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鯉魚總是跑魚,什麼原因?怎麼解決?

尋魚記


野釣鯉魚跑魚太正常不過了,鯉魚力氣很大,跑魚幾乎每一個釣魚人都有過,常見的跑魚有以下幾種,以下是我的分析跑魚原因,和如何減少跑魚的幾率

  1. 遭遇切線,切主線,切子線,大部分人都是切子線,
  2. 2:遭遇鉤子拉彎,拉直,或者鉤子沒綁好造成鉤子脫落,鉤子沒有倒刺


3:抓口不準,刺魚後不是正口,勾住魚身



  1. 野釣的樂趣永遠不知道下一杆是什麼魚,所以野釣我們還是要用大一點的線組,寧可錯過小魚,也不能放過大魚。
  2. 新手釣魚最好還是用有倒刺的鉤子,魚鉤儘量要大一點,伊勢力5號6號都可以,魚鉤也自己綁比較好,自己綁的結實,這樣也能減少跑魚的幾率,中魚後一定要把杆子弓起來,上杆子的腰力去化解魚的力氣。

  3. 精準調漂,魚吃口信號靈敏,抓口準,釣鯉魚一般調頓一點,如調平水釣兩目,調一目釣兩目等,這樣鯉魚吃口一般都下頓,刺中都是正口。

瀟湘漁人


答題只方式,交流才是目的,傳道?授業?不敢爾。


你好!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除了有一年的夏天(好像是2013年)我曾連續且專門釣過幾個星期的鯉魚,之後這麼多年,基本上再也沒有過針對性的釣鯉。沒有原因,搏鯉的那種快感,我在那幾個星期的時間裡體檢到位了,而且這東西本地人都不怎麼愛吃,我家裡更是淡水魚都一般般,半斤的鯽魚燒個湯把魚扔了是常事,不是浪費,實在是全家都怕刺。

雖沒有再刻意去釣鯉魚,但平日裡這貨上得還不少。因為我主要在江裡作釣,而江裡鯉魚的密度還是很大的,即使你想避開它們釣鯿有時還是會上。內河我也釣過,江裡一直在玩,水庫裡也曾玩過,各種水域的鯉魚的習性我還是有一定的瞭解,當然,魚我也跑過不少,經驗都是在失敗中總結的嘛。

我們來分析一下釣鯉魚的跑魚原因,這個還是要從鯉魚吃食習性、鯉魚嘴的特點還有鯉魚的力道幾個方面著手。

一、鯉魚的覓食習生

首先我要說一下,不同水域裡的鯉魚吃食方式是不一樣的,通常大家看到過介紹鯉魚吃餌的文章中總是說到,鯉魚生性警惕,吃餌特別地小心,會在窩點周圍反覆的轉悠、拱泥,直到最後確認食物是“安全”的,才會真正的吸入餌料。不錯,內河靜水中的鯉魚是這樣,但是江裡的鯉魚則是完全不一樣,如果把內河的鯉比作靦腆的小夥子,那江鯉就是放得很開的二溜子。我們這邊江裡還有一種專門釣鯉魚的技法,叫做“彈釣”,不用餌料,就在鉤子上套上一截白色的泡沫材料,在水裡上下抖動,鯉魚吃鉤基本上都是一下子咬實,可見其吃餌動作多麼兇猛。

不同個體的鯉魚吃餌的行為也不一樣,一般的個體小於兩斤左右的鯉魚吃餌動作較為乾脆,個體越大,就越表現出其警惕的本能。

  • 鯉魚的這種警惕的習性為什麼會造成跑魚?

