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英戰呂布的時候沒有人去支援呂布?

用戶25655379413


這個問題好刁鑽,我以前竟然從來沒有想過。哈哈

對啊,為什麼三英戰呂布,沒有人幫手支援呂布呢?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又重讀了《三國演義》這一回, 發矯詔諸鎮應曹公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終於搞清楚了三英戰呂布的來龍去脈,也搞清楚了呂布為什麼沒有幫手。


根本原因是董卓手下大將太少。

西涼兵雖然勇悍,但是董卓嫡系人馬其實很少,只有四五千人,所以他手下的大將也很少,只有呂布、華雄、李傕、郭汜4人而已。

四人中呂布、華雄最是英勇,李傕、郭汜跟他們比就是酒囊飯袋。

華雄在董卓與十八路諸侯的第一波會戰中,已經被關公斬殺。

為此,董卓決定親自出馬,大軍20萬兵分兩路。一路是李傕、郭汜去守汜水關。第二路是董卓帶著呂布把手虎牢關。

卓遂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卓自將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這關離洛陽五十里。軍馬到關,卓令呂布領三萬軍,去關前紥住大寨。卓自在關上屯住。

這樣一來,董卓手下僅有的三員大將,還被分散在兩各地方,虎牢關只剩下呂布一個大將。

這就是為什麼三英戰呂布的時候,呂布沒有幫手。實在沒有人了啊。總不能讓董卓自己上陣廝殺吧。


上將噯福斯


為啥三英戰呂布時,董卓陣營沒有人幫助呂布? (流譽原創 抄襲必究)



這個原因比較複雜,涉及多方面。可能主要是呂布自身因素,就是呂布自恃武力高強,不屑別人幫忙。這有許多戰例可證明,比如,後來濮陽斗六將時,曹操六員悍將,典韋、許褚、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一齊上手,呂布那時還是老闆,部下猛將不少,像張遼、臧霸、宋憲、魏緒、郝萌、侯成等等,也沒有一人出手,只有呂布一人硬撐,撐不住就回馬便跑,反正像呂布自己說的,吾有赤兔馬,怕過誰?從三英戰呂布整場作戰過程看,並沒有其他將領在場,估計因為距離虎牢關不遠,地形也不復雜,呂布倚仗武力、赤兔馬,即使出現意外,也能很快逃回關內,所以,估計沒有其他將領隨行。



雖然濮陽斗六將是以後的,但反映出呂布性格,狂妄自大,唯我獨尊,目中無人。三英戰呂布時,董卓正寵愛呂布,信任有加,大約呂布與董卓部下,比如李傕、郭汜、張濟、樊稠、李肅、胡胗、趙芩等人,關係很一般,甚至倚仗權勢,多有欺凌,當然,這並不只是猜測,詳細下面再說。奧,對了,那時李傕、郭汜二將,奉命帶五萬兵馬,把守汜水關,張濟、樊稠奉命守關,當時呂布是獨領三萬,前出虎牢關前,紮下大寨,與虎牢關還有一段距離,起碼二、三里吧!李傕、郭汜在關城上,並未到前敵。



本來,董卓部下這些將軍,武力、謀略都是不錯的,比如李肅,當初華雄初戰孫堅時,李肅就有不俗表現。李肅對華雄說,今夜偷襲孫堅,將軍可擊孫堅前寨,吾引軍擊後寨,孫堅兩面受敵,必然大亂,說不定抓住孫堅。華雄按此部署,夜裡突擊孫堅,果然大獲全勝,斬了孫堅大將祖茂,要不是祖茂捨命替換,差點幹掉孫堅。李肅反正後在殺董卓、戰西涼兵過程中,一戰殺掉李傕郭汜先鋒牛輔,但因疏於防範,夜裡被偷襲,敗回後呂布就把李肅殺掉了。而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大反西涼,把呂布打得大敗,逃出武關,投奔袁術。



從呂布最後敗亡白門樓看,一條重要原因,就是部下內訌,宋憲、魏緒、侯成等人,乘呂布日夜連續作戰,精疲力盡,在城樓小憩時,把呂布捆綁起來的。這充分說明 : 呂布連身邊重用的人,都這麼恨,人緣確實差的不是一點。再比如,呂布殺李肅,也不請示王允,就擅自幹掉。畢竟王允籌劃殺董卓,派誰前往眉嵨,把董卓哄騙回京,是一件艱鉅任務,如果董卓起疑心,就有性命之憂,李肅自告奮勇,挺身而出,成功把董卓帶回長安,才使呂布有了刺殺董卓、除掉國賊的機會,這件事李肅立過大功。



