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一回,脂批“三生石上舊精魂”有何含義?

潤楊的紅樓筆記


我覺得這句話就是整個故事的緣起,也是整個發展的主線。


林樰熳倚樓看江湖


【三生石上舊精魂】

這個典故最初出現於唐代袁郊《甘澤謠》中《圓觀》的傳奇故事。

後來宋朝的大文豪蘇東坡曾把這個典故改寫為《僧圓澤傳》:

這個故事古老而傷感,說在唐玄宗末年,發生了安祿山之亂,其中有一個叫李橙的死於亂軍之中。

李橙有個兒子叫李源,是一位學富五車的飽學之士。他見父親慘死,悲痛萬分,在為父守孝期間,心灰意冷,不想娶妻也不想做官,看破紅塵了。

於是他就到惠林寺隱居起來,後來他和寺中僧人圓澤結為莫逆之交。

有一次,兩人同遊峨嵋山。李源想從荊州沿三峽到峨嵋山。圓澤則認為從首都長安斜谷路過去更為方便。

李源因為下決心遠離仕途,所以不想路過京師長安。圓澤沉默良久,決定聽李源的從荊州入四川。

路過南浦這個地方時,他們看見一位身懷六甲的婦女,圓澤平靜地對李源說:這個女人就是我要投胎轉世的人,她姓王,已經懷孕三年了,因為我遲遲不來投胎,所以她一直做不了母親,養不了兒子。今天既然遇上了,看來已無法躲避。我註定是她的兒子,你現在唸佛號助我快速投胎吧。

圓澤香湯沐浴後,對李源說:我與你交往深厚,彼此知心,今天大限已到,就此別過。三天之後,你要到我投身的家裡來,那時正在為新生兒沐浴。新生兒就是我的再生,我那時將以笑為驗。還有請你記住,十三年後,我們還會在杭州靈隱天竺相見。

李源知道圓澤所說非妄,心生悲慼之心,不得不與圓澤訣別。圓澤說罷趺跏坐化了。那邊廂王姓婦女生下了兒子。三日後,李源依囑到圓澤投胎的家裡看他,果然,那小兒正被沐浴著,他見李源來,衝著他咧開嘴笑起來。

自從圓澤轉世後,李源無心去峨嵋山,又返身隱居於惠林寺。

於日升月落之間,十三個春秋過去了。李源不忘舊約,隻身從洛陽前往杭州,欲在靈隱天竺與圓澤相會。

天竺道上,李源無心賞景,他只想儘快見到前世的好友圓澤。邊走邊想:十三年前的盟約了,心心念念記著這個前世今生的約,圓澤會不會因為隔了世而淡忘了呢?

來到葛源亭畔,正在尋思間,只聽有人在隱隱約約地叫喊他:“李源,李源!”

李源循聲望去,只見澗水對岸,有一牧童梳著菱髻,騎在牛背上,唱著竹枝詞,李源仔細一看,發現這牧童形貌酷似前世的圓澤,便知圓澤是真的守約的。

轉世為牧童的圓澤坐在牛背上,對著他唱了一首竹枝詞: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

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李源知道圓澤雖身是隔世之身,然舊日性情沒有變,一時間百感交集,晃似前世的圓澤朝他走來了,他問:“你還好嗎?”

圓澤笑著說:“李公,你是個守信用的人!可惜我的塵緣未了,我們無法再續前緣了,你我都要繼續勤加苦修啊啊!”