事實上,上面所講的內河鯉魚與一些大個體的鯉魚,它們不光是吃餌前在窩點來回轉悠,就算是準備吃餌的時候,也會表現得非常謹慎,很可能會涮餌。魚的涮餌動作相信很多釣友都見過,一吸一吐只在一瞬間完成,而這時浮漂上卻出了信號,此時釣魚人揚竿,很有可能就在魚吐餌到嘴邊的時候。不用說,這樣刺魚肯定是刺不牽的,中魚後在魚的大力拉扯之下,難免脫鉤跑魚。另外,鯉魚在吃餌之前的轉悠及拱底動作甚至遊動時碰到子線,都會有浮漂上造成吃口的假象,所以,經常有釣友會鉤上魚鱗,而鉤上魚鱗貌似以鯉魚最多。

  • 針對鯉魚吃餌行為的措施

既然鯉魚在吃餌前會反覆試探,這些試探會造成假動作,那麼我們要做的就是釣鈍一點。釣得比較鈍,鯉魚拱底的那些輕微的動作,以及涮餌動作就可以過濾掉,那麼我們逮的是最後的實口。鯉魚在確認安全後,吞食的動作是很大的,所以不用提心釣鈍了而浮漂出不了信號。鯉魚涮餌的本質還是沒有對餌料十分放心,同時也反映餌料的狀態不好,其吸入後第一反應感覺不對,所以才快速吐出來。針對這一方面,我們在餌料的狀態上也要做出相應的調整。守這種猾鯉,餌料需要調得比較軟粘一點,這樣既可以保持其較長時間的持鉤(因為要守),在魚吸入後又不會有太大的異物感。

當然,這些主要針對的是內河的鯉魚和一些大個體的鯉魚。像那些內河裡的小鯉以及江鯉基本上就不需要講究調釣及餌料。

二、鯉魚嘴的特點

鯉魚的嘴呈馬蹄形,兩側有須,唇很厚,尤其是上唇。其吃食行為是上唇延伸,使嘴的方向朝下,呈吸塵器式的將河底的食物吸入口中。它的這種進食方式,也使得其上唇不但厚,而且進化得很結實。

  • 鯉魚嘴的這種特點與跑魚有何聯繫?

鯉魚的吃餌行為決定了我們釣鯉魚多數時候魚鉤是鉤在魚的上唇(反浮釣法除外),而上唇又很厚,就增加了刺魚難度。所以,在針對性的釣鯉的時候,我們揚竿的力道要刻意加大,當然,我說加大不是說一直猛烈的提竿,而是說刺魚抖動的那一下,幅度大一點。其實很多時候跟魚嘴有關的跑魚,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鉤尖變鈍或倒尖了,這是很要命的,我自己就吃過這個虧。曾經連續三次脫鉤鯉魚,跑得一點脾氣都沒有,然後把鉤子拿手上一看,鉤尖都已經不存在了。試想一下,本來魚嘴唇就很厚很結實,這時再用很鈍的鉤子去刺魚,哪裡能刺穿。

  • 針對魚嘴原因跑魚的措施

主要就是揚竿力道要大一點,選用質量較好的魚鉤,且垂釣過程中定期檢查鉤尖情況,尤其是在掛底或中魚之後。

三、鯉魚的力道大、耐力久

野生鯉魚的力道很大,而且耐力持久,江裡的鯉魚更是猛得很,四五斤的鯉魚,能把手給遛抖了。我發現鯉魚中魚後發力最猛的不是什麼巨鯉,而是那兩斤半到5斤的,這麼大的個體的鯉魚中魚後兩個回合的衝刺,很多時候稍有不慎就化解不了。

  • 力道大導致跑魚的原因

鯉魚中鉤後,在與其對抗的過程中,除了魚線,最為關鍵的就是魚鉤。當然中鯉魚切線多了去了,魚鉤拉豁的也不在少數。跑魚的主要原因是鉤的強度不夠以及沒有配合有效的刺魚,刺魚在上面已經說了,如果鉤是完好的,刺魚不深的結果就是拉鋸戰中,力的受力點不在鉤底而在鉤尖的一部分,這樣鉤就容易被拉豁。值得一提的是,魚鉤是鋼質的,鋼質都是有一定的彈性,魚鉤在被拉豁幅度不大(但又足以讓魚滑脫)時,當魚跑掉之後,魚鉤的曲度是能自行復原的。當然不會完全復原,但如果放在手上不仔細檢查,你就發現不了。

