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那麼寵愛萬姑姑,為何不立萬貴妃為皇后?

秉燭讀春秋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想提醒大家以下幾個事,萬曆十分寵愛鄭貴妃想立鄭貴妃的兒子為皇帝,沒搞成。楊貴妃集完全寵愛於一生,唐玄宗也沒把她封為皇后。

這是為什麼呢?封建禮法。古代君權神授的思想下,皇帝是神聖的,從而皇后、太子也是具有神聖色彩的。古代皇帝權力是很大,但只要是個正常的皇帝他也不能隨意廢后的,除非這個皇后也違反了封建禮法或者無出。甚至就算無出也不能說廢就廢的,因為廢后並不像打發一個女人那麼簡單,一個女人被立為皇后多多少少都是有一定政治勢力的,一旦廢后就要進行重新政治洗牌,搞的不好是要動搖政治根基的。哪個皇帝也不敢拿自己的身家性命開玩笑。

還有就是皇后是國母,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萬貞兒比朱見深大了十七歲,在古代這都可以當他媽了,你說選這麼個人當國母跟皇帝也不搭啊,完全有損天朝氣象嘛。

最後再說說明朝的政治制度,明朝其實具有當代君主立憲的雛形,內閣具有很大的權力,如果皇帝的命令不合禮法,他們可以不執行,如果哪個內閣大臣敢放水,那你等著後面有一群人等著收拾你不怕你的權勢有多大,這些人就是言官,他們具有監督職責,而且這些人的職業就是這個,一旦有把柄被這些人盯上了你多半是涼涼了,因為如果把你幹倒了那可是光耀門楣的事,如果你打壓他們,那更好,他們就是英雄了身價蹭蹭的網上標啊。

所以就算朱見深再愛萬姑姑他也不能立她為後,因為封建禮法擺在那兒,朱元璋定的規矩在那兒。





遊弋史海


選後一事茲事體大,需經過一系列的繁文縟節,皇帝不可一意孤行,皇后代表著皇室的顏面,也會對全天下的女性起著表率作用,所以更多意義上這並不是皇帝一個人能夠決定的問題,關係到國體,甚至關係到江山社稷。


明朝在史書中的記載並不太出彩,但明朝是得位最正的朝代之一,朱元璋開啟的血腥統治並不太影響後世大大小小的盛世,這主要取決於他的繼任者們多為個性鮮明的明智君主,就連最後的崇禎皇帝都是難得的勤政君主,只嘆生不逢時。


  • 明憲宗與萬氏的淵源

明憲宗早年曾因父親明英宗被俘虜一度被廢,在明代宗去世,明英宗被迎回復位後,再次被立為太子。

萬氏是在朱見深兩歲時便被派到身邊侍奉,也就在在朱見深父親被俘虜,叔叔明代宗上位執政,再到自己再度被立為太子,這十多年的時間,萬氏一直在身邊小心陪伴呵護著。

最是無情帝王家,父親不在身邊的朱見深的生活可以說是在水深火熱中生活,在明代宗眼中他是個障礙,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沒有家族廕庇,他在宮中的生活連普通的宮人都不如,自是沒人理睬在意。

而就在這小小的可憐皇子身邊,有這麼一位不嫌棄自己,且真誠相待的母親般女人,對他來說本就是一種心靈的依託,久而久之,他對萬氏的感情就更加複雜和依賴。

朱見深再度被立為太子也可以說是兩人苦盡甘來,在明英宗去世後,朱見深即位,即為“明憲宗”。


  • 萬氏善妒,寵冠六宮

而常年跟隨他的萬氏一躍成為貴妃,後很快為他生下皇長子,萬氏則晉升為皇貴妃,兒子被明憲宗立為太子,只是這太子福薄,很快就夭折去世了。

萬貴妃再不能生育。

兩人的故事時常被人們詬病,萬氏比朱見深整整大上十七歲,卻在後宮獨得專寵,明憲宗對她的寵愛更是一種放縱。放縱她將吳皇后廢除,毒害後宮有孕妃嬪,幾乎無人逃脫她的毒手。