假如呂布尊重部下、友好同僚,那麼這些將軍,肯定投桃報李,相互合作,關係融洽,那在關鍵時刻,就不會出現如此尷尬。但呂布至死都沒明白這道理,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


流譽後


劉備就是去支援呂布的

有人說,三英戰呂布,劉備純湊數。若是沒有劉備去,呂布未必能跑路。


劉備看關羽、張飛佔得優勢,於是跑去混個經驗。

也不想想,不管是方天畫戟,丈八蛇矛還是青龍偃月刀那都是長兵器,你一個雙股劍短兵器捱得近身嗎,到不了攻擊範圍啊。

而且本來呂布打關張就很吃力了,劉備再一來,呂布頓時壓力大減,為何劉備太弱了,不像關張,單人都有和呂布過個幾十招的水準,劉備那是隨時可能被秒的存在啊。

為了防止劉備在自己雙股劍還沒有碰到呂布的時候,就被呂布秒殺掉。關羽、張飛不得不分出不少的心來幫劉備防禦,必然減小了對呂布的壓力。

於是呂布乘機抓住一個空擋,走人了。

所以三英戰呂布的時候,是有人去幫助呂布的,這個就是純屬幫倒忙的劉備了。


葉飄刀


要討論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一下三英戰呂布的時候呂布身邊有什麼人。

華雄死後,董卓親自率軍二十萬兵分兩路來戰關東諸侯:一路由李傕、郭汜率軍五萬前去汜水關,而另一路則是由董卓親自帶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前往虎牢關。到了虎牢關以後董卓又命呂布率軍三萬去關前下營,自己則留守虎牢關,因此呂布身邊只有他的本部人馬,董卓手下各將並未隨行。

呂布此時手下有多少武將在演義中並未提起。直到呂布濮陽戰曹操時,才提到呂布手下共有高順、薛蘭、李封、張遼、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續、宋憲、侯成等十一員戰將。

雖然按照正史看,只有臧霸是呂布佔據徐州以後才歸順於他外,高順、張遼等人早就隸屬於董卓部下,這個時候也很可能在軍中。不過演義和正史畢竟有一定區別,像臧霸就提前歸屬於呂布,和正史的記載有區別。而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率軍攻打長安時,呂布只有李肅一人可用看,高順等人是否是呂布部將還是未知數。

此外呂布雖然率了三萬大軍在關前下營,但是他出馬挑戰時,只帶了三千鐵騎,並沒有全軍出動。而且呂布一向心高氣傲,對自己的武藝非常有信心。濮陽之戰後期高順、張遼、臧霸、侯成等人在外蒐集糧草未歸,他就去和曹軍交戰。陳宮勸呂布等高順等人返回再戰,他卻說“吾怕誰來”,結果被許褚、典韋等人聯手擊敗。

所以這次呂布很可能也是過於相信自己的武藝,張遼等人即使已經在他手下,也可能留守大營,呂布一個人帶兵出去挑戰,在遭到夾擊時無人前來救援。可以說是呂布過於自大造成的吧。


不沉的經遠


呂布鎮樓,三英戰呂布的時候為什麼沒人幫呂布,我覺得原因主要有三點。

首先,“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當時天下無敵,董卓手下人覺得沒人能打過呂布,因此沒人去幫。

其次,董卓手下沒人敢去,關羽溫酒斬華雄已經成名,下面的人被名氣所嚇,沒人敢幫。

最後一點,董卓手下比較厲害的將軍像張遼、高順等不在虎牢關,因此沒人能幫。

因此,三英戰呂布的時候沒人去。





弄潮兒xw


三英戰呂布為什麼劉關張可以圍毆呂布,而呂布卻沒有人援助呢?原因有很多。

首先,呂布馬快呀。而且呂布追的是公孫瓚,他出身河北突騎,又是一方諸侯,就算騎的馬不是名駒,那也是百裡挑一的。所以,呂布和公孫瓚是跑出了很長一段距離,才被提前繞道的張飛給阻擋了。後來三英戰呂布,原文中看呆了也是討董聯盟的八路人馬,壓根也沒呂布軍隊什麼事。再說呂布在虎牢關五回合殺方悅;一回合刺穆順;十回合敗武安國;不數合敗公孫瓚;可以說如日中天,氣勢如虹,打得討董聯軍心驚膽戰,呂布的手下自然不用過於賣力,甚至打打醬油就可以了,誰知道出來了一個超一流高手張飛。



