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名將都是誰?

冰封龍俠千年


春秋戰國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時勢造英雄,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種種原因,大國間出現爭奪霸主的局面。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其分水嶺是在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瓜分晉國為標誌。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

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後期至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那樣一個動盪的年代也誕生了名留青史的一大批文臣武將,他們的故事流傳2000多年,至今為人所稱道。

春秋戰國,國與國之間戰爭頻發,英雄有用武之地,在沙場上錘鍊的金子是實打實的真才實幹,最能展現個人能力的地方。其中也產生很多我們現在還耳熟能詳的名將:

1.孫武,齊國樂安 (今山東省)人 。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著有《孫子兵法》十三篇。躲避七國戰亂,由齊到吳,經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獻兵法十三篇,被拜為將。跟伍子胥聯手攻打楚國,在柏舉之戰中,以3萬吳軍大破20萬楚軍,創造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蹟。

2.范蠡,楚國宛地(今河南省)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學家和道家學者。曾獻策扶助越王勾踐復國,後隱去。

3.田穰苴,齊國(今山東省)人。春秋時期,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

4.樗裡疾

又稱樗裡子、嚴君疾,嬴姓,趙氏,名疾,戰國時期秦國宗室將領,能說會道,足智多謀,綽號"智囊",擅長外交、軍事。輔佐秦惠文王,拜為右更,攻取魏國曲沃、趙國藺邑和楚國漢中,攻城略地,封於蜀郡嚴道縣(今四川省滎經縣嚴道鎮),號嚴君。

5.吳起,衛國左氏(今山東省)人。 戰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

6.孫臏,齊國鄄城(今山東省)人,孫武的後代。戰國時期,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7.樂毅,趙國中山(今河北省)人。戰國後期,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

8.趙奢,趙國邯鄲(今河北省)人。趙武靈王之子,趙括的父親,閼與之戰打破秦軍的不滅神話。

9.田單,齊國臨淄(今山東省)人。戰國時期,燕國滅齊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光復齊國。

·

10.白起,秦國郿縣(今陝西省)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白起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被譽為“戰神”、“殺神”。

11.王翦,秦國關中(今陝西省)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12.李牧,趙國柏仁(今河北省)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戰國末期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13.廉頗,趙國稷山(今山西省)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公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長平之戰前期,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後擊退燕國的入侵,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拜為相國,封為信平君。

14.司馬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歷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早年學習縱橫家。曾跟相國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率軍滅亡蜀國,平定陳莊之亂。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率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

15.項燕,戰國末期楚國名將,下相人,項燕家族世代為楚國將領,受封於項,後用為姓氏。公元前224年,秦王傾全國兵力,以王翦為將,率六十萬大軍大舉攻楚,楚國危亡在即。項燕死後,楚國再無良將,楚國隨即滅亡。但楚人不服,發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吶喊,到最後,滅秦者為項燕之孫項羽。

除了以上這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外,還有伍子胥、田忌、龐涓、曹劌、尉繚、趙襄子等等,可謂是人才輩出,英雄的時代。


懵懂的少年老成的心


周室衰微不共匡,干戈終日互爭強。

諸侯若解尊天子,列國何因次第亡

春秋戰國名將,就不得不說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吳起,田單,樂毅。

1、白起,《戰國策》作公孫起, 戰國時期秦國人,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稱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2、王翦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李牧

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4、廉頗

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

5、吳起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慘遭殺害。

6、田單

田單是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

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智謀百出,最後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因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後到趙國作將相,死後葬於安平城內。

7、樂毅

戰國時期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戰國後期燕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助燕伐齊,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為燕國雪恥。公元前284年,樂毅與趙、秦、魏、韓等國約期會師。他以燕上將軍職,佩趙國相印,統帥五國聯軍進攻齊國。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連下齊國70餘城,使齊國幾乎瀕臨於亡國的邊緣。









好久不見春風雨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很輝煌的年代,那種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的寬鬆政治,讓很多當時最優秀的人才都能找到自己最能發揮的地方,無論你是文臣武將。

春秋戰國時期名將燦若星雲,一一列舉數不勝數,我就把部分有代表性的名將羅列一下吧!