說完又唱道: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唱罷,牧童拂袖隱入煙霞而去。

再過三年,大臣李德裕啟奏皇上,推薦李源是忠臣的兒子又很孝順,請給予官職。於是皇帝封李源為諫議大夫,但這時的李源早已徹悟,看破了世情,不肯就職,後來在寺裡死去,活到八十歲。

感嘆李源和圓澤,前生今世都曾有源相見,前生兩人還是摯交,今世兩人如約相見,卻已是有緣無分了。

你說,如果他倆在前生時,李源聽圓澤的選擇過京都長安入川,這樣圓澤就不會碰到孕婦而去投胎轉世,是不是他倆就不會分離而隔世相見了。

今天,在杭州西湖天竺寺外,還留下來一塊大石頭,據說就是當年他們隔世相會的地方,稱為“三生石”。

其實“三生石”最早的神話傳說來源於上古時期的女媧造人。

相傳女媧用泥造人時,她每造一人,便取一粒沙作計,終而成一碩石,女媧將其立於西天靈河畔。此石因其始於天地初開,受日月精華,靈性漸通。不知過了幾載春秋,只聽天際一聲巨響,一石直插雲宵,頂於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

女媧放眼望去,大驚失色,只見此石吸收日月精華以後,頭重腳輕,直立不倒,大可頂天,長相奇幻,竟生出兩條神紋,將石隔成三段,縱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

女媧急施魄靈符,將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後,獨缺姻緣輪迴神位,便封它為三生石,賜它法力三生決,將其三段命名為前世、今生、來世,並在其身添上一筆姻緣線,從今生一直延續到來世。

為了更好的約束其魔性,女媧思慮再三,最終將其放於鬼門關忘川河邊,掌管三世姻緣輪迴。當此石直立後,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緣輪迴者更是絡繹不絕。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用【三生石畔舊精魂】的典故,把它改造為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木石前盟”。

書中賈寶玉與林黛玉雖有【木石前盟】,但到了今生,已經是有緣無分了。

作者其實是要告戒後人,要珍惜眼前人,活在當下,珍惜當下的一切。不要老盼著期待來世,如果今生都活不好,不能善待友情、親情、愛情,即使有來世讓你們相見,也是有緣無分了。

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遇見,如有不妥還請見諒!


slx孔雀東南飛


“三生石上舊精魂”,最早出自唐代袁郊所作《甘澤謠》中的《圓觀》傳奇故事。它主要講述了唐代隱士李源和慧林寺住持圓觀的三世友情故事,而到了宋代被蘇軾改寫為《僧圓澤傳》,到了明代袁宏道亦有《三生石》詩作來歌詠此事。

在《紅樓夢》第一回,脂批“三生石上舊精魂”出現在曹雪芹講述絳珠仙草與神瑛侍者前世姻緣的地方,具體出現在“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妙!所謂“三生石上舊精魂”也】。”脂硯齋之所以在此處評論,也是因為想到了李源與圓觀的三生故事。

具體來看,脂批“三生石上舊精魂”有以下含義:

其一,點明作者藉助三生石的文學創意,突出木石前盟的情感主線。

唐代李源與圓觀的三生故事,被歷代所傳誦。而在宋代蘇軾改寫的《僧圓澤傳》裡,這段故事被鐫刻在了三生石上。而《紅樓夢》,本名《石頭記》,也是將“無材補天、幻形入世”的頑石所歷經的故事,一一鐫刻在了石頭上。

加之曹雪芹又書寫了絳珠仙草與神瑛侍者之間有灌溉之恩的故事,脂硯齋評論“三生石上舊精魂”,一語道破了曹雪芹“三生石”文學創意的源泉,取自古代三生石掌管三世姻緣輪迴的神話傳說和唐代李源與圓觀的三生故事。

三生源於佛家的因果輪迴學說,在中國它象徵了兩個有緣之人情定三生即前世、今生、來世的姻緣。李源與圓觀的三生故事,以圓觀的前世今生為時間座標,經歷了為僧、為牧童的身份演變,與李源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重逢。

而紅樓夢裡的寶黛之戀,也歷經了三生三世的演變。從絳珠仙草,到絳珠仙子,再到天上掉下來的林妹妹,黛玉尋尋覓覓,只為還給寶玉的前生神瑛侍者曾經的灌溉之恩。為了甘露之惠,黛玉要把她一生的眼淚償還給寶玉,才上演了這“懷金悼玉”的紅樓一夢。