到了張飛戰呂布五十回合,關羽又夾擊三十回合,呂布的軍馬就算來了,但是也不好插手了。比如呂布日後的有名的“八健將”,張遼屬於強一流高手(後來強一流,初出茅廬可能只有一流),高順,臧霸屬於一流高手,另外的魏續(三合被顏良斬殺),宋憲(被顏秒殺),成廉(被樂進射死),曹性(被夏侯惇所殺),郝萌,侯成等等最多屬於弱一流高手;所以,先不說八健將沒有出場。即便出場了,和呂布未必形成合力,在激烈的打鬥下,恐怕只有被反殺的可能。再看董卓的部將,除了華雄(強一流,卻在之前被關羽斬殺),其他如李榷,郭汜,張濟,樊稠,李蒙,王方等等西涼軍將領,大概率沒有和呂布一起出徵,就算有,也不太會幫呂布。



因為,第一,呂布畢竟是三國第一高手,打架從來單打獨鬥,比如後面的濮陽之戰;第二,張飛戰呂布就喜歡揭他的傷疤,一口一個“三家姓奴”,呂布也確實殺丁原背主,這就打壓了呂布軍的士氣;第三,呂布在虎牢關下氣勢如虹,幾乎一人之力打敗了討董聯軍,假如三英戰呂布時,呂布這邊的大小將士一擁而上,功勞還是呂布的,顯然呂布軍沒有這樣的凝聚力;第四,西涼軍不但沒有凝聚力,從後來董卓死後,李榷,郭汜等人互相爭鬥來看,本身就矛盾重重;第五,董卓沒來,呂布在纏鬥,沒人能指揮軍隊;



綜上所述,沒有人援救呂布,原因是多方面。不過,即便上去夾擊,只可能是幫倒忙。比如,關羽加張飛雙戰呂布,其實場面已經佔據上風,只是暫時不能解決戰鬥而已,但是呂布要脫身很難。劉備找到機會殺了上去,雖然是壓垮呂布最後一根稻草,同時也成為最大的破綻,於是呂布找到機會,朝著劉備虛晃一戟,攻關張之必救,然後倒拖大戟就跑路。所以,呂布是強弩之末,劉備相當幫了倒忙。但是,個人認為劉備是故意的,第一,當時的場面不能保證關張殺了呂布,而自己沒有損傷,不值得;第二,殺不呂布,劉備也得不到利益最大化,反而被袁紹,袁術嫉恨;

所以,說劉備暗中幫了呂布也對,掩飾己方鋒芒,更何況劉備是隱藏高手,不至於被呂布秒殺,論到戰場敏銳和洞察力,絕對秒殺很多將領,所以劉備也有自信這麼做,能達到利益最大化。


大飛熊騎士


《三國演義》中的三英戰呂布可謂是名場面,面對天下第一名將呂奉先,劉關張三兄弟第一次在天下英雄面前施展了自己的本領,這也是劉關張起飛的開始。呂布當時連續擊殺諸侯聯軍的將領,當公孫瓚被呂布緊追且即將性命不保之際,張翼德殺出,擋下了呂布的一波攻勢,並且和呂布激戰,連續五十回合,不分勝負。

關羽見張飛不能取勝,拍馬上前,兄弟二人聯手戰呂布,又三十回合,“戰不倒呂布”,此時大哥劉備登場,三兄弟圍毆呂布,最終呂布難以抵擋,從劉備的防守下打開一個缺口,逃了出去。三兄弟在與呂布交戰之時,董卓陣營沒有一人出來幫忙,最終造成了呂布“狼狽而歸”的不體面結局。那麼,為何董卓帳下,無一人前來向呂布施以援手?

