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華為手機在走什麼路線?

這樣真的好1


華為很明顯把研發放到第一位,

5g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華為的手機只是它的附加產品

一個企業沒有研發的話,是很快被研發的企業打敗了。

山寨版零幾年的時候,基本上山寨多,現在大家看看還有沒有了?。

現在我們指到研發有多麼的重要?






綠豆作者


2019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公佈,三星出貨量2.965億,市場份額卻從19%增加到20%;華為,出貨量2.385億,全球份額16%;Apple,出貨量1.962億,全球份額13%;小米手機出貨量1.245億,全球份額8%;OPPO出貨量1.198億 全球份額8%;vivo出貨量1.137億,全球份額8% ,這三家廠商排名和2018年一樣。

華為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躋身世界第二的位置著實不易,不得不說華為無論是在戰略的選擇還是執行上都是非常成功的,特別是在美國市場缺失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更加難得。那麼華為手機具體在走一條什麼路線,能讓其發展如此之迅速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最早的智能手機,由於品牌知名度和核心技術上的欠缺,中國廠商雖然銷量不小但是基本沒什麼利潤,全世界手機行業絕大多數利潤被蘋果一家拿走。慢慢的各手機廠商意識到需要從量到質改變才能生存下來,有了利潤才能投入更多資金研發核心技術、採購更優質的零部件,這樣用戶的體驗才會更好,然後反過來客戶才願意花更高的價錢去購買你的產品,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雙品牌戰略

華為在國產廠商中比較早的意識到這點,在2013年成立榮耀子品牌,採取“華為”和“榮耀”雙品牌戰略,華為品牌主打商務高端,依靠著P系列和mate系列不斷的提高品牌溢價,已經將高端商務形象深入人心,不光是國內,在國外比如歐洲也同樣如此;榮耀品牌主打年輕時尚、性價比,追求銷量。這樣用性價比保證銷量,品牌溢價保證利潤,雙品牌運行,互不干擾。

逐步向中高端邁進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在定價方面要向蘋果學習,只有把價格做高一點,市場上的其他手機品牌才有活路,將價格定高,這樣就不會壓縮競爭對手的發展空間,而且如果通過降價贏下市場的話,就會破壞市場的一些秩序。除了為了能夠令友商留有“存活”餘地外,華為手機的價格之所以像蘋果一樣貴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資金去投入研發,形成良性循環。最新華為mate30的起步價甚至已經超過蘋果了。

國外定價高於國內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認識那就是:中國公司把最好的產品以低於國內的價格出口到國外,一度讓人很不理解,其實這是中國早些時候發展落後,對自己產品不自信的表現。在這方面,華為就走在了前面,華為手機國外的定價是高於國內的,2019年發佈的旗艦機Mate 30,在歐洲定價最低799歐元(摺合人民幣約6044元),而國行版的起步價僅為3999元。華為敢採取這樣的定價方式,首先是對自己產品的技術和品質有絕對的自信;其次也是一種品牌戰略,通過國外將品牌溢價做高而後逐漸向國內價格滲透,最後達到全面提升售價的目的,這是典型的“曲線救國”策略。

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我研發

2018年全球工業企業研投資排行榜上華為以113億歐元的投入排名全球第五名,中國企業第一名,比BAT三家公司研發投入的總和還要多,研發投入佔公司總營收的14.7%。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一份《2018年全球企業知識產權指標排行》中,華為以14605件專利排名世界第七名。強大的研發能力使得華為產品的性能優於同類廠商,也為進行差異化競爭和控制產品節奏創造了條件。其中比較典型的是麒麟系列處理器、巴龍基帶、鴻蒙操作系統等;同時華為手機的很多功能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拍照、系統優化、摺疊屏等。

華為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級品牌,華為的路線就是:通過過硬的質量、優質的體驗、先進的技術等,將最好最優的產品帶我們。


藍景源






w我是一個笨小孩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我是「阿哥說科技」,我來聊聊華為手機在走什麼路線。

我認為華為手機主要路線:

  • 銷售定位:高、中端用戶;

  • 品牌定位:高質量、高利潤、大品牌;
  • 企業定位:創”中華民族“品牌到打造”世界品牌“。(這點可能大家有不同觀點)


定位高、中端用戶,獲取高利潤,這一直是華為手機銷售的重點。

華為手機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暢享系列,都是偏中、高端用戶市場,其價格也相對較高,但質量方面無論是手機應用、功能相對還是較優秀。

