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勿忘拉一把農民兄弟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本該舉國歡聚的春節步伐,隨著封城斷路的擴展,人們的日常生活被打亂,不少中小企業陷入困境,“三農”也成了重要的受害者。蔬菜、水果運不出來,農民工出不了村,春耕怎麼辦?農民著急,國家有關部門也著急。

  今年是扶貧攻堅戰的決戰之年,2月5日,新華社發佈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提出今年要“集中力量完成打贏脫貧攻堅戰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其中提到要“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但嚴重的疫情首當其衝影響的就是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

  據一項涉及全國16省80縣近百個村莊的調研數據分析,全國絕大部分地區農村勞動力流動仍處於封凍狀態,中西部勞動力流出大省與東部沿海勞動力流入省份相對隔絕,農民工不敢外出且缺乏外出的公共交通條件,嚴重影響企業復工復產和經濟社會復甦。同時,受疫情衝擊,全國多個地方的農產品陷入較為嚴重的滯銷困境。2月6日,海口市電子商務協會聯合海南省電子商務促進會發布《關於呼籲海南電商企業加大力度銷售海南瓜果的倡議書》,其中提到:受疫情影響,海南省內部分市縣出現冬季瓜菜銷路難的問題。經初步統計,截至2月4日,全省13個市縣約80種瓜果蔬菜滯銷,損失不可估量。疫情所致的滯銷,不僅影響了農戶當下收入,也打亂了部分農產區的春耕生產計劃。

  一方面大量農產品上行通道受限;另一方面為避免外出購物產生交叉感染風險,越來越多的“宅家”消費者,發明了拼單買菜、“無接觸投遞”方式,選擇在線上進行一站式購齊生活必需品。電商平臺一手連著農戶,一手牽著消費者,成為緩解農產品賣難買難的有效途徑。《人民日報》微博聯合淘寶發起愛心助農行動,徵集助農線索,幫助農民從各個環節幫助滯銷農產品打開銷路。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拼多多,日前宣佈在“抗疫開拼,愛心助農”專區新增“農產品滯銷信息反饋入口”,受到滯銷影響的農人和農業合作社可主動提供信息,其他政府部門、公益組織、媒體機構及行業協會等也可與拼多多建立合作,共同協助遭遇滯銷的各地農戶對接平臺5億消費者。拼多多業務專員核實各地滯銷信息後,將第一時間進行對接,並提供流量及曝光支持,通過5億元的專項農產品補貼以及每單2元的快遞補貼,幫助解決疫情期間農產品產銷對接。此前,拼多多就已正式上線“抗疫農貨”專區,通過APP首頁焦點圖、限時秒殺等入口以及搜索“助農”“愛心助農”“農貨”等關鍵詞,用戶均可直達該專區。目前,該專區已覆蓋全國近400個農產區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也有不少農戶通過電商渠道與各大新媒體平臺、網絡直播等自救模式銷出了部分產品。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部分農戶損失。

  政府部門也在主動出擊,多渠道幫助農民解決燃眉之急。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介紹,截至目前,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已組織多家批發市場累計採購海南冬季瓜果菜1.8萬噸,廣西果菜2.1萬噸,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也牽頭成立了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聯盟。農業農村部還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積極搭建農產品線上平臺,先後在官網發佈了3批農民合作社各類信息,在廣東省建立了農產品保供、穩價、安心網絡平臺。同時,充分發揮電商企業作用,加大農產品推介銷售力度,已有阿里集團、拼多多等多家電商企業都開始了愛心助農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當下正是抗疫關鍵時刻,經濟完全回覆正常尚待時日,在抓緊有序復工復產的同時,我們也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三農”,菜籃子、米袋子不僅關係到我們的日常溫飽,更關係到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順利收官,“三農”穩,則大局定,我們絕不可以掉以輕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