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

本寶寶最美


孫悟空彷彿從一出世就帶著光環,從一個出道不久的新猴直接當上猴族首領,再到學成蓋世本領,成為連天庭都懼怕而只好招安的小猴精,再到後來一怒之下便造反要奪玉帝皇位的無敵戰神,可謂是火箭式的成長軌跡。

要知道,一個小妖要在仙、佛執掌大權的三界中獲得生存都不是一件易事,更何況讓你這麼放肆地折騰。除了孫悟空有一顆比其他妖怪躁動的心,以及聰慧的大腦與超強的行動力之外,一定是背後有人一直在幫助著他。只不過他不知道也看不見罷了,就如同唐僧取經時,明著是師徒四人外加白龍馬,實則還有39位神仙日夜值班在背地裡保護著。

說有人在背後操控,有這麼幾點理由:

一、為什麼他每遇到人生困惑時,總有老猴出來給他指路?這老猴還真是無所不知,孫悟空想學長生不老術,老猴子知道去哪裡學;學成歸來後,沒有合適的兵器,老猴知道水簾洞下邊就是東海龍宮。這難道不可疑嗎?孫悟空是怎麼當上美猴王的,不就是誰也不敢進水簾洞,他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猴子才上位的嗎,既然猴子們誰都沒進過水簾洞,那老猴是怎麼知道這個秘密的?

二、老猴告訴孫悟空學藝需遠渡重洋後,猴子做了個竹筏,帶了些水果就上路了。我們可以想一下,對於一個小猴來說,能憑一個竹筏子過兩個大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隨便一個大浪就打翻了。這說明他暗中有神仙相助。

三、孫悟空在來到方寸山腳下時,有樵夫唱歌故意給他引路。我們知道要拜師求學,那必須是學生主動找老師,老師還不一定收你,這倒好,老師反而怕學生找不到路。孫悟空在達到三星洞口時,菩提更是派小童親自去迎接。

四、孫悟空被開除的原因僅僅是因為顯擺,這充其量也就是批評一下就可以了。菩提還說孫悟空日後定生不良,菩提既是可預知未來,明知孫悟空會惹事生非,為何還要獨獨傳授給他獨門絕技。

五、對於不屑一世的一個猴子精,天庭為何要進行招安,要知道想進入天庭體制內,沒有實在親戚的背景是不可能的。第一,體制內講的是裙帶關係,崗位緊張,不會通過人才引進機制吸納人員;第二,孫悟空是下界妖怪,更不會無緣無故直接吸收。就好比有黑社會背景的人,會讓你去考取警察嗎?

那麼,如果是有人在背後操控,他會是誰呢?他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從《西遊記》來看,孫悟空後來是被如來控制為佛教團隊服務的,對付的妖怪主要是以太上老君為後臺的,所以很多人會想到是如來在背後操縱了孫悟空的前半生。可是動機是什麼呢?總不會是,很久很久以前,如來就策劃西天取經計劃,選擇了孫悟空,一步一步培養他,然後又讓他大鬧天宮,然後我編不下去了,因為劇情太混亂了。

假如有人操縱了這個事件,那他的目的就是要借孫悟空之手威脅天庭統治,成功就成功了,失敗了和自己也沒關係。我就不賣關子了,我認為這個人極有可能就是太上老君。論據如下:

一、菩提老祖傳授孫悟空本領時,比較雜亂,一會兒學道、一會兒學佛。學習道家知識的目的主要是瞭解八卦原理,為以後進入八卦爐被煉時知道躲在哪裡安全。

二、菩提老祖為何教完孫悟空本事後,立刻和他劃清界限,一點師徒情面都不講。反覆強調日後不許提到他的名字,否則就弄死孫悟空。如果真像菩提所說,是怕孫悟空日後惹事,那最多也就是名聲上不好聽罷了,至於說那麼狠的話嗎,更何況還什麼都沒發生呢?只有一個解釋,菩提老祖參與了一個大陰謀,日後孫悟空造反成功了他是功臣,不成功的話,如果孫悟空說出本領是自己教的,玉帝還能放過他嗎?