後來朱佑樘通過宮女太監和周太后的庇佑才能得以保全。

而這些事情不僅是他自己,也看在朝廷大臣的眼中,只是他充耳不聞,儘可能夜夜留宿萬氏處。


  • 欲立為後

而明憲宗一度想立萬氏為後,自然遭到群臣反對,他的母后也以性命想脅,明憲宗無奈才作罷。


  • 選後規則,萬氏所作所為難母儀天下。
<strong><strong>不管是哪個朝代,皇后的選拔都不由得皇帝自己做主。

一、明朝為防止外戚專權,一般會在適齡的平民中選擇,但是需要經過層層選拔,根據體態、五官、頭髮、皮膚、音色、儀態,細節到手足度量等,最終留下的女子再度挑選,皇后需得溫良賢淑、舉止大方,可為天下女子之表率。

只這些,萬氏一條也不符合,之前已提到她年歲大,又無子嗣,又害得明憲宗差點沒保住自己明王室血脈。

二、如此歹毒善妒,出身低微,又不能生養,若是選他為後,只能是排除萬難冒了天下之大不韙,誠然是犯了眾怒。

皇帝一個人願意,全天下不願意,明憲宗算不上昏君,不至於為一個皇后的位子與天下為敵,更何況,將萬氏推向風口浪尖,那他們是否還能如現在這般安穩?


  • 明憲宗其人雖在萬氏上願做睜眼瞎,但是政績上還是不含糊的。

歷史中,皇帝總是最值得關注的人,他一人左右著社稷,而明朝皇子多痴情,這似乎是個很矛盾的問題。

但是在明朝卻極少有皇帝因貪戀美色而荒蕪政務,這明憲宗也不外乎是。總體上來說雖然他縱容萬氏,但他仍心繫天下,將父輩留下的爛攤子,治理得清朗天平。

明憲宗這個人可以分開來看,一方面他不愛上朝,專寵萬氏任其胡作非為殘害子嗣,任用佞臣。

另一方面他又有雄才偉略,連續收復河套、哈密等失地,平定兩廣,最有突出貢獻的就是把北方的建州女真打得元氣大傷不敢來犯,使得清軍入關向後推遲百年有餘。只是這一點不夠狠。


  • 雖是畸戀,卻難得有情郎

在萬氏死後,明憲宗因悲傷過度,只言:萬氏已去,我不久矣!沒多久,明憲宗也隨之而去。此女子是惡毒卑鄙,但是明憲宗對她的獨愛卻是天下女子難以企及的。


公子阿九


朱見深是愛戀著萬姑姑的,那是從小到大的陪伴,比父母陪伴的時間要多得多,所以朱見深在登基後就想要立萬姑姑為皇后,但是萬姑姑出身低微,只是一個宮女,大臣和太后是不允許這樣的女人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的,皇后必須是內外兼修的宗室女,這是萬姑姑無法成為皇后的最根本的原因;

明朝的體制,其實是所有朝代的體制,都決定了皇帝不能為所欲為,所以即使深愛著萬姑姑也不能不顧及朝堂意見;

最後,萬姑姑育有一子卻未能保住,此後也不能再生育,在後宮裡,向來是母憑子貴,無法生子的萬姑姑也就沒有上位的資本了。


藍維公子


萬貞兒,也就是萬貴妃,青州諸城人,也就是今天的山東濰坊諸城縣人,她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妃嬪,十分受皇帝寵愛。她一生的命運是受父親影響的,本來她少年時可以過上很好的生活,但因為親屬犯罪一家人被謫居到霸州,她的母親為了使日後有所依靠,就將年僅四歲的女兒萬貞兒帶進了皇宮之中當宮女,年幼的萬貞兒十分懂事乖巧,因而深得皇后的喜愛。到了正統十四年,當時的皇帝朱祁鎮打了敗仗,被瓦剌抓去了,一時間國家沒有了君主,但國不可一日無君,孫太后就讓朱祁鈺暫替皇帝位,立朱見深為太子。而那時的萬貞兒還是妙齡少女,被孫太后派去照顧年僅兩歲的朱見深,幼小的太子與萬貞兒從小几乎形影不離。

