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為什麼要傳位給義子,而不傳給親生兒子?

經線緯度


我們知道,血緣在人類社會中是非常重要的,皇帝一般都不會把皇位傳給沒有血緣關係的人。哪怕是養子,如果本身有親兒子,傳位給養子的可能性也是極小的。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劉備因為劉封不救關羽,殺掉他。但是後世普遍認為,劉備殺劉封,其實是給親兒子劉禪掃清障礙,避免劉備去世後,劉封對劉禪構成威脅。不管當初劉備是不是這樣想的,但這至少說明,人們是這樣理解有血緣關係的親兒子與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之間的區別的。

(朱溫劇照)

但是,歷史上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卻非常奇怪,決定把皇位傳給養子朱友文。要知道,朱溫當時還有6個親兒子。朱溫為什麼不傳位親兒子呢?

朱溫決定把皇位傳養子而不是傳給親兒子,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當時,朱溫病重的時候,把傳國玉璽拿給養子朱友文的老婆王氏,讓她交給在東都開封鎮守的朱友文,讓朱友文到西都洛陽來繼承太子之位。不過,這件事被朱溫二兒子朱友珪的老婆張氏知道了。張氏趕緊說給了朱友珪聽。

朱友珪知道,如果朱友文回來,被立為太子,就沒有自己的戲了。當時,朱友珪是控鶴都指揮使,是負責皇宮防衛的。於是他把軍隊組織起來,包圍了皇宮,並殺掉朱溫,同時偽造朱溫的詔書,賜死朱友文。

這件事引發了朝中大臣的不滿,同時也引發了朱溫另一個親兒子朱友貞的不滿。於是朱友貞在大家的擁戴下,率軍討伐朱友珪。

雖然最終朱友貞殺掉了朱友珪,自己當了皇帝。但是後梁政權也因為朱溫父子互相殘殺而大傷元氣,最終被李克用、李存勖父子打敗,後唐代替後梁,後梁成了曇花一現的政權。

(朱友文劇照)

那麼,明明立養子為太子,會讓親兒子們如此不高興,朱溫為什麼還要那樣做呢?

《資治通鑑》上說,朱溫的長子早夭了,朱溫非常喜歡他的養子朱友文,把他當長子看待。他覺得他的兒子中,只有這個養子還比較成器,於是才決定傳位給他。

但是,朱溫想傳位給養子朱友文,這其實不是最重要的理由。

正是因為朱溫沒有長子,因此,朱溫的太子才懸而不決,朱溫也沒有及早確定太子之位。他讓養子朱友文鎮守東都,似乎有傳位之意,但卻又並不傳位。他讓次子朱友珪掌管控鶴軍,負責皇宮的保護,對他似乎也是極為重視的。不過也並沒有說要立他為太子。

正是因為他的太子之位一直懸而未決,因此,無論是朱友文,還是朱友珪,都極力討好他。

古代的皇子討好皇帝老爹,都會表現出很孝順的樣子。比如說不斷是請安,早請示,晚彙報。當皇帝父親生病的時候,就做出吃不下飯睡不好覺的樣子。如果皇帝父親讓他出去就藩,他就會說,不願意離去,因為那樣一來,就無法孝敬皇帝父親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咸豐皇帝。當年道光重病的時候,讓他到病床前,講治國方略,以便確定究竟是讓他,還是讓奕訢繼承皇位。可咸豐一味地哭,不講話。理由就是,心裡悲傷,講不出話來。這樣一下就打動了道光,最後道光把他確立為皇位繼承人。

(朱友珪劇照)

不過,朱溫的兒子們對皇帝父親的孝敬非常特別。他們知道皇帝父親好色,竟然把自己的老婆都送去孝敬皇帝父親。朱友文送出了妻子王氏,朱友珪送出了妻子張氏。雖然這兩個兒媳婦都把朱溫伺候得很周到,但是,王氏顯然更討朱溫歡心一些。