三、孫悟空在天上偷吃蟠桃,喝個大醉後,為何不知不覺去了太上老君的家裡,老君的仙丹這麼重要的東西怎麼不放在一個隱蔽的地方,原因就是太上老君設法把他引到自己家中,又給其加了滿血,使其戰鬥力爆棚,這樣才有可能在造反時取勝。

四、在捉拿孫悟空時,觀音想拿淨瓶助二郎神一臂之力,老君見後急忙阻攔,因為他知道觀音那玩意可厲害,要是砸下去有可能猴子性命不保。老頭子拿出自己的金鋼琢輕輕砸了猴子一下,猴子一愣神的工夫被二郎神抓獲。我們聽聽老君是怎麼和觀音說的,說人家的瓶子是瓷的,怕打碎了,這不是笑話嗎,觀音的瓶子是說碎就碎的嗎?其他人也許真的當成笑話聽了,也或許根本就沒工夫去想老君說的這句話。

五、捉到孫悟空之後,一般的兵器已經傷不了他,老君為了再打造一個更加無敵的戰神,主動提出要用八卦爐來煉孫悟空。如果他真想整死孫悟空,反正爐子也不著急烤地瓜,又何必去打開呢?理由就是,49天的真火錘鍊,已經將其煉成一個金鋼之軀,可以執行任務了。

孫悟空出爐後,一路所向披靡。眼看就要攻陷天庭,如來突然出現,用哄騙的手段,制服了孫悟空,平息了這聲暴亂。這個劇情反轉恐怕是太上老君沒有預料到的,如來也因此名聲大噪。

更為讓老君不願看到的是,自己費了那麼大力氣打造出的棋子,被如來控制了起來,後來又用緊箍咒控制了孫悟空的心智,教其老老實實聽話。看著自己的棋子變成了敵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斷派自己親信下界,破壞如來的取經計劃。


80小哥


我想說,正常情況下,還保持著理智的孫猴,是不敢鬧天宮的!

偷蟠桃、盜御酒、竊仙丹、反下天庭,這確是猴子主動幹下的,到什麼時候他都得承認。

唯獨鬧天宮,是被迫的!那是讓老君的八卦爐燒昏了頭,七七四十九天呢,還是天庭標準時間,放誰能不急眼?俗話說:兔子急了還咬手,何況是修仙得道的一隻神猴呢。

後來,猴子西天一路上常拿這個說事兒,其實也不過是吹吹牛皮,往自己臉上貼金,而已。

孫悟空和天庭爆發過三次矛盾:第一次是因為嫌弼馬溫官小,第二次是因為蟠桃會沒接到邀請,第三次是被抓上天庭受刑並最終被扔進了八卦爐,這才激起了大鬧天宮。

第4回中,得知弼馬溫只是未入流的小吏,引發第一次和天庭的矛盾,他只是虛晃著棒子闖出天門,這頂大算是賭氣!辭職沒打報告,裝個逼耍個脾氣,能有多大的事兒?

猴王聞此,不覺心頭火起,咬牙大怒道:“這般藐視老孫!老孫在那花果山,稱王稱祖,怎麼哄我來替他養馬?養馬者,乃後生小輩下賤之役,豈是待我的?不做他,不做他!我將去也!”忽喇的一聲,把公案推倒,耳中取出寶貝,幌一幌,碗來粗細,一路解數,直打出御馬監,徑至南天門。眾天丁知他受了仙籙,乃是個弼馬溫,不敢阻當,讓他打出天門去了。第5回中,由於蟠桃會不在受邀之列,就盜御酒竊仙丹,爆發第二次矛盾。不過,他立刻明白自己闖了大禍,也是害怕,所以用隱身法逃了回去,這叫什麼?對,潛逃!

一時間丹滿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宮,不行舊路,從西天門,使個隱身法逃去,即按雲頭,回至花果山界。直到第7回,從八卦爐裡出來,似乎是剛小孩睡醒一般,沒來由的發脾氣,實際上是被逼急了。這時的孫悟空還有什麼?眼看著家園被毀,小猴被殺,隊伍散啦!拼死一搏,只為報仇!