 

後來,朱祁鈺將朱見深廢掉了,立了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當朱祁鎮復辟後,朱見深又被複立為太子,朱見深自小不與母親生活在一起,而是與萬貞兒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二人便產生了感情,因為從小一起玩到大,因此二人的感情十分的好。

  天順八年,明英宗駕崩,18歲的皇太子朱見深成為了皇帝,他當上皇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想立心愛的萬貞兒為皇后,但遭到強烈的反對,尤其是周太后,最後沒有辦法的朱見深只能立宗室吳氏為皇后,立萬貞兒為貴妃。   

  儘管後宮佳麗三千,但朱見深似乎只寵愛萬貞兒一個人,還是同往常一樣與萬貞兒朝夕相伴,這就讓皇后十分的生氣,一次皇后見到皇上與萬貞兒如膠似漆,形影不離,頓生怒火,於是趁皇帝不在的時候,就對萬貞兒動用了杖刑,打的萬貞兒渾身是傷,此事很快就傳遍了,最後傳到了皇帝的耳朵裡,皇帝十分生氣,因為皇后打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於是不顧眾臣的反對就廢了皇后,並處罰了阻止廢后的大臣,後升先帝所命的王氏為皇后。   

  不久後,萬貞兒為皇帝生下了皇子,皇帝朱見深特別的開心,立即進她為皇貴妃,並許諾立其子為太子,但不幸的是他們的兒子早早就夭折了。  

又過了幾年,皇貴妃萬貞兒也去世了,時年58歲,得到消息的朱見深嚎啕大哭,哀嘆道:“貞兒不在人世,我亦命不久矣。”  那麼如此深愛萬貞兒的朱見深為何不立萬貞兒為皇后呢? 

  其一、萬貞兒是宮女出身,在封建等級的觀念中,她是不可以做皇后的,因為還不夠母儀天下,也就是出身決定的,等級不夠。 

  其二、萬貞兒的手段過於殘忍,尤其是在其失去孩子後,她開始瘋狂的報復,殘殺了好幾位朱見深的兒子,讓朱見深因此感到失望。 

  其三、是眾大臣的反對,很多大臣都是跪著死諫,再加上太后的反對,所以萬貞兒沒有被立為皇后。 

  其四、皇子早早就夭折了,這樣萬貞兒失去了絕對的機會,因為在古代母以子貴,所以萬貞兒沒機會立為皇后了。


SYBJ


萬貞兒,是皇帝兒時的宮女,一直陪伴在身邊,雖年長許多但特殊的經歷造成了這段畸形的愛戀。一來宮女出身卑微又年長,二來膝下無子,三來為人狠毒、不得人心,四來,也是最重要的,是明朝的體制,皇帝一個人說了不算,不是獨裁。立後是家事但更是國事!


唐印說


前言

都說當皇帝好,那麼多人羨慕,“三宮六院,粉黛三千”,個個都是佳麗,想要皇帝專寵一人,這樣的皇帝也有,比如唐玄宗獨寵楊玉環,但是如果這個女人比皇帝還大十幾歲,並且皇帝專寵,直至薨世,那就只有一個皇帝了,那就是明憲宗朱見深一生的至愛萬貞兒,都說明朝的皇帝都很奇葩,這也算是奇葩一事了,不過令人的更好奇的就是,萬貞兒雖是皇帝最愛的女人,但始終沒有成為皇帝的正妻皇后,她一生最高的名分也只是貴妃,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一起來看。

