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醫療機構的武漢馳援

繼2月8日,第一批醫療物資抵達雷神山後,2月18日,新風天域集團暨和睦家醫療向武漢大學附屬中南醫院捐贈的第二批醫療物資也已抵達。這批物資包括10臺用於ICU搶救危重病人的有創兼無創德爾格呼吸機和10臺飛利浦無創呼吸機及配套的250套呼吸機管路、11個呼吸面罩、50000副乳膠手套、1000件醫用防護服。

一家醫療機構的武漢馳援

和睦家作為中國最大的私立醫療機構之一,在此次疫情中除了做足準備應對疫情,堅持7天24小時的醫療服務之外,還緊急調配應急醫療物資馳援武漢。這些物資背後有一個醫療機構的專業判斷,也有和睦家在困難時期與大家共抗疫情的決心。

在防護物資的“拐點”處爭分奪秒

和睦家供應鏈副總裁盧躍紅坦言,這次瞬息萬變的防護物資供應狀況是她職業經歷中的一次重大挑戰。和睦家的供應鏈團隊早在1月中旬就敏銳地捕捉到了武漢的疫情信息,開始為和睦家體系內7家醫院18家診所的一線醫護人員準備防護物資。1月19日鍾南山院士發表公開講話,宣佈新型冠狀病毒可以“人傳人”之後,全國的醫用防護物資市場進入了一個混亂的搶購局面。

“突然之間國內渠道都拿不到貨了!”臨到春節假期前的最後一天,疫情變得緊急,醫療防護物資供應更是進入全面缺貨的狀態。

時間緊迫,刻不容緩。在這個關鍵時刻,和睦家創始人、CEO總裁李碧菁和供應鏈副總裁盧躍紅決定在供應鏈管理中心內部抽調主要成員迅速成立防疫物資應急採購工作組。團隊兵分兩路,從國內和國外市場多個渠道尋找貨源。李碧菁女士本人更是親自與多個重點防護物資廠家和分銷渠道的高層直接聯繫,爭取更多的貨源。在全球防疫醫療物資異常短缺的情況下整個團隊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連續數日晝夜不停地與國內外的供應商溝通,以最快的速度鎖定符合標準的口罩,防護服等物資。不但保障了和睦家醫療內部的防疫物資供應,也為武漢抗疫捐贈採購到了肺炎重症患者急需的呼吸機等醫療設備和相關防護物資。

“最緊張的時候,整個團隊基本上24小時都在工作。我們是醫療機構的供應鏈團隊,所以我們也非常清楚對於一線來說,物資就是生命,時間就是生命!”

疫情剛爆發時,和睦家醫療創始人李碧菁女士人在美國,她放棄了難得的春節假期,與供應鏈團隊一起中美兩地作戰,將自己深耕醫療行業40年來積累的資源調動起來,跨越全球多個時區,推動採購與運輸的工作。春節還沒過完,她就回到了北京,坐陣指揮和睦家醫療的抗疫工作並繼續協調物資馳援武漢。

呼吸機背後的非典經驗

十天的時間裡,新風天域集團暨和睦家攜手多個夥伴,一共向武漢馳援了39臺有創/無創呼吸機。這個捐贈決策來自於醫療團隊2003年非典疫情的處置經驗。武漢1月份重症患者佔確診病例的38%,2月中旬下降到20%左右,每5個病人裡就有1個重症。和睦家醫療救助基金會的理事長趙熙,2003年非典期間在北京市某三甲公立醫院做麻醉醫師,當時,這家醫院被臨時徵用為北京市重症患者定點醫院,她就在臨床一線奮鬥。基於非典重症ICU的工作經驗,她與和睦家防疫物資採購工作組的同事立刻意識到呼吸機應該是一線急需的醫療物資,馳援的第一批物資應該包括呼吸機。

事實證明,當疫情進入最吃勁的時候,意識障礙、呼吸衰竭或者伴隨有休克症狀的重症患者也隨之變多,針對重症病人的治療讓整個武漢的呼吸機使用量變大,和睦家基於專業醫療判斷所捐贈的呼吸機此時也及時地到達了雷神山。


一家醫療機構的武漢馳援

2月18日,在經歷了24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新風醫療暨和睦家第二批援贈物資於晚上10點抵達武漢。第三批物資還在路上。

新風天域集團暨和睦家醫療將繼續密切關注疫情的發展,全力以赴,共抗疫情。

特別鳴謝參與本次捐贈的夥伴們的支持,包括顧連醫療、希慎集團、瑞安集團、培新慈善基金、Aspex基金、APG、星旭公益基金會、梁錦松伏明霞夫婦、文詠珊吳啟楠夫婦、KPMG。

關於新風醫療集團

新風醫療集團是一家領先的綜合性私立醫療服務平臺,通過旗下和睦家醫療的服務網絡,在中國提供全生命週期的優質醫療保健服務。和睦家目前在全國全部四個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擁有(包括運營及在建中)共9家醫院。更多公司信息可在www.ufh.com.cn上查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