圍繞著娃,寶寶中午吃的不多,是不是菜不好吃,變著花樣也會給孩子做兩個菜。好不容易看中了一款最新的電子設備,正準備付款呢,想著孩子的奶粉尿不溼也要買了,趕緊撤吧!出門逛街,進的店面最多的就是嬰幼兒服飾,買個水果,最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喜歡吃啥,先給孩子買了。

是的,生完孩子後,自己已經不再是自己了,開始承擔著更多的責任,開始為孩子考慮好一切,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己覺得特別幸福,看著孩子小有成就,感覺自己遨遊了太空一圈回來,倍感自豪。無聲無息中午,孩子成了我們生活的重心。我們見證著孩子的成長,孩子也影響著我們心智的成熟。



彤媽育兒路


是我們見證了孩子的成長,還是孩子見證了我們的成長?

其實最完美的是彼此在不斷豐盈自己的同時,和孩子共同成長,相互成就的!

傅雷和傅聰父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傅聰三歲到四歲之間,站在小凳子上,頭剛好能伸到書桌時,就愛聽古典音樂。只要放送西洋樂曲,他都會安安靜靜地聽著,不吵鬧也不打瞌睡。傅雷憑藉自己眼光和智慧看出了傅聰在音樂領域的才華,就決定用適合傅聰的教育方式去培養他。傅雷認為小學課程和鋼琴學習在家會結合的更好,他就把他從小學撤回來。他認為一個人只有能獨立思考,他的藝術才有創造性,才能有藝術的靈性。他對傅聰的教學從來不是直接講解,而是讓他事前準備,只用旁敲側擊的方式指引他,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傅聰的思考能力和基本邏輯。

在培養傅聰成才的路上,傅雷就像一個辛勤的園丁,竭盡全力地給這顆種子提供合適的土壤,水分,陽光,雨露。傅雷的才華和在文學藝術方面的造詣都非常高。在兒子音樂成長的藝術道路上,不時給予指點。通常用書信,以自己的經歷為例,把自己人生感悟和理念事無鉅細的和兒子分享。傅雷成功地引領傅聰的成長!

在培養傅聰成才的過程中,傅雷也從兒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缺陷。他在書信中也說:孩子,我從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這裡得到的少。使他對人生多增了深刻的體驗。在與孩子相處地過程中學會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等等

我們看過《傅雷家書》的朋友們應該知道我國傑出的翻譯家傅雷,他教育兒子非常嚴格,有時幾乎不近人情。施蟄存曾說:他的家教如此之嚴,忘子成龍的心情如此之熱烈。他要把他的兒子塑造成符合他理想的人物。


三千金媽媽


應該是我們在見證我們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吧!孩子畢竟還小,心智還不明瞭!!



奮鬥中的阿登兒


當孩子小的時候 是大人在見證孩子的成長,因為,孩子的心智還沒有發育完全,需要父母去傳授,去教育,去塑造,孩子將來的習慣和性格跟小時候父母有很大關係。但是當孩子長大以後,孩子在見證父母的成長。隨著 父母自身閱歷的增加,孩子能感受到 ,父母這些年一直在變化,在成長。


熊熊帶你走進孩子內心


共同成長



追虹人


父母與子女,本就是要互相成就的。

做父母沒有說明書,當孩子也沒有預習,

互相試探,

互相揣摩,

互相埋怨,

互相憎恨,

互相算計,

互相體諒,

互相遷就,

互相包容,

互相鼓勵,

互相支持,

互相學習,

互相回憶。


gargarizans


和孩子做朋友,做孩子日常生活的榜樣!
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共同見證一起創造的生活,那將是幸福的事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abbe53b91ef4e22a43214cd180089c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