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的第一本文學作品是什麼?

雲霄情歌-smile


讀過的第一本文學作品是路遙先生的中篇小說《人生》。



嚴格意義上講,當時不是讀《人生》,而是聽《人生》的小說連播,是一男一女兩個人演播的;後來,李野墨也演播了《人生》,而那時,我已經完整地看過了《人生》全書。

(電視劇裡的劉巧珍)

《人生》小說的故事情節已經為人熟知;網絡上,《人生》的讀後感也比比皆是。這裡就不再細說,我只想說說當時聽完《人生》後,對農村男女青年的影響。<strong>

(年輕時候的吳玉芳,那年她19歲,飾演劉巧珍後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上個世紀80、90年代,一直到2000年前後,農村的人口還是比較多的,不像現在這樣——走進一個村莊看不到一個年輕人。那時,農村男女青年常常結伴去趕集、看露天電影,他們相處多了,自自然然地便有了相好的。在相處的過程中,個別“不安分”的男青年總想著跳出農門——他們跳出農門的途徑一般是去當兵和外出打工。



(吳玉芳與導演吳天明)

男青年去當兵或外出打工前,女朋友一般都會找個機會委婉地給男友“打預防針”:“出去,我支持,不過最好別學高加林!”

通過這樣一個細節,可見《人生》已經在農村青年中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或者說,那時的農村女青年已經將高加林當作了“現代的陳世美”。

<strong>

(電視劇裡的高加林與劉巧珍)

雖然,臨行前,女朋友叮囑再三,但男青年一旦出去開闊了眼界,或者混得有出息了,他們又十有八九要當“高加林”。男友做了“高加林”後,留守老家的雙方父母和媒人,便會像德順爺爺和高玉德老漢(高加林父親)一樣去找男青年勸一通。勸說無果的,回到農村,有的人家礙於情面,女方揉揉肚子忍了,但兩家從此將老死不相往來;有的女方比較強勢,則會招呼七大姑八大姨闖進南方家,大打出手,鬧他個雞犬不寧。



這是現實版的《人生》結尾。

所以,很多讀者在讀完《人生》最後一章《並非結局》時,總是要追問:“高加林回農村後,會怎麼樣了呢?他以後遇到劉巧珍會尷尬嗎?”其實,讀者朋友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憑空想象高加林的未來之路,你只要回頭看看現實中的這類事,便有了《人生》的答案。

最後,做一個問卷調查,你有沒有與曾經的對象在草垛里約會過呢?(如上圖)


老梅尋夢


小人書,楊家將系列!小人書和連環畫都屬於文學作品。


師法造化


忘記是哪一個了。

《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金光大道》、《沸騰的群山》、《桐柏英雄》、《第二次握手》、《紅日》、《紅巖》、《烈火金鋼》、


敷座而坐a


遙想當年在那個沒有電視,經濟與文化生活都困頓的年代,我至今都非常感謝母親堅持訂閱小說月刊,為我至今喜歡看文學作品打下了好的基礎,其中張賢亮的的小說《靈與肉》讓我記憶深刻,小說描述了西北人家小村裡的人與事,雖困頓苦澀,但並不吝嗇書寫美好。


梅蘭竹菊皂小貝


蘇聯小說《旗手》


東出長安第一州


半本《東周列國故事》,特別好


舞鶴銜陽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