  • 華為任正非在2015年1月一次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手機應該堅持高質量路線,堅持利潤優先,不能把銷售量作為衡量指標。“。

  •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此前曾表示,華為手機的目標對手是蘋果和三星。

  • 蘋果就是例子,雖然蘋果手機銷量被華為超越,但其利潤絕對是華為的兩倍甚至更高。

定位中、高端,獲取高利潤,這是華為手機堅持的路線。


只有高利潤,才有更多資金支持華為產品質量、品牌、技術長遠發展。

華為堅持每年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研究和開發,專業從事研究開發的人員有8萬多名,投入研發費用2018年1015億元、2019年1200億元。正因為研發的高投入,華為才在很多方面取得巨大的成績:

  • 全球獲得授權專利超過87805件,華為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

  • 華為手機超過蘋果,成為世界第二;

  • 麒麟980、990芯片可以與高通驍龍865知、蘋果A12媲美,也為華為手機在處理器的技術上可以與蘋果、三星抗衡。

  • 華為是全世界5G標準制定者之一。華為的5G專利1554件,穩居企業5G專利之首。

  • 鴻蒙操作系統有望成為Android、iOS之後第三大操作系統。

  • ……

從國內企業來看,也只的華為才在研發上大量投入,不管是阿里巴巴、騰訊、小米、聯想等,在研發上的投入相比華為少得多。我們國內手機如小米、Oppo、Vivo、聯想、LG、realme、Tecno等手機廠商,因沒有自己研發的芯片,只能外採高通或聯發科產品。


自力更生,才能自強自立。也是因為華為的強大,才有美國及美國同盟對華為”制裁“和”限制“,也才有今天的華為。在手機核心方面,操作系統被美國的谷歌Android、蘋果iOS控制;在處理器方面,被美國高通、蘋果、臺灣聯發科所有。自力更生,才能自強自立。


你說我說得對嗎?歡迎點評。


阿哥說科技


最近幾年來發展最快的國產手機廠商,莫過於華為品牌了。2019年華為手機的累計出貨量達到了2.4億部,首次全年超越蘋果,成為了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而華為的成功得益於強大的營銷團隊,多重營銷之下華為樹立了一個“高端”的企業形象。

華為旗下最知名的產品莫過於M/P系列兩大類,Mate系列主打高端商務定位,消費群體基本上年紀比較大的精英人群;P系列則反其道而行,注重顏值、拍照的極致化表現,主打高端時尚年輕化消費者,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大系列的價格都非常昂貴。

比如全新的Mate 30系列5G手機,標準版起售價為4999元,Pro版最貴達到了7899元,還有更貴的保時捷設計版,價格定到了12999元。如此昂貴的售價,確實給不少消費者造成了一種營銷“錯覺”,認為買華為就是買的高端手機。

在我看來,華為並非是大家想象的那種“高端”品牌,華為的產品理念和品牌轉型後的小米也比較相似。雖然華為旗下獨立出了一個榮耀子品牌,專門做一些千元機、有性價比的產品,但事實上華為品牌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千元機,而且這部分千元機佔了華為巨大的銷量。

比如華為nova系列產品中的nova 5z、nova 5i等產品,售價均在2000元以內,更為關鍵的是這兩款手機在京東累計評價分別是25萬+和16萬+,如此高的銷量也側面反映出了華為手機的千元機其實賣得非常好,甚至超越旗艦機很多。

而諸如此類的千元機,華為(不含榮耀)品牌在2019年推出的產品就多達數款,而且還有與運營商合作的暢享系列、麥芒系列產品,這些都是華為品牌的千元機,憑藉線下運營商渠道的優勢,一年也能夠賣出好幾千萬部。

所以華為如今主打的 “高端”品牌形象,在我看來還是遠不及蘋果高端定位的,蘋果是純粹的高端形象,即使是幾年前的iPhone 7,官方定價也在3000元左右,品牌存在著巨大的溢價,這是蘋果品牌能夠撐起的價值,相比之下,華為眾多千元機卻拉低了品牌形象,也就無法撐起“高端”品牌形象。

我認為華為和小米其實是一類品牌,都是

千元機賣銷量撐市場、高端機做形象的品牌,當然不可否認的是華為的M/P系列產品高端已經做得比較成功了。隨著小米10系列衝刺高端,不知道接下來華為的高端市場會不會受到衝擊?