秦國名將:

戰神白起,中國古代著名將領,軍事家,白起自秦昭王時期,就為秦國四處征戰,後大破趙國數十萬達軍,成就其戰神的赫赫盛名。

大將王翦,秦國名將,與白起、李牧、廉頗並列戰國四大名將,是秦國後期最主要的軍事家,是最後滅亡六國的最大功臣。

趙國名將:

軍神李牧,趙國最傑出的軍事家,第一名將,其軍事生涯中,先期在趙國北部抵抗匈奴,戰功無數,後抵禦強秦,讓秦國無可奈何。

大將廉頗,趙國僅次於李牧的一代名將,一生征戰,立功無數,曾率軍攻齊燕兩國,戰功累累。後成為抵抗強秦的主將。

楚國名將

國相吳起:先是魏將,能征善戰,屢立戰功,後入楚國為相,文武全才,是楚國抵禦外辱的一道厚重的城牆,關鍵是他還正在楚國發起變法,但可惜的是最終功敗垂成。

大將項燕,楚國名氣最大的將領,是著名的西楚霸王項羽的父親,他是楚國末期最後一位名將,在抵抗秦將王翦的攻楚之戰戰死沙場。

吳國名將:

兵聖孫武,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尊稱兵聖或孫子。他曾指揮三萬兵馬千里奔襲,只搗楚都,創造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奇蹟。

大將伍子胥,春秋時期吳國大將,他本是楚人,因遭陷害逃亡到吳國,後率領吳軍攻入楚國都城,終成復仇大業。

燕國名將

大將樂毅:戰國後期燕國傑出的軍事家,曾掛五國聯軍帥印進攻齊國,連克五十餘城差點滅亡齊國,後受齊國田單反間計,離燕去趙,死於趙國。

齊國名將

大將田單: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支,在齊國滅亡直擊巧不火牛陣,大勝燕軍,收回七十於座城市,因攻被封為相國,並受封安平君。

智將孫臏:鬼谷子的徒弟,中國歷史上卓越的軍事家,歷史上很多軍事計謀出自於他,比如說圍魏救趙、田忌賽馬、追兵減灶等,後著有《孫臏兵法》一書。

 

 



四眼胖胖俠


1、白起

白起,《戰國策》作公孫起, 戰國時期秦國人,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2、王翦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李牧

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4、廉頗

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

5、吳起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

6、田單

田單是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管理市場的小官)。

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智謀百出,最後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因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後到趙國作將相,死後葬於安平城內。

7、樂毅

戰國時期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戰國後期燕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助燕伐齊,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為燕國雪恥。公元前284年,樂毅與趙、秦、魏、韓等國約期會師。他以燕上將軍職,佩趙國相印,統帥五國聯軍進攻齊國。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連下齊國70餘城,使齊國幾乎瀕臨於亡國的邊緣。


無所不能的ZZT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古代諸侯混戰的時期,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春秋戰國時期的混亂為大統一的前兆。此時,各諸侯國都爭相秀肌肉,連年征戰,老百姓苦不堪言,同時也是群雄割據,英雄輩出的時代。細數一下,有以下一些代表性的名將:

  孫武: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著有《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著作,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所協助吳王闔閭先後打敗越國,入主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白起:白起是戰神,排在第一位是必然的。他一生征戰無數,先後滅楚,在與趙國長平之戰中坑殺趙軍40萬。從此以後,諸侯紛爭中只剩秦國一家獨大,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司馬錯:司馬錯用兵謹慎。先後在與五國伐秦的戰爭中打敗五國軍隊,同時,進兵川蜀,並滅掉蜀,將富饒的天府之國變成了秦國的大後方,為秦國統一六國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和後備戰略要地基礎。

  廉頗:廉頗為趙國名將,在與秦國對峙的長平之戰中採用堅守的方針,使得秦國始終不能前進,也確保了趙國暫時的安危。同時,廉頗將軍一生戰功無數,是趙王所倚重的朝廷重臣。

  孫臏:孫臏為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他先後幫齊國在對魏國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桂陵之戰-採取圍魏救趙的辦法,使得龐涓調兵救援魏國都城,間接幫趙國解了燃眉之急;馬陵之戰-更是滅掉了魏國的主力,殺死龐涓。使得魏國從此一蹶不振,再也無力爭霸天下。  







