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為什麼殺張遼?

叮噹當528


關羽為什麼殺張遼?



問題錯了吧?要不就是缺了一個、或兩個字。即:是不是在問 “關羽為啥避殺張遼”,或者“關羽為啥要救張遼”?因為這才符合《三國演義》故事。不然,不論羅貫中先生的“羅本”,還是二毛父子的“毛本”,都難找到提問情節,讓人莫名其妙。好了,這裡再問也不會有答案,就先按理解、按《三國演義》故事答問吧!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和張遼的交往,頗為曲折,二人雖不在一個陣營,但多次遭遇,情況複雜,各不相同,以下分別作答。



首先是關羽救張遼。建安三(198)年,曹操、劉備聯軍,合力攻擊呂布,曹操下令,決沂水、汜水倒灌呂布最後龜縮地--下邳城,呂布部將宋憲、魏緒、侯成等反叛呂布,宋憲、魏緒乘呂布在白門樓小憩時,突然出手,把呂布捆綁起來,獻給曹軍,作為呂布八猛將之首的張遼,也被押到曹操面前,曹操希望張遼投降,張遼卻大罵曹操,惹得曹操火🔥起,拔出佩劍,就要砍了張遼,在這危急時刻,就在現場的劉備、關羽,一齊出手,劉備拉住曹操臂膀,關羽跪於曹操面前,為張遼求情說,這等忠肝義膽之人,正當留用!曹操隨即放下佩劍,轉怒為喜說,孤只是試探文遠耳!為張遼解開綁縛,披上一件衣服,並拉過一把椅子,讓張遼坐下。張遼心中感動,不再對抗,順勢投降,為後來立功升遷、載入史冊留下有用之身。



其次,是關羽在與張遼戰場相遇時,盡力避免對抗。關羽之所以救張遼,是有前因的。早在一年多以前,劉備因暗中響應曹操,給曹操的回信,被呂布發現,呂布大怒,令張遼、高順圍攻劉備,劉備令關羽守西門,張飛守東門,關羽發現張遼行動猶豫、遲緩,對這次軍事行動不積極,在張遼軍臨西門時,不讓軍士射箭,拋扔攻擊性石塊,而是勸說張遼,不要誤入歧途,張遼也不攻城,自動轉向東門,關羽又趕到東門,對張飛說了自己意見,張飛也就和張遼軍友好相處,未發生激烈對抗。



第三,是張遼以一己之力,還救關羽。 戰亂年代,敵友變換,轉舜眨眼之間,曹操、劉備又成對頭。大約仍是一年多之後,曹操大舉東征劉備,剛剛返回徐州,立腳不穩,兵力處於劣勢的劉備,因第一仗聽張飛建議,夜襲曹軍大營時,誤入許褚、張遼、于禁、李典、徐晃、樂進、夏侯惇、夏侯淵八面埋伏,劉備所帶軍兵,大部原來就是朱靈、路昭那次的曹軍,一見形勢緊張,全都反水,劉備一敗塗地,也不顧家眷,獨自逃往袁譚那去了。留守下邳、保護家眷的關羽,成了孤軍。



曹操欣賞關羽武藝、人品,安排夏侯惇負責,設法招降關羽,張遼想起當日關羽救命之恩,自告奮勇,擔當說客,夏侯惇下令,讓部下使出吃奶的勁頭,想出最惡毒、最下流、最不堪入耳的話,可嗓門大罵,以激怒關羽出城。果然,在一頓沒底線地辱罵後,關羽忘了危險境界,打開城門,放下吊橋,殺出城外,夏侯惇邊打邊罵,把關羽引誘離城二十多里。關羽猛然醒悟 : “吾中計矣”!急忙回軍,行不多遠,許褚、徐晃一左一右,截住去路,關羽心中焦急,一頓狠殺猛砍,殺退許褚徐晃,然夏侯惇又反身殺回,三路夾攻,把關羽逼上一座土山。



這時候,張遼出面,反覆勸說,著重說明如今劉備生死不明,關羽如果捐軀,至少有三點不可取。關羽反覆思考後,提出三個條件,讓張遼轉達,張遼回覆曹操後,曹操覺得關羽“但有劉備消息,即要重回劉備身邊”的條件,難以答應,張遼又反覆開導,解除曹操疑慮,促成曹操、關羽暫時妥協,避免了關羽固執、可能被殺的悲劇。後來,在關羽出五關、斬六將,返歸劉備過程中,張遼又多次往返周旋,為關羽斬顏良、誅文丑,楊威樹名、最終返回,提供了最大的幫助。