其二,歌頌寶黛之愛的矢志不渝,暗示木石前盟前緣難再續的悲劇結局。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圓觀圓寂之後李源在十三年後如約來到三生石畔,對著一個牧童吟誦了這首詩。轉世為牧童的圓觀,與李源相認之後,卻因塵緣未了,不能久留,意欲離去。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牧童一邊吟誦著這首詩,一邊揚長而去。李源尋尋覓覓,卻只得到了“前緣難續”的悲慘結局。前塵往事恍如煙,對於李源來說,故人能夠相認,就勝卻世間一切情誼。

脂硯齋以此評論,一則歌頌了寶黛之愛的永恆,歷經了三生三世的演繹;二則暗示了有著木石前盟的寶黛之戀註定是有緣無分,就像李源與牧童那般,前緣難再續。黛玉為還淚而來,這是前世的因;黛玉又因還淚而亡,這是今生的果。

有了情定三生的前緣,寶黛之愛註定是超脫世俗的永恆存在,亦是命不由己的悲劇結局。“三生石上舊精魂”,只能在因果輪迴中相愛又相離。人生若只如初見,寶玉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黛玉想“倒像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那該有多美好。

總之,“三生石上舊精魂”,是對中國佛教文化“因果輪迴”的闡釋,和神話傳說三生石“緣定三生”的繼承,是曹雪芹在《圓觀》傳奇故事基礎上所構造的文學框架。寶黛之戀,也由此帶著一抹神話般的神秘色彩,走進每一個讀者心裡。

“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在寶玉心裡,只有那個與自己緣定三生的林妹妹,才是自己的情之所鍾、愛之所投。通靈寶玉上的那句“莫失莫忘,仙壽恆昌”,從來不是為了對應寶釵的金鎖而存在,而是為“三生石上舊精魂”而註解。


此箋


“三生”源於佛教的因果輪迴學說,後來成為情定終身的象徵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別代表“前生”“今生”“來生”,石頭堅硬,代表兩人的愛情堅如磐石,相愛的男女都期待“緣定三生”。


《紅樓夢》中的“三生石上舊精魂”之句出自唐唐玄宗末年的慧林寺主持圓澤寫的《甘澤謠》。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 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常存。 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 吳越山川尋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 詩中寫的“三生石上舊精魂“,原意是寫圓澤與李源的知音之遇:我是過了三世的昔人的魂魄,賞月吟風的往事早已成為過去。


《紅樓夢》中的“三生石上舊精魂”,寫的卻是寶玉和黛玉的前世,黛玉的前世是西方靈河岸邊赤瑕宮前,三生石畔一株絳珠小草,賈寶玉是赤瑕宮神瑛侍者,神瑛侍者用甘露澆灌絳珠草的。


廈門老新


三生石,講的是過去,現在,未來。三生石是舊精魂,出自袁效《甘澤謠》,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賞月吟風,前生,今生,來生,三生論回。人世間情緣,今世姻緣前世定。石頭是堅硬,有堅硬信念。

三生石在黛玉老家,杭州西湖靈隱寺。《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書中一回介紹青埂峰石,引出了頑石故事。

作者曹雪芹,風月筆裡,清朝末世,天崩地解。青埂頑石,無才補天。石頭所言,木石前盟神話故事。構思神瑛絳珠神話。借鑑《山海經》《九歌,山鬼》《高唐賊》等作品中神話故事。巫峽石,青埂峰頑石,三生石。

絳珠草是古代傳說中靈芝仙草,生長在巫山石旁。甘露之惠,滋生繁茂。

作者虛構絳珠仙子,眼淚還債的神話,美麗悽傷,寶黛愛情的悲劇。





持重山人


我在讀小學時就看過《紅樓夢》,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還是繁體字,似懂非懂。以後出的新版本也前前後後看過幾次。