陽明彈歷史


其中的佼佼者是如下的10大名將: 趙奢 簡述 趙奢,生卒年不詳,號: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受封國尉 代表作 閼與大戰:重挫強秦,使其多年不敢小視趙國。 特點 執法無私,悉心治軍,與下同賞。 結局 善終。其子趙括紙上談兵,使趙遭受長平之戰的重創.排名 第10名 點評:興趙之名將,但虎父有犬子,使名將留遺憾。

廉頗 簡述 廉頗,山東德州陵縣人,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死時已是84歲高齡.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拜為趙國國相,受封平信君。 代表作 率軍攻齊:取昔陽(今河北晉州西北),威震東方 鄗代之戰:大敗燕軍主力,陣斬慄腹。長驅500裡,進圍燕國都城薊,逼燕割15城給趙 特點 老而彌堅,攻守兼備 結局 鬱郁不得志,死於壽春。排名 第9名 點評: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未酬千古遺恨。

樂毅 簡述 樂毅,生卒年不詳,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 代表作 助燕伐齊: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為燕國雪恥 特點 精通兵法,審時度勢。 結局 受田單反間計,離燕去趙,死於趙國。排名 第8名 點評:舉天下之軍攻齊,千秋功業功敗垂成。

田單 簡述 田單. 戰國時名將。系田齊宗室的疏遠族屬。生卒年不詳。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復國後官居齊國相 代表作 “火牛陣”:可以寫進軍事教課書的經典戰役,譜寫以弱勝強的軍事神話。 齊國復國:用反間計除樂毅,以僅剩的兩城收復齊國的70餘城。 特點 擅長智慧謀略,愛民如子。 結局 死後被埋葬在安平故城。排名 第7名 點評:何為歷史上的奇蹟,請看驚世駭俗的田單復國。

王翦 簡述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受封秦國武成侯。 代表作 滅趙國,平燕國,破楚國,徵百越。 特點 打仗無一敗績,擅度勢,為人謹慎,有政治頭腦。 結局 善終,子孫三代皆為秦國名將。排名 第6名 點評:蕩平諸國,威震天下,李牧不出,誰與爭鋒。

李牧 簡述 李牧(?—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時期趙國最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官至趙國相,大將軍銜,受封趙國武安君。 代表作 抗擊匈奴:長年對抗匈奴,一舉殲滅10萬匈奴鐵騎,保趙國邊關10年平安。 兩拒秦軍:以弱勢兵力抵抗強力秦軍,重創秦軍,。 特點 是戰國時期為數不多的攻守兼備的名將,擅長出奇兵以少勝多。結局 受秦國反間計,被誣陷,被趙王斬殺。

排名 第5名 點評:以一人之力,保趙國不亡,驚世的擎天一柱。但趙王的自毀長城,使一代名將星落長空。

孫臏 簡述 孫臏(約公元前380-432),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后裔。 齊國阿(今山東陽穀東北)、鄄(今鄄城北)一帶人。 代表作 《孫臏兵法》:軍事的經典著作 奇謀異計:田忌賽馬、圍魏救趙。 殺龐涓:以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圍殲魏軍,逼龐涓自殺,擒獲魏太子申。 特點 高深的軍事理論,多智,擅用計謀。 結局 善終,死後,葬於驛城.排名 第4名 點評:既生瑜何生亮,可惜龐涓機關算盡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時成就春秋戰國的一代名將:

孫臏! 白起 簡述 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官居秦國尉,受封秦國武安君。 代表作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 鄢郢之戰:攻陷楚國國都,迫使楚國遷都。 長平之戰:坑殺40萬趙國士兵,使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特點 百戰百勝,擅長殲滅戰,殺人無數,令六國聞白起之名膽寒。 結局 招秦國相范雎嫉妒,被誣陷,自殺。排名 第3名 點評:戰神!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無敵於天下,是中國歷史上戰將的一大奇蹟。

吳起 簡述 吳起(?—前381年)戰國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在魏,任西河郡守,在楚,任國相。 代表作 《吳起兵法》:著名的軍事作品,與《孫子兵法》齊名。 無一敗績:在魏國與其他諸侯國打了72仗,其中64仗全勝,其餘平手,從無敗績! 陰晉之戰: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特點 戰無敗績,治國能人,文武雙全。 結局 在楚國變法,被受利益損害的貴族殺害。排名 第2名 點評:吳起是集卓越的將軍、高深的軍事理論家、傑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於一身的春秋戰國第一強人。