第四,曹操危難時刻,關羽看張遼一定面子,放過曹操一馬。按照《三國演義》故事,赤壁之戰打敗後,曹操在華容道被關羽截住,面對關羽五百精銳校刀手,人困馬乏、飢兵餓卒只剩三二百的曹操,陷入絕境,曹操親自出馬,求告關羽念昔日之情,關羽雖然有點動心,但想起軍令狀,正在猶豫,張遼馬到,關羽見了老朋友,長嘆一聲,把手一揮,令五百校刀手擺開,把曹軍全部放走。



第五,關羽最後時刻,張遼奉命夾擊關羽,但未趕到指定位置,關羽已經敗走。 建安二十四(219)年,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派出第二批援軍,徐晃自**出發,同時,駐紮合肥的張遼,奉命側擊,張遼率軍西援曹仁途中,探報得知 : 由於軍中已經流傳呂蒙襲取荊州,軍心大亂,關羽已經從襄樊前線敗走,於是,張遼返回合肥,未與關羽再會面。


流譽後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攻襄樊,曹操急派于禁、龐德前去增援。卻不料于禁投降、龐德被斬。

曹操正準備派徐晃前去增援,有人來報張遼被關羽給殺了!曹操聞言大驚,心道張遼不是過兩年才病死嗎?於是曹操決定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



司馬懿、蔣濟等人趕緊勸阻,讓曹操把張遼死訊報之孫權,孫權必然會出兵從背後攻打關羽,則襄樊之危必解。

張遼在建安二十年,通過逍遙津之戰,打得孫權是魂飛魄散。自此張遼威震江東,整個江東都用張遼的名字來哄孩子睡覺。

張遼的死訊傳遍江東之後,孩子們都不好好睡覺了,把那些家長們累得跟孫子似的。家長們一起聯名上書,強烈要求孫權出兵給張遼報仇。

孫權擒殺關羽之後,把關羽首級送到曹操那裡。曹操看到關羽首級笑道:“雲長公別來無恙!”只見關羽口開目動鬚髮皆張,把曹操嚇出一身冷汗。



曹操驚道:“有什麼事兒好說!”關羽道:“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俺和張遼交情一向很好。是誰造謠說是俺關羽殺了張遼?”

曹操馬上派許褚把陳壽給抓了過來。陳壽道:“我寫《三國志》的時候是很嚴謹的,《曹瞞傳》之類的我都沒有采用!”

曹操道:“那肯定是裴松之乾的好事兒!他給《三國志》註解用了大量的《曹瞞傳》內容。”

許褚把裴松之抓來之後,裴松之大聲喊冤:“我也是經過考證的好不啦!我也沒寫過關羽殺張遼啊!”

關羽道:“去找羅貫中啊!”



羅貫中做夢也沒想到會被三國時期的人物抓來。聽到事情的原委之後,羅貫中也是矢口否認此事。

曹操問羅貫中道:“過五關斬六將是你寫的吧!”羅貫中道:“這倒不假!”曹操道:“那不就得了,既然你能寫過五關斬六將,肯定也能寫關羽殺張遼。”曹操說完不由分說,就讓人把羅貫中拉出去砍了!

司馬懿悄聲對曹操說:“好象真不是羅貫中乾的。”曹操道:“我知道不是他乾的!”司馬懿道:“那為什麼還要殺他!”曹操道:“總得找個人背鍋吧!”

曹操殺了羅貫中之後,就把關羽厚葬了!曹操一直在想:“關羽殺了張遼,究竟是誰傳出來的呢?”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關羽並沒有殺張遼,並且他們兩個英雄惺惺相惜,關係甚好!

病死的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

起初,擔任雁門郡吏。又先後跟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恪盡職守,歷盡坎坷。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此後,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勳。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在白狼山之戰率領先鋒大破烏桓並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軍中謀反。勇闖天柱山擊滅陳蘭、梅成。此後,長期鎮守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 ,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為流傳千古的典故。

黃初元年(220年),張遼進封晉陽侯。染病之後,依舊令孫權非常忌憚。黃初三年(222年),張遼抱病擊破吳將呂範。同年,病逝於江都,諡曰剛侯。張遼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擴展資料

張遼不僅勇猛過人,有膽有識,而且精於用兵,善於謀略,建安20年(公元前215年),張遼駐守合肥,孫權乘曹操進兵漢中之機率領十萬大軍來取安徽,雙方在合肥展開了激烈的戰鬥。張遼率手下強兵將士800人衝鋒陷陣,連殺敵兵無數,直衝到孫權帥旗之下。

孫權大驚失色,部將聞風喪膽,不戰而逃。後來發現張遼部下僅幾百人,才又返回,把張遼包圍起來,面對重兵圍困,張遼毫無懼色,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殺進殺出包圍圈數次,竟無人能夠阻擋。孫權圍城十幾天未果,只好撤軍,張遼又乘勝追擊,連打勝仗。