  • 針對鯉魚力道大的措施

所以,在釣鯉魚的時候,一定要用強度較高的魚鉤。當然野釣,針對性的釣鯉也確實不多,如果想兼顧鯽魚及其它一些小體體的魚,用袖鉤的話,最少用到5號以上,而且是針對小個體的鯉魚。如果是直奔大個體的鯉魚,那建議直接用新關東、新關東改良或鯉鉤等粗條型魚鉤。除了魚鉤的選用,再有就是遛魚的技巧,遛魚總結下來就是不要與魚硬扛(八字遛),儘量用竿子來化解魚的力道,不要急著拉魚出水等。

最在最後

釣鯉魚容易跑魚脫鉤,主要是鯉魚的吃餌方式、鯉魚嘴的特點以及中魚後其掙扎的力道造成的。我們只要在這幾個方面採取相應的措施,跑魚的機率會大大減少。如果在用小鉤作釣時“不幸”中了鯉魚(小鉤中了鯉魚很多時候掙扎的程度要好一點,究其原因應該是細條鉤刺魚痛感輕),則需要在遛魚上下一番功夫。


江釣人狂龍,每一篇作品都是逐字手打,所寫內容都是自己多年的垂釣心得與實踐經驗,覺得回答對你有用可以關注一下狂龍,以後會有更多精彩內容。當然,有不同意見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探討交流。


江釣人狂龍


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若在垂釣鯉魚時總遇到跑魚的情況時,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當我們找到了原因所在時,問題自然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脫鉤跑魚

我們在垂釣鯉魚時,若使用的魚鉤過小,當鯉魚在掙扎的時候,是很容易出現脫鉤跑魚的。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不妨根據鯉魚的體型大小來調整一下使用的魚鉤。一般來說,垂釣體重在4斤以內的鯉魚時,4號左右的魚鉤很比較合適的,若垂釣體重超過4斤的鯉魚時,可以選用5號以上的魚鉤。其實每個廠商生產的魚鉤,它們都給出了一個垂釣參考值,大家不妨參考一二。

提竿時跑魚

在我們釣魚界,浮漂一直被稱為我們釣魚人的“眼睛”,魚兒們的一舉一動都都會通過浮漂的信號動作反應出來。若我們在垂釣時,在未將浮漂調好之前就匆忙開始下竿垂釣,自然容易讓我們錯失抬竿刺魚的時機,從而出現跑魚的情況。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不妨先花上一些時間,哪怕是用“最笨”的辦法也要先將浮漂調後再開始下竿垂釣。

遛魚時跑魚

當我們成功刺中鯉魚後,鯉魚卻出現了原地打轉、鯉魚打樁、鯉魚打挺等情況時,而我們垂釣者卻沒能妥善處理,最後導致鯉魚成功逃脫。面對這三種情況時,我們也有著對應的解決方式。

原地打轉

這種情況在水庫垂釣時是經常遇到的,鯉魚因被魚鉤刺痛,它們急於將魚鉤吐出,因此便出現了原地打轉的情況。

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垂釣者不用著急,只需要順勢遛魚等鯉魚徹底疲乏,就可以避免跑魚的情況出現了。

鯉魚打樁

這種情況常出現在遛魚的過程中,被魚鉤刺中的鯉魚出於本能想要逃脫,在遇到有淤泥或有其他障礙物時,它們往往會一頭扎進去。不少沒遇到過這種問題的釣魚人,常常會誤以為是掛底了,便鬆動了魚竿或硬拉魚竿,往往這樣的行為是造成跑魚的主要原因。