真個光陰迅速,不覺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開爐取丹。那大聖雙手侮著眼,正自揉搓流涕,只聽得爐頭聲響,猛睜睛看見光明,他就忍不住將身一縱,跳出丹爐,唿喇一聲,蹬倒八卦爐,往外就走。慌得那架火看爐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風狂的獨角龍。老君趕上抓一把,被他一捽,捽了個倒栽蔥,脫身走了。即去耳中掣出如意棒,迎風幌一幌,碗來粗細,依然拿在手中,不分好歹,卻又大亂天宮,打得那九曜星閉門閉戶,四天王無影無形。事情就這麼簡單!


一秒萌萌噠


大家都知道,在西遊記的前半部分,有一個比較精彩的故事,那就是孫悟空的大鬧天宮了。雖然說,最終孫悟空只是在凌霄殿外面轉悠,並沒有打到凌霄寶殿,但已經讓天庭的許多文官武將們膽戰心驚了。但是,大家還知道的是,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之前,還被太上老君放進八卦爐內煉丹呢!

由於二郎神的出面,終於抓住了反抗天庭的孫悟空。但是,這裡就有一個關子是作者故意賣弄的,那就是孫悟空一連幾次上天,最後都是回到了花果山,最終的打鬥戰場也都是在花果山。為什麼會這樣呢?一來,是因為花果山是孫悟空的主場,一切行事都很方便,二來,也說明孫悟空就算惱怒天庭對他的輕慢和侮蔑,也還沒有想要攪亂天庭。

最終導致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就是在太上老君八卦爐中的那七七四十九天。原本的孫悟空,自從出生以來,都是無拘無束慣的,這一次被關在了八卦爐內這麼長的時間,本來內心就很憋屈。再加上八卦爐內的煙火,把悟空的眼睛都給燻壞了,更加助長了他內心的怒火。所以,當太上老君開爐的時候,孫悟空才會如此的大鬧天宮。

但是,有一點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那就是孫悟空剛出八卦爐的時候,就從耳朵裡拿出了一件東西,沒錯,就是他的如意金箍棒。金箍棒在手的孫悟空,不僅脫離了太上老君的管制,還打到了凌霄殿外的通明殿裡,以至於後來吧如來也給招來了。

但是,大家都知道,金箍棒對於孫悟空的重要性,為什麼在把孫悟空放進八卦爐之前,老君不把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給收了呢?其實,這不難看出,老君八卦爐鍛鍊孫悟空是假,給孫悟空製造大鬧天宮的機會,才是真的。

剛才咱們說到,之前,無論天庭出多少兵力,派遣哪員大將,孫悟空都是在花果山與之打鬥,根本沒有打上天庭的動機,雖然悟空嘴上曾嚷嚷著,要打到天上去。但是,悟空也不傻,天上不是他的地盤,打起來,悟空根本沒有勝算,因為在做齊天大聖的時候,孫悟空曾周遊天庭,知道天庭神仙的厲害。如果沒有老君在故意激怒孫悟空,悟空決然不敢打上天庭的。

所以,在悟空被捉上天庭的時候,老君便以煉丹為由,將悟空放到了八卦爐內,根本沒有將悟空的金箍棒收走。而且,根據老君的法力,要想真的將悟空煉成仙丹,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要知道,八戒所擁有的九齒釘耙,就是老君親手打造的,所以稱為了西遊記中最厲害的武器。

如果真的想要將悟空煉成仙丹,老君只要親自守在爐邊,親自煉製,何須七七四十九天?但是,老君卻把煉丹守爐的事情,交給了童子去完成,表面上看,是在錘鍊孫悟空,其實是給孫悟空在創造機會。不僅如此,日後的火焰山,不也是因為悟空的原因而存在的嗎?

所以說,如果沒有老君從中作梗,悟空說不定早就被玉帝給消滅了,哪還有後來的西天取經呢?換句話說,悟空的出現,正符合如來的天命取經人的氣數,無論如何,悟空不能死,這一點,連玉帝也是知道的。所以,當悟空還在通明殿打鬥的時候,玉帝恐怕天上的神仙傷了悟空,在高手還沒出現的情況下,就急急忙忙的把如來找來了,也算是一個證明吧!