第一回中的“三生石上舊精魂”的典故出自唐.袁郊《甘澤謠》:“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往相訪,此生雖異性長存。”宋代文豪蘇東坡在《僧圓澤傳》中也引用了這典故。典故中的“李源”與“圓澤”,前生就有友情,後生則“無法續前緣”。後來,這典故又演變為愛情故事。

而《紅樓夢》,曹雪芹把“三生石上舊精魂”改造為“江南寶玉”和“絳珠草林黛玉”的愛情故事。這三生石就在杭州西湖靈隱寺,黛玉的老家在杭州,離三生石不遠。簡直是天機巧合,曹雪芹創作紅樓夢自然就借用了這個典故,來說明人的今生和前生是不一樣的。輪迴轉世之後,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想要續前緣是不可能的。寶玉和黛玉雖有“木石前盟”,但到了今生已經是陌生人了,只有分道揚鑣,各自走各自的路。不論寶玉如何懷舊,都是沒用的,黛玉還是跟賈雨村走了,走上了“瀟湘妃”之路。

按現在的話來說,三生石是在奈何橋邊立的一塊記錄人的前世、今生、未來的石頭,當人死後走過奈何橋時,幾生幾世都有記載,經過這裡也註定了你今生的結束。你的生活你的愛情你的親情你的一切的一切,三生石會記錄下來,待你喝過孟婆湯就進入了另一個輪迴,下輩子又是一個故事……



讀走西藏


三生石在小說《紅樓夢》第一回出現的。佛教稱前生、今生和來生為三生。唐代袁郊《甘澤謠・圓觀》記:書生李源與和尚圓觀交好三十年,結伴同遊四川峨嵋。途經三峽,圓觀望見數名婦人汲水,對李源說,將託身於其中王姓孕婦,並約十二年後中秋月夜在杭州天竺寺外相見。當夜圓觀死去,孕婦產兒。三日後,李源前去探望,新生兒在襁褓中對他一笑。後李源如期前往杭州天竺寺,見一牧童乘牛而來,口唱《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這牧童就是圓觀之後身。這典故對曹雪芹構思神瑛和絳珠的神話故事有一定影響,此處即用以渲染神瑛絳珠神話的背景氣氛,強調寶黛的“木石前盟”。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三生石 三生路 三世情緣塵歸土,三生石意味著什麼,第一世頑石看見了神瑛侍者用水灌溉絳珠仙草,第二世神瑛侍者凡心薏動想要下凡,而絳珠仙草早已經幻化成人形想要報恩同去,第三世神瑛侍者投胎寶玉,絳珠仙草化身黛玉,你只看見了黛玉的敏感多疑好哭,殊不知這是黛玉報恩的表現,等到黛玉覺得淚盡最後逝去的時候,這才是三世情緣塵歸土的應兆罷了。


寶玉與黛玉三生糾纏,所以在第三世寶玉與黛玉初相見就感覺熟悉,所以寶玉不信什麼金玉良緣只信木石姻緣,三生石是佛家因果輪迴之說,並且三生石上舊精魂其實是曹雪芹借鑑了唐朝圓澤與李源的故事,李源本是一位學富五車的有識之士,有著大好前途,但是自從安史之亂爆發父親慘死以後,李源無心仕途就出家為僧了,並且在出家以後遇見了圓澤和尚。


兩個人志趣相投很快就成了知己,相約一起去峨眉山拜訪有賢之士,但是就怎麼去兩個人產生了分歧,圓澤想穿過長安去,李源則想要借道荊州去,最後圓澤聽了李源的,但是在路上走著突然看見了一位身懷有孕的婦女在汲水,圓澤就說這個婦人已經懷孕三年了,我就是她今生的兒子,因為我一直沒有投胎所以她就一直沒有生,我不想走這條路也是怕遇見她,現在遇見了就是天意,我要去了。


