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血見愁”是什麼植物?有什麼作用?

老張談三農


血見愁,草如其名,與有鬼見愁之稱的植物類似,讓生活中棘手的困難都可迎刃而解。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趣味知識。

鬼見愁,即鬼見了都要被治服,像鬼針草長的「一包針」就能讓鬼也發愁,而豆科植物貓頭刺之所以叫鬼見愁,是因為它的作用很強大。那麼農村所說的「血見愁」又是啥子植物呢?


一、「血見愁」為多種植物

血見愁,從字面意思可以理解,出血後只要有了這種草就不用發愁了,雖有所誇大,但足見其用途之大。其實,刺楸總結髮現,有「血見愁」之稱的植物不止一種,且分類也不同。這也不足為奇,畢竟出血所用的植物有多種,相信大家自己所知道的也不止一種。

二、血見愁

就是很平時所說的野薄荷、假紫蘇、野蘇麻、水蘇麻、山藿香,所以在外形上有薄荷、藿香和蘇麻的影子,有匍匐莖和直立莖稈,葉片有卵圓狀長圓形和卵圓形,可全株入藥。



三、別稱血見愁

有除了刺楸上述的血見愁,還有水蘇、小花耬鬥菜、紅絲線、雜配藜也因在對出血的處理方面有好的效果,也被冠以「血見愁」的別稱。

1、水蘇。水蘇與山藿香一樣,為唇形科草本植物,根莖的節上有鬚根,莖不分枝,具四菱形,葉子長圓寬披針形。

2、小花耬鬥菜。此植物為毛茛科耬鬥菜屬,全草帶根為一種草藥。



3、紅絲線。紅絲線為茄科的亞灌木或灌木植物,在《植物名圖實考》中又叫血見愁。該植株與龍葵、辣椒長得像,漿果更是與紅果龍葵的漿果長得像,皆為紅色,而漿果裡面的種子也與龍葵、辣椒、番茄的像,這應該也是它們在植物分類上能分得很近的一個依據。

4、雜配藜。雜配藜為藜科藜屬植物,葉子邊緣有裂片狀鋸齒。在植物分類學上與灰灰菜(紅鹽菜、灰菜)分在同一類中,因此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注意,由於相關植物圖片不好尋找,故本文配圖不準確。

以上就是刺楸對農村「血見愁」植物的介紹,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血見愁”在我們這裡的農村裡很常見,血見愁是我們農村的方言,“血見愁”學名叫山藿香。


血見愁是一種綠色的草本植物,夏季生長會開花白色或者紫色的小花,血見愁全身可入藥,名如其藥理,主要就是可以止血。顧明血看見就愁苦的植物。



血見愁具有良好的抑菌止血作用。現在的農村還保留著被狗或者蛇咬傷,摘點新鮮的血見愁葉子碾碎了敷在傷口上。一般被刀割傷傷口,血見愁確實能在較短的時候內快速止血。


血見愁不僅可以止血,還能活血通經。血見愁可以用於治療血淤閉經,跌打損傷等症,用血見愁配烏賊骨,雀卵,鮑魚,有助於治血枯經閉;配桃仁,紅花,當歸同用,臨床上用於治血淤閉經。


但是血見愁止血也只僅限於應急狀態或者傷口面積不大的,如果是嚴重的割傷扭傷還是要去醫院看看!



鮮農場


農村常見的“血見愁”是什麼植物?有什麼作用?

血見愁是分佈在我國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西藏等省區的的一個多年生草本,常生長的溼潤的山坡林下。它的別名有山藿香、肺形草、皺面草、方枝枯草、蛇藥、四稜香等,是唇形科香科科屬植物。

一,血見愁的外形特點:

莖幹直立,四稜形的,但有匍匐莖,高在七十公分以下,下部光滑,上部有毛。單葉對生,葉柄長二公分左右,葉片卵狀,長三到十公分,基部圓形,葉邊有圓齒,表面葉脈明顯,兩面接近無毛。

為假穗狀花序生長莖幹和短枝上,花唇形,花冠白色、淺紅色或淺紫色。開花時間長,在六到十一月之間。


小堅果扁球形,長二毫米,黃棕色。

二,血見愁的作用

血見愁的全草可藥用,多地廣泛用於治療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外傷出血、毒蛇咬傷、吐血、凍瘡急性腸胃炎、消化不良等多種疾病。藥用時請遵醫囑。

以上回答僅為個人觀點供參考。


老姚談植物


農村常見的“血見愁”是什麼植物?

血見愁中文名是山藿香,山藿香出自《中藥大辭典》,是唇形科香科科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匍匐莖。高30——70釐米。國內多分佈在長江流域以南。生長在海拔120——1530米的山林溼潤處。

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血見愁還叫山藿香、肺形草、皺面草、方枝苦草、方骨苦草、野薄荷、假紫蘇、野蘇麻、蛇藥、水蘇麻等。


有什麼作用?

