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獵手!看鄭州“女福爾摩斯”怎麼與新冠病毒過招

大象新聞記者 閆騰騰 文/圖 張崇曜 /視頻

病毒獵手!看鄭州“女福爾摩斯”怎麼與新冠病毒過招

新冠肺炎病例發現後,有這樣一群人,按照患者描述,復原他們的生活軌跡,一刻不停地通過紛繁複雜的生活片段,根據蛛絲馬跡尋找病毒的蹤跡,就像“福爾摩斯”探案那樣,篩查出患者的感染途徑以及接觸過的高危人群,他們被稱為“病毒獵手”。2月20日,大象新聞記者來到鄭州市疾控中心,揭開這群幕後英雄的神秘面紗。

“6朵金花”不簡單 對比軌跡特較真



“你再打這個電話核實一下,這個病例這段時間的活動軌跡還是有點模糊。”2月20日一大早,鄭州市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流行病學調查質量控制組的工作人員又開始了緊張的忙碌,這個小組一共有6名成員,清一色全是女性,正在為全市新增疑似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從一份份報告中認真核實每一個環節。“女性在體能上可能比不上男同事,但是做流行病學調查和統計工作,女性的細緻和耐心往往對工作更有幫助”控制組成員賈偉華說。

流調,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充滿陌生感的詞彙。作為傳染病防控的一種手段,它過去常被運用於結核、麻風等慢性傳染病例的抽樣調查中。新冠肺炎是急性傳染病,凡是初步認定的疑似患者,流調隊必須第一時間介入,快速鎖定傳染源、傳播途徑和密切接觸人群,儘可能減少患者的波及範圍,將影響降到最低。

“‘疫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對我們尤為重要,我們的工作就是在跟時間賽跑。”控制組工作人員李肖紅介紹,早一點確定傳染源和患者的生活軌跡、接觸人群,就能儘早切斷疾病傳播途徑,防止更多人被傳染。

病毒獵手!看鄭州“女福爾摩斯”怎麼與新冠病毒過招

控制組的主要工作就是審核鄭州各個縣區呈報的疑似病例的流調報告,一份完整的流調報告包括病例基本情況、流行病學史、發病就診經過和主要臨床表現、現場處置措施、密切接觸患者等幾部分,而每個部分又分為很多個細節情況。

“整個流調報告我們要對各個環節進行審核,如果發現哪部分環節有問題和不完善,就會打電話進行核實。”控制組工作人員賈偉華說,除了審核報告,她們還需要深入疫情一線開展病例調查和現場處置,並隨時做好到醫院再次核實、補充工作,保證密切接觸者排查等信息無任何疏漏,以備公安、交通、社區等部門及時開展協查工作。

沒有休息日 夜以繼日工作 這群姑娘們拼了

流調工作是疫情防控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一例例疑似病例背後,都需要有大量流調報告。從1月19日開始,6位姑娘就沒有休息一天,幾乎每天都得工作到凌晨。

“通常一天需要複核幾十份疑似患者的流調報告,最多的一次,我們一共複核了84份,一直工作到了凌晨4點。”控制組成員宋彩娟說,她們每天晚上11點前沒有下過班,加班到凌晨3、4點也是常態。

“凌晨下班回家,經常整個路上沒有一輛車,特別是春節期間,一個人開著車從西三環走到北三環,在那孤零零的路上,特別是經過下穿隧道的時候,真的有些害怕,那種感覺真的沒法表達。”李肖紅說。

病毒獵手!看鄭州“女福爾摩斯”怎麼與新冠病毒過招

除了加班,她們的手機也是24小時開機,隨時準備接受任務。賈偉華說:“新冠肺炎是一種新發傳染病,疫情防控中面臨一系列新方法、新情況、新問題,基層工作人員在防控工作過程中會有各種問題需要來諮詢解答,我的手機一直開機,無論是凌晨3點還是4點隨時接聽基層來電。”

“時間每一分鐘都很珍貴,我們手機24小時開機,對突發疫情24小時待命,時刻準備做好調查處置工作。”成員範張潔說。

她們在抗“疫”戰場是戰士,可在家裡是母親、是妻子、是兒女。工作的忙碌讓她們完全照顧不到自己的家庭。成員闕菡雅放棄婚假毅然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宋彩娟顧不上家中正要小升初的女兒,範張潔將孩子送回老家由婆婆照顧,已經一個多月沒見面,賈偉華連日在單位,想讓女兒吃上一頓可口的飯菜就成了奢望,李肖紅一談到照顧不到自己80多歲的老母親,春節期間沒有給孩子做過一頓飯就難過落淚,朱慧麗接到老家父母的電話,每次都是隻來得及說句“我在加班,有點忙,等會再說...... ”

但是,她們並沒有任何怨言,無論當天加班多晚,第二天仍全身心繼續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無論前往流調的場所有多複雜,都會義無反顧衝鋒在一線。

抗“疫”一線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付出,就是希望能早日戰勝這次疫情,一起期待著春暖花開,家人團聚。” 範張潔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