也正是這個原因,當朱溫病重,知道自己不久於人世的時候,才決定確立皇位繼承人。王氏把他服侍得更周到,因此他決定立朱友文為太子。他把傳國玉璽交給王氏,讓王氏交給朱友文。但同時也因為朱溫與另一個兒媳張氏也有染,因此張氏才發現了朱溫拿傳國玉璽給王氏的秘密。因此,也就發生了前面咱們說過的那個悲劇。

從這裡可以看出,朱溫立太子這件事,其實是相當荒唐的。而他之所以最終被殺,可以說,也是他咎由自取。

(參考資料:《舊五代史》《新五代史》)


張生全精彩歷史


912年閏五月二十五日,朱溫身在洛陽且病危,會見探病的朝臣時,大發一頓脾氣,“吾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更昌熾如此!吾觀其志不小,天覆奪我年,我死,諸兒非彼敵也,吾無葬地矣!”期間,因過度傷心兼身患重病,說這番話的時候,數度昏迷。

拋開史書對其的評價,荒淫殘暴。朱溫當時給人的感覺是,這不是一位曾經叱吒風雲的帝王,而是一個病入膏肓的老人,這也讓圍在身邊的朝臣生出了各自不同的想法,但更多的是對朱溫直到此時為何還不開口立下太子的態度產生了疑問。

依照史書的記載的話,朱溫是極度荒淫殘暴的,那麼他不顧親子之情,決意將皇位傳給義子朱友文似乎也順理成章。這也說通了朱友文將妻子王氏奉獻了上去,討得了朱溫的歡心。

帝疾甚,命王氏召友文於東都,欲與之訣,且付以後事。友珪婦張氏亦朝夕侍帝側,知之,密告友珪曰:“大家以傳國寶付王氏,懷往東都,吾屬死無日矣!”夫婦相泣。左右或說之曰:“事急計生,何不改圖?時不可失!”

看起來是王氏懷揣傳國寶直奔開封,歡天喜地的去迎接朱友文去了。

然而,事實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是朱友珪最後弒君父而成功繼位,最終又反殺了朱友文?

早在潞州的夾寨之戰失敗後也就是908年,朱溫曾經感嘆到。

生子當如是,李氏不亡矣!吾家諸子乃豚犬爾。

這也就是朱溫至死都未指定太子的根本原因,因為沒有一個兒子能讓他滿意。他這猶豫的態度,使得兒孫們包括養子是無所適從,進而是惡向膽邊生。

然而,其中有幾個問題,王氏有沒有獲得玉璽,她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發前往開封的或者是她接到玉璽就立刻出發了嗎?

最為重要的是朱友文在開封經營多年又懷揣玉璽為什麼不在東都開封直接起兵?

從上述的問題,歸結到一起就一句話。

事實上,朱溫並未將皇位特意指定為誰,而是將眾子集合到洛陽,囑咐後事,朱友文的妻子王氏並未得到傳國寶。

在舊五代史《太祖本紀七》記載了朱溫最後時刻。

友珪葬太祖於伊闕縣,號宣陵。

僅此一句,就結束了朱溫的一生。可是,在這之前,朱溫曾經發出了一道詔書,詔書按照規矩是要用玉璽加蓋的,所以王氏懷揣玉璽的可能很小。

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之中,朱溫的最後時刻記錄的比較詳細。

五月二十五日,朱溫在朝臣面前大發雷霆之後,命王氏懷揣玉璽去東都(開封)召朱友文。(沒有標註出王氏的接到玉璽的準確的時間)

直接調到六月初一,也就是命王氏去東都的五天之後,開始描述朱友珪的行蹤。先是受旨出任萊州刺史,但並未立刻上任,而是在六月初二一大早,來到了負責護衛朱溫的其中一支禁軍左龍虎軍。

朱友珪見了統軍韓勍,一番威逼利誘之後,韓勍同意支持朱友珪謀反。與夜間韓勍率500名士兵進入宮禁,而後朱友珪和僕人馮廷諤,一同進入寢殿,與朱溫一番對話後,由馮廷諤出手殺了朱溫。