90後搞裝修


有個很好的分析見解,分別從三點來看:

其一:從出身和背景看:少年時期的孫悟空武藝高超,心高氣傲。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孫悟空出生於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是由靈根仙石孕育而生,也是混世四猴之一"靈明石猴"。"仙石迸猴"的傳奇誕生,一誕生便賦予這個純天然生命的神奇人生,並靠非凡的真功夫勇闖水簾洞贏得了"美猴王"的地位和榮耀,但畢竟還年少,還很懵懂,心智尚膚淺,"初生牛犢不怕虎",美猴王就這樣為了出人頭地,無所畏懼,又喜好爭強好勝。只是"人無近憂必有遠慮",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孫悟空千里迢迢奔赴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師為師,憑著執著和悟性學會七十二變和筋斗雲等超脫的功夫。只是,菩提祖師給美猴王起孫悟空的名字本意是:做任何事情不被自己的性格所左右,不會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不會被自己的脾氣所左右,不會為自己的得失所左右,不會被別人的言語而左右,不會被別人的看法所左右,也不會被周圍的環境所左右,最終達到"無我"的境界,真正修成正果。可是孫悟空年輕氣盛,沒領會祖師的教導,學會了本事就喜歡炫耀,也因此被祖師逐出門庭。這下可好,孫悟空在花果山是一山大王,又學到了高超的本事,於是便有了心高氣傲的個性,活潑樂觀的同時喜歡爭強好勝,善良中有了衝動和好鬥!

其二:從生長的環境看:齊天大聖孫悟空無人能敵,事事順心,桀驁不馴。孫悟空拜師學藝回到花果山之後,打敗了地頭蛇混世魔王,得一口大刀,又從傲來國內以法力偷得大量兵器分發給猴子猴孫,只是自己沒有一樣得心應手的兵器,於是孫悟空便大鬧東海龍宮,看似無人可取的如意金箍棒在孫悟空手中卻使用自如,得了金箍棒之後又索要盔甲戰袍,龍王家中的寶貝一件件被孫悟空拿走了,心中的怨恨也不斷膨脹。孫悟空在花果山自由自在,享受歡樂到了342歲的時候,壽命已盡,地府派人來抓,孫悟空不滿,便大鬧地府,銷燬有關猴族的生死簿,搗亂了人間的生死輪迴,閻王無可奈何又懷恨在心。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青年時代的孫悟空,在花果山這樣一個地方逍遙自在,卻又年輕氣盛,血氣方剛,行事難免草莽,不考慮後果和應擔負的責任,有力量,有本事,而無深刻的理想,想做英雄,卻又狂妄自大,正是因為孫悟空這樣桀驁不馴的個性,想得到什麼就搶什麼的心理,對什麼都不服的素質,才導致孫悟空大鬧天宮。

其三:從大鬧天宮的過程看:孫悟空真的反抗權貴的狂妄到了極點。孫悟空大鬧天宮有兩鬧,第一鬧是因為受招安到了天界被封為"弼馬溫",太白老君誇他官大,他便沾沾自喜,神氣十足,把馬餵養得勁頭十足,可當他得知弼馬溫的官兒太小,根本不入流的時候,怒氣便橫生,大覺被大才小用,臉上無光,於是便懷恨而去,反下天宮,玉帝大怒,命李天王派兵鎮壓,李天王哪是孫悟空的對手,十萬天兵在孫悟空心中是小菜一碟,孫悟空打敗了巨靈神和哪吒三太子之後,本就心高氣傲變得更為目中無人,於是便自封"齊天大聖",齊天大聖是什麼,是孫悟空的鏗鏘之言,是為英雄正名的豪邁之氣,也是孫悟空挑戰傳統,反對權威,蔑視權貴的勇氣和膽量,也為戰天鬥地的反抗精神鋪平了道路。只是,儘管古代有皇帝輪流做,但憑一個人的匹夫之勇真的難以與天庭抗衡。於是便有了二鬧天宮,玉帝任命孫悟空管理蟠桃園,有職無權,有名無實,孫悟空把不滿發洩在偷吃蟠桃上,當得知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不請他,不滿的情緒便加深了,野性未改的孫悟空便跑到蟠桃會上偷喝仙酒,喝醉酒後連太上老君的金丹也偷吃了,還把蟠桃會的玉液瓊漿偷到花果山開"仙酒會",所有這些都看出孫悟空有一股蔑視權貴的勇氣和膽識,只是也犯下了彌天大罪,玉帝也就想方設法捉拿"妖猴"。孫悟空雖然能戰勝九皠惡星和四大天王,雖然能使分身術戰勝十萬天兵,但面對二郎神開始有了困難,雖然被捉到後不懼任何刑罰,在太上老君的金丹爐也練就了火眼金睛,但面對如何佛祖的五指山便無可奈何。由此可以看出,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整個過程都是憑著一種蔑視權貴的勇氣和力量,只是武藝再高超,也無法與天宮抗衡。


