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期,蘇聯制定的“大雷雨”計劃具體究竟是怎樣的?

尤尼烏斯seven


“大雷雨”到蘇德戰爭爆發時,最多算是一個正在起草的草案,遠遠談不上計劃。

確實目前網絡上,包括一些刊物上都提到蘇聯有一個“大雷雨”計劃,打算趁德國還在和英國交戰時,主動向德國發起進攻,先發制人擊敗德國。由於在蘇德戰爭爆發時,在蘇聯西部各軍區確實部署了相當數量的蘇軍,因此不少人都認為這個計劃是真實的,而且蘇聯已經進入了實施階段。

但是在戰爭初期蘇軍的戰備情況非常糟糕,前線各部隊彈藥不足,坦克也缺乏配件,完備率很低,這根本不是已經做好戰鬥準備,即將發起進攻的樣子。而更重要的是,至今為止沒有任何一份原始檔案可以證明這個計劃的存在。

“大雷雨”計劃最早出現於鮑里斯·瓦季莫維奇·索科洛夫所寫的《二戰秘密檔案》中此外在格蘭茨的《泥足巨人》一書中也提到了“大雷雨”計劃。不過目前關於這個計劃唯一的一份原始資料,僅僅是保存在蘇軍總參謀部作戰處的保險櫃裡的一份正在起草的草案而已。

這份草案沒有署名,根據筆跡判斷,有可能是作戰部第一副部長華西列夫斯基所寫。草案很簡略,而且有很多塗改痕跡,顯然還沒有正式成文,僅僅是一個開頭而已,更談不上執行。

所以很多人認為這個“大雷雨”計劃還在起草階段,甚至有人認為這個草案只是為了吸引高層的注意,好讓他們注意到西部各軍區戰備不足的困境,還有一些人認為這只是諸多和平時期的應急預案之一。像美國就有很多類似的預案,比如進攻加拿大、進攻英國等等,這類預案和實戰計劃根本就是兩個概念。

但是不管怎麼說,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蘇聯有搶在德國之前動手的“大雷雨”計劃,而且當時蘇軍也不具備先發制人的可能,所以這個計劃始終只是個傳說。


不沉的經遠


1989年德米特里·沃爾科戈諾夫根據從蘇聯軍事檔案館發現的一份三頁打印稿,在其出版的斯大林傳記中提到所謂的“大雷雨”計劃。1992年10月俄羅斯退役上校丹尼洛夫在奧地利《軍史》雜誌上刊發這份三頁打印稿,由此“大雷雨”計劃廣為人知,進而爭論不休。

1965年朱可夫與軍事歷史學家的談話中提到了一項先發制人的計劃,他回憶是在聽到斯大林5月5日對軍校畢業生講話後,與鐵木辛哥有了搶先進攻的想法,並在10天后擬定出了訓令草案。由時任蘇軍總參謀部作戰部第一副部長華西列夫斯基執筆的15頁《1941年5月15日致人民委員會主席,關於蘇聯武裝力量戰略部署計劃的報告》或許就是朱可夫所指。

它首先認為德國及其盟友能夠調動240個師進攻蘇聯,目前德國已經在蘇德邊境集中了86個步兵師、13個裝甲師和12個摩托化師,可能搶在蘇軍前完成部署並發動突然襲擊。“為了預防這一點(並摧毀德軍),我認為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主動權交給德軍統帥部,要先行展開部隊,在德軍仍在部署、還沒設法組織起戰線和各兵種協同之際發動攻擊。紅軍首要的戰略目標是摧毀部署在德布林以南的德軍主力……西南方面軍沿克拉科夫和卡托維茲方向實施主要打擊,目的是切斷德國與其南方盟友(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的聯繫。西方面軍左翼沿塞德利茨和德布林方向發動次要打擊,目標是牽制華沙的德軍集群並幫助西南方面軍摧毀盧布林德軍集群。對芬蘭、東普魯士、匈牙利和羅馬尼亞要實施積極防禦,要做好在有利條件下對羅馬尼亞實施打擊的準備。”

為執行這一計劃,蘇軍將動用210個師包括44個坦克師、23個摩托化師、7個騎兵師和136個步兵師,並相應的對所有預備隊集團軍進行秘密動員。


歷史扒糞機


“大雷雨計劃”(外文名:Операция «Гроза»)是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試圖先發制人進攻德國並稱霸歐洲的明確計劃。保羅 卡雷爾 的《焦土》一書中宣稱,1993年初,俄羅斯的丹尼洛夫上校在著名的《奧地利軍事雜誌》上公佈了1941年蘇軍總參謀部完整的戰爭計劃。該文件來自蘇聯武裝力量總參謀部的中央檔案館。

但是,“大雷雨計劃”只是蘇聯參謀部預先構想並通過存檔的若干戰爭計劃中的一個,屬於常備的作戰方案,並不能認為有該計劃的存在意味著蘇聯計劃於莫洛托夫·裡賓特洛甫條約的簽訂前提下準備進攻德國。同時,也沒有任何證據直接表明蘇聯在1941年東線的潰敗和採用“大雷雨計劃”之間存在任何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