說完圓澤沐浴更衣並且最後囑咐李源說,我走了以後你要去看新生兒的洗三之禮,我會對你笑,十三年後你來找我我們再見,說完圓澤就坐化了,李源感覺的心裡滿滿的難受與無措,果然這邊圓澤坐化了那邊婦女就生了,洗三的時候李源去了果真見到新生兒對著李源笑,李源才相信這果真是圓澤轉世,李源也無心去什麼峨眉山了於是就回去繼續修行,十三年後李源果然來了。


李源來的時候心裡也在想時間過了這麼久圓澤還能認識自己嗎?可是走到了以後就聽見一牧童叫自己李源,李源回頭一看那坐在牛背上的不正是小版圓澤嗎?只見圓澤說:“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想訪,此身雖異性長存”,就是說經歷了三世從前那些賞月吟風的話就不要說了,今天你來訪我我雖然身子變了但是我還是我,還是你的朋友圓澤,說完這些圓澤又說你的塵緣未了,今日一見即是永別,說完圓澤就騎著牛消失在了雲霧之中,留下李源一人慨嘆。


而曹雪芹藉著李源與圓澤的友情來套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這個故事一開始就註定是個悲劇,而李源先入仕後出家也有些隱喻寶玉後來出家的意思,之前三生石倒是歌頌友情的,不知道什麼時候三生石就成了情侶之間許願承諾的代名詞了,曹雪芹寫這個既是借鑑也是隱喻罷了。


婉兮歷史


“三生石上舊精魂”講得是一個佛教故事。意思是說,人與人之間,如果感情深厚,今世有情不捨,來世還會相見。今世情誼相投,或者是前世的緣分。前世,今生和來世,就是所謂的三生。

故事來源於唐傳奇。說的是一位叫李源的與和尚圓觀的故事。

李源是官宦子弟,其父在安史之亂中殉國。家庭有重大變故,使得李源感受到命運的無常,於是便斷絕娶妻為官之念,在洛陽惠林寺修行。寺中有位圓觀和尚品行高潔,與李源結成莫逆之交。

後來,二人決定一同入川遊覽峨眉。圓觀建議由洛陽經西安陸路入川。而李源提議經三峽走水路。二人爭論了半年多,最後,圓觀同意走水路。路上,遇到一個懷孕的婦女來打水。圓觀對李源說,這個打水的婦女,就是我後世的母親。她已經懷孕三年了,至今沒有分娩,就是因為我沒有到來。今天看到他,我今生大限已到。要去投胎了。三天後,你可以來此婦人家中見我,我們以笑為號。十三後之後,我們杭州靈隱天竺相見。

圓觀說完當夜就去世了。三天後,李源找到婦人的家中,家中正在給新生兒洗三。小孩看到李源,便衝著他笑。李源知道這個小孩便是圓觀的後身。

圓觀去世後,李源回到洛陽惠林寺清修。十三年後,李源依約來到杭州天竺寺外。看到一位牧童騎牛而來。口中唱著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用論。慚愧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相存。李源知道,這便是圓觀了。

牧童對李源說,你是守信之人。可惜你塵緣未了。我們不能再續前緣了。之後牧童騎牛隱去。

李源,歷史上確有其人。宋代蘇東坡曾為之寫傳。因為李源是忠臣之後,宰相李德裕曾舉薦其為御史大夫。李源沒的接受,而在惠林寺修行。活到八十多歲。

因為李源的傳奇故事中有"三生石上舊精魂”的句子,人們便覺得現實中應該真的有塊石頭叫“三生石”的。後來,人們便說杭州天竺寺後山一塊石旁,就是李源和圓觀相見的地方,於是,這個地方的一塊石頭,便成了“三生石”。

關於“三生石”的解釋有很多。但“三生石”在中國人心中最基本的理解,大約就是人與人情感和緣分的見證者。所以,兩個相愛的人相約不分離,一般都會說是三世石旁立誓。因此,三生石其實是沒有具體所指的。它只是一個可以為情緣作證的形而上的觀念。