HCZA


玉皇大帝將孫悟空叫到天庭當弼馬溫,孫悟空在知道了弼馬溫是不入流的小官後,打下界去,憤而回歸花果山,自封“齊天大聖”。托塔天王李靖奉命率領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卻被悟空打敗,撤回天庭。

第二次招安孫悟空,封他為有名無實的齊天大聖,並讓他去管理蟠桃園。沒過多久,王母娘娘開蟠桃大會,孫悟空在得知蟠桃會沒請自己後,盜桃偷丹,擾亂蟠桃會,酒醒後自知闖下大禍,再次逃下界。

天庭第二次圍剿花果山,孫悟空因被金剛鐲打中頭,被二郎神率領六聖擒拿。押上天庭,斬妖臺各種刑罰都無法傷到孫悟空分毫,於是太上老君將孫悟空帶回兜率宮,放進八卦爐裡煉丹,孫悟空因躲在巽位,反而煉出火眼金睛,四十九天後逃出八卦爐,大反天宮。

反應了不畏強權,敢於質疑統治者,勇敢;但也有些匹夫之勇。

在花果山帶領群猴操練武藝的猴王因無稱心的武器,便去東海龍宮借寶。龍王許諾,如果猴王能拿動龍宮的定海神針——如意金箍棒,就奉送給他。但當猴王拔走寶物之後,龍王又反悔,並去天宮告狀。

玉帝採納了太白金星的主張,誘騙猴王上天,封他為弼馬溫,將他軟禁起來。猴王知道受騙後,一怒之下,返回花果山,豎起“齊天大聖”的旗幟,與天宮分庭抗禮。玉帝發怒,命李天王率天兵天將捉拿猴王,結果被猴王打得大敗而歸。玉帝又接受金星的獻策,假意封猴王為“齊天大聖”,命他在天宮掌管蟠桃園。

一日,猴王得知王母娘娘設蟠桃宴,請了各路神仙,唯獨沒有請他。猴王火冒三丈,大鬧瑤池,打得杯盤狼藉,他獨自開懷痛飲,又吃了太上老君的九轉金丹,收羅了所有酒菜瓜果,回花果山與眾猴擺開了神仙酒會。玉帝暴怒,傾天宮之兵將,捉拿猴王。交戰中猴王中了太上老君的暗算,不幸被擒。老君將他送進煉丹爐,結果不但沒有燒死,反使猴王更加神力無比。於是猴王奮起反擊,把天宮打得落花流水,嚇得玉帝狼狽逃跑,與《西遊記》中的描寫不同,大鬧天宮之後的孫悟空回到花果山,跟孩兒們過起了幸福的生活,這點修改更加體現了對孫悟空反抗精神的肯定。


調味季


我是小司馬,非常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在《西遊記》當中,孫悟空可當為唐僧的大腦、豬八戒可當為唐僧的性格、沙和尚可當為唐僧的人品,這些僅僅是個人的想法。

那麼言歸正傳,孫悟空為什麼大鬧天宮?在遇到唐僧之前,孫悟空只是一個花果山不為名的猴子,只不過和他師父學了一些本領。再不然他自己把自己封為齊天大聖,與天同齊,那玉皇大帝肯定不會同意。有為何三番五次的對孫悟空招安呢,原因是孫悟空性格頑劣,但武功絕對沒的說。

人常說人不為我所用,那麼其他人也別想用之。玉帝將孫悟空招到天庭做弼馬溫,在孫悟空眼裡可能官兒不小,但是聽到他人的說法,孫悟空認為玉帝戲謔於他。說簡單點,作為人的大腦,如果被人羞辱,那麼你肯定受不了,只能翻臉不認人,為此孫悟空對天宮進行討伐。

這也正正說明了,人一旦遇到壓迫,肯定會反抗,那麼孫悟空遇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他決定反抗為自己正名!