隨後,兩人將朱溫用地毯裹巴裹巴,直接埋在了寢殿之中。緊接著,朱友珪矯詔,繼位。後命弟弟朱友貞殺了朱友文。之後,再未提及有關傳國玉璽及王氏的事情。

期間,也根本沒有涉及立誰為帝的事情。但可以推測出,朱友珪應該最遲是六月初一晚上接到張氏的密告。

而中間的六天時間,王氏無論坐轎或者派人都能從洛陽走到開封,畢竟是有關皇位和各自性命攸關的大事,王氏不可能一再拖延。

然而,《通鑑》上記錄的卻是,(朱友珪)遣供奉官丁昭溥馳詣東都,命均王友貞殺友文。

當時的朱友貞在哪裡,在《舊五代史▪末帝紀上》記載,開平四年夏,(朱友貞)進位檢校司空,依前天興軍使,充東京馬步軍都指揮使。乾化二年六月二日,庶人友珪弒逆,矯太祖詔,遣供奉官丁昭溥馳至東京,密令帝害博王友文。

從上面兩條記載看出,朱友珪後發先至殺了朱友文,期間朱友文和朱友貞一點反應都沒有,也沒有對王氏和傳國寶有過記載,可以說兩人都對玉璽這件事是一無所知,沒有質疑朱友珪繼位的合法性。

如果非強調立朱友文為帝的話,僅有一句話記載在《資治通鑑》中。

次假子友文,帝特愛之,常留守東都,兼建昌宮使。……帝雖未以友文為太子,意常屬之。

從上面的話可以看出,朱溫立朱友文,只是一種臆測,猜想。

其實,在《新五代史▪梁本紀第三》的記載是完全將通鑑的記錄一舉推翻,展現出朱友珪殺朱友文的最終目的。

乾化二年(912年)六月,太祖遇弒,友珪自立,殺博王友文,以弒帝之罪歸之。

也就是說,朱友珪殺朱友文的主要目的是將弒君的罪名推給朱友文。

當然,這就會引出一個問題,作為親子朱友珪為什麼不等朱溫下詔傳位給他,而要趕在遠在開封的朱友文到來之前直接下手搶奪?

這就需要上溯到朱溫被弒之前。

而引發這場宮廷政變的根源。究其結果,還是因為朱溫的荒淫及朱友文和朱友珪兩位的妻子之間的競爭。

很大的可能是,朱溫對朱友文的妻子王氏極為的寵幸,而朱友珪的妻子張氏無法與之競爭。病重的朱溫想將眾子召到身前囑咐後事,而因朱友文和朱友貞所在的開封離洛陽最遠,朱溫特命王氏先行召喚兩人前來,而張氏誤認為朱溫將朱友文定為繼承人,她為了日後的榮華富貴及討回過往不堪的付出,遂用言語暗示朱友珪他繼位無望,使得作為親子的朱友珪一怒之下,痛下殺手,弒父篡位。

至於玉璽,最後露面於十九年後,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的現場。十九年間,玉璽根本沒有離開過皇位繼承人的身邊。而更為重要的是,玉璽是由擔任符璽郎這一職位的官員看管,即便皇帝下令交出玉璽,據歷史上的記載,符璽郎鑑於職責的限定,一般是堅決不交的。只有皇帝在發佈詔書時,才會拿出,蓋印之後,立刻收藏起來。


唐代丹藥


朱溫是後梁的開國皇帝,他一共有七個兒子。



長子朱有裕為人謙厚有禮,善待士兵,精通騎射和兵法,深受朱溫的喜愛和部下的擁戴。遺憾的是在一次行軍途中突然病故。

此外朱溫還有朱有珪、朱有貞和義子朱有文等兒子。

朱溫在夫人張氏病故後,變得荒淫無度,縱情聲色。甚至招幾個兒子的夫人進宮侍寢。他的兒子們為了爭得儲君的位置,都對此睜一眼閉一眼。


在這些兒媳婦中,養子朱友文的老婆王夫人和朱友珪的老婆張夫人最得朱溫的寵愛。她們也經常對朱溫吹枕邊風,讓朱溫立她們的丈夫為儲君。

公元912年五月,朱溫病重,他感到自己可能快不行了,就吩咐王夫人去招朱有文回來繼位,正巧張夫人也在旁邊,她馬上出宮把這件事告訴了朱有珪。

朱有珪感到事態緊急,馬上聯絡禁軍統領韓勍,韓勍派五百禁軍跟隨朱友珪進宮,殺死了朱溫,朱友珪假傳朱溫旨意殺死了朱友文,自己隨後登基當了皇帝。但是因為朱友珪殘暴貪淫,第二年就被弟弟朱友貞推翻並被貶為平民。那麼朱溫為什麼不傳位給親生兒子而要傳位義子呢?原因有三:


一:義子朱有文的老婆容貌秀麗儀態萬方,朱溫非常寵愛她,對她的話言聽計從,愛屋及烏。

二:親生兒子中朱友珪殘暴不仁,朱友貞野心勃勃,都不受朱溫喜歡,其他兒子年齡又還小。

三:義子朱友文不但風度翩翩博學多才,而且能力出眾,朱溫征戰打天下時,軍中所需的軍資基本都是由朱友文籌措,朱友文才堪大任。


未鳴讀史


五代後梁開國皇帝朱溫,為什麼要傳位給義子,而不傳給親生兒子?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要說的是,後梁朱溫傳位的不是義子,而是養子。

朱溫是滅了大唐朝,建立了後梁的第一個皇帝。

公元875年,朱溫最初參加的是,王仙芝、黃巢領導的農民軍。因和唐兵開仗,得不到支援,索性投了唐朝廷“王重榮”部。之後和“李克用”聯合鎮壓“黃巢軍”有功,唐僖宗賜名“朱全忠”。

在“朱溫”和“李克用”會師後,朱溫想弄死“李克用”被“李克用”成功逃脫,此後,朱李就成了敵對勢力。

之後“朱溫”鎮壓農民軍,平叛勢力越來越大,最終取唐而代之。

朱溫是公元907年四月稱的帝,公元912年病危時被親兒子“朱友珪”殺死。其原因就是“朱溫”要讓自己的養子“朱友文”繼承皇位,讓親兒子“朱友珪”知道了,帶人進宮把朱溫給殺了。

那“朱友珪”是怎麼知道這個消息的了。原來後梁朱溫是個大淫棍,他讓他的兒子們在外打仗,他把兒媳婦們都扒灰了,朱溫平時就喜歡他的養子“朱友文”而朱友文的妻子也很漂亮,所以朱溫病危就讓朱友文回京繼位,正好讓病床前伺候的“朱友珪”的老婆張氏知道到了,就告訴了“朱友珪”,於是就有了“朱溫”被親兒子殺的一幕。

其實“朱友珪”之所以那麼大膽,成功殺了其父親朱溫,這和“朱溫”自己種下的惡果有關。朱溫不單是個大色魔,而且對臣下及其的不信任,有些大臣往往因為小過被朱溫誅殺,所以朝臣們對朱溫是非常的害怕。

朱溫病危,讓養子回京,讓“朱友珪”離京做萊州刺史,朱友珪易服微行,秘密見了“龍虎軍”的統軍“韓珪”與其合謀,帶禁軍入寢室殺了朱溫。


夏有涼風61


1隋唐後的五代十國時期,收義子蔚然成風,如果你是貴族身份,而且家財寬裕,就可以肆無忌憚地招收養子;一來壯大家族勢力,二來儲備一批衝鋒陷陣的土匪流氓、地痞無賴,可以讓他們為自己在關鍵的時刻挺身而出,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2.當時,義子和親子在地位上無絲毫差別,享有同等待遇與權益,在社會上不受歧視,因找了一個位高權重的好爸爸而享受榮華富貴的義子比比皆是;如勵精圖治,恢復中原經濟的後周世宗柴榮就是後周太祖郭威的義子,而後唐開國皇帝李昪,曾經是南吳權臣徐溫的養子。

3.具體說到後梁太祖朱溫,傳位給義子真不應該,因為,他親生兒子一大把,其中不乏文韜武略,忠厚孝順的後生;而老朱偏不培養親子繼位,卻獨闢蹊徑,選義子擁立,最後被親子拭殺,令人唏噓不已!