不可否認,雖然關羽張飛在後來成為了冠絕天下,聲名遠播的名將,但在虎牢關下戰呂布之時,二人還都是不起眼的小角色。張飛的職位是步弓手,而關羽則為馬弓手。關羽的知名度要稍稍好於張飛,因為在此之前,他剛剛早汜水關下溫酒斬華雄,令十八路諸侯刮目相看,但印象是難以在瞬時改變的,關羽此時尚沒有足夠的聲譽積累;張飛則更慘,絲毫沒有像樣的戰績。不要說呂布,即使十八路諸侯內部,不知張飛為何人者大有人在。因此,對付這種無名之輩,董卓帳下武將不認為呂布會戰敗,即使場面一度陷入膠著,但張飛絕無勝算。

除了關張二人知名度不夠外,呂布本人的強大也是另一因素。張飛與呂布交戰至五十回合,關羽立馬上前幫助,可見關羽應當是察覺到了張飛陷入了相對的劣勢;而在關羽加入戰鬥三十回合後,作者用“戰不倒呂布”來形容,可見此時的呂布與關張聯手的表現五五開,甚至略勝。這樣的局勢,董卓帳下的武將自然是看在眼裡,呂布不需要支援,自己便能搞定。

呂布本人在董卓陣營中的地位,也是無人出手相助的一個重要因素。呂布本來是丁原的乾兒子,結果在董卓的物質誘惑下毅然決然地殺掉了丁原,投入董卓帳下,並且被董卓收為義子。呂布殺父求榮的作風,在常人看來,本身就是無恥的,自然會受到董卓帳下原有將領如李傕郭汜的蔑視;而呂布作為後來者,地位卻居於李傕郭汜等人之上,這些人心中又是不平衡的。在兩種心理 的共同作用下,董卓陣營的其他武將,自然是希望呂布戰敗,甚至被幹掉,這樣一來他們心中方才平衡。呂布本人又是恃才傲物,目空無人的典型,想必與董卓帳下其他獎勵的關係並不十分融洽,因此其他人自然不想幫他。

所以,各方面的原因綜合之下,呂布在承受劉關張三人聯合攻擊之時,己方陣營無一人出來幫忙,最終使得天下第一名將第一次“狼狽”落敗。


庭州行者


不才愚見,為各位解答。

準確來說其實是二英戰呂布,劉備其實就是個配角,真正出力的就是關羽,張飛。 劉備其實就靠個漢室宗親在諸侯裡立足,關羽張飛就更沒名氣了。呂布就不同,既是董卓義子,又是常勝將軍,董卓一方對呂布都是勝券在握,也就是穩贏了,沒必要上;還有一方面就是,呂布傲氣太大,所以如果有一個人衝上去幫他,突然就贏了,那算是誰的功勞?所以誰會去跟一個想要獨佔頭功的人並肩作戰。



當時作戰是對決,關羽張飛跟著劉備打過很多次戰,懂得了配合,都熟悉對方。呂布很勇猛,經常一個人連砍十多位敵將都不是事,呂布就算再吃力,也不需要幫忙,再上個人反而可能幫倒忙,很可能呂布殺紅了眼連自己這一邊的都殺,那麼就沒人敢上了。

呂布是董卓的唯一王牌,董卓也不想讓呂布玩命的打,看呂布招架不住就鳴金收兵,如果硬是要對拼,董卓手中的大將少的可憐,那就沒勝算了。

D樂樂


我是小林,我來回答。


“三英戰呂布”是《三國演義》中的情節,是虛構的,歷史上沒有記載。既然是虛構的,作者想怎麼編都是可以的!這個情節主要是凸顯呂布的勇猛,以此來反襯劉關張三人的團結一心。

(文學的角度,“三英戰呂布”是很好看的,但是歷史書上沒記載)

古代真正的打仗不太可能都像《三國演義》裡面,武將對武將單調或者一個挑幾個。小說或者戲曲的情節很多時候是渲染氣氛的,讀者們不要把這些和真實的歷史混為一談!

(古代的戰爭並不是都是雙方對陣,派武將出來對打的!)


小林品歷史


呂布,布之英勇,無可匹敵,去幫呂布首先應該有點本事,縱觀董卓陣營,真心沒有能與劉關張抗衡的武將,就連呂布也略顯示弱,敢問誰人能幫。這是董卓時期,後來呂布自立門戶,號稱,掌中方天畫戟,胯下赤兔寶馬,縱橫天下,無人能敵,多數諸侯又曉得呂布,剛愎自用,不聽忠言,反覆無常,肯定沒人去救他,最後死在白門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