我要做一個小司馬遷


明清時期,中國白話小說鼎盛。可以說是百家爭鳴,桃李芬芳。封建王朝律法森嚴,所以關於神魔玄幻小說就大行其道,一個是老百姓喜聞樂見,另外一個是不會引起統治者的不滿。

不巧的是,四大名著裡的《西遊記》在明朝時期,它還是一本禁書。你沒看錯,它的確被明朝所禁,而之所以被禁,就是因為大鬧天宮。

古代神話小說裡還有一本《南遊記》,裡面也有一回《大鬧天宮》。該書文筆粗劣,情節簡單,應該是好事者道聽途說收集來的民間傳說。說的是天界一燈火成精,取名華光,也是一個頑劣不堪、好勇鬥狠的主。後來被真武大帝降伏,成為真武大帝座下護法天王。

《西遊記》的“大鬧天宮”有《南遊記》的影子。據推測,《西遊記》成書略晚,應該是吳承恩彙集民間傳說,再加工潤色,苦心編著而成。

吳承恩曾經家境富有,由官員轉變為商賈,後來又家道中落,淪落於貧寒。吳承恩對現實是不滿的,他曾經結交官場不少友人,又因為貧寒而斷交,後來在窘迫中死去。

《西遊記》讀來讓人迴腸蕩氣、捧腹大笑,卻不知作者也和曹雪芹一般:“一把心酸淚”。

孫悟空為什麼大鬧天宮?應該是吳承恩對於封建皇權的蔑視,也寄託著作者希望成為孫行者那般的反抗精神。而同樣,作者也潛在的描述了在規則的制衡下,再有能力的人,都要遵守這天地制定的規則。

大鬧天宮是最出彩的一回,也是孫悟空一路上最得意的戰績,幾乎逢妖就誇,逢人便說。遺憾的是,眾多妖王並不見得有多買賬。

其實大鬧天宮,也是很多小說題材裡經常用到的製造矛盾手法,同時也是為“西行平妖”拉下序幕。

悟空學藝、龍宮借寶、大鬧地府、天庭受封、天河馴馬、反出天庭、再次受封、醉鬧蟠桃會、大鬧天宮。這個過程一路走來,如同上山一般,直到大鬧天宮這個高潮的到來。和喬峰大戰五臺山一樣,各路神仙紛紛登場,你來我往、酣暢淋漓。

這是作者的願望,他希望借悟空之手,去反抗這些封建理法,為統治者敲響警鐘!

這也是讀者的願望,大家看到一個神通廣大的猴子蔑視神權、反抗規則。很多讀者都有代入感的思維,他們把自己假想成主角,在書本的篇章裡獲得釋放、得到安慰。

這也是《西遊記》成為古代玄幻小說第一的重要原因。假如沒有大鬧天宮的濃墨重彩,孫悟空的無法無天、暴虐頑強的性格就無法展現,沒有了個性鮮明的孫悟空,《西遊記》也就失去了它最膾炙人口的傳承。


嵐婷雲集


《西遊記》的作者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西遊記》的男一號美猴王孫悟空是一個本領高強、桀驁不馴的人,他只所以要大鬧天宮,主要是自覺沒有得到天庭的重用。

整個大鬧天宮實際上就是一個誘騙---抗拒---鎮壓---再誘騙---再反抗---再鎮壓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1.玉皇大帝讓美猴王上天做“弼馬瘟”,美猴王起初不知道“官”小,樂滋滋上任,當知道其實就是個馬伕後,美猴王一氣之下返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意在要與天平等!

2.玉皇大帝再次邀請美猴王上天做看管蟠桃園的保安,美猴王再次走馬上任。

3.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邀請了所有神仙,唯獨沒請這“齊天大聖”,美猴王盛怒之下破壞蟠桃盛會,偷吃太上老君的仙丹,再次返回花果山。

4.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盛怒,派遣天兵天將前來捉拿美猴王。天兵天將傷害猴子猴孫無數,美猴王被抓。

5.各種刑法都沒能制服美猴王,美猴王甚至還踢翻了煉丹爐,在如來佛祖的誘騙下,可憐的美猴王最終被壓在了五指山下......