4.朱溫的原配殯天后,他落寞而空虛,精神與肉體都發焉,眾兒子都知道老爸的寡人之疾,為撫慰朱溫,眾兒子都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老婆精心修飾一番,無限忠誠地送進後宮,去伺候朱溫。


5.朱溫逐一享受溫存後,失了原則,心中萌發私念,暗暗發誓,哪個兒媳伺候自己最為周到,最會討自己歡心,將來就把篡唐得來的皇位傳給其丈夫。


6.環肥燕瘦,奼紫嫣紅的眾佳麗早看透了公爹的心思,深知自己的表現牽涉老公的未來,而自己也有可能平步青雲,成為光彩照人的皇后;便使盡解數,盡最大努力,來伺候朱;最終義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力撥頭籌、脫穎而出,成為老爺子朱溫最得意的女人。


結果,聰明一輩子的朱溫,就把得之不易的皇位傳給了王氏的丈夫,即自己的養子朱友文,為自己被親兒子屠戳埋下了伏筆。可嘆!


希望星晨58298869


朱溫雖然有殘暴荒淫的一面,但他也有善於識人的一面,不然也不會在唐末亂世中打下一片江山。

其實朱溫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立太子,直到病重才想立義子朱友文為太子。這證明他在選繼承人時也是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但為什麼最終決定傳位給義子朱友文而非親生兒子呢?我認為有一下幾點原因: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朱溫最得意的兒子其實並不是義子朱友文,而是他的親兒子長子郴王朱友裕。朱友裕從小跟著朱溫南征北戰,善騎射,頗有軍功,而且待人寬厚,頗得士兵的擁護,朱溫也很喜歡他。

據《舊五代史 ●卷一十二● 列傳二 ●宗室》記載:

“郴王友裕,字端夫,太祖長子也。幼善射御,從太祖征伐,性寬厚,頗得士心。唐中和中,太祖會並帥李克用攻圍華州,賊將黃鄴固守甚堅。俄有一人登陴大詈,克用令北騎連射,終不能中,命友裕射之,應弦而斃。大軍喜噪,聲震山谷,克用因以良弓百矢遺焉。”

如此看來,朱友裕還是能力不凡的,就連朱溫日後的死對頭李克用也是對他讚賞有加。但天妒英才,奈何薄命?天佑元年(公元904年)十月,朱友裕因病死在了梨園,“開平初,追贈郴王。乾化三年,又贈太師。”由此可見,朱溫對他的懷念和愛意。

朱友裕死後,朱友文才顯露出來,如果朱友裕不死的話,朱友文是沒有任何機會的,朱溫也算是退而求其次,“瘸子裡面拔將軍”!

朱溫思想開明的一面

自古是:“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朱溫能選義子朱友文為太子,這也是他思想開明一面的表現。

朱溫病重時,想冊立繼承人,他經過再三考量,幾個兒子都不中用,唯有養子朱友文尚可成器,所以決定傳位朱友文。他這也是為國家大局著想,不是為了他一家之私考慮。當時群雄環伺,勁敵李存勖虎視眈眈,如果選不出能抵擋一二的人,很快就會國破家亡,這一點朱溫還是志慮深遠的。

另外一方面,朱友文自身也是頗有能為,多才多藝,很受朱溫喜歡。據歐陽修《新五代史》記載:“博王友文多材藝,太祖愛之。”“幼美風姿,好學,善談論,頗能為詩。”顏值高又多才多藝,自然會討人主觀的喜歡,顏值加分,自古不乏其例。

朱溫疼兒媳婦,愛屋及烏!

朱溫的荒淫亂倫是眾所周知的,他的皇后張惠死後,無人管束,兒子們常年征戰在外,他常以排遣兒媳婦的寂寞為己任。據《資治通鑑●卷二百六十八》記載:

“後殂,帝縱意聲色,諸子雖在外,常徵其婦入侍,帝往往亂之。友文婦王氏色美,帝尤寵之,雖未以友文為太子,帝意常屬之。”

由此可見,朱溫諸多兒媳婦中,他最喜歡的還是貌美如花的朱友文的媳婦王氏,所以說,色迷心竅、色令智昏這種情況也是有的,這也是立朱友文為太子的原因之一,但不可作主要原因。

結語

以上便是朱溫為什麼決定傳位給義子朱友文而非親生兒子的原因,雖然最終沒能成功,但也可見朱溫的一片良苦用心......