孫武 簡述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代表作 《孫子兵法》:著名的軍事作品,無語,還有人不知道嗎。 柏舉之戰:以吳國3萬大破楚國20萬,創造以少勝多的戰爭奇蹟。 特點 超強的軍事理論能力,用兵如神,知名度高。 結局 終老於吳地.排名 第1名

點評:兵聖著《孫子兵法》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已有2500年曆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如今,《孫子兵法》已經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漢代版《孫子兵法》竹簡1972年出土於臨沂銀雀山漢墓中!名傳千古,宇內共知,中國歷史的軍事第一名人。 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心愛的英雄,有英雄的民族是值得驕傲的。

除了這些春秋戰國名將表 姬寤生 祭足 穎考叔 管仲 先軫 成得臣 公孫固 曹沫 曹劌 先且居 百里視 西乞術 蹇丙 田穰苴 孫武 伍員 姬光 沈尹戍 樂羊 吳起 龐涓 孫臏 田忌 匡章 樂毅 田單 魏冉 甘茂 樗裡疾 司馬錯 趙奢 芒卯 公孫衍 秦開 廉頗 魏章 昭陽 白起 趙括 魏無忌 王剪 李牧 龐暖 蒙驁 李信 尉繚 王賁 項燕 蒙武 蒙恬 屈匄 王齕 桓齮 騎劫 慄腹 樂乘 劇辛 傾秦 淖齒 唐昧 韓聶,李牧,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軍事家、統帥,戰國四大名將之一。一生未嘗敗績,最大的功績在於抵抗匈奴入侵,創造多項防禦匈等.









風清揚—新媒體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10 廉頗

廉頗(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頗,一說字洪野,中山苦陘(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鎮)人。戰國末期趙國名將,與白起、王翦、李牧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封為上卿。勇猛果敢,屢立戰功,聞名於諸侯。長平之戰前期,採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軍進攻。後為趙括所取代,致使長平之戰慘敗。

九年後,擊退燕國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拜為相國,封為信平君。趙悼襄王即位後,鬱郁不得志,先後出奔魏國大梁,老死於楚地,入葬於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八公山鄉郝圩村)

唐德宗時,名列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贈臨城伯,位列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9 田單

田單( dān),媯姓,田氏,名單,臨淄(今山東臨淄市)人。戰國時期齊國名將,齊國遠房宗室。

初任市掾,管理臨淄市場秩序。樂毅率領五國軍隊,攻打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失地七十餘城,拜為相國,封為安平君。

後來,受到齊王猜忌,前往趙國出將入相,封號都平君,死後葬於安平城內。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8 樂毅

樂毅(yuè yì),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後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趙國,被封於觀津,號為望諸君。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7 蒙恬

蒙恬(約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人,秦朝著名將領。

蒙恬出身名將世家,自幼胸懷大志。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破齊國,拜為內史 ,深得秦始皇的尊寵,當時與其弟蒙毅號稱“忠信”。

秦統一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克服了國內交通閉塞的困境。大大促進了北方各族人民經濟、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

蒙恬曾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據傳蒙恬曾改良過毛筆,因此也被譽為“筆祖”。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6 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戰國時期趙國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人,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5 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華夏族。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是孫武的後代。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唐德宗時將孫臏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宋徽宗時追尊孫臏為武清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4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

少時喜歡軍事,隨侍秦王嬴政。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地區。統兵六十萬大敗項燕,消滅楚國。聯同兒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最大功臣。憑藉傑出的軍事指揮才能,與白起、李牧、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司馬遷《史記》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被秦始皇尊為太師。可惜,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後世尊王翦為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3 吳起

吳起(公元前440年-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輔佐楚悼王主持變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變法得罪守舊貴族,慘遭殺害。

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成為武廟十哲之一。宋徽宗時,追封廣宗伯,成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2 白起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熟知兵法,善於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輔佐秦昭王,屢立戰功。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伐楚之戰,攻陷楚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

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名列武廟十哲。

春秋戰國十大名將No.1 孫武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史詩軸錄


如下的10大名將:

趙奢

簡述

趙奢,生卒年不詳,號: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同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受封國尉