朱見深童年經歷曲折

明憲宗朱見深,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長子,母孝肅皇后周氏,按說作為皇帝的兒子童年應該很幸福的,起碼不像貧苦老百姓的孩子,每天為填飽肚子發愁,可家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皇帝也不例外,朱見深兩歲的時候,大明發生了一件震動朝野的大事,那就是土木堡事件,事件導致他的父皇朱祁鎮被蒙古瓦剌部落俘虜,如果沒有土木堡事件,朱見深的人生道路可能很平坦,他是皇長子,長大自然就是皇太子,父皇百年以後他就是新皇帝,本來應該是這樣的人生,可命運似乎跟小朱見深開了一個玩笑。

父皇被俘之後,他的叔父朱祁鈺受命監國,朱見深被立為太子,可是景泰三年他就被廢太子,自古皇家無親情,他的叔父時時刻刻提防他,根本不可能照顧好他的童年,一直到景泰八年,父親朱祁鎮南宮復辟成功,他才重新當上太子,生活才好轉。

從他兩歲到十歲這段期間正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可是他卻經歷了沒有父母陪伴,叔父猜忌的童年,這段時間陪他成長的只有一個宮女-萬貞兒。

萬貞兒如同母親一樣伴他長大

萬貞兒,打小就在宮中長大,她聰明乖巧,樣子可愛,深受孫太后的喜愛,到了正統十四年,萬貞兒已經長成一個落落大方的妙齡少女,這一年發生了土木堡事件,朱祁鈺受命監國,朱見深被立為太子,鑑於朱見深年齡小,父母又不在身邊,遂安排萬貞兒照顧小太子,從此小朱見深就和萬貞兒相依為命,形影不離,萬貞兒比朱見深大十七歲,就像他的母親一樣照顧他,呵護他,缺乏母愛的朱見深便對萬貞兒產生一種異樣的感情。

朱見深即位,想封萬貞兒為後難如願

天順八年,明英宗崩,十八歲的皇太子朱見深即位為帝,是為憲宗,朱見深最愛的女人就是萬貞兒,然而萬貞兒嫁給朱見深二十幾年,始終未成為皇后。她沒成為皇后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身份低賤,萬貞兒是一宮女的身份,皇后作為一國之母,身份高貴,在封建等級森嚴的觀念下,憑一宮女身份母儀天下,不僅天下臣民不服,可能還會成為宮闈笑話。

其二、朱見深的母親周太后及一幫朝臣極力反對,大臣們都是飽讀聖賢書,通曉程朱理學,根本不會接受一位宮女作為皇后,這幫大臣不怕死敢於死諫,再加上週太后也不同意,皇帝也無可奈何。

其三、萬貞兒在後宮為所欲為,不可一世,憑著皇帝的專寵,她雖不是皇后,但實際上皇后也不敢惹她,在她失去兒子後,瘋狂迫害懷孕的嬪妃,朱見深心裡清楚,論品德禮儀,她是不配當皇后的,他只需要這個女人能陪他就行了。

其四、沒有子嗣,成化二年,已經三十七歲的貴妃萬貞兒生下皇長子,憲宗大喜,立即進她為皇貴妃,一年後,她的兒子夭折,這也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兒子。在講母憑子貴的古代,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結尾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正月,年已五十八歲的萬貴妃死了,她死後的同一年八月,小她十七歲的皇上鬱鬱寡歡也駕崩,終年四十一歲。


一切都付笑談中


首先萬貞兒宮女出身,地位低下,能當皇后的資本不大。再加上萬貞兒比皇帝大十多歲,怎麼看都怎麼不相配,並不足以母儀天下。

其次朝中大臣,絕對不允許萬貞兒這樣一個不賢的女人當皇后。明朝的皇帝大多稍微有些“慫”,最怕言官天天覲見,天天在宮外跪著死諫,因此也讓萬氏不能成為皇后。所以後來萬氏將自己的希望寄託於自己的孩子,希望憑藉自己的孩子登上太后之位。可惜的是,孩子的夭折將她的希望打碎,讓她此後開始變得越發猖狂殘忍。


小景逗


不合規矩,明朝皇后。是一種規矩制度的體現。不是皇帝寵幸誰,誰就能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