問禮歷史


說起朱溫,這哥們可是一個色魔,連自己的兒媳都不放過。

朱溫篡位

當初朱溫參加了黃巢起義,與唐朝軍隊作戰屢屢戰敗,於是投降了朝廷。後與李克用等聯合鎮壓黃巢起義軍。因鎮壓黃巢軍有功,被唐僖宗賜名“全忠”,最後被進封為梁王。他以河南為中心,發展壯大了自己勢力。直至最終取代唐朝政權,建立後梁。

朱溫好淫

這時的朱溫暴露出極具有悖人性的一面,荒淫亂倫,他的兒子們在外帶兵打仗,他卻將兒媳婦兒們招入宮裡,與之私通。

朱溫這一癖好不僅沒有得到兒子們的聲討,反而是這些兒子們利用自己妻妾去爭得朱溫寵愛,以便謀取儲位,簡直無恥到極點。


有一次朱溫兵敗途中得病回洛陽,在手下將領張全義家避暑逗留,期間將張全義妻女輪流姦淫。

朱溫之死

朱溫最寵愛的一位兒媳是養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貌美的王氏經常慫恿朱溫立朱友文為太子,於是朱溫傳國玉璽交給王氏。讓其召朱友文回宮。事情被郢王朱友珪的妻子張氏探知,告訴了朱友珪,朱友珪這時是控鶴都指揮使,負責皇宮的警衛工作。朱友珪知道這是將要傳位給朱友文,並害怕有殺身之禍,於是聯合自己的老部下韓勍進宮殺了朱溫。並且下偽詔賜死朱友文,朱友珪登位。


大魚記


通常朋友們都會把朱溫準備傳位義子朱友文和朱溫的淫蕩聯繫在一起,因為傳說朱友文的老婆長得漂亮,朱溫和她有不正常關係。其實,能夠滅唐建梁的朱溫如果只是這樣考慮問題,恐怕他就成不了五代十國的第一位霸主了。

一、此處先不討論朱溫的道德問題,先說說敗在朱溫手下的唐末梟雄們

1、黃巢。朱溫年輕時投奔黃巢,依靠其戰功(注意是戰功)被提拔為黃巢的高級將領,黃巢稱帝后,朱溫奉命出征獲勝而歸,大齊皇帝黃巢乃至於親自出城迎接。後來,朱溫投降唐朝,成為黃巢最兇惡的敵人,當然黃巢不是直接死在朱溫之手的,但黃巢大軍的失敗,朱溫要負很大責任。有朋友說,朱溫是靠不正常手段當上黃巢大將的,嗯,像黃巢這種五六十歲才起兵,一心想要當皇帝的人,朱溫從可小兵起家,若是打仗不行,怎麼可能混得上去?史書記載,朱溫走及奔馬,這傢伙,輕功還很了得呢,且不說他的謀略,光單兵作戰就很強,至少有打不贏就跑的本事(這可是現實版的小寶,只是全沒有小寶的義氣)。

2、秦宗權。蔡州軍首領,號稱吃人魔王,最後徹底敗在朱溫手下。蔡州軍是個什麼概念?嗯,它的一個分支就是後來建立楚國(十國之一)的馬殷的原始力量,另一個分支被楊行密(吳國,十國之一)收編,成為人人聞風喪膽的黑雲都。

3、時溥。徐州軍的首領。時溥也徹底敗在朱溫手下。徐州是個什麼概念?圍困住黃巢,最後黃巢的頭顱落到時溥手中,其餘部向徐州軍投降。

4、朱瑄、朱瑾兄弟。兩人分別任一個鎮的節度使,說起來和朱溫說不定還有些遠房親戚關係。這兩個人的戰鬥力絕不比時溥差,朱瑾後來單身逃到淮南楊行密手下,還能掀起很大波瀾。但徹底敗在朱溫手下。