代表作

閼與大戰:重挫強秦,使其多年不敢小視趙國。

特點

執法無私,悉心治軍,與下同賞。

結局

善終。其子趙括紙上談兵,使趙遭受長平之戰的重創。

排名 第10名

點評:興趙之名將,但虎父有犬子,使名將留遺憾。

廉頗

簡述

廉頗,山東德州陵縣人,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死時已是84歲高齡.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拜為趙國國相,受封平信君。

代表作

率軍攻齊:取昔陽(今河北晉州西北),威震東方

鄗代之戰:大敗燕軍主力,陣斬慄腹。長驅500裡,進圍燕國都城薊,逼燕割15城給趙

特點

老而彌堅,攻守兼備

結局

鬱郁不得志,死於壽春。

排名 第9名

點評: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壯志未酬千古遺恨。

樂毅

簡述

樂毅,生卒年不詳,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

代表作

助燕伐齊: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為燕國雪恥

特點

精通兵法,審時度勢。

結局

受田單反間計,離燕去趙,死於趙國。

排名 第8名

點評:舉天下之軍攻齊,千秋功業功敗垂成。

田單

簡述

田單. 戰國時名將。系田齊宗室的疏遠族屬。生卒年不詳。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人。復國後官居齊國相

代表作

“火牛陣”:可以寫進軍事教課書的經典戰役,譜寫以弱勝強的軍事神話。

齊國復國:用反間計除樂毅,以僅剩的兩城收復齊國的70餘城。

特點

擅長智慧謀略,愛民如子。

結局

死後被埋葬在安平故城。

排名 第7名

點評:何為歷史上的奇蹟,請看驚世駭俗的田單復國。

王翦

簡述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受封秦國武成侯。

代表作

滅趙國,平燕國,破楚國,徵百越。

特點

打仗無一敗績,擅度勢,為人謹慎,有政治頭腦。

結局

善終,子孫三代皆為秦國名將。

排名 第6名

點評:蕩平諸國,威震天下,李牧不出,誰與爭鋒。

李牧

簡述

李牧(?—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時期趙國最傑出的軍事家、統帥,官至趙國相,大將軍銜,受封趙國武安君。

代表作

抗擊匈奴:長年對抗匈奴,一舉殲滅10萬匈奴鐵騎,保趙國邊關10年平安。

兩拒秦軍:以弱勢兵力抵抗強力秦軍,重創秦軍,。

特點

是戰國時期為數不多的攻守兼備的名將,擅長出奇兵以少勝多。

結局

受秦國反間計,被誣陷,被趙王斬殺。

排名 第5名

點評:以一人之力,保趙國不亡,驚世的擎天一柱。但趙王的自毀長城,使一代名將星落長空。

孫臏

簡述

孫臏(約公元前380-432),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武后裔。 齊國阿(今山東陽穀東北)、鄄(今鄄城北)一帶人。

代表作

《孫臏兵法》:軍事的經典著作

奇謀異計:田忌賽馬、圍魏救趙。

殺龐涓:以迫兵減灶的辦法誘敵深入,圍殲魏軍,逼龐涓自殺,擒獲魏太子申。

特點

高深的軍事理論,多智,擅用計謀。

結局

善終,死後,葬於驛城。

排名 第4名

點評:既生瑜何生亮,可惜龐涓機關算盡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時成就春秋戰國的一代名將:孫臏!

白起

簡述

白起(?—前258),也叫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郿縣(今陝西郿縣東北)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官居秦國尉,受封秦國武安君。

代表作

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

鄢郢之戰:攻陷楚國國都,迫使楚國遷都。

長平之戰:坑殺40萬趙國士兵,使趙國從此一蹶不振。

特點

百戰百勝,擅長殲滅戰,殺人無數,令六國聞白起之名膽寒。

結局

招秦國相范雎嫉妒,被誣陷,自殺。

排名 第3名

點評:戰神!戰國時期最傑出的將領,無敵於天下,是中國歷史上戰將的一大奇蹟。

吳起

簡述

吳起(?—前381年)戰國初期著名的****家,卓越的軍事家、統帥、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衛國左氏(今山東省定陶,一說曹縣東北)人。在魏,任西河郡守,在楚,任國相。

代表作

《吳起兵法》:著名的軍事作品,與《孫子兵法》齊名。

無一敗績:在魏國與其他諸侯國打了72仗,其中64仗全勝,其餘平手,從無敗績!