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我們不妨先穩住魚竿,接著觀察釣線的繃直情況,當鯉魚自己從淤泥中鑽出來時,我們再繼續消耗鯉魚的體力,待到鯉魚體力消耗殆盡時,便是我們抄魚上岸的最佳時機。

鯉魚打挺

這種情況常出現在淺水區垂釣時,當釣魚人揚竿刺魚後,鯉魚受痛躍出水面,跟著鯉魚的頭部跟頸部用力後仰,當我們釣魚人措手不及時,往往會出現子線斷裂鯉魚逃脫的情況。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們在拋竿垂釣時,最好別拋滿竿,留出一定釣線來緩衝鯉魚躍起時的力度。再者就是我們在揚竿刺魚的時候,用力稍微輕一些,減少鯉魚掙扎的可能性。

寫在最後

鯉魚是一種極為狡猾的魚種,從垂釣開始到成功地將鯉魚釣獲上岸,都需要我們釣魚人保持一顆冷靜的心。在遛魚的過程中不與鯉魚硬碰硬,不斷引導鯉魚在水中游動消耗體力,在確定其體力消耗殆盡時再用抄網將其抄上岸來。

“垂釣之趣,境界不同,品味相異。”希望小編今天的分享能幫助到大家,我是野釣競技,一名釣魚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共探釣魚之樂。


野釣競技


鯉魚的嘴比較大,吞餌的動作也比較大,按理來說釣鯉魚不應該出現頻繁跑魚,但是鯉魚的個體較大比較容易出現切線跑魚的情況。

魚鉤強度不夠導致頻繁跑魚

釣鯉魚首先應該選擇合適的魚鉤,袖鉤等鉤條太細的魚鉤是肯定不行的,因為魚鉤的強度不夠,很容易被拉開門。最起碼應該使用新關東,夏季可以使用伊豆或伊勢尼,這些魚鉤的強度足夠應對鯉魚較大的衝擊。

另外,在出現第一次脫鉤跑魚之後應該立即檢查魚鉤是否已經被拉開門,很多時候頻繁跑魚,甚至是一條接著一條跑魚都是因為魚鉤已經被拉開門,而釣魚人卻沒有發現所導致的。一旦發現魚鉤已經被拉開門就必須馬上更換新的子線。

使用較硬的餌料導致頻繁跑魚

釣鯉魚可使用的餌料很多,其中有一些餌料是比較硬的,例如玉米粒、紅薯塊等等,使用這些較硬的餌料並且掛鉤的方法不正確就會導致餌料擋住鉤尖和鉤門,讓魚鉤無法完成刺魚,所以就會出現頻繁脫鉤跑魚的現象。

除非使用非常大的魚鉤,否則不建議一個魚鉤上掛兩顆或者兩顆以上的玉米粒,即便只掛一顆玉米粒,也應該將玉米粒上推至鉤柄的位置,或者掛薄邊掛在鉤門的位置,總之玉米粒不能完全將鉤門擋住,紅薯塊以及其它較硬的餌料掛鉤也是相同的道理。所以不太建議使用非常硬的餌料,要使用紅薯釣鯉魚可以將紅薯蒸熟,然後加一些粘粉或商品餌,這樣的餌料狀態會比生的紅薯更好,不會出現擋鉤現象。


眼鏡哥說魚


釣鯉魚總是跑魚,可能有以下原因:

1.提竿過早,鯉魚生性膽小,吃餌前會在窩裡來回拱泥試探,嘴巴的張合也會使浮漂出現信號,提竿過早往往不是正口,容易跑魚。(調頓放口抓死口)

2.魚鉤太小,提竿時掛不牢。(更換合適大小、強度的魚鉤,最好帶倒刺。)

3.魚竿調性不合適,調性太軟被魚牽著走容易掛到水裡的障礙物,調性太硬的話提竿時又容易切子線。(釣鯉魚一般就選28調的綜合竿)

