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哲學的十大誤解:哲學系的人精神不正常?


對哲學的十大誤解:哲學系的人精神不正常?

哲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長期處於被誤解的狀態,大眾對哲學的一知半解更是常常引出一些啼笑皆非的話語。

一、哲學的任務是研究宇宙真理

哲學家們並不來自M78星雲的宇宙人奧特曼,他們並不研究所謂的宇宙真理。況且,也並不存在所謂的宇宙真理。

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的確有一些仰望星空的自然哲學家。他們研究天文現象、也研究植物、研究氣候。傳說,泰勒斯還因為走路時抬頭夜觀天象,掉到了井裡。不過,這都是久遠的過去了。那時並沒有科學,更沒有建立分門別類的學科劃分,所有的學術性研究都被納入哲學的範圍,物理和天文也自然不例外。

二、哲學系的人精神不正常容易自殺

這更是對哲學系的汙衊!

其實,並不存在學某個學科的人容易自殺。每個大學生入學時,都要做一套幾百題的心理測驗,用以檢查有沒有心理疾病。如果沒有患有重度抑鬱症,一般人是不會想去自殺的。

一些社會學研究指出,相當部分實施自殺行為的人,並不是真的想死,而是試圖通過自殺引起別人的注意,從而達到自己的其他目的。統計上講,更是不存在哲學系的人自殺率更高。其實,大學生的自殺率非常低,只是媒體的集中報道給公眾造成了這樣一種錯誤的印象。

有人覺得,學哲學的人會思考許多問題,容易走極端,感到人生的虛無。這些其實都是對哲學的誤解,哲學系的學生們只有在期末考試前才會感到人生的虛無。

三、哲學是指導科學發展的思想

很可惜,哲學還不具備如此高大上的資格,能指導科學的發展。

雖然哲學裡有一個叫做科學哲學的領域,專門研究科學。但科學哲學是去考察科學的概念基礎,反思科學理論的預設,澄清基本概念的意義,思考科學的本質。這並不是為了指導科學的發展,而是為了反思科學本身。

其實,科學的發展也不需要任何人或者任何學科的指導。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研究對象,也有不同的前沿問題。數學只是科學家們用以分析數據的工具,而哲學則只是一個進行概念分析的學科,它們都無法指導某個學科的發展。

相反,反而是科學的發展給哲學反思提供了不少素材。也許,現在的科學在回答最早的那些哲學家們提出的問題,但他們回答問題的方式,早已不是哲學的方式。當然,在此過程中也能為科學的發展提供一些方法論意義上的幫助。

四、哲學需要“悟”

在今天,哲學研究主要分三步:1、看一大堆論文,2、寫一篇好論文,3、把這篇論文發表出去,每一步其實都不涉及“悟”。

看論文需要你有一臺電腦,然後連上文獻庫。寫論文自然要構築各種邏輯模型,或者與同行們交流。發表論文的話,只要你寫的論文夠好,總能找到合適的期刊發表。研究哲學不需要你半夜還不睡覺,坐在竹林裡打坐。你可以坐在圖書館裡,那裡沒有蚊子,還有空調。

沒有靈感的時候,可以試著找同儕們交流一下,思想總在激烈的交鋒中體現,而不是面對著一塊石壁,獨坐十年。

當然,哲學的學術研究需要思辨的過程,這個思辨的過程,你也可以叫做“悟”。

五、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其實,這話不能簡單地判斷為對或者錯。

就像這句話,“你停止毆打你的妻子了嗎?”你說是也不是,不是也不是。

大眾長期受教育的影響,一直以為唯心主義就是扯淡,唯物主義就是真理。但在哲學史上,這兩個概念其實一直在變化。況且,今天的哲學家,根本不會有人對哲學思想做出唯心或者唯物的區分。

大部分哲學家都是物理主義者,認為世界是由物質構成的。心靈的存在和物質的存在不是在同一種本體論意義上說的。被劃分為唯心主義的哲學家,其思想也有諸多洞見。而被認為是唯物主義的哲學家,也會犯諸多錯誤。

