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東莞,一個典型“別人家的孩子”,輕鬆坐上廣東省“第三城”的寶座。

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東莞新高度423米超甲級寫字樓)

前不久,中國社科院與經濟日報社共同發佈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東莞全國排名第十,廣東省內排名第三,創造奇蹟效應。廣東省內進前10的城市還有深圳第一、廣州第四。

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這也難怪,兩位鄰居“老大哥”廣州、深圳都喜歡他,寵愛他,爭先恐後帶著東莞“玩”,抱團成“深莞惠”、“廣深莞”。可見,東莞是一座被爭來搶去的城市。

不過,東莞則充分利用“中間機會”,有意無意間與“深莞惠”漸行漸遠,而與“廣深莞”越走越親。而深圳、廣州、惠州、佛山對待東莞的心態比較微妙,各自都打著不同的算盤。深圳搶他,廣州爭他,惠州躲他,佛山防他。

01

廣州深圳爭搶東莞

廣東省內數一數二的城市廣州、深圳,有意無意,明裡暗裡,“拉攏”東莞抱團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東莞市民精神:海納百川 厚德務實)

無論是“深莞惠”、“廣深莞”,乃至“粵港澳”都離不開東莞這個重要節點城市。

左右逢源,這可能是粵港澳節點城市珠海、佛山、惠州、中山、江門、肇慶等不具備的獨家優勢。

近日,正式印發的《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行動方案(2019-2025年)》顯示:推動深莞惠聯動發展。加快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經濟圈建設,推動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對接,構建1小時交通圈為支撐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同樣,日前正在徵詢公眾意見的《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行動方案(2019—2035年)》透露:深莞惠都市圈方面,軌道發展嚴重滯後,亟需創新都市圈軌道交通發展模式,推動軌道交通一體成網。

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早在2017年,廣東省委辦公廳下發《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顯示:廣州、深圳、東莞三市沿廣深軸線區域創新要素聚集區域,長度約180公里,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打造中國“硅谷”,對標美國硅谷、波士頓地區。

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前不久,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更高的高度,更大的平臺推動廣州、深圳、東莞的融合。推動“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實際上,“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是“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進一步延伸至港澳,並最終形成環珠江口的創新通道。

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02

廣深莞為何一家親

俗話說得好:人有遠近,情有親疏。廣州、深圳、東莞三座城市除了“遠親不如近鄰”的地緣因素,還有什麼更深層的原因把他們的未來緊緊抱在一起呢?

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明白人的覺悟是,一點就透。“深莞惠”都市圈、經濟圈更像是由深圳主動發起的一次邀約,更像是破解人口、土地、資源和環境“四個難以為繼”的利器。所以,深圳想方設法從各個層面與周邊東莞、惠州打通,將其作為發展腹地。

從這層意義上而言,東莞和惠州對東莞的利用價值是一樣的,甚至互為“對手”。你東莞離深圳近,我惠州也離深圳近;你東莞土地成本低,我惠州土地成本更低;你東莞市深圳的後花園,我惠州是深圳的第二居所……

如此幾個回合下來,東莞與惠州抱在一起缺少激情和主動性,二者只是單方面與深圳抱在一起罷了。因而,“深莞惠”不如改成“深莞”、“深惠”雙邊關係更貼近現實。

相形之下,廣州、深圳、東莞則可以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一刻也不能分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僅因為東莞與深圳、廣州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而且優勢互補,互相需要。

廣深莞三城不僅有共同的“嶺南文化”底蘊,比如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盆景、粵語、粵菜,還有大家耳熟能詳的飲茶、行花街等生活民俗。

更為重要的是,綜合《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來看,文件都指明瞭三者“優勢互補”的發展空間巨大。

——廣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要強化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特別要發揮高校、科研院所集聚的優勢,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國家創新城市和國際科技創新樞紐。

——深圳。發揮作為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引領作用,加快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努力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創新創意之都。發揮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市場化程度高的優勢,加快建設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先行區;

——東莞。打造灣區都市,建設品質東莞。發揮製造企業和工業園區集聚的優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先進製造基地、國家級粵港澳臺創新創業基地、華南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如果把雙邊“深惠”、“深莞”關係理解成深圳與惠州、東莞各自的雙邊“左擁右抱”;那麼“廣深莞”則可以理解成三邊的“互相擁抱”。

特別是,廣州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優勢,深圳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市場化程度高優勢,東莞製造企業和工業園區集聚優勢,都是彼此所沒有的優勢,只有相互融合、完美組合才能釋放宇宙最強能量。

03

東莞抓住中間機會

東莞,位於廣州與深圳之間,近水樓臺先得月,顯然已經活學活用城市地理學中的所謂“中間機會”理論。

一是利用“中間區位”向廣州、深圳提供產品和服務。東莞早已經是廣州、深圳的“後花園”,為兩地提供了大量物美價廉的住房、旅遊、休閒等生活產品和服務。尤其,在東莞房地產市場常年活躍著深圳買家的身影,他們賣光了東莞的房子。儘管,“限購限外”等政策橫亙在中間,也無法阻擋深圳購房大軍的腳步。

二是從廣州、深圳吸引產品、技術、人才、資金到“中間區位”。華為、藍思、大疆、順豐、海王集團、華潤、招商、華僑城、恆大、時代等具有廣深血統的企業進軍東莞,把先進的產品、技術、人才、資金產業一起帶入這裡。我們以華為為例,不僅給東莞帶來了數以萬計的人才,2018年就有約16800人從深圳遷移到東莞松山湖;帶來了數以成百上千億的投資,華為終端總部項目總投資約122.7億元,《華為增資項目投資協議》項目投資總額不低於300億元,這兩項投資之和已經超過400億元。

不僅如此,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推進,東莞在引進香港、澳門地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技術、人才、產品方面也是不遺餘力地創新。

東莞成為第一個在歐洲跨境發放營業執照的城市,歐洲投資者可以通過“銀證通”在巴黎申請東莞的營業執照。

東莞到底有何“殺傷力”


▲(東莞第一中心)

三是把廣州、深圳的聯繫拉到“中間區位”來進行。由於東莞特殊的地理位置,交通空間方面東莞肯定是繞不開的聯繫點,比如早已開通的廣深高速18個站,就有4個在廣州7個在東莞7個在深圳;新開通的穗深城際鐵路共15個站,就有10個在東莞。這已經十分明顯了!

未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不斷深化,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不斷縱深化發展,東莞不僅是產業聯動、空間結構、功能貫穿的聯繫點,而且是各種創新資源的聯繫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