陰晉之戰: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

特點

戰無敗績,治國能人,文武雙全。

結局

在楚國變法,被受利益損害的貴族殺害。

排名 第2名

點評:吳起是集卓越的將軍、高深的軍事理論家、傑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於一身的春秋戰國第一強人。

孫武

簡述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代表作

《孫子兵法》:著名的軍事作品。


歷史擺渡人


春秋戰國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時勢造英雄,在那個時代誕生了名留青史的一大批文臣武將,他們的故事流傳2000多年,至今為人所稱道。春秋戰國,國與國之間戰爭頻發,英雄有用武之地,在沙場上錘鍊的金子是實打實的真才實幹,最能展現個人能力的地方。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總結春秋戰國800年時間所誕生的十大名將。排名或許會有出入,歡迎大家點評。

No.10 廉頗



簡介:戰國時期趙國著名將領,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績: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後再長平之戰中成功防守3年,抵禦住了秦軍進攻,因趙國國力耗盡,趙王換下紙上談兵的趙括導致趙國軍隊被白起大敗,40萬趙國軍隊被秦軍坑殺。後廉頗又攻破燕國軍隊入侵,令燕國割5座城池求和。至趙悼王時,因不得志而先後投奔魏國和楚國,最後老死在楚國。

總評:廉頗藺相如將相和傳為美談,其最大的功績在於長平之戰成功防守住了秦軍的入侵。至於長平之戰該速戰速決還是堅持廉頗的防守策略,趙國才不至於慘敗,至今說法不一。

No.9 田單



簡介:戰國時期齊國人,著名軍事家、統帥。

戰績:樂毅滅齊後,田單率領齊國殘兵敗將,發明“火牛陣”,以僅剩的兩座城池為根基,離間樂毅,一舉擊敗燕軍,收復70餘座城池,幫助齊國復國,後官至齊國丞相。

總評:田齊時代,齊國差點被滅,命懸一線,田單運用離間計和火牛陣這一創新軍事戰術,成功收復多座城池,幫助齊國復國是他最大的功勞。

No.8 樂毅

簡介:戰國時期燕國著名將領,統帥。

戰績:統帥燕、韓、秦、趙、魏五國聯軍攻破齊國,大獲全勝,半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齊國僅剩兩座城池,使齊國幾乎瀕臨亡國邊緣,為燕國雪恥。

總評:其最大的特色是,總攬全局,牢牢把握戰爭主動權,綜合分析敵我雙方的基本情況,制定適宜的戰略決策和作戰指導方針,並根據戰場情勢的變化,隨時調整自己的戰略戰術。

No.7 蒙恬

簡介:秦始皇時期著名將領,蒙氏三代在秦國為將,屬於名將世家,祖籍齊國。

戰績:秦滅六國中,攻破齊國,拜為內史,深得秦始皇尊寵。秦統一後,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率軍修了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蒙恬曾駐守九郡十餘年,威震匈奴,被譽為“中華第一勇士”。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中車府令趙高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謀劃政變,胡亥即位後,賜死蒙氏兄弟,蒙恬吞藥自殺。他是中國西北最早的開發者,也是古代開發寧夏第一人。

總評:秦滅六國時與王翦是同事,滅齊國。但其主要功績在於率領部隊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和九州直道。

No.6 李牧

簡介: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軍事家、統帥,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績:李牧生涯分為前後兩段。前半段主要負責趙國北邊邊境抵禦匈奴入侵,堅守數年邊疆,創造多項戍邊制度,匈奴進犯無一次得逞,後大破匈奴10萬騎,使得匈奴十多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後在朝中任丞相,此時廉頗已走,趙奢、藺相如已死,秦軍大破趙軍,斬首10萬趙軍,李牧帶兵大敗秦軍。后王翦帶兵攻趙,李牧防守一年,被秦軍使用離間計,稱李牧謀反,準備用其他人換下李牧,李牧為國家之大計,拒絕交兵權,仍然帶領將士奮勇抵抗秦軍,趙王等趁其不備,將李牧擒殺。