5、王師範。平盧節度使,山東一帶的霸主,手下有當時最狡猾的名將劉鄩,徹底敗在朱溫手下。

6、還有李克用。李克用不用多提了吧,是唐末最能驍勇的沙陀部首領,其子李存勖建立了後唐。他兩次被朱溫軍隊圍困,差點滅國。

其實還沒有列完,譬如唐朝皇帝唐昭宗、唐朝的宰相、岐王李茂貞、魏博、成德二鎮、韓建等等,都是朱溫的手下敗將。打贏一個人或許有僥倖,能戰勝這麼多同時代的梟雄,各式各樣的人,對朱溫難道僅僅以一個淫蕩來總結?

又有人說,因為朱溫無恥,因此那些無恥的能人都被朱溫所吸引,因此成就了他的大業。這可能嗎?朱溫手下的確有一些無恥的人,那王鐵槍王彥章無恥嗎?為朱梁滅亡而殉死的敬翔無恥嗎?

二、再說說朱溫的無恥

大概有以下幾點

1、忘恩負義。黃巢、朱瑄、朱瑾以及李克用,乃至於唐朝皇室,說起來都算是朱溫的恩人,有的人對他還有救命之恩。可朱溫一概不管,後來這些人都成為了他口中肉。

2、毫無情意。其實朱溫這個姓朱的,和後來朱元璋這個姓朱的有點類同處,就是他們的老兄弟裡都出了當世名將,考慮到他們出身,這算是奇蹟了。他們對兄弟的態度也差不多,開始兄弟好,後來就殺功臣。只是朱元璋是在統一後,朱溫沒統一也開始殺。

3、極度荒淫。大概就是朱溫晚年召他那些兒媳們侍寢了,還傳言他住在大將張全義家中,結果,張全義全家女眷,唔,不說了。

好了,要知道朱溫和李克用可是一生的仇敵,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在朱溫死後滅了朱友貞的後梁,建立後唐,朱溫家族幾乎沒有留下來的。那關於後梁的歷史記載中,難道就沒有一點誇張的成分?要知道,李存勖乾脆把朱溫起家的宣武節度使都給改了名字,叫歸德節度使了。

即便朱溫的無恥全是真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在朱溫掌權的後梁疆域內,國家比後來的後唐要更安定,糧食更充足,賦稅也比後唐要輕。後來,李存勖不過當了四、五年皇帝,就饑荒遍野,國家亂了。

三、最後說說朱溫為什麼有意傳位給義子朱友文吧

1、最重要的一點,當時天下很不太平,隨時要征戰,所謂的國賴長君。朱友文在朱溫當時還活著的兒子中年齡最大,而且長期經過戰爭的鍛鍊。

看看朱友文的經歷就知道,朱友文不但多才多藝,而且長期擔任轉運使的重要官職(負責給朱溫籌措軍餉),後來還擔任汴京留守(要知道,當這個職位的,基本就相當於儲君了)。朱溫晚年,面臨著李存勖越來越強大勢力,他不得不考慮其後梁的未來,那時候的朱友文,無疑是最適合的人。

2、朱溫的家事頗多隱秘,其實也難以說清朱友文到底是個什麼來歷。歷史記載,朱友文原名康勤,應該是確定康勤和朱溫沒有血緣關係了。然而,確定和朱溫有血緣關係的朱友珪(後來弒父那個),說是朱溫和個官妓所生,可奇怪的是,另一個義子朱友謙卻說,朱友珪也是朱溫的假子。再說梁末帝朱友貞吧,是朱溫第四兒子,說是朱溫最寵愛的張惠所生。史書把張惠記載得極為賢能,又和朱溫最恩愛。可是呢,朱溫沒想到去立朱友貞,這就有點奇怪了。更奇怪的是,朱溫當皇帝后,並沒有追封張惠為皇后,只是追封為妃,是朱友貞當了皇帝后,才追封他娘為皇后。

以此來看,朱溫的家事雖然有明確記載,其實卻疑問重重。朱友文到底和朱溫有沒有血緣關係,那也是不一定的。當然,如果朱溫長子朱友裕不死,或許皇位就該是朱友裕的,朱溫的長子和兩個親侄子都很厲害,但卻沒活到朱溫開國後。