這一次激戰,張遼打出了魏軍的軍威,也顯示了自己傑出的軍事才能。曹操聞訊,非常讚賞張遼的膽略和才識,遂拜他為徵東將軍。


囧視覺


關羽並沒有殺張遼,張遼是五子良將之首,在逍遙津之戰中,為了保護曹丕被馬忠暗箭射死的。在曹操要殺張遼的時候,關羽還像曹操求情放過張遼……所以說關羽殺張遼是錯誤地……





周老頭聊歷史


怎麼會提出這種問題,關羽為什麼殺張遼。著是哪跟哪。

張遼和關羽是同鄉,戰鬥力屬於同一檔次,只不過人個有志,關羽追隨劉備,張遼相對有點到黴,追隨過,丁原,董卓,呂布。下邳一戰之後歸順曹操。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於關羽同解白馬之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何來的關羽殺張遼



lxl加油相信自己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存在錯誤的地方:關羽並沒有殺張遼。

第一,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

第二,張遼病逝於黃初三年,也就是公元222年。

也就是說,關羽比張遼更早離世,根本不存在關羽殺張遼的可能性。

01.關羽和張遼的關係:私下的好友,表面上是各為其主的將軍。

關羽有一段時間,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在那段時間裡,張遼和關羽的關係,非常的好,可以說是私交甚厚。

在關羽投降了曹操之後,曹操觀察到關羽沒有久留之意,就叫張遼去試探性地問關羽的打算。關羽如實地告訴了張遼,自己的想法。

據《三國志》的記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

張遼得知關羽的想法後,內心非常的猶豫,到底是如實告訴曹操呢,還是替關羽隱瞞真實的打算呢?

最終,張遼決定告訴曹操,關羽想要離去的打算。據《三國志注》的記載:“遼欲白太祖,恐太祖殺羽,不白,非事君之道,乃嘆曰:"公,君父也;羽,兄弟耳。"遂白之。”

基於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關羽和張遼的關係,私下裡是非常好的朋友,表面上是各為其主的敵將。”

02.關羽和張遼的交集,只有關羽投降曹操的那段時間:

縱觀張遼和關羽的一生,兩人的交集,也只有關羽投降曹操的那段時間。除了這次以外,關羽和張遼,都沒有再見過面。

關羽回到劉備的身邊後,就跟隨劉備投靠荊州的劉表。後來,就發生了赤壁之戰,進而是爭奪荊州歸屬。在這之後,關羽都是一直在荊州的西部三郡操練兵馬。

關羽和張遼還有一次,可能會碰面的機會,是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但是,還沒有等到張遼去救援襄樊時,關羽就已經被徐晃擊敗。

也就是說,關羽和張遼的交集,只有關羽投降曹操的那段時間。往後都沒有再見過面,交過手了,更別提關羽殺了張遼。

總結:

無論是從關羽和張遼的關係,還是從兩人的人生交集來看,都不存在關羽殺了張遼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志注》

老爹


從三國志的角度,關羽和張遼是分別列傳的,兩個人之間沒有更多恩怨情仇,關羽督荊州,張遼是偏將協守合肥,兩個人不搭界。

從演義小說裡,關羽劉備曾向曹操求情,勸曹操接納張遼,張遼則曾勸降關羽,兩個人是惺惺相惜,都是智勇雙全的武將。

因此,從何種角度得出關羽殺張遼的結論,還請指教。


小屋253315373


因為二爺騎行過五關的時候遇見了張遼,張遼太能聊,二爺趕時間去古城赴宴,遼哥拉著二爺嘰嘰歪歪沒完沒了,耽誤了二爺赴宴,兄弟哪有酒肉重要啊,氣的二爺紅了臉欲拔刀殺之,遼見狀落荒而逃,為此事二爺耿耿於懷氣未消到現在還紅臉呢。

哥,我的回答您滿意嗎,回頭給個讚唄


好飛鷹走狗


墉上閉門寫頭條,

忽聞關羽殺張遼。

陳壽貫中不知曉,

此事荒唐又無聊。

[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墉上閒人


我認為劉備關羽求曹操別殺張遼的緣故有三點。首先,劉備關羽都愛惜張遼的才華,起了惺惺相惜之心,不忍心他未成就一番功名就此殞命。其次,劉備見曹操想殺張遼,心想,自己出言幫助張遼活命,如果以後曹操輕慢了張遼,或許張遼很可能和趙雲一樣投降自己,成為自己打江山的左膀右臂。這是為以後打算。劉備很有長遠發展的眼光。

即便,張遼在曹軍混的特別好,他也會感激劉備關羽今日出言相助之情,在曹軍之中,多個張遼這樣朋友不是壞事情。我覺得,關羽劉備求曹操別殺張遼,利大於害,所以劉備應該不會後悔,畢竟,與張遼這樣的人成為朋友,確實比成為對手要好的很多。

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劉備有過人之處,他善於結交人才,愛惜人才。這也是他能創業有成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