甲戌本《紅樓夢》第一回第九頁正面右下角“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旁)”有脂硯齋的雙行夾批:“妙,所謂三生石上舊精魂也”。脂硯齋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句批語?原因很簡單。曹雪芹對《紅樓夢》藝術結構的設計上,很明顯的借鑑了中國古代文學中“三生石”的故事。脂硯齋做為《紅樓夢》最早的評論者,當看到作者設計的《紅樓夢》故事起源時,很自然的會想起這句詩。

《紅樓夢》的主人公林黛玉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仙草。賈寶玉是赤霞宮神瑛侍者。因為神瑛侍者天天以甘露澆灌,使得絳仙草得以久延歲月。後來因受天地精華雨露滋潤,得以修成一位女孩。因為神瑛侍者曾對她有灌溉之恩,她便產生報答之意。後來神瑛侍者下世歷劫,絳珠仙子便隨他一起下世,用一世的眼淚報答當初的灌溉之恩。下世之後,二人就成了賈寶玉和林黛玉。因此,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也是從前世到今生的故事,自然也就是“三生石畔舊精魂”了。

第一回中提到了“三生石”,《紅樓夢》中有一個重要的道具,其中隱藏著“三生石”的全部含義。這就是賈寶玉下世之時嘴裡所含著的“通靈寶玉”。

通靈寶玉的前身,是女媧補天時剩下的一塊補天石。因羨慕人間富貴,跟隨神瑛侍者一起下世。作者為什麼要有這樣一個設計,原因也是很簡單,就是為了見證賈寶玉的愛情故事。

按《紅樓夢》前八十回中的暗示,賈寶玉最終是看破紅塵,出家為僧的。既然看破紅塵,也就不可能再把過去的故事寫出來。除了賈寶玉本人之外,誰能把賈寶玉一生的事情都看到,都記住呢?特別是關於愛情和婚姻這種個人私密的事,別人很難知道的很具體。如果有一個人能形影不離的跟著主人公。那麼,他的事蹟自然就很清楚了。現實只不可能有這樣一個人。但如果是一塊隨身帶著的玉,就不一樣了。但是,玉雖珍貴,也有不喜歡的時候。可是,自己下生帶來的“命根子”,就不一樣了。因此,通靈寶玉,是賈寶玉所有情感生活的見證者。當然也是寶黛以及所有一起下世的主人公們情感生命的見證。

除了情感的見證之外,通靈寶玉還有一種神密的力量。能夠一除邪祟,二療冤疾,三知禍福。在賈寶玉和王熙鳳受到五鬼侵害的時候,是通過“通靈寶玉”的力量,保證了二人免於被侵害。

通靈寶玉身上體現出的這些特徵,都與神話傳話中的“三生石”暗合。因此,可以肯定的說。《紅樓夢》中的通靈寶玉,就是“三生石”的意象。

“三生石”的意象,使得寶黛的愛情悲劇中突顯出一種明顯的命運之感。這就使得悲劇的意味更加濃烈。對現實和婚姻道德的批判更加深刻。


七月流火140400643


此含義是指神瑛侍者寶玉的前生與絳珠仙草黛玉的故事,既為赤霞宮又為靈河岸。

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將萎的絳珠仙草復活並得以天地精華,脫胎草木,得換人性,修成女體,得知神瑛下凡,故而追至,以淚相還。這就是書中所指三生石上舊精魂。

其實這個舊精魂是有所區別的,三生石,是指前世他們有所約定,今生再相見,續上世的盟約。而紅樓夢卻是有幾點寶黛互為不知的,要說知,只有上世的黛玉知。一、神瑛侍者灌甘露於絳珠仙草時,兩人未曾有盟約。二、黛玉追隨神瑛侍者下凡,以淚相還,寶玉並不知。三、絳珠仙草許諾以淚還報,並未說以身相許,故而寶黛之間只有纏綿悱惻,不會有真正的結果,這是由他們兩人前世的原定所決定的。(不是緣定終身)這樣想,我們對寶黛愛情未果、離天恨海的悲劇是不是就容易接受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