血見愁可全草入藥,普遍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肺膿瘍、消化不良、凍瘡腫痛、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療瘡癤腫等疾病。《嶺南採藥錄》載:“涼血解毒,去瘀生新,理跌打,敷瘡毒,治蛇傷,消腸風下血”。如入藥,請遵醫囑。


鄉村久飛


作為一個農村人,我確實第一次聽見“血見愁”這個名詞,特意在網上搜索了一下:血見愁(Teucrium viscidum)是唇形科香科科屬植物,《中藥大辭典》稱山藿香(Teucrium viscidum)。辛、涼。有涼血散瘀,消腫解毒的功效。國內分佈於江蘇、江西、浙江、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然後在網上找圖片看了下,這個不就是我在恩施嘗看到的沖天泡嗎,我拿你當沖天泡,結果你是“血見愁”。被譽為“中華藥庫”的鄂西森林裡有許多的中草藥資源,而且這裡夏季氣候溫和,硒資源豐富,還有野地瓜可以吃,剛好這個季節可以吃野地瓜,想想都覺得甜。


悠然智在UNIJOY


血見愁,為唇形科香科科屬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莖。莖直立,高30-70釐米,下部無毛或幾近無毛,上部具夾生腺毛的短柔毛。葉柄長1-3釐米,近無毛;葉片卵圓形至卵圓狀長圓形,長3-10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闊楔形至楔形,下延,邊緣為帶重齒的圓齒,有時數齒間具深刻的齒彎,兩面近無毛,或被極稀的微柔毛。假穗狀花序生於莖及短枝上部,在莖上者由於下部有短的花枝因而儼如圓錐花序,長3-7釐米,密被腺毛,由密集具2花的輪傘花序組成;苞片披針形,較開放的花稍短或等長;花梗短,長不及2毫米,密被腺長柔毛。花萼小,鐘形,長2.8毫米,寬2.2毫米,外面密被腺長柔毛, 內面在齒下被稀疏微柔毛,齒緣具緣毛,10脈,其中5副脈不甚明顯,萼齒5,直伸,近等大,長不及萼筒長的1/2,上3齒卵狀三角形,先端鈍,下2齒三角形,稍銳尖,果時花萼呈圓球形,直徑3毫米,有時甚小。花冠白色,淡紅色或淡紫色,長6.5-7.5毫米,冠筒長3毫米,稍伸出,唇片與冠筒成大角度的鈍角,中裂片正圓形,側裂片卵圓狀三角形,先端鈍。雄蕊伸出,前對與花冠等長。花柱與雄蕊等長。花盤盤狀,淺4裂。子房圓球形,頂端被泡狀毛。小堅果扁球形,長1.3毫米,黃棕色,合生面超過果長的1/2。花期長江流域為7-9月,廣東、雲南南部自6月至11月。

產江蘇南部,浙江,福建,臺灣,江西,湖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西南部及西藏東南部;生於山地林下潤溼處,海拔120-1530米。日本,朝鮮,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模式標本採自印度尼西亞的爪哇。

全草入藥,各地廣泛用於風溼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肺膿瘍、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凍瘡腫痛、翠丸陘腫、吐血、衄血、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療瘡癤腫等症。據《嶺南採藥錄》載:“涼血解毒,去瘀生新,理跌打,敷瘡毒,治蛇傷,消腸風下血”。



叄餐君


血見愁是別名,還有海蚌含珠,人莧,野麻草,樸草。大名:鐵莧菜。

1,大戟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高約數寸到尺餘,莖直立,多分枝,互生葉,卵狀披針形,葉邊有鋸齒,蒴果三稜球形,內有種子三枚。

2,藥用全草,秋天採收。

味微苦性涼,無毒,能收斂止血,清熱利溼。

3,治腸炎,痢疾,腹瀉,吐血,衄血,便血,子宮出血,月經過多,咳嗽氣喘,外治皮膚溼疹。

4,每服5錢一1兩,水煎服。


老劉105751014


別 名:大葉藜、雜配藜,雜灰藜,大葉灰菜,八角灰菜。

藥用部位:

為藜科植物大葉藜的全草。

性味: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

功能主治:

止血,活血。治月經不調,崩漏,咯血,衄血,尿血,瘡癰腫毒。

①《東北藥植志》:"止血。"

②《黑龍江中藥》:"用於月經不調,婦女血病。"

③《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月經不調,崩漏,肺結核咯血,尿血。"


寧靜致遠968888


毛茛科,別名:血見愁、貓爪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與歐洲和北美。耬鬥菜性強健,耐寒、喜肥沃、溼潤、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土壤。要求較高的空氣溫度,夏季應在半陰條件下養護。


玉米種植推薦講解


血見愁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搗爛外敷,對外傷出血有迅速止血,消炎殺菌,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