我奉勸大家不要在哲學人面前說這話,就像是在數學家面前討論計算小學級別數學加法時,究竟是列橫式好,還是列豎式好。

六、哲學就是兄貴

兄貴是來自日本的漢字詞語,原本是指“大哥”,又用來指肌肉發達的人。但在ACG圈子內,兄貴可以專門指一位傳奇人物:比利·海靈頓。

比利原本是健美界的新星,後來出演男同志色情影片。但在這些Gay片中,他常常和對手有莫名其妙的摔跤戲。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動作片,但真的有必要加入摔跤這種動作嗎?摔跤就摔跤好了,為何途中還要發出各種奇奇怪怪的聲音呢?每當觀眾看到這樣的畫面,總是不免陷入深深的沉思,這就是大家稱呼比利為哲學王的原因。

但是,此哲學非彼哲學。真正的哲學,不僅僅需要沉思,還需要讀論文。(好像更苦逼了)

七、學哲學的找不到工作

有個哲學系畢業的大學生出去找工作,實在找不到,只好到動物園幹活。動物園狗熊不夠,就讓他穿上狗熊外套,假扮狗熊讓遊人觀看。突然,他發現有另一頭狗熊出現了,嚇得驚恐萬狀。但那頭狗熊慢慢向他走近,在他耳邊輕聲說:“別怕,我也是學哲學的。”

這是著名的用來黑哲學系學生就業率的笑話,但這個笑話的原版是用來黑歷史系的,我也看到數學系的人被黑過。雖然不可當真,但哲學系的專項對口就業,確實較少。學哲學的唯一對口出路,就是進入學術圈繼續從事學術研究。而大部分人其實無法在競爭激烈的學術圈當中生存下來,畢竟有一批比你聰明還比你努力的學神在。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哲學訓練能讓你有一個嚴謹的思維框架,培養你批判性思維的技能。只要你有足夠的學習能力,想找其他工作,也不難。

八、哲學不需要學,人生經驗多了以後,自然就懂了

如果你的人生經驗就是在讀論文當中度過,那多讀些總是沒錯的。但在一般意義上,哲學仍然需要專業的訓練。要有閱讀和理解原著的能力,要有邏輯學基礎,要有哲學史常識。要寫出足夠好的論證,實在是不容易。

當然啦,為了和國際上的朋友們探討學術問題,你至少也得懂英文。你豐富的人生經歷並不能給你的哲學研究提供多少加分,更不能代替學習。

九、哲學無法證偽所以不是科學

首先,是否具備可證偽性並不一定就是劃分科學與非科學的唯一標準。

可證偽性是波普爾提出的科學與非科學的基本劃分,這背後牽扯到他一系列概念以及由此構成的證偽主義。這個證偽主義雖然受到了一定批評,但在科學界卻十分受歡迎,被一些科普磚家當作真理在宣傳。但科學哲學不是我想談的內容,我想強調的是,什麼叫“這不科學”。

科學在日常中有兩種用法,一種是作為某種人類活動的名字,例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另一種是作為“正確”的同義詞,例如“科學發展”。所以,當我們說“這不科學”時,意思其實是“這不正確”。

但科學真的就能是正確的同義詞嗎?數學呢?邏輯學呢?關於科學是否正確,還是交給做科學哲學的人來研究吧。科學家們其實不需要為自己的事業進行辯護,因為科學技術帶來的效益已經震撼了每一個現代人的心。

十、哲學已死

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也是一位優秀的科普作者。當他發出哲學已死的論斷時,他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他是想說,哲學沒有跟上現代科學的步伐,無法為人類創造新知識。但哲學的目的是生產新知識嗎?

在古代,那些原本是哲學研究的對象,比如自然界,比如動植物,比如生命體,比如人。現在都在科學研究的範圍內,科學好像搶走了哲學研究的對象。

但現實情況是,哲學不斷在思考,不斷在發問,它很少回答問題,卻在用犀利地眼神拷問著每一個不清晰的定義。當今哲學的工作,主要是概念分析,而不是做實驗、研究自然或社會。

霍金的話,可以換成是“古代哲學已死”。但是,難道“近代科學“就沒有死?

哲學未死,它依然在學術圈內,創造著屬於他自己的獨特價值。

對哲學的十大誤解:哲學系的人精神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