王石頭科技


此前一直有傳言華為在智能手機業務上要走高端路線,但是華為卻一直沒有作出回應,不過就拿此前的榮耀系列和近半年推出的新品來比較的話,華為手機確實是在向著中高端路線發展,華為Mate20RS保時捷的價格已經是12999元起步,而在5G系列中,雷軍更是直言“小米最貴的手機價格都達不到友商的起步價!”而近日任正非在華為內部講話的時候終於透露了一絲口風,表明華為在手機領域似乎還是想要走高端路線。任正非稱,中國目前做手機的廠商有好幾百家,價格基本上都比較低,所以大眾就總想著在這個比較低的價格區間中去做出最好的手機。但是如果“按照你們這個原則,那愛馬仕早就垮了!”,而事實上高價的愛馬仕沒有垮,反倒是那些價格低的小廠倒了一茬又一茬。

任正非表示我們一部手機價格就賺30元,就別太沾沾自喜了!口號裡喊的是要做世界第二,那麼利潤從哪裡來?目前蘋果公司的年利潤是500億美元,三星的年利潤是400億美元,如果誰能做出每年300億美元的利潤,那麼誰就是世界第三!

他告訴員工千萬別說電商只要賣2000萬部手機就能有一個億的純利潤,而我們廠商賣一部手機卻僅賺30元,不能拿別人的長處和我們的短處對比,華為要堅持走難而正確的路。

隨後任正非還在講話中表示華為就是要追求高利潤,極限的性價比,低利潤沖銷量是絕對不在考慮範圍之內的。華為賺的這些錢不是存起來,而是反哺給員工,反哺給科技研發。試問全球有哪家公司敢像我們這樣漲工資?誰又能像我們這樣瀟灑?

最後任正非作出總結,華為要具有馬拉松精神,只有活下去的公司才有未來,所以往後華為的價值評判體系就要以商業價值為準,而不僅僅是技術領先。

華為手機到底會不會走高端路線還不清楚,但是目前華為手機的價格在國產手機中確實算是比較高的,而對於任正非在此次講話中說的華為一部手機僅賺30元的說法倒是有不少網友存疑,紛紛表示“那小米豈不是倒貼賣的?”,還有網友戲稱“小米連虧九年,終於虧成了世界五百強。”







封塵忘


從一個側面談談。

我感覺華為手機雖然有個餘大嘴,但華為手機崛起的過程和華為交換機,華為無線網設備,華為路由器的崛起過程一摸一樣。

那就是堅定不移的堆研發人員,用迭代極快的微創新打敗對手。

交換機,NEC,愛立信,諾基亞等廠家是在本國養一支研發隊伍。然後各國各地安排技術支撐,而這些技術支撐基本只會照本宣科和把問題交給後臺是。很多時候出bug了。發郵件給現場支撐做數據採集,然後埋頭分析幾周。提供一個補丁。還要等很久才能落實到現網。

華為不但有核心研發團隊,還輪流派研發人員直接到局方,這樣他們就能在第一線看到問題。他們中甚至有人能讀懂交換機的源代碼。有能力不通過後臺支援部門直接修改指令都沒有涉及的參數。

這種做法當然是很耗費人力的,但好處是研發深入一線,能最快速度的迭代升級。

本來交換機是相對成熟的技術,華為這樣堆人力,只是能做到慢慢縮短差距而已。別人是一年一次大升級。華為是月月都有微創新而且立馬實現到實際網絡上,一年累計下來,和別人的大升級比只好一點。

頗有一種事倍功半的感覺。

但,事物的發展永遠不是一帆風順的。任何行業都會出現大的波動。當大變化來臨的時候,堆人力深入一線的華為就最能扛出風浪。當別人被迫從一年週期的迭代縮短到半年的時候,之前的分級有序研發團隊被迫打亂節奏。一個週期積累一點隱患,再一個週期,再一個週期,BOOM出大bug。

華為則不同,研發團隊早就適應了快速微創新的節奏,迭代的速度早就世界第一了。而且由於一直都是微創新,錯了回頭代價很低。

無線網,交換機,路由器,都一樣,華為不斷微創新,產品迭代升級不斷。看起來每次升級不多,但非常穩。市場怎麼變,華為都能小碎步掉頭。

就好像高通810出錯了,為何三星沒抓住機會呢?三星下一個迭代要耗時很長啊。

華為就不同了,大家看看935,950,955,發佈間隔是多少?