4.溜魚手法不得當,溜魚的時候要避開障礙物,同時又要對魚的逃竄方向做相應的擺竿,以免造成拔河導致斷線甚至斷竿。(提高溜魚技巧,多跑幾條就好了[捂臉])

5.線組強度不夠,所選釣組過小,在提竿、溜魚的時候容易斷線。(更換合適的釣組)



野釣飛行員


一些黑坑釣魚的新手朋友們在黑坑釣鯉魚時,經常被不斷地脫鉤跑魚現象所困擾,不僅影響釣魚的速度和收穫,對原本信心滿滿的愉悅釣魚心情也會帶來不小的打擊。不過各位釣友們別灰心,每個釣魚人都會經歷這些,只要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通過不斷地糾正和練習,提升自己的釣技,就會逐漸消除這一情況。造成黑坑釣魚時時常脫鉤跑魚原因如下:

魚鉤偏小。在黑坑釣鯉魚,搶魚階段最標準的魚鉤是新關東3號魚鉤,如果鯉魚個體在4斤以上時,可用4號新關東魚鉤。而糗魚階段,可以使用2號新關東魚鉤,但是需要抓口要準確。如果使用魚鉤偏小,導致刺魚較薄,就很容易會造成脫鉤跑魚。

漂未調好。一些黑坑新手釣魚時經常手忙腳亂,漂沒認真調就開始釣魚,幾乎沒有準確的漂相,通過漂相看不出來到底是正口還是蹭線,進而不斷地跑魚。遇到這種情況,只有保持良好的調漂習慣才能夠更正。

魚口不好。由於魚情、水情、天氣等不良因素造成鯉魚的狀態不佳,導致鯉魚不愛開口,經常蹭線,就是不吃鉤。此種情況下, 各位釣友可以嘗試在餌料中添加多巴鹽魚類飢餓素,強制讓魚開口吃餌。

抓口太急。很多黑坑新手在釣魚時,看到浮漂稍微有動作就喜歡提竿,對於黑坑鯉魚抓口而言,這是不正確的。因為鯉魚吃餌動作是先吸到嘴邊,用魚唇和魚須先觸碰一下,感覺味道可以,才會吸進嘴裡。所以,黑坑釣鯉魚時儘量不要抓第一口,儘量抓第2~3口,最好的魚口是連續點動後的頓口或者黑漂。

揚竿動作不標準,魚鉤刺魚較偏。標準的揚竿動作應該是,手窩竿柄,大臂帶動小臂,向前送出10公分左右,再向上揚竿。這個標準動作會讓魚鉤刺魚較正,不易跑魚。

餌料味道不好。如果餌料的味道不好,魚不喜歡吃,即使窩中有魚,大多是蹭線不吃餌,這就需要釣友們及時對餌料做出調整,重新開餌。好的魚餌,一定是會經常出現抓口慢了即出現黑漂的現象,這是驗證餌料都不夠好的重要標準。


剛特釣魚技巧


釣鯉魚總是跑魚的原因,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

據《不同溫度條件下鯉魚攝食節律與呼吸代謝的研究》表明:

1.鯉魚的日攝食率在6-28℃隨著水溫的升高而增加,至28℃以後,隨著水溫的升高而減少,水溫降至6℃以下時,鯉魚不再攝食。

鯉魚的最適攝食水溫為28℃,養殖條件下儘量不要超過此溫度,以避免飼料過多的用於生理代謝而多於營養物質的積累。

垂釣愛好者可以在垂釣前使用溫度計測量下水溫,適宜垂釣的水溫26-28℃。

在北方寒冷的冬天,垂釣愛好者可以在釣魚池選擇錨魚,因為水溫過低導致魚兒不吃餌,投餌垂釣也不會釣上來。

2.鯉魚的攝食具有明顯的晝夜節律性,日間8:00- 11:00時和夜間19:00-23:00時達攝食最高峰,日間13:00-18:00時和凌晨2:00-8:00時還出現若干個小峰,低谷出現在夜間23:00-凌晨2:00時。