星火辰


天底下坑爹的兒子不少,坑兒子的父親就少了很多,而像朱溫這樣坑自己兒子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了。

朱溫是唐宋之間五代(梁唐晉漢周)時期後梁的開國君主,也算是戎馬一生打下了江山,可到頭來,卻不想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兒子,反而要傳給義子,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朱溫並不是沒有親兒子,他一共有七個親兒子:

1、郴王朱友裕

2、郢王朱友珪

3、福王朱友璋

4、賀王朱友雍

5、建王朱友徽

6、康王朱友孜

7、均王朱友貞

除了朱友裕死得早,其他六個兒子都還健在,但是朱溫卻偏偏要把皇位傳給養子博王朱友文。

按照朱溫的說法是,他覺得他這六個兒子都不成器,沒有一個人是李存勖(後來代梁建唐的開國君主)的對手,反而養子朱友文,多才多藝、好學、善言談,看起來還能成點氣候,所以朱溫在最後病重之時就想把皇位傳給朱友文。


坑兒子的朱溫

實際上,朱溫有一個非常變態的嗜好。

朱溫原本有個元配張氏,朱溫對他還是有幾分畏懼的,做事也比較收斂。可當張氏死了以後,朱溫的本性便暴露無疑,不但縱情聲色,而且在自己的兒子們去外地打仗的時候,還要徵召他們的妻子入宮陪侍,乾兒媳、親兒媳她倒是不挑。

在這些兒媳婦當中,朱溫最喜歡的就是養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可能是因為愛屋及烏的關係,朱溫看朱友文也是越看越順眼,甚至於想要把皇位傳給朱友文。當時朱友文駐紮在外地,朱溫就讓王氏拿著傳國玉璽去召朱友文回京,可當時一同陪王伴駕的還有朱溫另一個兒子朱友珪的妻子張氏。

張氏連忙通知朱友珪,畢竟一旦朱友文當上了皇帝,朱友珪六兄弟和他們的妻子就很可能沒活路了。得知消息後的朱友珪最終做出決定,鋌而走險,刺殺朱溫。隨後,朱友珪成為了後梁的第二位皇帝,坑兒子的朱溫最終還是死在自己兒子的手裡。

不過,朱友珪也沒堅持幾年,就被他的親弟弟朱友貞所取代。不過,有一點,朱溫倒是沒說錯,他的這幾個兒子確實都不爭氣,朱友貞最終還是敗在了李存勖的手中,後梁也在他的手上滅亡了。


水一白聊歷史


朱溫有七個親生兒子,長子朱友裕早亡,(許多人懷疑朱友裕也是養子,因為推算他的年齡感覺很奇怪,不像是朱溫親生兒子)。還剩下六個親生兒子,朱友珪、朱友貞、朱友孜等六人是朱溫親生兒子無疑。

朱溫在臨終前卻打算將皇位傳給養子朱友文,因為朱溫一直喜愛養子朱友文,並且又貪戀朱友文妻子王氏的美色,所以才做出這個混蛋透頂的決定。

要知道當時的皇位爭奪異常血腥殘酷,假如朱溫真的把皇位傳給養子朱友文,那麼對他的六個親生兒子來說,失去的絕不僅僅是皇位繼承權這麼簡單,一定會性命難保的。

朱友文一旦當上皇帝,他一定會把朱溫的六個兒子全部斬盡殺絕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威脅坐穩皇位,留著這六個親生兒子朱友文這個皇帝根本就沒法當,必須全部剷除才行。

所以說朱溫傳皇位給養子朱友文是要害死六個親生兒子呀!這個決定確實混蛋透頂了,從這個角度講朱友珪及時發動政變,先殺朱溫再殺朱友文就做的非常正確了,如果朱友珪不提前動手,朱溫的六個親生兒子一定會被當上皇帝的朱友文斬盡殺絕的,明白了這一點就理解了朱友珪的苦衷,朱友珪弒父篡位的行動並非大逆不道,而是殺得好殺得對殺得應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