而且每次都是小改,絕不冒進。950不改GPU。這是因為華為能力就在那裡。但華為迭代快啊,雖然GPU沒提升,但好歹CPU提升了。要是非要方方面面都大提升才投放新產品,那810這個時機就抓不住了。



我叫笑點低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華為手機的成長曆史。

華為手機崛起之路?

眾所周知,華為的主業是在通信領域,2012年的時候,正是國內手機市場洗牌的關鍵時期,“中華酷聯”的格局正在瓦解,小米異軍突起,各大廠商都在尋找新的出路。而由於小米的爆炸式成功,引發了華為的注意,後來我們看到華為手機蛻變開始!

華為手機機群戰略

華為手機目前有華為和榮耀兩大戰略品牌,而華為旗下則分出了很多系列,幾乎可以說是包含了中低高三個段位。比如說高端的華為Mate系列和P系列,還有N系列等。

在華為Mate 20發佈之後,華為手機的銷量開始走高。從最新的數據來看,華為手機在國內是一家獨大,而在全球是銷量第二的廠商!

華為手機未來走什麼路線?

這個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就連堅持性價比的小米手機也開始了高端手機的行列,還有什麼是不會發生的呢?

我個人認為,華為手機未來肯定會砍掉低端手機,將更多的精力放到高端手機上。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手機應該漲價,這樣國產友商的存活空間也出來了!

因為高端手機才最賺錢,iPhone手機就是最好的例子,而低端手機其實利潤不大,小米手機也是例子,才一個必須要走高端,才能建設好品牌。所以我認為,華為手機的價格肯定會越來越高!


春公子


2019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公佈,三星出貨量2.965億,市場份額卻從19%增加到20%;華為,出貨量2.385億,全球份額16%;Apple,出貨量1.962億,全球份額13%;小米手機出貨量1.245億,全球份額8%;OPPO出貨量1.198億 全球份額8%;vivo出貨量1.137億,全球份額8% ,這三家廠商排名和2018年一樣。

華為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躋身世界第二的位置著實不易,不得不說華為無論是在戰略的選擇還是執行上都是非常成功的,特別是在美國市場缺失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更加難得。那麼華為手機具體在走一條什麼路線,能讓其發展如此之迅速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最早的智能手機,由於品牌知名度和核心技術上的欠缺,中國廠商雖然銷量不小但是基本沒什麼利潤,全世界手機行業絕大多數利潤被蘋果一家拿走。慢慢的各手機廠商意識到需要從量到質改變才能生存下來,有了利潤才能投入更多資金研發核心技術、採購更優質的零部件,這樣用戶的體驗才會更好,然後反過來客戶才願意花更高的價錢去購買你的產品,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雙品牌戰略

華為在國產廠商中比較早的意識到這點,在2013年成立榮耀子品牌,採取“華為”和“榮耀”雙品牌戰略,華為品牌主打商務高端,依靠著P系列和mate系列不斷的提高品牌溢價,已經將高端商務形象深入人心,不光是國內,在國外比如歐洲也同樣如此;榮耀品牌主打年輕時尚、性價比,追求銷量。這樣用性價比保證銷量,品牌溢價保證利潤,雙品牌運行,互不干擾。

逐步向中高端邁進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在定價方面要向蘋果學習,只有把價格做高一點,市場上的其他手機品牌才有活路,將價格定高,這樣就不會壓縮競爭對手的發展空間,而且如果通過降價贏下市場的話,就會破壞市場的一些秩序。除了為了能夠令友商留有“存活”餘地外,華為手機的價格之所以像蘋果一樣貴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資金去投入研發,形成良性循環。最新華為mate30的起步價甚至已經超過蘋果了。

國外定價高於國內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認識那就是:中國公司把最好的產品以低於國內的價格出口到國外,一度讓人很不理解,其實這是中國早些時候發展落後,對自己產品不自信的表現。在這方面,華為就走在了前面,華為手機國外的定價是高於國內的,2019年發佈的旗艦機Mate 30,在歐洲定價最低799歐元(摺合人民幣約6044元),而國行版的起步價僅為3999元。華為敢採取這樣的定價方式,首先是對自己產品的技術和品質有絕對的自信;其次也是一種品牌戰略,通過國外將品牌溢價做高而後逐漸向國內價格滲透,最後達到全面提升售價的目的,這是典型的“曲線救國”策略。

