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光環之後的李淵——從歷史細節還原唐高祖李淵的真實形象

古史新談/文

說起中國唐代的明主賢君,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一手打造了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或者是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唐玄宗李隆基。對於唐代的開國之主唐高祖李淵,要麼沒啥印象,要麼覺得平庸無能,處事不公,搞得兒子自相殘殺,自己被迫退位,真是何苦來哉,那麼李淵真是如此無能嗎。

一個無能之輩能在隋末群雄爭霸中脫穎而出,統一天下?一個無能之輩,能征戰沙場、所向披靡,坐上龍椅?一個無能之輩,能夠言傳身教養出李建成、李世民這樣文武雙全的兒子?

顯然不大可能,我們不妨撥開歷史的迷霧,看看在李世民光環掩蓋下的李淵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物。


李世民光環之後的李淵——從歷史細節還原唐高祖李淵的真實形象


雀屏中選,以一敵百,憑箭斃敵70人

治國文臣,安邦武將,隋末亂世沒有一身好武藝,如何懾服眾多驕兵悍將,那麼李淵的武藝到底如何呢。

《舊唐書·后妃傳》裡面記載過這麼一個故事,北周定州總管神武公竇毅與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生了一個女兒,容貌秀麗,見識不凡。為了給女兒選一個乘龍快婿,竇毅採取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就是比武招親

具體方法是,找了一個畫有兩個孔雀的屏風,想要求娶的人,就用箭去射屏風上的孔雀,每人兩箭,能射中孔雀的兩隻眼睛就為勝者。因為距離很遠,孔雀眼睛又小,前後共有幾十名武功高手進行嘗試,全部不能射中。最後來了一個少年,張弓搭箭,射中孔雀的兩隻眼睛,抱得美人歸。這個人就是唐高祖李淵,這個竇家小姐就是李世民的生母竇皇后,這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雀屏中選”的故事。

前後數十輩莫能中,高祖後至,兩發各中一目。毅大悅,遂歸於我帝。


李世民光環之後的李淵——從歷史細節還原唐高祖李淵的真實形象


那麼問題來了,能去參加比武招親的本來都是射箭高手,人人不能射中,證明難度很大。唐高祖李淵卻是箭無虛發,兩發兩中,足見箭術之高。

關於李淵勇武和箭術我們還可以從另一件事得到印證,李淵奉命出兵清掃山西、河東一代的叛軍,行軍到龍門一代,與叛軍相遇,唐高祖李淵率領十幾名騎兵一舉擊敗造反的草頭王母端兒的數千大軍,此戰李淵一人用弓箭射死70人,雖然隋末這些反王,裝備不佳,紀律渙散,但是如此懸殊的數量,卻能以少勝多,以一敵百,足見李淵作戰之勇猛。

師次龍門,賊帥母端兒帥眾數千薄於城下。高祖從十餘騎擊之,所射七十發,皆應弦而倒,賊乃大潰。

這兩件事我們就能看出唐高祖李淵的非凡身手和過人膽魄,這正是創業之主的必備素質。


李世民光環之後的李淵——從歷史細節還原唐高祖李淵的真實形象


過目不忘,筆走龍蛇,草書成就堪可書

唐高祖李淵不僅武藝過人,而且文才亦是非凡。他記憶驚人“一面相遇,十數年不忘。山川衝要,一覽便憶。”妥妥的才子名將胚子。

處理政務軍務的時候,親力親為,賞罰分明,隨口道來,如數家珍,下筆如風,具有依據,條理得當改無可改。這一切都顯示出李淵很高的思維能力及文字水平。

李淵還擅長書法,寫的又快又好,尤其是草書筆法飄逸,自成一家(真草不拘常體,而草跡韶媚可愛最有意思的是,他因為書法好,所以特別喜歡寫字,尤其是任命官員的文書什麼的,曾有過一次就寫了一千多張任命文書的趣事,遇到好紙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大家都知道李淵的這個興趣,拿到皇帝親筆寫的任命文書,那不跟聖旨一樣,無不歡欣鼓舞,欣然而去。


李世民光環之後的李淵——從歷史細節還原唐高祖李淵的真實形象


不愛重寶,義釋囚犯,愛民如子遺後世

武德元年八月,唐高祖李淵封西突厥曷娑那可汗為歸義王。曷娑那為了表示臣服和尊敬,千方百計,尋找了一個至寶——一個舉世罕見的寶珠,這個寶珠光澤圓潤,價值連城。大臣們紛紛讚歎,羨慕不已。但是李淵卻對寶珠不屑一顧,說:

“這顆寶珠確實是難得的寶貝,但是我卻覺得可汗的赤誠之心才最可貴,與可汗的赤誠之心比起來,這顆寶珠不值一提”,最後把寶珠還給了曷娑那可汗,可汗感動不已,大臣們紛紛交了一聲慚愧。

曷娑那獻大珠,帝曰:“珠誠至寶,然朕寶王赤心,珠無所用之。”竟還之。

李淵的仁德之處,還非止於此,武德二年二月,陝西武功縣有一個人叫嚴甘羅,攔路打劫,被擒獲當場。李淵審訊的時候問他為什麼要做賊,嚴甘羅氣憤的說,“飢寒交迫,不做賊難道等著餓死嗎”。李淵很感慨的說:“我作為你的君主,卻讓你窮困如此,不能生活,這都是我的過錯呀”(吾為汝君,使汝窮乏,吾罪也。),最後竟把嚴甘羅給放了,嚴甘羅感動的難以言述。


李世民光環之後的李淵——從歷史細節還原唐高祖李淵的真實形象


《邵氏聞見後錄》還以這麼一個有趣的記載,陝西芮城縣有一個村子全村都姓李,是唐代皇族後裔。唐高祖還沒有發跡之前在這個村子曾經住過。村裡保存著李淵的幾十張詔書,全都是減免賦役的,上面經常能夠看到“不得欺壓百姓”等話,這件事從側面也能看出來唐高祖李淵的愛民之心。

從這三個事,我們足以看到李淵胸中仁德愛民的一面,和輕財重義、好德仁心的一面。史書記載李淵“倜儻豁達,任性真率,寬仁容眾,無貴賤鹹得其歡心。”,從這些細節來看確實是很可信。

韜光養晦,手段老辣,能屈能伸坐龍椅

隋朝末年,亂象已顯。隋煬帝已經有了一種大廈將傾的預感,因此疑心病極重。有一次隋煬帝楊廣召見李淵去他的行宮,李淵因病未及時趕到。

當時李淵的外甥剛好在行宮,隋煬帝就問他:“你舅舅為啥遲遲不來”,李淵的外甥就說,舅舅患病了,可能有些不便,會晚一些。隋煬帝問:“病的要死了嗎”。後來外甥把這個事告訴了李淵,李淵大吃一驚,心裡知道隋煬帝對自己有了提防之心。自此之後縱酒享樂,行賄受賄,這就是自汙,從此事我們可以看出,李淵是一個實用主義的人,懂得韜光養晦。


李世民光環之後的李淵——從歷史細節還原唐高祖李淵的真實形象


我們再看一件事,隋煬帝楊廣出巡的時候,烽煙四起,各地皆反,結果被困在江寧行宮,無法返回,李密與隋軍在江都相持,李淵立刻派兒子攻佔長安。

在此之前,李淵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表示將擁立代王為天子,這樣李淵發兵長安,就成了隋朝皇室的皇位更替爭鬥,不是起兵造反,減少了道德壓力及隋軍的反抗,說不定還得到了某些和代王利益一致人員的支持;第二件事是寫信給李密,表示自己是為了扶保隋朝,讓李密認為他發兵長安,是隋朝內部的分裂和內鬥,說不定還會暗自竊喜;第三是向突厥稱臣,表示要

“欲寧天下,遠迎主上”把突厥始陛可汗哄騙的一愣一愣的表示:“苟唐公自立為天子,我當不避盛暑,以兵馬助之”,獲得了外部支持。


李世民光環之後的李淵——從歷史細節還原唐高祖李淵的真實形象


自此李淵攻佔長安之路,已經暢通無阻,他攻打下長安後並沒有自立為王,而是擁立代王為天子,這一步走的實在是高明。自己躲在幕後,進可攻,退可守,明明是起兵造反,挾天子以令諸侯。反而搞成了匡扶天下,重定乾坤。

宇文化及父子兩個冤大頭,在江都行宮殺了隋煬帝,李淵稱帝的障礙已經被全部掃除。最後他玩了一把禪讓,讓唐朝從法統上名正言順,這也就是清代皇帝一直追求的“得國之正”。

結語:李淵身處亂世,既有定天下的武力,又有治天下的謀略,深通韜光養晦,靜待時機之道,勇冠三軍,仁澤天下,無愧於一代開國英主,絕非平庸無能之輩,至於後世中他的形象為何如此不堪,只能說是被歷史掩藏了真相。

2、《新唐書》

3、《南部新書》

4、《唐會要》

5、《邵氏聞見後錄》

6、《唐語林》

7、《書小史》

8、《大唐創業起居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