整個故事,是描寫了天庭沒有能正確評估美猴王的遠大理想,溝通過程也沒有一步到位,導致潑猴三番五次“拿實力對話”,這也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官場的不公與人才的嚴重浪費,最後美猴王得觀音提拔,與唐僧、八戒、沙僧及白龍馬組團去西天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美名流芳千古。

人才的正確安排最後才皆大歡喜,這是作者對明朝當局的期望吧?


鵬學天下


這要追溯猴子與天庭三次矛盾了:1、玉帝給孫悟空安排個芝麻大的小官——弼馬溫。2、蟠桃盛會沒有邀請孫悟空。3、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中北燒了七七四十九天,怒氣徹底爆發!其實一開始菩提老祖孫悟空的師傅就早已語言了悟空將犯下這個大錯,這也歸咎於孫悟空的性格特點。


張JJZ


孫悟空,由女媧娘娘補天的五彩石孕育,得天地日月滋養,出世之後既有猴子的玩劣,又有孩童的天真;既有精靈的敏銳,又有妖魔的邪惡......它非獸、非人、非仙、非魔......什麼也不是,所以玉皇大帝根本懶得看他一眼。

而偏偏這猴子被“有教無類”的菩提老祖收為十世徒,教給他十八般武藝、七十二變化,外加筋斗雲!這些可以攪得天翻地覆的本領,讓什麼也不是的小石猴狂妄、膨脹起來。就像是一個自認為本領不錯的小孩,急於表現、渴望關注,希望得到褒獎與認可。這個時候,也是他人性初通之時。但他去閻王那兒,勾了自己的生死簿,這就使得他與人道徹底無緣了。

花果山佔山為王,又去龍王那兒得了定海神針做兵器,他就更按耐不住躁動的心。他想成為神仙,入神界,並有一番作為。可是,入神界哪有那麼容易?玉皇大帝本尊,無始以來、劫數久遠、聖人應號、亦復無邊,才得此天道重任。即使一個小仙,也不知要經怎樣的修煉、劫數。一個石猴,不在三界內,不屬五行中,怎麼就昇仙了?那天道豈不混亂無章了!

玉皇大帝不理會,但太白金星看到猴子在鬧,而且越鬧越大。他就疏通玉皇大帝,想了個哄小孩子的辦法,讓孫悟空來天上做馬倌兒,看桃園。而這一步,對什麼也不是的小石猴很關鍵。雖然仙冊上沒有他的名字,但是他已成為了編外人員,離正式戶口進了一大步。

可是,終究他是個沒長大的小魔症。不通世事被哄騙。又受不得委屈,得知被騙後就大鬧起來!還自封齊天大聖!直指玉皇大帝:你有什麼了不起的!小石猴我要和你平起平坐!我就是不講理了!

之後,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來收拾他。這時,原本不屑瞧上一眼的小石猴,此刻,已經是使天庭頭疼的大魔頭了!而仗著通天的本領,小石猴的魔性也肆意縱橫,只發不收!這樣個鬧法兒,使得天庭、佛、道、仙各界都對孫悟空迅速關注起來。究其出身,多少與創世大神女媧娘娘相關。而且菩提老祖是他師傅,這已經是有佛、道之緣。又見名字為“悟空”,終是落在佛處。正好,如來之後要把大乘佛教傳入人間中土。讓自己徒弟金蟬子傳世為大唐三藏法師。這樣,就讓這猴子在取經路上做個降妖除魔開道的,交差之後,即昇天成佛。這也是他自己的造化!

所以,從小石猴被菩提老祖賜名“孫悟空”始,他的命運就歸於佛家,有了因果始終。

孫悟空大鬧天宮,與其說是他任性胡為,不如說是他為自己的命運開道!

他是獸形,卻非獸。他有人壽,卻銷燬。他有魔性,卻被鎮(緊箍咒)。他有仙緣,卻被欺(太白金星)。最終,他舞著金箍棒打將上來,向各界大佬示威!若他不鬧天宮,這一身本領怎麼叫各界知曉?他這個什麼都不是的,戶口何時能落定?俗語云: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用於此問,可改作:會鬧的石猴能成佛!這也再次應證:雖然生來有命,造化弄人,但萬事要靠自己本身。正所謂,我命由我不由天!立好志向、不屈不撓,那1分的幸運總會不期而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