養殖鯉魚的投飼次數,以少量多次為宜,或者日投飼4-5次,分別為凌晨、早8:00,14:00和日落前。

垂釣愛好者宜選擇上午時段進行垂釣活動。

3.鯉魚的呼吸頻率和泳動頻率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升高,並且,幼魚的呼吸頻率和泳動頻率比成魚高。

跟人一樣,幼兒和兒童的呼吸頻率比成人快,喜好跑跳。不容易釣上來大魚也和這個原因有關吧。

水產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漁人劉文俊。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內容補充請留言或評論分享!


漁人劉文俊


釣鯉魚總是跑魚,什麼原因?怎麼解決?

鯉魚是很多釣友最喜歡垂釣的魚種之一,上鉤有著很大的衝擊力,可謂是勁道十足,因此獲得了很多釣友的垂青。

但也有很多人釣鯉魚總是跑魚,著實讓人頭疼,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其實造成跑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魚鉤魚線用的太小

太小的魚鉤和線組,肯定難以抵擋住鯉魚的巨大沖擊力,造成魚鉤被拉斷或者拉直、子線被切或者主線被切,所以我們在把目標魚定為鯉魚的時候,應該選擇合適大小的魚鉤和線組,只有這樣才能和中鉤鉤後的鯉魚抗衡。

2.提竿時機把握不當

很多新手釣友釣鯉魚,一看到動作就打,完全按耐不住內心中魚的渴望,孰不知鯉魚除了衝擊力道大外,還有著膽小機敏,並且十分狡猾的特點;它進窩後並不會很快的開口,而是會在窩邊反覆試探,直到感覺沒什麼危險才會慢慢進入窩子,這個時候由於鯉魚在窩子裡來回遊動,可能會導致魚身蹭線,從而導致浮漂出現動作,按耐不住的釣友就會在這個時候起竿刺魚,而後果就是要麼因為鉤住魚身造成拔河,使得短竿斷線或者斷鉤,情況好點就是鉤子沒掛牢跑魚,但結果就是會驚窩,那麼你這個窩點短時間內就不會有魚光顧了。

如何判斷正確的起竿刺魚時機呢?只要你的餌料合胃口,鯉魚進窩一定會開口索餌的,但這需要一個時間,切不可操之過急,首先你得明白什麼樣的浮漂信號可能是魚身蹭線導致的,絕大部分魚身蹭線,會導致浮漂信號過於誇張,但是這些信號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軟綿無力,真正的鯉魚口都是鏗鏘有力的下挫,要麼就是緩緩的送漂,所以只要選擇合適的時機起竿刺魚,一般都會是正口,從而減少跑魚率。

3.溜魚方法不當

做到前面那兩點基本上就從很大程度上降低跑魚率了,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溜魚上岸了,不要以為魚上鉤就行了,只有正確的溜魚手法才能的讓鯉魚乖乖就範。刺魚力道不可太大,這樣只會讓魚拼命往外竄而造成拔河,一旦拔河勢必會切線跑魚;魚發力就往前送竿,緩衝它的衝擊力,魚停止發力就用適當的力往回牽,直至讓魚出水,讓魚多嗆幾口水,直到鯉魚疲憊無力,在抄魚上岸,特別針對大鯉魚,一定得將魚的力完全瀉掉才能抄魚上岸,不然過早抄魚很有可能造成跑魚,到嘴的鴨子跑了豈不是很可惜。以上就是我的分析和意見,希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





野釣小漠


釣鯉魚總是跑,有很多原因,下面我們來說一說都有哪些原因造成會跑魚的現象。

第一鯉魚個體大

第二溜魚的姿勢不對

第三提竿瞬間造成拔河

我們通過這三個原因下面來分析講解:

鯉魚相對於其他魚來說,個體比其他魚要大的多。個體大,當然力氣也會比較大。

我們遛魚時的姿勢不對,也會造成跑魚的現象。我們遛魚時要控制住魚的頭部,魚往左邊跑,我們就要往右邊溜。如果魚往右邊跑,我們當然也要往左邊溜。

我們拋竿過滿,導致提竿時瞬間拔河。如果拋竿過滿,我們提杆時儘量擺動魚竿的竿尖部分,讓魚不知道往哪邊遊,順勢再遷回來。


漁趣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感謝官方給我回答這個問題的機會。提起跑魚我相信很多釣友都經歷過,也都是過來人。有的是釣到大魚跑了,有的則是提竿總是不中魚、還有的溜了半天魚快上岸了跑了。遇到這種事情大家也不要著急,小編給大家推薦幾種解決的辦法

 一、魚鉤沒選對雖然冬季釣魚時用的是小鉤,但並不意味著可隨意選擇小鉤型。我們都知道魚鉤不能過大,冬季耐寒的魚吃不下,有口而不中魚。相反,魚鉤過小,過軟會導致魚吃鉤後揚竿刺魚在魚的上顎刺中較淺或將鉤拉直,尤其是大板鯽容易脫鉤。 

二、線組搭配不對  搭配恰當冬季釣魚時由於魚口輕,一般不選擇粗線,粗線反應的魚訊不及時,容易脫鉤跑魚。然而釣線也不宜過細,過細其承受的拉力小,遇大魚時易因拉力不夠而切線。一般選擇0.8或1.0左右的主線,子線相應的為0.6或0.8。並且還要注意子線與主線相搭時子線比主線線號小,一般直徑子線比主線低0.02--0.03為好,否則會因差距較大而切線跑魚,這是最基本的漁具技巧。

三、魚竿沒選對魚竿的種類多種多樣,自然釣什麼魚也要進行針對性選擇。許多釣友總覺得說釣竿越硬越好,這樣就能釣特別重的魚。但這種方法只對黑坑有用,像是野釣,魚竿反而越軟越好。而且許多新手都有暴力揚竿的壞毛病,那麼若是用了軟竿,就不會很容易發生切線跑魚的情況,並且提竿的時候還能讓魚鉤刺的更深一些,遛魚的手感也會更好一些。

深水釣大魚,首先注意拋竿不能拋滿,否則就會馬上出現拔河的情況,導致切線跑魚。不拋滿竿其實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水線會比較垂直,這樣浮漂信號傳遞會更快一些

四、飼料搭配不對餌料是很講究對魚口的,如果你的餌料太硬,就會讓魚兒不好消化,一般吃進去就會很容易吐出來。而且還容易出現假漂相,所以出現脫鉤跑魚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大家是進行野釣,建議餌料的霧化不要太好,若是立馬散成一大團,就會增加大魚的警惕性,咬鉤時動作就會很輕,很容易讓到手的魚兒跑掉。建議大家用那種拉絲粉,不僅柔軟易定型,還不容易散,用來釣魚最合適不過了。

五、調釣不對調釣不對是造成脫鉤跑魚最常見的原因,而這也是大家很難學習的一點,需要經驗的積累才會掌握。有時調太靈,魚兒小小的動作就會讓我們誤以為魚兒上鉤,這時一旦提竿,就很容易“打草驚蛇”,尤其是警惕性比較大的大魚。如果大家實在是搞不明白,建議大家備個調釣器,從外形上看就像是水母,它可以幫助大家找底更快更準,各種複雜的水底情況都應對自如。

最後一點就是:只要浮漂出現黑漂不管是真信號還是假信號都應該提竿了。如果浮漂一直上頂,或者上頂後浮漂被斜向拉走,這個基本已是吃了死口,提竿必中魚,但漂相比較極端很少見。浮漂點動幾下之後,出現頓口,此時無論是小頓口還是大頓口都該快速提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