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我研發

2018年全球工業企業研投資排行榜上華為以113億歐元的投入排名全球第五名,中國企業第一名,比BAT三家公司研發投入的總和還要多,研發投入佔公司總營收的14.7%。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一份《2018年全球企業知識產權指標排行》中,華為以14605件專利排名世界第七名。強大的研發能力使得華為產品的性能優於同類廠商,也為進行差異化競爭和控制產品節奏創造了條件。其中比較典型的是麒麟系列處理器、巴龍基帶、鴻蒙操作系統等;同時華為手機的很多功能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拍照、系統優化、摺疊屏等。

華為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級品牌,華為的路線就是:通過過硬的質量、優質的體驗、先進的技術等,將最好最優的產品帶我們。





璇哥聊球


2019全球智能手機銷量排行榜公佈,三星出貨量2.965億,市場份額卻從19%增加到20%;華為,出貨量2.385億,全球份額16%;Apple,出貨量1.962億,全球份額13%;小米手機出貨量1.245億,全球份額8%;OPPO出貨量1.198億 全球份額8%;vivo出貨量1.137億,全球份額8% ,這三家廠商排名和2018年一樣。

華為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躋身世界第二的位置著實不易,不得不說華為無論是在戰略的選擇還是執行上都是非常成功的,特別是在美國市場缺失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更加難得。那麼華為手機具體在走一條什麼路線,能讓其發展如此之迅速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

最早的智能手機,由於品牌知名度和核心技術上的欠缺,中國廠商雖然銷量不小但是基本沒什麼利潤,全世界手機行業絕大多數利潤被蘋果一家拿走。慢慢的各手機廠商意識到需要從量到質改變才能生存下來,有了利潤才能投入更多資金研發核心技術、採購更優質的零部件,這樣用戶的體驗才會更好,然後反過來客戶才願意花更高的價錢去購買你的產品,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雙品牌戰略

華為在國產廠商中比較早的意識到這點,在2013年成立榮耀子品牌,採取“華為”和“榮耀”雙品牌戰略,華為品牌主打商務高端,依靠著P系列和mate系列不斷的提高品牌溢價,已經將高端商務形象深入人心,不光是國內,在國外比如歐洲也同樣如此;榮耀品牌主打年輕時尚、性價比,追求銷量。這樣用性價比保證銷量,品牌溢價保證利潤,雙品牌運行,互不干擾。

逐步向中高端邁進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在定價方面要向蘋果學習,只有把價格做高一點,市場上的其他手機品牌才有活路,將價格定高,這樣就不會壓縮競爭對手的發展空間,而且如果通過降價贏下市場的話,就會破壞市場的一些秩序。除了為了能夠令友商留有“存活”餘地外,華為手機的價格之所以像蘋果一樣貴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為了能夠擁有更多的資金去投入研發,形成良性循環。最新華為mate30的起步價甚至已經超過蘋果了。

國外定價高於國內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個認識那就是:中國公司把最好的產品以低於國內的價格出口到國外,一度讓人很不理解,其實這是中國早些時候發展落後,對自己產品不自信的表現。在這方面,華為就走在了前面,華為手機國外的定價是高於國內的,2019年發佈的旗艦機Mate 30,在歐洲定價最低799歐元(摺合人民幣約6044元),而國行版的起步價僅為3999元。華為敢採取這樣的定價方式,首先是對自己產品的技術和品質有絕對的自信;其次也是一種品牌戰略,通過國外將品牌溢價做高而後逐漸向國內價格滲透,最後達到全面提升售價的目的,這是典型的“曲線救國”策略。

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自我研發

2018年全球工業企業研投資排行榜上華為以113億歐元的投入排名全球第五名,中國企業第一名,比BAT三家公司研發投入的總和還要多,研發投入佔公司總營收的14.7%。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佈的一份《2018年全球企業知識產權指標排行》中,華為以14605件專利排名世界第七名。強大的研發能力使得華為產品的性能優於同類廠商,也為進行差異化競爭和控制產品節奏創造了條件。其中比較典型的是麒麟系列處理器、巴龍基帶、鴻蒙操作系統等;同時華為手機的很多功能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拍照、系統優化、摺疊屏等。

華為已經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角色發展成為今天的世界級品牌,華為的路線就是:通過過硬的質量、優質的體驗、先進的技術等,將最好最優的產品帶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