總評:李牧一生未嘗敗績,最大的功績在於抵抗匈奴入侵,創造多項防禦匈奴的制度。在秦滅趙過程中跟廉頗一樣採取防守策略,延緩了秦滅趙的步伐。

No.5 孫臏

簡介:戰國時齊國人,孫武后代,與龐涓同為鬼谷子門生,因龐涓嫉妒,孫臏受臏刑。著名軍事理論家,統帥。著有《孫臏兵法》

戰績:田忌賽馬助田忌獲勝。桂陵之戰圍魏救趙,十幾年後馬陵之戰再破魏軍,計殺仇人龐涓。“精兵減灶”典故即出自馬陵之戰,軍事著作《孫臏兵法》提出戰術上貴在“勢”,認為戰爭要佔據主動和優勢。另外提出持久戰和殲滅戰等著名軍事理論。

總評:孫臏作為孫武后代,繼承了孫武軍事家的傳統,提出了多個有著深遠影響的軍事理論,影響至今。

No.4 王翦



簡介:秦國人,著名軍事家,秦滅六國最大功臣,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戰績:攻破楚國都城邯鄲,先後滅掉趙國、燕國、楚國,是秦滅六國的最大功臣。與白起相比,雖然沒有斬殺那麼多敵軍,但是最終滅亡了3個國家,實現了秦國幾代人統一中國的夢想。

總評:滅國之戰中,以絕對優勢兵力戰勝對手,最有成果的軍事家。

No.3 吳起



簡介:戰國時期衛國人,著名軍事家、改革家和統帥。

戰績: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最初在魯國,因是他的妻子是齊國人,所以魯穆公不敢輕易拜他為將,於是發生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做了魯國大將,打敗了強大的齊國,一戰成名。後又到魏國,推行改革,實行“武卒制”,即常備軍和僱傭軍,幫助魏國打敗了秦國,把秦國河西地區全盤收歸魏國,魏國因此成為強國,因戰功卓著,被任命為河西郡守。在河西共23年,進行了系統改革,軍事力量也很強盛,與諸侯共有大小七十六次戰爭,其中六十四次全勝,對魏國的強盛做出了貢獻。魏文侯死後,吳起在魏國受到排擠,去了楚國,剛開始任郡守,一年後楚悼王重用他為令尹,即宰相。吳起在楚國主持變法,史稱“吳起變法”,推行法治,廢除了時代世襲的貴族制度。他同時整頓武備,四處征伐,向東打敗了越國,向南戰勝百越,北上幫助趙國打敗了魏國,使楚國也成為當時的強國之一。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暴亡,舊奴隸貴族發動叛亂,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吳子》與《孫子》又合稱《孫吳兵法》,在中國古代軍事典籍中佔有重要地位。

總評:全才型人才,重點在改革方面。

No.2 白起



簡介:秦國著名軍事家、統帥,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被譽為“戰神”、“殺神”。

戰績:伊闕之戰:斬殺韓、魏聯軍24萬。鄢郢之戰:攻陷楚國國都,迫使楚國遷都。長平之戰:坑殺40萬趙國士兵,使趙國從此一蹶不振。一生參加上百場戰績,從無失敗,死在他手上的人超過100萬,最有效消滅了敵國有生力量,為秦國統一天下立下汗馬功勞。

總評:白起一生參戰無數,從無敗績,真正做到百戰百勝。

No.1 孫武

簡介:春秋時期著名軍事家,齊國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著有《孫子兵法》十三篇。

戰績:躲避七國戰亂,由齊到吳,經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獻兵法十三篇,被拜為將。跟伍子胥聯手攻打楚國,在柏舉之戰中,以3萬吳軍大破20萬楚軍,創造以少勝多的軍事奇蹟。

總評:孫武是兵學鼻祖,其軍事著作流傳2500年,被翻譯成多個國家文字並被現代軍事、企業經營管理所運用


歷史阿Q


1、白起

白起,《戰國策》作公孫起, 戰國時期秦國人,中國戰國時代軍事家、秦國名將,兵家代表人物。

白起善於用兵,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2、王翦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西漢司馬遷認為王翦作為秦國將領,平定六國,功績卓著,秦始皇尊其為師,可是他不能輔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鞏固國家根基,和白起比較可謂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李牧

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蹟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 ,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4、廉頗

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

5、吳起

吳起, 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有《吳子兵法》傳世。

6、孫臏

孫臏,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

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後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